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後發燒,最主要的是要明確病因。如果體溫低於38.5℃以下,物理降溫即可。物理降溫主要包括冰敷、溫水擦浴及酒精擦浴等。
如果發燒超過38.5℃,要積極的尋找病因。其病因包括:腦出血量較大壓迫到體溫調節中樞和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對於該類疾病的治療,首先必須手術或者用藥物治療,手術的目的主要在於解除病因,藥物的治療主要是來降低體溫。
可以考慮進行冬眠療法、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藥物降溫。如果是顱內感染引起的發熱,需要行腦室外引流,以引流持續感染的腦脊髓液。
如果是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引起的發熱,需要進行積極抗感染治療。因此,對於腦出血後發燒,針對不同病因,處理也不一樣。
在臨床上一個腦出血的病人突然出現發燒的情況,具體應該如何治療,要根據發燒的情況來具體對待。
比如病人一般情況還好,既沒有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的症狀,也沒有頻尿、急尿、尿痛、泌尿系感染症狀,只是因為腦出血之後體溫處於低燒狀態,也就是體溫不超過38.5℃,像這種情況首先要考慮血腫吸收的吸收熱,如果是這種情況引起來的發燒,一般不需要做特殊處理,只要等血腫吸收之後,發燒的症狀就會慢慢好轉。
其次如果病人發燒同時伴有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的併發症情況,像這種情況就需要給予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只有感染控制住了,發燒的症狀才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