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勺疼痛是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往往與過度勞累、緊張、寒冷刺激、睡眠不足,或顱內、顱外疾病等原因有關。
後腦勺疼痛的表現多為枕部疼痛,同時可能伴有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畏光等症狀。總之,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大多無特異性,且預後良好。有些疼痛症狀卻以嚴重疾病信號有關,如在病程中出現頭痛持續存在,甚至逐漸加劇,常提示病情惡化。
後腦勺疼痛病因十分複雜,但籠統講是由於頭部對疼痛敏感組織的神經纖維過度放電引起的感覺異常。能引起上述過度放電的因素,包括血管因素、腦膜因素、肌肉因素和其他因素。血管因素包括顱內外血管收縮、擴張、受牽拉,腦膜因素包括腦膜受外界因素,或疾病刺激、牽拉造成疼痛。此外具有痛覺的腦神經受刺激、擠壓或牽拉,也可以造成後腦勺疼痛,頭頸部肌肉收縮、緊張、非特異性炎症,也是後腦勺疼的原因之一。五官、頸椎病變、內分泌失調、神經功能失調,以及後顱凹腫瘤都可以引起後腦勺疼痛。
總是後腦勺痛,可能是熬夜、勞累、精神壓力大等生理性原因導致的;也可能是頸椎病、枕神經痛、耳大神經痛、腦出血、腦腫瘤等疾病引起的。
經常熬夜、過度勞累、精神壓力過大、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導致神經衰竭、自律神經失調、緊張性頭痛,可能誘發總是後腦勺痛的症狀。在充分休息、改善生活方式後,症狀會逐漸緩解。
可能導致總是後腦勺痛的疾病,比如:頸椎病、枕神經痛、耳大神經痛,因為引起了後腦勺部位感覺神經的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疼痛。腦出血、腦腫瘤等疾病,是因為壓迫了小腦、腦幹等顱內組織,誘發顱內壓升高,從而導致後腦勺疼痛。
總是後腦勺痛原因眾多,需就診神經內科,綜合其他症狀、體徵、檢查結果,綜合判斷病因。
後腦勺痛的情況,可能由於過度疲勞、局部壓迫、緊張性頭痛、枕神經痛、頸椎病等因素導致,可針對病因進行相應處理。
如果於病人過度用腦或經常熬夜,可能會導致大腦出現疲勞,得不到充分休息,可能會引起缺血、缺氧,可表現為後腦部脹痛,還可伴有精神不佳、犯困等表現。此時建議病人注意充分休息,症狀多可自行緩解。
如果病人睡覺時保持平臥姿勢,可能會導致後腦部位長時間受壓,致使局部血液循環受限,可能會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此建議改變體位,症狀可逐漸自行緩解。
也可能由於情緒緊張、長期伏案工作、睡眠不佳等因素引起,病人可能會出現頭部疼痛的症狀,可局限在後腦部位,常伴有頭昏、失眠、焦慮等不適。此類病人需要注意休息,也可遵醫囑使用 Naproxen 片、 Eperisone 等藥物進行治療。
還可能是枕神經痛,主要由於局部擠壓、冷風刺激等因素引起,病人可能會出現枕神經支配區域針刺樣疼痛的情況,還可伴有壓痛。建議補充睡眠,並注意局部熱敷,可幫助改善症狀,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普拿疼等藥物進行治療。
也可能是頸椎病,這與頸椎退變、慢性勞損等情況有關,病人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肩背部疼痛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可遵醫囑使用普拿疼、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藥物緩解疼痛,必要時也可進行手術治療,比如椎管擴張術。
除此之外,這種情況還可能是腦出血、顱腦腫瘤等疾病引起。若病人疼痛比較明顯,建議及時到神經內科就診,確診後由醫生指導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