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裡面有硬塊但不疼痛,難以明確原因,可能由於腸腔內糞便導致,也可能因腸外實體腫瘤,如後腹膜腫瘤、腸道腫瘤等導致。因此發現腹腔有硬塊,需第一時間至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超音波、CT或增強CT等影像檢查,對腫塊進行初步判斷。腹膜後腫物通過大腸鏡或胃鏡檢查不能直接發現,但可以通過CT、核磁檢查發現。
因為腹腔內硬塊源較多,有時甚至因糞石所致。如秋季如果進食特殊食物形成糞石樣結構,糞石觸摸時也可能表現為硬塊。因此出現腹部硬塊並且沒有明顯疼痛時,可以至醫院由醫生進行相關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最終判斷硬塊具體來源。
小腹部的腫塊形成的原因較多,比較多見的是由於結腸的功能性脹氣導致局部形成腫塊,這種腫塊疼痛較為劇烈,但是隨著疼痛的消失腫塊也會隨之消失,而且這種腫塊有遊走性,位置不固定。
除結腸之外,小腹部還有膀胱以及女性子宮,膀胱如果長腫瘤或者子宮長肌瘤,這類疾病均可以在小腹部觸到質硬的腫物,這些腫物只有到一定大小時才有可能被觸摸到。
此外,後腹膜的腫物或者腹主動脈的腫瘤,也會在小腹部觸到腫大的腫塊。如果不能明確腫塊性質,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通過超音波或者是CT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腫塊的性質,針對腫塊進行不同的治療。
肚子有硬塊可能是腹壁纖維肉瘤、腹白線疝、腹膜後平滑肌瘤,以及腹腔內脂肪肉瘤、膈下膿腫等原因引起,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以保障病人的健康。
腹壁纖維肉瘤症狀表現為腹壁出現逐漸增大的硬塊,質地較硬,表面可能不光滑,可無明顯疼痛,但隨著腫瘤增大可能出現壓迫症狀,治療主要是手術完整切除腫瘤,術後根據情況可能需要放療等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腹白線疝可在腹部正中線處摸到硬塊,尤其是在站立或用力時明顯。病人可能伴有局部墜脹感或疼痛,若疝內容物可回納,可先嘗試使用腹帶等保守治療,嚴重或無法回納時需手術修補疝缺損。
腹膜後平滑肌瘤一般無症狀,多在體檢或因其他原因進行腹部檢查時發現,若腫瘤較小且穩定,可定期複查觀察。若瘤體增大或出現壓迫症狀,可能需要手術切除,以解除對周圍器官的壓迫。
腹腔內脂肪肉瘤可在腹部摸到較大的硬塊,質地較軟或中等硬度。病人可能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脂肪肉瘤易復發,術後需密切隨訪,若復發需再次手術。
膈下膿腫病人可出現高熱、寒戰、腹痛等症狀,有時可在腹部摸到硬塊。應給予抗感染治療,同時根據膿腫情況進行穿刺引流或手術引流,以清除膿液,控制感染。
保持飲食均衡,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糖及高草酸食物的攝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切勿擅自使用藥物或進行自我診斷,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其他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