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屬於子宮內膜移位疾病。子宮內膜多數在宮腔里生長,受到損傷、刺激,子宮內膜腺體以及間質異位到子宮肌層。女性在生育年齡,子宮內膜隨激素水平變化,出現不同改變,比如雌激素水平升高的狀態下,子宮內膜呈現增殖期改變。排卵之後,伴隨卵巢黃體的形成,容易有雌孕激素水平的同時上升。尤其是孕激素水平,能使子宮內膜從增殖期變成分泌期。如果沒有受孕,卵巢黃體在14天後萎縮。雌孕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出現周期性剝脫出血,即月經來潮。
正常情況下,月經能夠通過子宮頸流出。如果子宮內膜腺體以及間質異位到子宮肌層,出血沒有辦法流出。久而久之將會導致子宮肌層逐漸增厚、變硬,加重繼發性經痛。甚至會導致月經量明顯增多、經期延長,更嚴重的將會導致不孕症。所以子宮肌腺症對於病人危害性比較大。如果出現相應的不適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子宮肌腺症多發於30-50歲經產婦,半數合併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月經量少伴隨疼痛,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何治療。
由於子宮肌腺症病人,部分子宮肌層中的內膜病灶與子宮腔內膜直接相連,所以本病認為是由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生長所致。發病與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產、慢性子宮內膜炎等,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有關。子宮肌腺症常合併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增生,所以提示高水平的雌孕激素刺激,也可能是促進內膜向肌層生長的原因之一。子宮肌腺症的主要症狀是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和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經痛,疼痛位於下腹正中,常於經前一週開始,直至月經結束。如果有子宮肌腺症,月經量少伴隨疼痛也是其常出現的症狀,如果症狀較輕,有生育要求,可以試用 Danazol 、孕三烯酮膠囊,或者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來治療,但是停藥後症狀可能復現。也可以試行子宮肌腺症病灶切除術,但術後有復發風險。如果症狀嚴重、無生育要求或者藥物治療無效,可以行全子宮切除術,是否保留卵巢,取決於卵巢有無病變和病人的年齡。
對於子宮肌腺症病人,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或劇烈運動,同時還應注意增強營養,多補充維他命,可以多吃新鮮果蔬,如草莓、橙子、白菜、黃瓜等,也可以多吃瘦肉、雞蛋、排骨湯等,有助於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