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大皰性類天皰瘡

概述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最常見的皮膚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皰病,好發生在老人,以緊張性大皰為特點,黏膜受累較少見,需要結合直接、間接免疫螢光檢測及病理檢查明確診斷,一般給予糖皮質類固醇治療,好轉後逐漸減藥,積極規律治療者一般預後較好。免疫病理發現基底膜有IgG和C3補體沉積,多無黏膜損害,小部分病人在口腔上出現非疤痕性水泡和糜爛。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Bullous pemphigoid
疾病別稱:
類天皰瘡、老年天皰瘡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低蛋白血症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搔癢、大皰、黏膜損害
好發人群:
老人
常用藥物:
糖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抗生素、氨苯碸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皮膚病理檢查、直接免疫螢光檢查、間接免疫螢光檢查

病因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種免疫介導的疾病,主要是自身抗體引起,無傳播途徑。60歲以上老人好發本病,原因不清,本病暫無明顯的誘發因素。

主要病因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類天皰瘡抗體與抗原(BPAG1和BPAG2)結合,激活補體、過敏毒素C3a和C5a形成,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嗜酸性細胞趨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細胞並黏附到基底膜上,釋放溶酶體酶,導致基底細胞膜半橋粒和錨絲等斷裂及消失,形成水泡。

流行病學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個典型的老年病,男女發病率相近,偶發於兒童,本病無地域傾向性。

好發人群

60歲以上老人好發本病。

症狀

大皰性類天皰瘡通常為四肢的非特異性皮損伴明顯的搔癢,可出現暗灰色紅斑,在紅斑或正常皮膚上出現緊張性大皰,可泛發全身,尼氏征陰性,少數病人可有黏膜損害。

典型症狀

搔癢

搔癢可持續幾天到幾年,伴有非特異性皮疹,皮疹可為蕁麻疹樣或濕疹樣,持續幾週到幾個月。

初期皮疹

在水泡出現前,常有一定形狀的暗灰色紅斑出現,類似多形紅斑或皰疹樣皮膚炎。

特異性皮疹

在紅斑或正常皮膚上出現緊張性大皰,好發生在胸腹、腋下、腹股溝、四肢屈側,一週內可泛發全身,水泡自櫻桃大至核桃大,呈半球狀、皰壁緊張、皰液澄清、皰壁厚,可數天不破,尼氏征陰性。水泡破裂後糜爛面不擴大且癒合較快,痂脫落後留有色素沉澱。皮疹成批出現或此起彼伏。

黏膜損害

少數病人可有黏膜損害,多在皮損泛發期或疾病後期發生,主要侵犯舌、唇、齶、咽、會厭、外陰、肛周、食道等處黏膜,黏膜上發生小水泡,糜爛但是容易癒合。

其他症狀

大皰性類天皰瘡如合併其他系統疾病,會有相應臨床表現。

併發症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病人由於水泡泛發容易繼發感染,大量的皰液及皰壁的出現,會引起蛋白的丟失,可引起低蛋白血症。

看醫

老年病人皮膚出現多發的緊張性水泡,伴有搔癢感時,需及時就醫,完善免疫螢光檢查、皮膚病理檢查,醫生結合病人的症狀以及檢查結果確診本病。明確診斷後,積極治療,首選糖皮質類固醇治療,病情控制後逐漸減藥,及時規律治療者一般預後較好。

就醫指征

老年病人出現皮膚搔癢伴水泡,皮疹反覆出現,需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就診科別

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出現症狀多長時間了?
  • 出現皮疹前有無用藥?
  • 哪些部位有皮疹?
  • 有什麼自覺症狀?
  • 有無用藥治療?何種藥?效果如何?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有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老年病人,紅斑或正常皮膚上出現緊張性大皰,好發生在胸腹、腋下、腹股溝、四肢屈側,水泡自櫻桃大至核桃大,呈半球狀,皰壁緊張,皰液澄清,皰壁厚,可數天不破,尼氏征陰性。

皮膚病理檢查

表皮下水泡,皰頂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無棘層松解,陳舊的皰頂表面可壞死、萎縮。水泡內為纖維蛋白構成的網架中含嗜酸性、嗜中性白血球。皰底真皮乳頭呈指狀凸入腔內似彩球。末期水泡因基底細胞再生可形成表皮內水泡,在炎性大皰型類天皰瘡中真皮內有大量炎細胞浸潤,主要為嗜酸性粒細胞,混有單一核細胞核嗜中性白血球,也可形成小膿腫,但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

直接免疫螢光檢查

在表真皮的基底膜帶IgG和C3或僅有C3呈線狀沉積,有時可見到IgM、IgA。

間接免疫螢光檢查

3/4的類天皰瘡病人有針對表皮基底膜的循環IgG自身抗體,假陽性很少。

診斷標準
  • 病人臨床表現為紅斑或正常皮膚上有緊張性大皰,皰壁緊張,不容易破潰,尼氏征陰性,糜爛面容易癒合。
  • 黏膜損害少而輕微。
  • 病人的病理檢查結果為表皮下水泡,基底膜帶有IgG線狀沉積。
  • 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帶循環抗體。
鑑別診斷

尋常型天皰瘡

主要表現為外觀正常的皮膚或紅斑基礎上出現豌豆到蠶豆大的水泡,皰壁鬆弛,極易破裂形成糜爛面,不易癒合,黏膜損害廣泛而嚴重,尼氏征陽性,組織病理示表皮內有棘層松解,直接免疫螢光檢查可見表皮細胞間有IgG和C3沉積。

皰疹樣皮膚炎

皮損常呈多形性,可有紅斑、丘疹、風團、水泡,常以水泡為主,水泡常集簇成群或排列成環狀或地圖形,水泡壁緊張,尼氏征陰性。組織病理可見表皮內水泡,直接免疫螢光可見基底膜帶有IgA和C3沉積,由此可與大皰性類天皰瘡鑑別。

線狀IgA大皰性皮病

本病兒童與成人均可發病,皮損好發於軀幹、四肢,主要表現為臘腸樣排列的緊張水泡。組織病理可見表皮下的水泡,直接免疫螢光可見基底膜帶有IgA呈線狀沉積具有特異性。

治療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病情,一般首選糖皮質類固醇,局限性大皰性類天皰瘡僅外用糖皮質類固醇乳劑即可。對於泛發的嚴重病例需要系統治療,減少皮疹損害和系統治療的併發症,包括預防骨質疏鬆、保護胃、評估心血管功能、減少感染的風險,同時需要注意創面的護理,注意病人營養的均衡。

治療周期
大皰性類天皰瘡一般需要長期治療,逐漸減藥至停藥。
一般治療
  • 醫務人員會用滅菌的刀剪,從底部劃破水泡,或用針管將水泡里的液體抽出來。如果有糜爛面,醫生還會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病變部位,防止繼發感染。
  • 如病人有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需要積極治療其他疾病,否則可能影響創面癒合。
藥物治療

糖皮質類固醇

對於局限性類天皰瘡,可首先試用強效的糖皮質類固醇霜劑,局部應用糖皮質類固醇還可減少系統糖皮質類固醇的用量,對於泛發者需要系統給予糖皮質類固醇,用藥必須檢測激素副作用,比如骨質疏鬆、離子失調、血壓及血糖等。

免疫抑制劑

不推薦單獨使用,在皮質激素劑量不能減至可接受水平時,方可使用,同樣需要檢測相應副作用。

抗生素

對輕到中度病情,可單獨應用四環素或四環素聯合煙醯胺,紅黴素聯合煙醯胺。

氨苯碸

少數病人應用有效,和磺胺嘧啶聯合應用,15%~44%的大皰性類天皰瘡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其他治療

對於通過上述治療效果甚微的病人,可以嘗試使用血漿置換治療法。

預後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病程慢性,可自發的加重或緩解,大多數病人治療後症狀能緩解。病人需定期複診,檢測藥物副作用。

能否治癒

大多數病人治療後,症狀能緩解,部分病人皮疹反覆,治療效果差。

能活多久

老年病人發病第一年的死亡率在10%~40%。病人同時患的其他疾病和治療方式,如糖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也可影響整個病情和死亡率。

複診

病人治療期間需每1~2週複診一次,在6~9個月內逐漸調整激素用量。

飲食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病人應規律飲食、均衡營養、高蛋白飲食,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飲食調理
  • 藥物(如糖皮質類固醇)可引起消化道的潰瘍,服藥同時需要注意避免飲酒,進食辛辣、刺激、質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 病人宜進食富含鉀離子、鈣離子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牛奶等,有助於減輕糖皮質類固醇引起的低鈣低鉀。

照護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病人應注意皮膚創面的護理,避免感染,有破損時不要接觸水,保持創面乾燥,遵醫囑規律用藥,不可擅自停藥。

日常護理
  • 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必須遵醫囑使用,逐漸減量,檢測藥物副作用。
  • 病人要避免皮膚潮濕多汗,有破損時不要接觸水,保持創面乾燥,以免創面感染。
病情監測

病人要嚴密監測皮膚狀態,出現新發水泡隨時去醫院就診。

心理護理

老人對疾病恐懼,同時由於劇烈搔癢及多發的水泡容易對病人的身體心理造成影響,家人要鼓勵病人積極治療,幫助其調整心態,勇敢面對,對於睡眠不佳、憂思嚴重者可以到心理門診就診。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遵醫囑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或換藥,也不要隨意改變用藥量。如果感覺目前藥物無效,可諮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預防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由於體內含有自身抗體,從而引發水泡樣皮疹,目前無有效預防方法。對於出現劇烈搔癢,對於一般治療欠佳者,需要考慮是否為本病,及時完善檢查,越早明顯診斷,給予治療,對病人越有利,如伴有內其他疾病及時去相關科別診治,不要自行用藥,避免過度治療。

初期篩檢

本病暫無有效的初期篩檢手段,但是對於老年病人,如出現典型皮疹、水泡,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必要時行皮膚病理檢查、免疫螢光檢查,明確診斷。

預防措施

本病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但合理膳食、三餐規律,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