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管狹窄包括腰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和頸椎管狹窄,都是影像學診斷,而脊椎管狹窄治療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頸椎管狹窄,嚴重時會出現腳軟,包括霍夫曼征陽性、手麻木,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這種情況有時需手術解決,當然保守治療也有它的優勢。
胸椎管狹窄同樣也會影響大小便功能,或導致腳軟等症狀,這種情況手術解決更好些。
腰椎管狹窄,更需正規診治,因腰椎管狹窄很多在影像學上的表現是椎管狹窄,但不是椎管狹窄的症狀。腰椎管狹窄的症狀主要是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指病人行走一段時間,如行走200米後,感覺小腿酸、脹、痛、麻,一定要坐下來休息。休息5-10分鐘後,又可走500米或200米,但走到500米又會出現下肢酸、脹、痛、麻,要蹲下或坐下休息後才可繼續行走。間歇地出現跛行病人,休息3-5分鐘症狀會好轉,這種情況可保守治療,如口服中藥、針灸,西醫治療可椎管內激素治療,再激進一些可手術解決。若椎管狹窄嚴重影響生活,且生活質量非常差,可能需西醫手術治療,如椎管打開、植入內固定等。
脊椎管狹窄症常常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的椎管狹窄症,其中與腰椎管狹窄症更為常見。腰椎管狹窄症常常引起下肢的沉重感,走遠路會出現下肢沉重不能抬腿,休息之後緩解的問題。
治療方法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可以先嘗試保守治療,包括進行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口服抗炎鎮痛藥物治療,肌肉注射腺苷鈷胺營養神經治療。一般來說經過两週至一個月的營養神經治療,椎管狹窄引起的下肢沉重感常常會得到明顯的緩解。
如果症狀不重,可以通過休息、營養神經和肌肉功能鍛煉,維持身體的功能基本正常。腰椎管狹窄症的發展比較慢,可以充分的保守治療。如果症狀加重,走路非常困難,可以採取手術治療,一般進行的是椎板減壓、椎間融合和椎弓根內固定手術。對於胸椎管狹窄,常常是症狀進展比較快,診斷明確之後可能需要儘早的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