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看中醫有一定效果,但需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病人症狀較輕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可以嘗試中醫治療。但若症狀較重或無法緩解,應及時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生與氣血不暢、濕熱下注等因素有關,因此中醫治療痔瘡的方法多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止痛等為主。常用的中藥有清熱解毒藥如黃連、黃柏、黃芩等,活血化瘀藥如丹參、赤芍、桃仁等,利濕止痛藥如茯苓、澤瀉、車前子等。
中醫治療痔瘡的方法還包括針灸、推拿、中藥外敷等,這些方法可以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治療痔瘡的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一定的療程和時間。對於症狀較輕的痔瘡病人,中醫治療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於症狀較重或比較嚴重的痔瘡病人,中醫治療可能效果不明顯或無法根治,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痔瘡病人在治療期間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同時,加強肛門局部清潔衛生,避免感染。如果痔瘡症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出血、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進一步治療。
中醫治痔瘡是有一定效果的,常見的治療痔瘡的中草藥有蒲公英、黃柏、蒼朮、防風、五倍子、明礬等煎水外用,早晚各使用一次,先用熱氣熏蒸,等到水溫合適以後用藥液清洗會陰處,在盆中進行坐浴,每次5-10分鐘左右,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涼血散瘀的功效。還有一些中成藥比如苦參洗劑、金玄痔科熏洗散、馬應龍痔瘡膏、普濟痔瘡栓等,為外用及肛入膏劑、栓劑,消腫止痛的效果都比較可靠。口服的有槐角丸、致康膠囊等都是日常治療痔瘡的常用藥。這類藥物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尤其是對痔瘡出血效果比較明顯。
在治療痔瘡的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的清潔,禁忌生冷,辛辣食物,容易導致痔瘡加重,必要時請及時就醫,不應一味保守治療,若出血、疼痛、腫物脫出明顯,需要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