C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血液傳播和體液傳播。性傳播不是絕對沒有,但是所占概率較低,和B型肝炎比較,其性傳播的概率更低。
有文獻報導統計,不會超過10%的概率,其中也有一部分人不是通過夫妻間的性傳播,比如日常生活中有血、有傷口、破損,通過血液傳播,也不除外這10%里有一部分其他傳播摻雜其中。
C型肝炎需要連續監測3個月以上才能百分百排除,因為C型肝炎抗體一般在感染之後的1-2個月才會產生,所以最好是在C型肝炎高危行為三個月之後檢查C型肝炎抗體和C型肝炎病毒,如果這個時候檢查的結果均為陰性,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排除C型肝炎。
C型肝炎是屬於傳染性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性接觸、血液以及母嬰來進行傳播,對於身體的危害性是十分大的,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
C型肝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的第二號兇手(僅次於B刊肝炎),台灣地區約有百分之二至四的人口感染C型肝炎。
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於輸血。不過所有C型肝炎的病人,約只有一半有輸血病史,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包括使用不潔的針頭、針灸、刺青、穿耳洞等。不正常不潔的性接觸可能得到的是性病如梅毒及D型肝炎,但C型肝炎比較不易由性接觸傳染。
由於檢查C型肝炎的血清抗體EISAⅡ可以達到>90%的正確性,但這種抗體可能遲到感染後10~11週才可以從血中測出,所以想知道自己是否有C型肝炎感染,必須3~6個月後測一定肝功能及ANTIHCV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