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ALT偏高說明肝功能有異常,ALT和AST都是存在於肝細胞中的一種酶,當這兩個指標增高時提示肝細胞有損害的現象。病人出現這種現象首先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可以查肝臟的超音波、CT或者磁共振檢查,明確是否有肝臟的炎症性病變或者器質性病變。此外,還可以化驗血脂以及全套肝功能,來進一步判斷是否有脂肪肝或者有其他肝功能指標異常的表現,比如看看有沒有膽紅素增高或者蛋白降低的現象。常見的轉胺酶增高的主要原因,見於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偶爾見於藥物導致的肝功能損害。
病人明確肝臟損害的原因之後,然後根據具體的病因採取針對性的治療。如果是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療同時保肝治療。如果是脂肪肝要控制血脂,同時口服保肝類藥物。除保肝治療之外,在飲食上要以清淡飲食為主,要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熬夜,並要戒菸戒酒。
AST和ALT,也就是穀草轉胺酶和丙胺酸轉胺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AST和ALT比值,通常在1.15左右,如出現肝細胞損傷,可能有AST和ALT處於正常範圍內,比值偏高的表現,如果測定比值偏高,要依據不同的情況做相應的處理,一般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日常生活中大量飲酒、熬夜、劇烈活動後,或過度勞累等因素,可能導致肝細胞受到一定損傷,出現AST和ALT比值偏高的表現。通常無需特殊處理,注意戒酒,保證充足休息,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減少器官代謝負擔即可。
病理性因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時,肝細胞發生一定損害,多伴AST和ALT升高的表現,還需進一步檢查明確病情嚴重程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肝衰竭病人可表現為ALT快速下降、膽紅素持續升高的酶膽分離現象,出現AST和ALT比值偏高,這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AST和ALT越偏高,說明病情越持久、越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水飛薊素、甘草酸製劑等保肝降酶藥物,病毒性肝炎引起時還要抗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用藥,使用干擾素、 Tenofovir 等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藥物性肝損傷時,則需在醫生指導下停用或更換藥物。
平時有慢性肝病者,或飲酒等不良習慣的肝病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複查肝功能,監測AST和ALT比值,及時監測肝功能受損程度,合理治療。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加重肝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