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出血的穩定時間因人而異。出血在24-48小時有再出血增多的風險,出血後腦水腫在48-72小時達到高峰,7-10天開始逐漸消退,大多數在半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全消,此時病人病情會相對比較穩定。
顱內出血的危險期大概在7天左右,有的人出血吸收快,有的人會偏慢些,顱內出血病人吸收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對於體積比較小的出血,吸收可能會明顯加重,但需要1-2週才能徹底吸收。出血量如果超過30毫升則需要進行手術干預,血腫量過大會壓迫腦組織、腦幹以及腦疝,如果小腦出血超過10毫升就已具備手術指征,因小腦位於後顱窩,幕下空間有限,容易造成腦疝。硬膜外血腫吸收較慢,相對需要1-2個月時間,硬膜下出血的吸收時間與具體出血量,出血時間及出血部位有很大關係。如果是急性硬膜下出血血腫量大約15毫升,出血在額臉部情況下可以進行保守治療,基本恢復需要2週左右。如果急性硬膜下出血水腫量超過30毫升,則不能進行保守治療,需要緊急手術。如果是慢性硬膜下血腫或亞急性硬膜下血腫,血腫量比較多,也很難自行吸收,需要手術治療,無論是保守性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需要2週左右的時間才能基本恢復。
顱內出血的病人,具體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就不同。如果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要根據出血量多少、位置,確定開顱手術或鑽孔引流、內鏡微創手術治療。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調整血壓、防止繼續出血、加強護理維持生命功能。防治併發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減少復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