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放射性皮膚炎

概述

放射性皮膚炎是由各種類型電離輻射,如γ、β、X射線等,照射皮膚黏膜引起的炎症性損害。臨床常見症狀是可逆性的毛髮脫落、皮膚炎、色素沉澱,以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髮缺失。放射性皮膚炎以抗炎、激素類藥物治療為主,以安撫、保護、收斂皮膚。大多數預後良好,可治癒。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radiodermatitis
疾病別稱:
放射性皮膚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纖維肉瘤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可逆性的毛髮脫落、皮膚炎、色素沉澱、皮膚萎縮、毛髮缺失
好發人群:
接受放療的病人和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
常用藥物:
糖皮質類固醇霜劑、爐甘石洗劑、3%硼酸溶液、10%魚肝油軟膏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
疾病分類

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為短期內接觸放射線所致,潛伏期短,一般為1~3週。其初期反應與熱灼傷相似,在臨床上又分為Ⅰ度、Ⅱ度、Ⅲ度。

慢性放射性皮膚炎

由於長期反覆接受小劑量放射線輻射所致,也可由急性放射性皮膚炎轉變而來,多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皸裂、毛髮脫落等。

病因

放射性皮膚炎是由各種類型電離輻射,如γ、β、X射線等,照射皮膚黏膜引起的炎症性損害。當機體接受過量的放射線照射後,細胞核內的DNA吸收輻射能量,從而影響其合成和分化過程,這種影響可逆或不可逆,表現出相應的皮膚損傷。

主要病因

放射性皮膚炎多由於短期內接受大劑量放射線,或接受放射治療累積量過大所致。放射線可使組織細胞 DNA發生可逆或不可逆性損傷,引起細胞死亡或DNA突變,甚至惡性腫瘤。放射線還可以使組織分子電離產生活性氧和自由基而導致組織急、慢性損傷。放射性皮膚炎發病過程及嚴重程度,取決於不同類型輻射的生物學效應、輻射劑量及輻射部位組織細胞的敏感性。

誘發因素

長時間使用甲硝唑、放線菌素D的藥物,會增強細胞對氧的敏感性,增加機體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可能也會誘發放射線皮膚炎。

流行病學

本病暫無明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好發人群

放射性皮膚炎主要見於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從事放射工作而防護不嚴者及核事故中受到輻射的軍民。

症狀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表現為可逆性的毛髮脫落、皮膚炎、色素沉澱,以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髮缺失。嚴重病人還會出現全身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等。出現頑固性潰瘍病人經久不愈,可形成纖維肉瘤。

典型症狀

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急性放射性皮膚炎程度不同,其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

Ⅰ度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僅出現紅斑,初起顏色鮮紅,以後逐漸成暗紅色,或伴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搔癢。3~6周後紅斑逐漸消退,表面出現脫屑及色素沉澱。如損害位於毛髮部位,則可出現脫髮,可或不可再生。

Ⅱ度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皮損呈急性炎症,表現為水腫性紅斑、表面發亮,有水泡形成,容易破潰形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1~3個月皮損痊癒,遺留有色素沉澱、色素脫失、微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可發生永久性脫髮。

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在紅斑水腫的基礎上,組織迅速壞死,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淺不一,重者可穿通皮膚、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黃白色、污穢的、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該皮損很難癒合,即使癒合後也形成萎縮性疤痕,上有色素沉澱、色素脫失和微血管擴張。如損害了大血管,引起血管閉塞,肢體可發生乾性壞疽。

Ⅱ、Ⅲ度放射性皮膚炎可伴全身症狀如乏力、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血等,可有白血球減少及繼發感染。

慢性放射性皮膚炎

由於長期反覆接受小劑量放射線輻射所致,也可由急性放射性皮膚炎轉變而來。潛伏期數個月至數十年不等。表現為皮膚乾燥、萎縮,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皮下組織纖維化、增厚,微血管擴張、色素沉澱或減退,毛髮稀疏、脫落,甲出現條紋、變脆、脫落, 嚴重時可出現頑固性潰瘍和皮膚腫瘤變。

併發症

纖維肉瘤

慢性放射性皮膚炎長期發展可導致皮下組織纖維化、增厚,微血管擴張,容易形成纖維肉瘤。其是以成纖維細胞為主,並含有膠原纖維的惡性腫瘤,較為常見,發病率僅次於脂肪肉瘤和橫紋肌肉瘤。腫瘤位置一般較深,生長較緩慢,多侵犯肌肉和肌腱,較深的可達骨骼,腫瘤組織質地因膠原含量而異,呈緻密、硬韌或較軟,魚肉樣,並具有假包膜。

看醫

病人如有放射線接觸史,併發生了皮膚的不適及病理改變,應及時去皮膚科就醫,醫生會進行查體及做相應的輔助檢查,以達到初期診斷、初期治療,儘早痊癒。

就醫指征

普通人群有放射線接觸史,併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壞狀況,請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就診於皮膚科。

醫生詢問病情
  • 哪裡不舒服?
  • 症狀持續多久了?
  • 從事什麼工作?有沒有放射線照射史?
  • 之前有看過其他醫生嗎?
  • 在家服用過什麼藥物嗎?
  • 以前得過什麼疾病嗎?
  • 以前做過手術嗎?
  • 對什麼藥物和其他過敏嗎?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著重檢查皮膚受傷部位,是否有紅腫、水泡、破潰、糜爛、結痂、色素沉澱、色素缺失、皮膚萎縮、毛髮脫落等。

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檢查

可提供比皮膚鏡更深的探查範圍,能對皮膚各個層次進行橫向掃描,或得細胞排列方式、細胞形態以及異常結構等信息。

血清檢查

查看是否有白血球減少及感染症狀。

診斷標準

本病根據接觸史、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可以確診。如病人有放射性接觸史,出現皮膚紅斑、脫屑、水泡等症狀,且損害發生於放射部位及與熱灼傷相似的臨床特點,可以初步診斷為放射性皮膚炎,同時通過病理檢查有助於進一步診斷。

鑑別診斷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由於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後,在皮膚黏膜接觸部位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應。多表現為與接觸物體一致形狀的皮膚損傷,及紅斑、丘疹、水泡,甚至大皰等。接觸性皮膚炎特點為搔癢,而放射性皮膚炎只有Ⅰ度急性的病人有搔癢,再配合是否有毛髮的脫落及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和病理檢查等,不難進行區分鑑別。

治療

普通人群發現有放射線造成的損傷,應遠離放射源,及時就醫,儘早治療。急性放射性皮膚炎以對症處理為主,慢性放射性皮膚炎治療以保護和保濕為主,放射性皮膚炎轉歸較慢,治療周期相應較長。

治療周期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的治療周期為長期治療。
一般治療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需要遠離放射源,避免皮膚受到刺激。

藥物治療

爐甘石洗劑

爐甘石洗劑為複方製劑,用於急性搔癢皮膚病,局部外用,用時搖勻,取適量塗於患處,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本品不宜用於有滲出液的皮膚。

3%硼酸溶液

3%硼酸溶液常作冷濕敷用,具有消炎、消腫、抗菌、收斂及清潔創面作用。

糖皮質類固醇霜劑

糖皮質類固醇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細胞毒、和抗增生等多種作用,如 Methylprednisolone 、 Betamethasone 、 Dexamethasone 等。局部應用一般無副作用,用法、用量應謹遵醫囑。

10%魚肝油軟膏

10%魚肝油軟膏是一種外用藥,魚肝油軟膏也稱作魚肝油氧化鋅軟膏,主要成分是魚肝油和氧化鋅。主要外用於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火燒傷、燙傷、生凍瘡,以及外傷的治療。為較弱的收斂劑,有一定的吸附和乾燥性能,對於皮膚有滋潤和保護保護的作用。

維他命E乳膏

能保護皮膚,加快傷口癒合,減少色素沉澱。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rhECF)

rhECF可以補充內源性ECGF的不足,通過與基底層細胞的ECFR結合發揮作用。其能促進鱗狀上皮、血管內皮等多種細胞生長,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的形成和傷口的再上皮化,促進上皮細胞、嗜中性白血球、成纖維細胞等多種細胞向創面遷移,以加快創面癒合速度。

手術治療

對於放射皮膚炎的長期不癒合的深潰瘍,必要時進行切除。如皮膚缺損較大,可進行植皮手術。一般植皮手術有自體植皮和異體植皮,如果皮膚缺損比較大,通過自然的拉攏縫合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做植皮體手術。大部分都是自體植皮,還有一些像燒傷、其他的外傷導致皮膚缺損比較大,又沒有其他的皮瓣轉移修復的方式,可以考慮植皮。

物理治療

雷射療法

氦氖雷射可促進炎症的吸收和創傷的修復,主要用於經久不愈的潰瘍。

預後

大部分放射性皮膚炎病人經過積極治療,預後都比較良好,並可以治癒。建議病人一個月去複診一次,此病積極治療的大部分病人的生存時間不會受到影響。

能否治癒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經過治療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放射性皮膚炎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病人的生存時間。

複診

建議放射性皮膚炎的病人一個月進行複診一次。

飲食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無特殊飲食調理,但需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菸酒,保持營養均衡豐富,對傷口癒合和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飲食調理
  • 忌生冷、辛辣食品,避免刺激皮膚分泌旺盛。
  • 忌菸酒,眾所周知菸酒有害而無一利,只會延長病程,使病情加重,所以病人應忌煙、忌酒。
  •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豐富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對傷口癒合和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 若為手術病人,宜多吃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豆腐、雞肉、魚肉、牛羊肉、海鮮等。
  • 多飲水,保持腸道通暢。

照護

放射性皮膚炎病人要注意患處皮膚衛生,多加安慰病人,指導病人正確用藥,避免搔抓,避免皮膚再次受到放射線輻射。

日常護理
  •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室外過度陽光照射。
  • 禁止病人抓癢。
  • 病人應儘量穿純棉寬鬆衣物。
  • 輕症病人可進行室外的活動,重症病人不可活動,應儘量非患側臥位休息。
  • 病人休息環境應保持乾淨衛生、光線良好,勤通風換氣。
  • 醫護及家屬應多關係病人,以免其出現心理問題。
病情監測

積極監測放射性皮膚炎病人病情,以便調整病人用藥及治療方案。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在家用藥應謹遵藥物說明和醫囑,如有忘記及不會用藥的地方,應積極與主治醫生進行電話聯繫。

預防

放射性皮膚炎預防的主要手段就是避免放射線的過度照射照射,從事放射線工作的工作人員應積極做好防護措施,不可大意,病人進行放射治療時應儘量避免過大劑量。

預防措施
  • 從事放射線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放射操作規程,加強安全防護措施。
  • 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應掌握放療適應症和總劑量。規範操作流程,放療前、後使用皮膚保護劑。
  • 如發生放射源泄漏事件,應立即作好防護,並脫離輻射源或污染區。
  • 儘量避免長期使用放線菌素D、甲硝唑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