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老人斑

概述

老人斑(脂漏性角化症)也稱為基底細胞乳頭瘤(basalcellpapilloma)或老年疣,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表皮良性腫瘤。通常是多個淡褐到黑色疣狀損害,表面有油脂狀鱗屑痂,最常發生於中年以上尤其老人的臉部、頸部、胸部、背部及手背等處,但不發生於掌跖部位。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senile plaques
疾病別稱:
脂漏性角化症、基底細胞乳頭瘤、老年疣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扁平丘疹、斑塊、淡褐色斑疹
好發人群:
40歲以上的中老人
常用藥物:
過氧化氫溶液、維他命A、維他命E
常用檢查:
皮膚鏡檢查、活組織檢查
疾病分類

本病從病理上可分為刺激型、腺樣型、巢狀型、棘層肥厚型、角化型。

刺激型

鏡下可觀察到鱗狀旋渦,主要為扁平鱗狀結構,可出現嗜紅伊變性和棘突松解的情況。

腺樣型

形狀跟腺體相似,細胞見細胞束條相互交織,由表皮向真皮方向延伸,其中束條大部分是由兩層基底細胞結構組成,且存在黑色素較多。

巢狀型

具有表皮細胞巢,細胞核較小,顏色較深。

棘層肥厚型

有較為明顯的棘層肥厚和過度角化,瘤樣增生不顯著,其增生形狀呈粗網狀,多數是基底樣細胞。

角化型

病人的表皮存在過度角化的情況,且還存在乳頭瘤樣增生,表皮的結構主要為鱗狀細胞,假性角化中及基底樣細胞數量都比較少,棘層肥厚不明顯。

病因

老人斑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未完全闡明,此病多有家族史,其發生與皮膚老化有相關性。另外,日光、病毒感染、腫瘤、藥物等因素可誘發或加重本病。總之,皮膚老化、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參與本病的發生、發展。

主要病因

皮膚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老化,角質形成細胞成熟遲緩,形成了表皮內良性腫瘤。

遺傳因素

老人斑常有家族史,被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所決定的先天性疾病,但遺傳模式尚不清楚。出現不一定很晚,一般發生於30~40歲以後。

腫瘤因素

本病也可認為是一種錯構瘤,永久存在而不惡變,可認為一種良性腫瘤,但極少數病人可伴有纖維上皮型基底細胞癌。

誘發因素

日曬

長期慢性的日光照射可促進老人斑的發生,導致在陽光暴露部位,包括頸、臉部出現多發皮膚損害,初期可表現為日光性雀斑樣痣(淡褐色的斑點)。

病毒感染

有研究發現老人斑損害中可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證據,但尚存爭議。近期有研究在老人斑皮損內發現了Merke細胞多瘤病毒和皰疹病毒6A。

其他

腫瘤性疾病或生物製劑以及一些抗腫瘤藥物,可引起老人斑。

流行病學

老人斑為老人最常見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腫瘤,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與性別有關,男性多於女性,女性病人多為更年期婦女,亞洲人群50歲以上者患病率大概在80%~100%。

好發人群

一般發生於30~40歲以後中老人,男性更多見,女性容易發生於更年期。

症狀

老人斑初起皮損為1個或數個膚色、淡黃或淺褐色的扁平丘疹,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境界清楚,表面呈顆粒狀,直徑1公分左右,以後緩慢增大、變厚,數目增多,顏色變深。

典型症狀

好發部位

好發於顏面、手背、胸、背等處,亦見於四肢等其他部位。

皮損特點

  • 初發皮損為1個或數個膚色、淡黃或淺褐色的扁平丘疹,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境界清楚,表面呈顆粒狀,直徑大約1公分,以後緩慢增大、變厚,數目增多,顏色變深為褐色,甚至黑色疣狀丘或斑塊。
  • 同一病人的皮損、同一損害的不同發展階段,皮損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但皮疹具共同的特徵是境界清楚,有黏附樣外觀,有程度不等的角化。
  • 發生在頭皮的皮損常不影響頭發生長。
  • 病情發展遲緩,可長達30年以上,損害突然發生並迅速增多的病例可併發內臟腫瘤。
  • 無自愈傾向,呈良性經過,惡變者甚少,如發生惡變常轉化為鱗狀細胞癌。
其他症狀

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偶有搔癢。如果有損傷或者受到各種激惹(摩擦、藥物等刺激),可伴有搔癢、疼痛等不適。

看醫

老人斑通常不需要治療,影響美容但不影響健康,也不會惡變,如有搔癢等問題時,則可手術切除。此外,可用雷射、冷凍治療。但如診斷尚未明確,治療前最好先作切片檢查,以免誤診。

就醫指征

若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就診:

  • 短期內突然出現大量皮損、疼痛、無搔癢或伴有搔癢。
  • 皮損容易受損傷、發炎或流血且長期不愈,皮損發展較快,嚴重影響外貌。
就診科別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發現這種情況有多長時間了?
  • 現在有哪些不舒服?(如搔癢、疼痛等)
  • 之前對什麼過敏?有接觸過這些過敏原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活組織檢查

在不能明確診斷時,尤其是需要與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日光性角化症等惡性或癌前病變相鑑別時,需要做組織病理學檢查,屬於小手術。局部注射麻醉藥後可以刮取少量皮損組織,局部傷口可以直接縫合後包紮換藥。取下的組織經過特殊的處理製成病理切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做出最終診斷。

皮膚鏡檢查

皮膚鏡是一種特殊的放大鏡,通過特殊的光學設施可以放大,並顯示深達真皮淺層的結構,對色素性皮膚病的診斷非常有幫助,如老人斑去除鱗屑痂後可見乳頭瘤樣結構。

診斷標準
  • 根據檢查皮損的分布特點、形態、一般典型的脂漏性角化症可以診斷。
  • 對於診斷不確切的,會建議行皮膚鏡檢查和(或)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
  • 對於懷疑與惡性腫瘤相關的,需要進行腫瘤篩檢,包括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或者CT、磁共振成像(磁振造影)。
鑑別診斷

光化性角化症

多見於老人,好發部位為面、頸和手背,臨床表現為皮損質地較硬,表面乾燥,覆以沾黏較緊的鱗屑,如用力去除鱗屑,基底容易出血;病理學檢查為表皮突向下不規則增長,有角化不良和不典型細胞,常見角化不全。

疣狀痣

常出生後即有,好發部位為軀幹或肢體;臨床表現為質地較硬,表面呈疣狀,常呈條形排列;病理學檢查為表皮突稍向下延長,若併發痣細胞痣,可找到痣細胞,或可見皮脂腺增生或大汗腺。

尋常疣

多見於兒童或成人,好發部位為手背或頭、臉部,臨床表現為疣狀,常散在分布;病理學檢查為表皮突在病變周圍最長,並彎曲,向中心處伸展,粒層和棘層上部細胞空泡形成,其中可見大的喈鹼性團塊,部分角化不全細胞排列成柱形疊瓦狀。

痣細胞痣

本病發病年齡較早,表面光滑不表現為疣狀,無脂漏性鱗屑,病理上皮突及真皮有痣細胞巢。

治療

老人斑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出現搔癢、疼痛等不適時,可選擇藥物治療或者手術切除。

治療周期
僅一次的治療是快速短期的治療。隨著皮膚老化不斷進展,皮疹會逐漸增多,且不會自愈。因此發生脂漏性角化,可能需要終身多次的治療。
藥物治療

40%過氧化氫溶液

3週使用一次,經過5次治療後25%病人的目標皮損全部清除,47%~54%基本清除。局部皮膚反應輕微,表現為紅斑、灼感和刺痛。臉部皮損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維他命E、維他命A

可以把維他命E和維他命A膠丸刺破,每日3次堅持塗抹,會對皮膚患處細胞進行組織修復,從而淡化老人斑。

手術治療

切除手術

當損害診斷不清,又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同時皮損不大,可局麻下進行完整的手術切除。切下的組織需要送病理檢查,以進行確診及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刮除手術

採用特殊的手術器械刮匙將皮損刮除,由於刮匙的鋒利度有限,可以有效去除表皮外生性損害,對真皮損傷小,不易留疲痕,可有色素沉澱。

電乾燥術

利用電流產生的熱量破壞皮損,可以單獨使用或聯合刮除術。

物理治療

冷凍治療

通過製冷劑產生低溫使老人斑組織壞死,類似於點痣,時間短、見效快。

雷射治療

雷射器的選擇治療脂漏性角化症可以選用多種雷射,對於初期不高出皮面的病變可使用Q開關雷射(532nm、755nm、694nm)治療,高出皮面的病灶使用CO2雷射汽化治療。如同一病變中既有高出皮面的老年疣,又有不高出皮面的老人斑,則可以同時使用兩種雷射進行治療。如皮損數量多分布密集,可分次分批治療。

預後

老人斑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個體差異不同,有的病人可能會留下疤痕。本病如果不治療,也不會對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極少發生惡變,如惡變常為鱗癌,自發性消退罕見。

能否治癒

老人斑某一處的皮損容易治癒,但可不斷發生新的皮疹。

能活多久

老人斑為良性增生,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後遺症

老人斑一般不會留有後遺症,如果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切除,可能會有疤痕形成或者色素沉澱。

複診

如果老人斑無搔癢、疼痛等不適,可不需要複診。

飲食

飲食調理
  • 飲食要清淡,即少油、少鹽、少糖,平時少吃油炸食品,如膨化食品、肥肉等。
  • 膳食以穀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葷素搭配。
  • 戒菸、戒酒。

照護

老人斑病人的護理以避免日光照射及局部的損害、搔抓為主。如果局部出現破潰,還需避免發生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日常護理
  • 注意局部皮膚的保護,避免搔抓刺激,以防破潰感染。
  • 空氣品質不好時儘量減少外出,定期清潔皮膚,常規使用保濕潤膚劑。
  • 外出時需要做好防曬,避免長時間在日光下暴曬,可戴帽子、戴手套、防曬衣、打傘等物理遮蓋,也可以配合使用防曬霜。
病情監測

需要對老人斑病人的皮損處進行監測,如果發現皮損生長過快,有破潰或者出血時,需要及時就醫。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避免對皮損進行搔抓刺激,如果出現搔癢、疼痛或者破潰、出血時須及時就醫。

預防

由於老人斑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避免日光直射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預防措施

老人斑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明,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與皮膚老化和日光照射有關,近期研究發現空氣污染對於皮膚老化也有影響。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預防措施,要做好防曬工作,減少與空氣中污染物的接觸,可能會延遲光暴露部位皮損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