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經常說到食物中毒很多都是沙門氏桿菌感染,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是因為食物的污染,它的發病可能多發為群聚性。沙門氏桿菌感染,一般症狀有寒戰、高熱,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尤其腹瀉可以比較嚴重,每天能到十餘次,大便的顏色有時候是黃稀便或者綠色便,這個都提示我們有這種沙門氏桿菌的感染。
沙門氏桿菌感染因為是急性感染,都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有一些人除了上述的症狀以外還會有更加嚴重的症狀,例如出現敗血症、膿毒血症還有傷寒的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能預後就比較嚴重,病死率就會升高,所以沙門氏桿菌的感染還是要謹慎。沙門氏桿菌這種細菌耐低溫,不耐高溫,一般65℃,15分鐘就可以殺滅,所以冷凍的食品或者其它食品,只要我們經過烹飪,通過加熱都是能夠把殺滅的。所以注意食物衛生,就能有效防止沙門氏桿菌的感染。
沙門氏桿菌菌屬有上千種,不同菌屬的沙門氏桿菌感染人體產生的症狀也不同。其中急性腸胃炎或食物中毒最為常見,可引起輕型或爆發型腹瀉,伴有低熱、噁心、嘔吐症狀。對於急性腸胃炎應及時糾正水及電解質失衡,輕中度脫水者可給予口服補液治療。對於中毒症狀嚴重並循環衰竭的病人應靜脈補液,必要時可採用糖皮質類固醇治療,一般沒有併發症的病人,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
敗血症型沙門氏桿菌感染比較少見,多由豬霍亂或C組傷寒沙門氏桿菌引起,無明顯胃腸症狀,高熱、寒戰、常伴有膽囊炎、腎盂炎、骨髓炎等局部感染,此時血培養常為陽性。
傷寒型門氏菌感染包括傷寒與副傷寒,其發病機制和臨床症狀基本相似,但副傷寒的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細菌隨污染的食物或飲水進入人體後,大量繁殖,細菌隨血流進入肝、脾、膽囊、腎臟、骨髓、腸壁與淋巴結中大量繁殖,引起病人寒戰、高熱、肝脾臟大,出現全身中毒症狀、皮膚玫瑰疹、遲髮型變態反應等,其併發症包括腸穿孔、栓塞性静脉炎、膽囊炎、肺炎、心內膜炎等局部感染,典型病程為3~4週,嚴重感染可危及生命。感染後能獲得牢固免疫,極少發生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