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CTA為冠狀動脈CT造影成像檢查,應在空腹、心率70次以內、能配合憋氣的情況下完成。同時還應注意含碘顯影劑造成的過敏、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
心臟CTA是經靜脈注射顯影劑後,利用螺旋CT掃描,再經過計算機處理重建得出心臟和冠狀動脈成像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觀察冠狀動脈狹窄或鈣化等,從而為診斷冠心病提供依據,其注意事項如下。
對海帶等含碘食物過敏的人,不能做心臟CTA,因為心臟CTA檢查過程中用到的對比劑是含有碘的,一旦出現過敏,是非常危險的。腎功能不全的要慎重,同樣是因為對比劑的問題,因為對比劑的滲透壓高於血滲透壓,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會加重腎損害。聽力異常的不能做這項檢查,因為在檢查過程中需要配合憋氣,而憋氣是聲音指示,聽力異常的不能聽到指示,則不能配合憋氣,會影響檢查的結果。心率的控制,對於心率過快的,會出現偽影,影響結果,所以一般需要將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內。檢查前應空腹12小時以上。檢查後多喝水,利於對比劑的排出和保護腎臟功能。
冠狀動脈CT檢查是一項用於檢查動脈血管是否正常的輔助檢查。冠狀動脈檢查必須做CTA,A指的是血管造影,即需要靜脈注射顯影劑,使冠狀動脈血管得到顯影,通過螺旋CT掃描和計算機處理,得到冠狀動脈的影像。冠狀動脈CTA可以了解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狹窄的程度,指導醫生診斷和治療。
冠狀動脈CTA與冠狀動脈造影相比,冠狀動脈CTA是無創檢查,所以病人痛苦小,不用住院,並且可以節約醫療費用。但是冠狀動脈CTA需靜脈注射碘顯影劑,故做完CTA後要注意多飲水,儘快排出尿液,防止引起顯影劑腎病。顯影劑腎病是碘造影應用過程中重要的併發症,也是醫源性腎功能衰竭的重要組成部分,碘顯影劑腎病診斷標準為血清肌酸酐水平在應用碘顯影劑後,24小時內升高或者比原來基礎值增高25%-50%。一般碘顯影劑腎病能夠逆轉,臨床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
心臟CTA檢查需要靜脈注射含碘對比劑,該對比劑可能對人體有一定毒副作用,如過敏反應、腎毒性等,所以需要家屬陪同。碘過敏者,甲狀腺功能亢進未治癒病人禁用對比劑。有心肝腎功能不全、過敏體質、過敏性氣喘、高胱氨酸尿等情況的病人,要慎用對比劑。對於糖尿病病人,服用二甲雙胍類的病人,檢查前需要停藥48小時以上,檢查後至少48小時腎功能恢復正常後,才能夠重新服用。
檢查的時候需要保證合適的心率,心率一定要比較穩定,不能太快,如果檢查前心率過快,可以提前口服控制心率的藥物,比如美托普洛等,一定要把心率控制到75次/分以下,最好是70次/分以下,這樣才能夠保證檢查順利的完成,還能保證圖像質量比較高,這樣做出來的圖像有助於觀察細微的病變。
檢查前4小時之內病人應該禁食,但是可以飲水,檢查完儘量多喝水以促進對比劑的排泄,減輕其對身體的影響。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多在注藥後5分鐘左右出現,少數病人可發生蕁麻疹、噁心、嘔吐等反應,這種情況多數可以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不需要特殊處理。只有極少數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休克,有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為方便觀察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一般會要求病人在檢查完後30分鐘再離開CT室。
心臟CTA檢查是一項無創檢查,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冠心病的診斷,檢查冠心病病人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有無心肌梗塞等,從而評估冠心病的風險和預後,為下一步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