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一直流血會有什麼後果?
2024/12/09共4個回答
張現* 醫師#1
得了痔瘡長期的流血有可能會出現貧血的現象,嚴重的出血還會導致出血性休克,出血部位護理不當還會出現感染。
痔瘡長期出血,即使是出血量不多,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就可能會導致病人貧血,如果出現貧血之後再做痔瘡手術具有更高的風險,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還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昏厥或者是休克等;慢性的痔瘡出血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療,出血量可能會增大,嚴重時會出現噴射狀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休克;長期出血且護理不當有可能導致感染,所以痔瘡出血時應該及時治療,儘快恢復。
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吃辣椒等辛辣食物或海鮮等發物,每天用溫熱水清洗患病部位,儘量穿純棉的內褲,藥物治療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可以採取手術治療。
薛亞* 醫師#2
其實很多病人來就診的時候,便血症狀一般都持續蠻久的時間,有的是幾個月,有的甚至是幾年。流血的時間太長,給病人帶來最直接的損害是引起貧血。因為時間過長,出血量過大,有好多慢性的長期的出血可以造成失血性的貧血,病人往往有頭暈、心慌、乏力等感覺,出現出血的症狀以後,要進行及時的治療。
一般的出血少的,可以口服用藥,用一些止血的藥物,或者是外用的藥物,目前市場上的很多痔瘡栓都可以應用。如果是痔瘡脫出來,還可以進行坐浴、熏洗等。如果是出血量比較大、出血比較頻繁,通過藥物保守治療達不到止血效果,要積極地爭取時間,動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PPH、套扎術,或者是注射術,都能夠對痔瘡的出血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這裡要告訴病人,有出血的症狀不要輕視,要及時就醫。
趙* 醫師#3
長期、少量的痔瘡出血累積後,會導致出血過多,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可能引起貧血,繼而引起身體各臟器功能下降,導致代償反應增加,並引起一系列的症狀。
痔瘡是肛周最常見的良性疾病,其發生主要與病人大便時久蹲久坐、大便乾結以及女性妊娠時腹壓的增高,導致肛周的靜脈回流受阻、靜脈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有關。痔瘡按其體積的大小以及是否脫出肛門外,分為Ⅰ-Ⅳ度,Ⅲ-Ⅳ度的痔瘡由於體積較大,在排便時擠壓痔瘡,可導致其表面的黏膜發生破損,從而產生反覆出血的症狀。如出血量也較多產生貧血,需及時地行手術治療。手術的方式主要包括痔核的切除術、痔核的縫扎術以及PPH術。
痔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不起。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方面需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此外,需注意保持排便順暢,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衛生。
黃* 醫師#4
便血是內痔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如果痔瘡出血量較大,經常呈噴射狀出血,並且反覆發作,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失血性貧血症狀。有時大便乾結,用力排便使靜脈破裂大量出血。長期大量出血可以導致重度貧血,嚴重會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病人生命。長期便血,抵抗力會逐漸下降,容易感染或患有其它疾病,可刺激直腸黏膜產生局部炎症,長期可導致直大腸息肉,甚至直大腸息肉癌變。
痔瘡長期便血也會給病人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從而抗拒正常排便,造成便秘等,壓力過大也可影響心情以及日常生活。所以痔瘡如果長期出血,後果非常嚴重,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