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剝離是指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之間的分離。兩層之間有一潛在間隙,分離後間隙內所瀦留的液體稱為視網膜下液。脫離部分的視網膜無法感知光刺激,導致眼部來的圖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根據發病機制可以分為裂孔性、牽引性和滲出性三類。出現視網膜剝離,一定有它的病理性或者解剖性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說網脫是有它的誘因的,有可能是你沒有發現的原因。
臨床上最多見的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一般多出現在高度近視人的視網膜上,因為高度近視的病人眼球直徑長,玻璃體容易液化,視網膜局部有薄變,而且視網膜因為變性會出現局部菲薄,在後玻璃體剝離的牽拉作用下有可能出現視網膜裂孔。
另外外傷也會引起高度近視的人更容易出現視網膜裂孔。一旦視網膜裂孔形成,玻璃體液可以進入到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之間,就會出現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的病人需要儘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眼外傷,這些誘因都會加速網脫的形成。當然,也有一些高度近視的人,在沒有任何症狀和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出現視網膜的脫離。
少數正常人也會出現視網膜剝離,這可能跟它局部的視網膜變薄有一定關係。糖尿病可以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出現視網膜的纖維增殖,可以出現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還有一些眼底神經血管性疾病的病人,會因為視網膜出現渗出性的水腫和滲出,而導致滲出性的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常見原因為視網膜裂孔。對於高度近視眼、老年性病人在後玻璃體剝離過程中可能牽拉視網膜,使得局部變薄的視網膜出現裂孔。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裂孔存在時,也會喪失局部進行雷射治療時機,可能導致玻璃體液到視網膜下引起視網膜剝離,最終會導致失明。
如果出現眼前黑影遮擋時需要及時治療,通常可以通過手術方法封閉視網膜裂孔使視網膜復位,復位後視力也會提高。但如果視網膜剝離已經達到黃斑區,即視力最關鍵部位,此時進行手術治療,視力也可能出現下降,但具體下降程度取決於黃斑區功能殘留程度。
通常發現、治療時間越早,視力恢復可能性越大。視網膜剝離還可能由於局部存在炎症引起滲出性視網膜剝離,此時需要治療炎症。如果由於增殖性病變,如糖尿病出現出血、纖維增殖等情況,還可以出現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此時需要通過手術解除牽拉進而治療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