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伴泥沙樣結石是否需要切除膽囊,主要要看以下幾種情況。
如果息肉增大超過1公分,通常需要切除。膽囊壁明顯增厚,有慢性膽囊炎,膽囊炎症狀明顯,也需要切除膽囊。如果泥沙樣結石的數量較多或者是充滿型,也要考慮切除膽囊。
要根據個體的特異性,某些泥沙樣結石會反覆排出,引起相應急性膽管炎,甚至急性胰臟炎症狀,出現膽囊外症狀的一般也建議手術切除,因為泥沙樣結石排出引起相應症狀後,再次排出的概率極高,一般沒有辦法完全控制症狀。
當出現膽囊泥沙樣結石、膽囊息肉時,如果有反覆的症狀,右上腹不舒服或者有反覆消化功能異常等表現,也是建議考慮手術治療,一定要密切的複查、隨訪,在密切複查、隨訪的過程中發現息肉出現明顯增大,或者泥沙樣結石明顯增多,這種情況下也要注意,建議必要時採取手術治療。
膽囊息肉病人伴有泥沙樣結石,無論息肉和結石的大小,均建議摘除病變膽囊,降低膽囊炎的發病頻率。因為如果膽囊炎反覆發作,可能會誘發膽囊癌變,而如果發生癌變,病人的預後較差。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膽囊腔局限性的隆起性病變,如果息肉的直徑<1公分,可以動態觀察。而如果病人出現膽結石,但直徑<1公分,並無臨床症狀,也可以進行動態觀察。但如果病人的息肉、結石直徑>1公分,可能會引發臨床症狀,如右上腹壓痛、隱痛,甚至出現反覆炎症,可導致背部、右肩部的疼痛,也可伴有發燒,此時則需要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的膽囊。
膽囊泥沙樣結石是膽結石形成前期,較膽結石引起急性膽囊炎要輕,但是危害性依然存在,比如泥沙樣結石比較細小,很容易通過膽囊頸管進入膽總管,越往下越窄、越細,能夠通過膽囊頸管進入膽道,但是不一定能夠通過膽道進入腸道,這時就會引起膽道梗阻、黃疸、阻塞性膽管炎。同時因為膽道和胰管在腸道內是共同通路,如果引起膽道梗阻,往往可引起胰管阻塞,導致膽源性胰臟炎。
所以,泥沙樣的結石有好處,也有劣勢,如果不引起不良併發症,可以不用特殊處理。一旦引起膽道梗阻,比單純膽結石梗阻引起的膽囊炎後果更為嚴重。 目前治療膽結石,不管是泥沙樣膽結石,還是成塊膽結石,都建議儘早處理。因此,泥沙樣膽結石危害仍然很大,需要及時手術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