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隱翅蟲皮膚炎

概述

隱翅蟲皮膚炎是人體皮膚接觸隱翅蟲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數蟲體在皮膚上爬行時並不放出毒素,只有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釋放毒素沾染皮膚而引發疾病。隱翅蟲皮膚炎主要發生於面頸、胸、背、上肢、下肢等部位,局部呈線條狀、點狀或片狀損害,可伴化膿性感染,嚴重者出現全身症狀。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Paederus  Dermatitis
疾病別稱:
線狀皮膚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浮腫、關節痛、嘔吐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紅斑、膿皰、搔癢、疼痛
好發人群:
所有人群
常用藥物:
Chlorpheniramine 、 Cyproheptadine 、 Loratadine 、皮康霜、恩膚霜軟膏、高錳酸鉀溶液、爐甘石洗劑、莫匹羅星軟膏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血液常規、血培養及藥敏試驗、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因

隱翅蟲是斑蝥一類的發皰甲蟲,隱翅蟲在人的皮膚上爬行時不引起反應,但在擠壓蟲體或隱翅蟲的酒精浸液接觸皮膚時就能引起損害。由於病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拍打擠壓隱翅蟲,而使受損蟲體釋放毒素所致。

主要病因

皮膚接觸隱翅蟲毒素,隱翅蟲有致病作用,體內含有強酸性的毒素。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皮膚會沾染釋放的毒素,進而引發疾病。

誘發因素

長時間處於草叢、樹間

隱翅蟲常躲藏於草叢或樹間等陰暗處,長時間處於草叢、樹間給其造成接觸人體的機會。

夜晚外出

隱翅蟲喜歡夜間在燈光附近飛行。

環境因素

高溫導致持續乾旱後連續降雨,該地區易爆發隱翅蟲皮膚炎。

流行病學
  • 隱翅蟲皮膚炎是一類常見的昆蟲致病性皮膚病,夏秋兩季發病率高。
  • 常發生於面頸、胸、背、上肢、下肢等露出部位,環境差、樹叢多的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
好發人群

所有人均可好發,尤其是夏秋季節,天氣熱身體暴露面積增大,面頸、胸、背、上肢、下肢等露出部位常好發。

症狀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炎性反應較輕時僅造成皮膚紅疹,持續幾天後消失。炎性反應較重時紅疹逐步發展成膿皰,病人有搔癢、疼痛的感覺。

典型症狀

皮疹

皮疹常發生於面頸、胸、背、上肢、下肢等露出部位,接觸毒液2~4小時後皮膚上出現條索狀、點狀或斑片狀、水腫性紅斑。

水泡

一般12小時後皮膚上出現水泡,多為透明的薄皰,不少發展為膿皰或灰黑色壞死。在皮損周圍可出現鮮紅色丘疹或水泡,呈點狀或片狀,可因搔抓引起鮮紅色糜爛面。

搔癢、疼痛

一般接觸毒液2~4小時後會出現搔癢、灼熱或疼痛感。

其他症狀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廣泛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皮膚有搔癢、灼痛,或者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噁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併發症

若炎症反應劇烈,膿皰擴散,容易引起發熱、神經痛、浮腫、關節痛、嘔吐等併發症。

看醫

當被蟲子叮咬後出現皮疹、水泡、搔癢、疼痛時,應及時就診皮膚科,醫生一般結合病史、皮膚視診、皮膚組織病理學可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被蟲子叮咬後出現皮疹、水泡、搔癢、疼痛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因皮膚搔癢、灼痛,影響正常生活時應及時就醫。
  • 當確診隱翅蟲皮膚炎病人出現廣泛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皮膚有搔癢、灼痛,或者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噁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的情況時,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是否有擠壓、拍打蟲子?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皮疹、水泡、搔癢、疼痛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頭痛、頭暈、噁心、淋巴結腫大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通過皮膚視診,觀察皮疹的位置、大小、顏色、形狀等,觸診有無腫痛,結合病史一般可明確診斷。

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常規有助於明確炎症的性質及嚴重程度。

血培養及藥敏試驗

合併其他病原體感染病人可通過血培養出致病菌,並通過藥敏試驗明確有效抗生素。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診斷標準

病人出現以下幾點可確診為隱翅蟲皮膚炎:

  • 有昆蟲叮咬病史或接觸史。
  • 有典型隱翅蟲皮膚炎症狀:紅斑、膿皰、搔癢、疼痛。
  •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隱翅蟲皮膚炎表現。
鑑別診斷

帶狀皰疹

發疹前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症狀,患處有灼熱感或神經痛,丘疹簇狀分布不融合,水泡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

濕疹

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皮損初期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基底潮紅、搔癢劇烈。後期嚴重時會出現水泡,且融合一片,並伴有搔癢。此表現容易復發,但無明顯季節性。

接觸性皮膚炎

有明確的接觸史病變局限於接觸部位,皮疹形態單一,可起大皰。其邊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後易治癒。

蟲咬皮膚炎

昆蟲叮咬後可出現局部反應,表現為丘疹性蕁麻疹或全身性過敏反應。

治療

隱翅蟲皮膚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一般治療主要是對症解毒、減輕痛苦,藥物治療包括口服和外用藥物,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選擇治療方式。

治療周期
隱翅蟲皮膚炎的病人採取短期治療,一般两週可治癒。
藥物治療

全身治療

  • 全身症狀重者,可使用抗組織胺藥,如 Chlorpheniramine 、 Cyproheptadine 、 Loratadine 等。
  • 皮損廣泛者可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 有明顯繼發感染者,可酌情選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

局部治療

  • 發現後儘早用肥皂水洗淨,然後塗皮康霜和恩膚霜軟膏等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
  • 若紅腫明顯或有糜爛者,可使用1%明礬液、3%硼酸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等濕敷,後塗爐甘石洗劑。
  • 若有膿皰者,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以及2%甲紫或搽10%硫黃魚石脂糊劑。
手術治療

隱翅蟲皮膚炎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隱翅蟲皮膚炎通過積極及時的治療,大多數病人可減輕症狀,逐漸好轉,預後一般較好。但病人痊癒後,其皮膚局部可能會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澱,更甚者會出現表淺的疤痕。

能否治癒

隱翅蟲皮膚炎一般都能治癒。

能活多久

隱翅蟲皮膚炎經過有效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經治療後两週複診,複診時通過皮膚視診觀察皮損顏色、面積變化,病人自覺不適症狀是否減輕來判定治療效果及病情變化。

飲食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的護理應以促進病人症狀減輕並消退,避免變應原為主。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忌食辛辣、魚蝦、濃茶、咖啡、菸酒等。

飲食調理

忌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出現皮膚搔癢症狀,從而使本病症狀加重。

忌海鮮發物

魚、蝦、蟹等腥膻之品會助長濕熱,食後能使皮膚搔癢加重,不利於炎症的消退,故應忌食。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

如橙子、草莓、柚子等,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和抗敏作用。

照護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應注意避免昆蟲叮咬、遵醫囑使用日常藥物以及保持皮膚清潔。定期觀察皮膚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對其心理疏導。

日常護理

避免蟲子叮咬

保持環境衛生,消除住宅周圍的雜草、垃圾,清除隱翅蟲的滋生地,安裝紗門、紗窗或掛蚊帳防止毒蟲的侵入,如發現皮膚上落有蟲體,不要用手直接拍擊。

外用藥物

了解外用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使用。

日常清潔

避免用熱水燙洗或過度清潔患處,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者沐浴露。

病情監測

隱翅蟲皮膚炎病人治療期間定期複查皮疹有無變化。

特殊注意事項

隱翅蟲皮膚炎不是傳染性疾病,不需要對病人進行隔離,不需要家屬同治。

預防

隱翅蟲皮膚炎的預防重點在於避免被隱翅蟲叮咬與接觸,生活中要學會識別隱翅蟲,避免觸碰或碾壓隱翅蟲。睡前關好門窗,室內安裝紗窗或掛蚊帳,夜晚休息時應儘早熄滅室內燈光。

預防措施
  • 保持環境衛生,消除住宅周圍的雜草、垃圾,清除隱翅蟲的滋生地。
  • 安裝紗門、紗窗或掛蚊帳防止毒蟲的侵入。
  • 夜間睡覺熄燈,避免蟲子喜光飛入室內。
  • 隱翅蟲附著於皮膚時不可用手指揉捏,最好用嘴吹掉或用器物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