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骨折手術後多久能正常走路?
2024/12/09共3個回答
熊新* 醫師#1
四肢骨折是臨床中很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小腿骨也就是脛骨如果發生骨折,也是很常見的。如果脛骨骨折比較嚴重,需要手術,手術之後多久才能夠正常走路也是病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可能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骨骼才能完全癒合。
走路不一定非要等到骨折完全癒合之後才可以,什麼時候走路其實還是要結合病人的骨折類型,以及做完手術之後的恢復程度進行判斷。如果是比較簡單的骨折,做了常規的手術之後,在術後複查發現骨折癒合良好,沒有出現感染或者是延遲癒合的併發症,可能在術後2-3週就可以慢慢的逐步負重開始走路,先從部分負重開始做起,慢慢過渡到完全的負重。如果骨折比較嚴重,出現了粉碎或者在骨折的癒合當中出現了感染、骨折斷端的不癒合,可能恢復正常走路的時間要大大的延遲,甚至有的可能3-4個月還不能完全走路,因此脛骨骨折手術之後多久能夠正常走路是因人而異的,根據病人的損傷類型以及恢復情況做具體的分析和評估。
李勝* 醫師#2
脛骨骨折手術後多久能正常走路,主要取決於骨折情況與手術方式,不可一概而論。
脛骨骨折分為簡單骨折和複雜骨折,複雜骨折又包括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初期骨折手術後形成的骨痂是不穩定性的骨痂,骨痂的機化需要一定時間,多數病人3-4週可逐漸形成纖維性骨痂,2個月以後形成骨質沉積,相對比較牢固的骨痂形成所需更長的時間。若為簡單骨折,一般2個月以後可以扶拐行走,如果正常行走,一般需要3個月;若為複雜骨折,可能需要6-8個月才可正常行走。
建議病人避免過早下地行走,以免影響正常復健,同時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少喝碳酸飲料,防止鈣質的流失,不要熬夜,不要抽菸喝酒,要注意腿腳的保暖,防止著涼。
毛紅* 醫師#3
脛骨骨折內固定術後,通常需要3-6個月後,此時骨折基本已經達到癒合,可以進行正常走路。
骨折癒合是連續且複雜的過程,在骨折內固定手術後,病人需要進行初期復健鍛煉,如術後2週便需要病人進行正常關節的主動屈曲鍛煉,利於恢復肌肉力量的同時,防止關節萎縮以及肌萎縮形成。
通過鍛煉後,也可以讓病人下肢的血運循環更好,防止靜脈栓塞形成,同時也可以促進骨折癒合。初期的下地負重鍛煉,當然需要是從免負重到部分負重,再到全負重的連續進階過程。
在此過程中要保證病人骨折已經基本癒合,並不是起初便進行劇烈的復健鍛煉或骨折還未癒合便進行正常的負重,此時反而會造成骨折的癒合延遲,甚至出現再次骨折等嚴重併發症。因此病人在骨折手術後,需要常規進行複查X線,觀察骨折癒合情況,根據其癒合情況進行復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