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喪失是嗅覺障礙較為嚴重的情況,常見原因多為鼻部炎症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頭部外傷。還可由於經氣管切開、喉全切除術後,氣流不經過鼻腔吸入,所以也會出現失去嗅覺表現,但不需要治療。除此之外當病人出現失去嗅覺的情況時,是否能夠治好,需要根據失去嗅覺的具體病因而定,建議先到耳鼻喉科就診,查明病因再進行具體治療。
如果病人患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鼻腔炎症疾病,通常伴隨鼻腔黏膜腫大、充血,從而導致鼻腔狹窄,傳導異常,氣體分子無法到達嗅區,出現嗅覺下降甚至消失。鼻腔出現炎症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聯合使用糖皮質類固醇如布地奈德、內舒拿鼻噴霧進行藥物治療,鼻息肉、腫物等通過手術治療,一般可以使失去的嗅覺恢復。
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病毒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時,可能還會侵犯嗅覺神經,或者引起上呼吸道組織發炎、水腫,導致氣味無法到達嗅覺神經。遵醫囑可以口服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甲鈷胺、腺苷鈷胺;或者口服激素或使用激素噴鼻治療,減輕嗅神經水腫,一般嗅覺喪失的情況可以得到改善;
部分病人在頭部受傷後,可能導致顱內嗅絲、嗅球等嗅覺神經組織受損,嗅覺高級中樞受到損傷引起失去嗅覺的情況。但嗅神經受到外傷損害後,一般難以再生、修復,所以嗅覺喪失後恢復的可能性較低。
除以上常見原因和治療外,病人也可能是先天性嗅覺喪失,或藥物副作用、鼻骨骨折等因素導致失去嗅覺。一般情況下鼻部炎症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失去嗅覺可以基本恢復,如果是其它原因導致的嗅覺喪失,通常較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