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就是把眼睛裡面混濁的晶狀體摘除,然後換一個人工晶狀體進去。為什麼要換呢?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本身透明無色的晶狀體會變得混濁,隨著混濁程度的加重,就會影響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眼底成像。大家可以簡單這麼理解,就好像你家窗戶的玻璃,透明的時候你很容易可以看到窗外景色,但是玻璃變成了毛玻璃甚至更糊了,你看窗外時就會受影響了,白內障手術,也就相當於重新換個透明的玻璃。
而我們自身的晶狀體就相當於照相機的變焦鏡頭,我們可以看清楚不同距離的物體,主要就是由於晶狀體具有變形的功能。當看遠處的時候,晶狀體處於自然的扁平狀態;當看近處的時候,晶狀體會變凸,對光線會聚的能力更強。而人工晶狀體目前都是不具有變形的能力的,因此大部分的人工晶狀體都只能保證一個距離的焦點能看得清楚,比如看遠處清楚了,看近處就不清楚,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驗光,配戴花鏡。
不過目前也有一些高級的人工晶狀體,通過位置的移動或者更負責的光學設計,來實現看不同距離物體都能清晰的效果。
在很多病人的理解當中,包括病人家屬,都認為現在白內障手術很成熟,都認為白內障手術做完後,就是眼前一片明亮,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人術後會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
有一些病人白內障程度比較重,眼睛本身條件上有特殊的地方,在手術之後又會出現不同程度角膜的水腫。角膜就是眼睛所謂的黑眼珠部分的最前面的一層透明膜。白內障手術是在角膜後邊很小的空間裡面進行操作,任何細微的操作都有可能引起角膜損傷,如果損傷到一定程度,根據每個病人耐受程度不一樣,會出現角膜水腫,病人術後會覺得視力模糊,特別是術前視力還比較好的病人,可能感覺會更明顯,水腫在絕大多數病例當中都能夠恢復,只是可能時間長短不一樣,短的可能1-2天就能恢復,長的可能1-2週或者需要更長的時間,均是常見術後視力模糊的原因。
另外,手術要做眼球表面的切口,切口在手術後初期也有一定程度的水腫,還有在癒合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不同程度散光產生,或者病人手術前就存在有角膜本身的散光,如果單純白內障手術不對散光進行其它干預,角膜散光仍然存在,病人也會有不同程度視物模糊。
所以,白內障術後在初期或者是早中期出現視物模糊都有可能,每個病人的原因可能不一樣,要及時跟大夫溝通,查明具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