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腺炎
概述
急性扁桃腺炎是齶扁桃腺的急性非特異性炎症,是一種很常見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常繼發於上呼吸感染,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時容易發病,特別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B型溶血性鏈球菌是急性扁桃腺炎主要的致病菌,少數病例可由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引起。
- 就診科別:
- 耳鼻咽喉科
- 英文名稱:
- acute tonsill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扁桃腺周膿腫、咽旁膿腫、急性中耳炎
- 治療周期:
- 一般7~10天,形成併發症者治療時間可能延長
- 臨床症狀:
- 劇烈咽痛、發熱
- 好發人群:
- 兒童和青少年
- 常用藥物:
- 青黴素G、 Cefuroxime 、喹諾酮類抗生素
- 常用檢查:
- 咽部局部檢查、血液常規、紅血球沉降率、C反應蛋白
根據病理學分類,可分為
- 急性卡他性扁桃腺炎
- 急性濾泡性扁桃腺炎
- 急性隱窩性扁桃腺炎
根據臨床診斷分類,可分為
- 急性卡他性扁桃腺炎
- 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
根據致病菌進行分類,可分為以下三類:
急性細菌性扁桃腺炎
是由細菌引發的急性扁桃腺炎,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還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發該疾病。
急性病毒性扁桃腺炎
由於病毒而引發,常見病毒有EB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
其他病原體
由於發肺炎支原體等其他病毒而引起的急性扁桃腺炎。
病因
正常人的咽部或扁桃腺隱窩內可能存在某些病原體,在機體防禦能力正常時並不致病。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會大量繁殖,毒素破壞隱窩上皮,細菌侵入扁桃腺實質,出現炎症反應。
急性扁桃腺炎主要的病因為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包括B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等,有時可見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環境因素
- 收到有害氣體的刺激,長期處於封閉、潮濕、悶熱的環境中。
- 居住地方的衛生條件較差,人員密集,流動頻繁。
- 曾經與病人密切接觸,共用物品等。
個人因素
- 患有上呼吸道慢性病。
- 過度勞累、受涼,身體免疫力低下。
- 長期吸菸、酗酒。
急性扁桃腺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病原體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染,通常呈散發性,偶有集體發病現象。
急性扁桃腺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症狀
急性扁桃腺炎起病急,病情進展較快,劇烈咽痛為主要的症狀,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可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 局部表現為劇烈的咽痛,吞咽時咽痛明顯,病人會有畏懼疼痛,不敢做吞咽動作的情況,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嬰幼兒表現為流延和不吃東西。
- 全身症狀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常表現為畏寒、高熱、頭痛、食慾下降、疲乏無力等。患兒可能還會出現高熱抽搐、嘔吐或昏睡的情況。
部分病人可出現下頜角淋巴結腫大觸痛以及口咽部腫脹、疼痛,導致說話聲弱、言語含糊不清。
急性扁桃腺炎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局部或全身併發症。
扁桃腺周膿腫
多發生在急性扁桃腺炎發病後的5天,表現為持續性發熱或一側咽痛加重不緩解,病程超過5天,局部隆起,穿刺有膿。
咽旁膿腫
表現為病人咽旁及頸側劇烈疼痛,頸部、頜下腫脹,張口受限,嚴重者可影響呼吸。
急性中耳炎
臨床表現為耳痛,嚴重者可引起耳膜穿孔。
急性鼻竇炎
病人會出現為鼻塞、流涕、發熱、頭痛、耳內流膿、嗅覺障礙等症狀。
急性關節炎
全身關節疼痛以手腕與足腕最為明顯。
風濕熱
出現皮下無痛性結節、皮膚環形紅斑等情況。
急性腎炎
病人出現乏力、腰痛、血尿、水腫以及腎功能異常的情況。
急性心肌炎
病人在活動後出現胸悶、氣短、下肢水腫的情況。
看醫
該病起病快,病情變化迅速,甚至可引起全身多系統疾病,因此,病人在咽痛發生24~48小時內未緩解,並伴有發熱、頭痛、吞咽困難時,應及時就診。
- 嬰幼兒出現不吃東西、流口水、發熱時需要及時就醫,並進一步檢查。
- 出現頸部疼痛或吞咽困難、一側疼痛加重超過4~5天時,應立即就醫。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耳鼻咽喉科就診,伴有發熱者可去感染科就診,小兒病人可去兒科就診。
- 咽痛多長時間了?如何疼痛?疼痛是否時持續性?
- 除疼痛外是否還有其他症狀(如發熱、咳嗽、頭痛)?
- 院外是否應用過藥物?用的什麼藥物?用藥後咽痛改善情況?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吞咽困難、頸部疼痛、憋氣等症狀)
- 既往是否患有扁桃腺炎?
體格檢查
醫生會對病人進行口咽檢查,觀察扁桃腺的情況。針對可能被感染的耳、鼻、頸部以及下頜進行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液常規及C-反應蛋白
觀察白血球計數、嗜中性白血球百分比、C反應蛋白是否增高。
咽拭子抹片和藥敏試驗
該檢查可以查到致病菌,並行藥敏試驗,指導臨床應用敏感抗生素。
其他檢查
當醫生懷疑有其他併發症時會進行相關的檢查,少數單核球增多症導致的扁桃腺炎,可能會囑病人進行病毒學檢查。
典型局部表現為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以扁桃腺及雙側齶弓最為明顯,扁桃腺腫大。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時可見其表面有黃白色膿點,或在隱窩口處有黃白色或灰白色點狀豆渣樣滲出物,可形成一片假膜,不超過扁桃腺範圍,易拭去但不遺留出血創面。
咽白喉
病人有咽痛症狀,咽部可有特徵性的灰白色假膜,超出扁桃腺範圍,不易拭去。病人精神萎靡、低熱,呈特殊的全身中毒症狀。白血球計數一般無變化,通過咽拭子抹片檢查可與該疾病進行鑑別,咽白喉可以找到白喉桿菌。
樊尚咽峽炎
樊尚咽峽炎是一種由梭形桿菌及樊尚螺旋體感染的亞急性扁桃腺炎,其特徵為明顯的局限性炎性反應和潰瘍形成。咽痛為主要症狀,因為病變先發生於一側扁桃腺或牙齦,故初期多為一側咽痛,這一點與急性扁桃腺炎是不同的。檢查見扁桃腺上有覆以假膜的潰瘍,周圍組織充血。病情嚴重者,病變可蔓延到整個咽部或口腔,抹片可找到梭形桿菌及螺旋體。本病假膜為潰瘍的壞死物所形成,易於拭去,拭去後潰瘍面上有小出血點。進行咽拭子抹片檢查可與急性扁桃腺炎相區別。
白血病性咽峽炎
病人急性期可有發燒等全身症狀,咽痛不明顯,常常單側扁桃腺腫大,這一點與急性扁桃腺炎不同。表面壞死,灰白色假膜覆蓋,可發生全身性出血和衰竭。血液常規檢查可發現白血球增多,分類以原始白血球和幼稚白血球為主。
治療
急性扁桃腺炎治療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狀,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治療方法取決於致病原因。病毒性急性扁桃腺炎可以自行好轉,無需藥物治療。細菌性急性扁桃腺炎則需要足量、足療程的應用抗生素。
- 臥床休息,多飲水,吃清淡、營養食物,保持大便通暢,用溫鹽水漱口。
- 劇烈咽痛或高燒者,可以應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
青黴素類藥物
急性扁桃腺炎首選青黴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根據藥敏試驗再遵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頭孢類抗生素
如頭孢替安、頭孢唑啉鈉、頭孢硫脒、頭孢哌酮和 Cefuroxime 。作用機理同青黴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耐青黴素酶、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少見等優點。所以是一類高效、低毒、臨床廣泛應用的重要抗生素。
解熱鎮痛藥物或糖皮質類固醇
如果病人咽痛劇烈且出現高熱情況,可遵醫囑選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
其他藥物
如喹諾酮類抗生素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青黴素類藥物有過敏史者可以選擇。
急性扁桃腺炎反覆發作,每年超過3次,部分病人可能出現併發症,醫生可能會建議再痊癒2~3周後進行扁桃腺切除術。當病人滿足以下條件之一時即可進行手術:
- 反覆發作
- 曾經發病時引起表套題周圍膿腫或者咽旁間隙出現感染。
- 保守治療無效。
- 出現不明原因的低熱、急性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一系列併發症。
- 扁桃腺過於肥大,可影響正常呼吸、吞咽等行為。
- 懷疑存在扁桃腺腫瘤。
從中醫角度主要認為該疾病病人有痰熱,外感風火,臨床上遵循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原則進行治療。
病人還可以口腔含漱複方氯己定溶液、呋喃西林溶液,以起到清潔、止痛的作用。
預後
經過有效的治療,絕大多數急性扁桃腺炎均可治癒或在治療後復健,少數病人會反覆反作,演變成慢性扁桃腺炎。
急性扁桃腺炎能治癒,部分病人會出現反覆發作的現象,建議行手術切除。
急性扁桃腺炎一般不會影響病人自然壽命。
急性扁桃腺炎治癒後一般不需複診,形成慢性扁桃腺炎者建議定期複查,最好是炎症消退2~3周後行扁桃腺切除術。
飲食
急性扁桃腺炎病人的飲食應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儘量選取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時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與熱量,特別注意補充水分。
- 易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如蘋果、菠菜、香蕉。
- 忌煙、酒,多飲水,宜多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豆腐、雞肉、牛奶等。
照護
扁桃腺炎病人日常護理應注意口腔環境的衛生、保持良好心情,特別注意要規律作息,臥床休息,注意與他人隔離。
- 保持心情愉悅,堅持體育鍛煉,保持作息時間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注意在房間內使用加濕器,避免空氣過於乾燥。
- 注意口腔衛生,早晨、飯後和睡覺前及時漱口或刷牙。
病人自覺咽痛時及時就診,及時遵醫囑行咽拭子抹片檢查。如感覺病情加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 如果病人出現寒戰、高熱,可以適當的應用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如 Dexamethasone 。
- 嬰幼兒出現脫水的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補液。
預防
急性扁桃腺炎是病原體感染引起的,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或避免感染致病菌,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減少感染機會。
- 日常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避免勞累,預防感冒。
- 多做運動,增強體質。
- 儘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不與急性扁桃腺炎病人近距離接觸。
- 儘量不要與他人共用餐具,保持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