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概述
早產兒是指胎齡<37週(259天)活產新生兒,又稱為未成熟兒。絕大部分早產兒體重小於2500g,身長小於45公分(糖尿病母親所生早產兒體格超標,屬例外),其身體各器官構建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該病主要通過防治各類病情進行改善,早產兒出生越早,體重越輕,預後越差。
- 就診科別:
- 新生兒科
- 英文名稱:
- premature infants
- 疾病別稱:
- 未成熟兒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新生兒呼吸窘迫、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貧血
- 治療周期:
- 早產兒不同情況治療周期不同
- 臨床症狀:
- 呼吸淺快、心率偏快、黃疸、腹脹
- 好發人群:
- 母孕期感染的孕婦、吸菸酗酒的孕婦、吸毒的孕婦、過度勞累及多胎的孕婦、妊娠期併發高血壓的孕婦
- 常用藥物:
- Dexamethasone 、硫酸鎂、抗生素、紅血球生成素、維他命K1
- 常用檢查:
- 血液常規檢查、血糖監測、頭部CT、腦電圖檢查
病因
早產兒的病因,一般通常和孕婦因素以及胎兒因素有關,孕婦因素一般包括妊娠期併發高血壓、嚴重貧血、營養不良、急性感染、患有腎臟或者心臟疾病、子宮疾病等,胎兒因素包括多胎、胎位異常、胎兒畸形等。該病好發於孕期發生感染的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嚴重貧血、營養不良的孕婦,抽菸、酗酒、精神壓力過大的孕婦,可由吸菸、酗酒、吸毒、外傷以及過度勞累引起。
孕婦感染
包括全身感染、宮內感染以及骨盆腔感染。感染可以促進炎症因子釋放,從而引起機體內攝護腺素等物質合成增加導致早產。
多胎妊娠
可以引起子宮腔過度擴張,可使子宮肌層過度伸展,從而誘導炎症細胞因子、攝護腺素等生成引發宮縮導致早產。
妊娠期併發高血壓
妊娠期高血壓可能會導致醫源性早產。
孕婦嚴重貧血、營養不良
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嚴重者甚至導致胎兒缺氧從而造成醫源性早產。
孕婦精神壓力過大
可使子宮頸過早成熟並誘發宮縮,增加自發性早產的風險。
胎兒因素
胎兒存在先天異常、生長受限、感染和窘迫等可引起。
吸菸、酗酒、吸毒
孕婦有這些不良習慣會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可造成早產;吸菸會使一氧化碳通過肺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胎兒血氧含量低,致使早產。
外傷
孕婦遇到受外力撞擊或者摔倒等情況時容易早產。
過度勞累
孕婦過度勞累會影響胎兒發育從而導致流產。
不同種族、人種、不同社會經濟階層中,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不同。據WHO2012年統計報告在184個國家中,早產兒發生率從5%~18%不等,平均為10%,每年全世界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其中60%早產兒在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最窮的國家,平均12%的孩子過早出生,相比之下,在高收入國家中,該比率為9%。早產兒人數居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印度、中國、奈及利亞,每年有超過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是繼肺炎之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孕期發生感染的孕婦
包括全身感染、宮內感染以及骨盆腔感染的孕婦,由於存在宮內感染的情況,所以容易攻擊胎盤,發生早產的情況。
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
妊娠期高血壓容易導致孕婦發生子嫻的情況,容易導致醫源性早產。
嚴重貧血、營養不良的孕婦
貧血或者營養不良容易導致胎盤存在營養不足,胎兒容易提前脫落,導致早產。
抽菸、酗酒、精神壓力過大的孕婦
孕婦長期抽菸或者飲酒,因為菸酒中含有有毒物質,可能會導致子宮頸過早成熟從而導致早產。
症狀
早產兒的症狀在各個系統都有不同表現,如呼吸淺快、呼吸暫停、動脈導管開放、肝功能發育不成熟、黃疸、腹脹等,部分患兒存在體溫調節能力差的表現。該病可併發有新生兒呼吸窘迫、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貧血、新生兒視網膜病。
呼吸系統
呼吸淺快不規則,易出現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暫停或青紫。
循環系統
心率偏快,血壓較低,部分早產兒初期可有動脈導管開放。
消化系統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胎糞排出延遲,肝功能發育不成熟,易發生核黃疸。
泌尿系統
早產兒容易出現腎濃縮差,出現低鈉血症,同時也會導致兒童出現水腫的情況。
神經系統
各種反射如吞咽、吸吮、覓食、對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覺醒程度低,嗜睡,擁抱反射不完全,肌肉張力低。成熟程度與胎齡有關,胎齡越小,原始反射越難引出或反射不全。
生長發育不全
皮膚嫩薄,絳紅、水腫、毳毛多、頭更大,頭髮細而亂,耳殼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乳腺無結節或結節<4mm。睪丸未降或全降,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指(趾)甲未達指(趾)端,足底紋理少。
部分患兒可有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
新生兒呼吸窘迫
由新生兒肺發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所致。臨床表現為出生後的數小時內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新生兒產出越早,病情越嚴重。
新生兒敗血症
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血源性感染從而導致新生兒敗血症。常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皮膚和黏膜出血等。
新生兒貧血
急性貧血是由各種出血如肺出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所致。慢性貧血由早產兒紅血球壽命更短以及紅血球生成素對貧血反應低下所致,一般發生在出生後2~3週。
新生兒視網膜病
出生越早發病率越高,病情越嚴重。未經治療的嚴重病人可出現視力損害。
看醫
當孕婦可能會發生難以避免的早產時應該及時新生兒科就診,要做的檢查包括血糖監測、血液常規、腦電圖檢查、CT檢查等。診斷標準主要依靠胎齡判斷,胎齡不滿37週,出生體重小於2500g,身長小於45公分,頭圍在33公分以下者即可判斷為早產兒。
- 若嬰兒出現渾身黃疸、或者心率異常的情況應及時就醫。
- 當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的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該病患兒需要到新生兒科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就診。
- 嬰兒母親年齡多大?
- 近期產檢情況怎麼樣?
- 孕婦懷孕期間是否發生發熱、感染的情況?
- 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壓的情況?
- 孕婦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血糖監測
生後24小時內有半數早產兒可出現低血糖,且為無症狀的,故需要檢測血糖。應保持不低於2.6mmol/L水平,以避免低血糖腦損傷發生。
血液常規檢查
可以檢測嬰兒是否有貧血的發生,同時也為是否輸血提供依據。如果血紅素<80g/L或壓積<25%,可考慮輸血。白血球計數和嗜中性白血球計數可以檢測嬰兒是否有感染情況發生。
腦電圖檢查
部分早產兒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等情況,可以通過腦電圖進行確診。
CT檢查
可以判斷嬰兒是否有顱內病變等症狀。
體格檢查
醫生可以通過視診或者觸診檢查來觀察產兒的皮膚情況,皮膚是否細膩或者光滑,同時還可以觀察皮膚是否存在黃疸的情況。
胸部X線檢查
可以通過胸部X線檢查來觀察兒童的肺部情況,觀察肺部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症候群或者氣胸、肺炎的情況。
早產兒診斷標準主要依靠胎齡判斷。胎齡不滿37週,出生體重小於2500g,身長小於45公分,頭圍在33公分以下者即可判斷為早產兒。
治療
早產兒治療周期一般為短期治療,病情嚴重者治療周期相對延長,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治療包括體溫管理、產房復甦以及腸道內營養。藥物治療使用藥物主要包括 Dexamethasone 、硫酸鎂、抗生素、紅血球生成素等。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動脈導管未閉以及壞死性腸炎。
體溫管理
要給以中性溫度(36℃左右),在生後最初一二天甚至要給以高濕度環境(濕度保持90%)。
產房復甦
胎兒出生後立即擦乾,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通氣。
腸道內營養
初期微量餵養可促進胃腸功能的發育,縮短達到全腸道營養的時間、體重恢復快,降低膽汁淤積及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住院天數等。如全身狀態穩定生後第二天即可開始餵養,以新鮮生母母乳為首選。
Dexamethasone
主要用於妊娠28~35週這一週內可能分娩的孕婦,可促進胎兒肺成熟,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發病率。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高血糖、胰臟炎、骨質疏鬆、白內障等,,有活動性眼部疾病者禁用。
硫酸鎂
用於妊娠32週前早產者作為胎兒中樞神經系統保護劑。能減低胎兒腦性麻痺風險和嚴重程度。長時間、大劑量使用硫酸鎂可引起胎兒骨骼脫鈣。
抗生素
用於治療胎兒感染。密切觀察病情,發現感染徵象時及時完善感染指標檢測,選擇合適抗生素。
紅血球生成素
當早產兒出現貧血時可使用。不良反應包括頭痛、低熱、乏力、過敏反應等。對於紅血球生成素過敏者禁用。合併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後再使用。
消炎痛或者布洛芬
用於動脈導管未閉等治療。
維他命K1
預防維他命K1缺乏所引起的新生兒出血症。
肺表面活性物質
用於預防和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的患兒。
氨基非林
此藥品常常用於支氣管氣喘、心源性氣喘的情況,是一種治療喘息效果比較好的藥品,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可能會出現瞻望、驚厥等情況。
- 如果動脈導管未閉在規範治療和使用藥物兩個療程還不能關閉並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 早產兒患有壞死性腸炎,發生腸穿孔和嚴重腸壞死時需要手術治療,切除壞死和穿孔腸段。
預後
早產兒經過系統及時治療可以治癒。如果早產兒胎齡體重均較低,則生存率會大大降低。早產兒後遺症包括氣喘、語言障礙、神經發育異常、視力損害、聽力損害等。早產兒出院後應定期隨訪,按時到新生兒專科、眼科、耳鼻喉科、兒童保健門診進行隨診。
早產兒可以經過及時治療可以治癒。
早產兒能活多久主要與早產兒出生時胎齡及體重以及是否經過及時有效治療有關,如果早產兒胎齡體重均較低,則生存率會大大下降。
氣喘
早產兒肺發育不成熟,如果沒有經過及時治療可能會有氣喘等後遺症產生。
語言障礙
為早產兒常見後遺症,表達性語言及發音清晰度方面可能存在遲緩。
神經發育異常
胎齡越小發生風險越高。包括認知能力受損、特定性學習障礙、運動障礙、腦性麻痺等。
視力損害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如果沒有及時篩檢與檢測並及時治療,可能會有致盲的風險。貧血、敗血症、低氧血症等都是視力損害的危險因素。
聽力損害
未成熟的腦受到低氧、酸中毒等因素侵害所致。
早產兒出院後應定期隨訪,按時到新生兒專科、眼科、耳鼻喉科、兒童保健門診進行隨診。如果患兒出現病情加重,或者出現聽力視力受損、語言障礙、神經發育異常、心理行動異常等情況應該及時複診。多數患兒在經過初期及時治療後,可在1~2年內達到正常兒水平。
飲食
早產兒出院前由新生兒科醫生進行餵養和生長評估,給予出院後餵養的初步建議。針對中危、高危早產兒,出院後需要採用強化人乳、早產兒配方或早產兒孤獨配方餵養的方法。
- 由於早產兒胃腸黏膜發育不全,所以一般先確定嬰兒無胃出血後才開始餵養。
- 早產兒餵養食物首選母乳,但為了滿足早產兒特殊營養需求,需要注意添加營養素強化。
- 對於吮吸和吞咽功能差的早產兒可由母親擠出乳汁經管飼餵養。
- 如果沒有母乳,可選用早產兒配方奶粉,必要時必須靜脈營養以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要。
- 一般在4~6月齡時開始逐漸加入泥糊狀食物。根據情況循序漸進添加輔食。
照護
早產兒日常應注意保暖,保持室內良好的溫度和濕度,營造安靜舒適環境,給患兒定時清潔,家長要注意自身手衛生避免感染。出院後定期帶患兒到醫院複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 注意保暖,但注意不能讓患兒過熱,從而出現脫水熱。冬天房間內溫度應保持18℃~22℃,空氣濕度保持在55%~65%為宜。
- 為患兒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不要驚擾寶寶,不要隨便移動孩子。
- 不要過多觸摸患兒,在抱前及時洗手,注意手衛生,以免造成感染。
家長注意監測早產兒尿量、奶量、大便、體溫、呼吸情況以及皮膚顏色,是否出現喘憋、呼吸困難、皮膚顏色青紫等情況,如果有及時就醫。另外,還要定期檢測其體重增長情況。
患兒家長要遵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同時注意加強患兒營養。家長應該及早學習並掌握早產兒的護理方法。出院後定期帶孩子到醫院複查,有異常出現時以及就診。
預防
早產兒初期篩檢包括視力篩檢和聽力篩檢。預防措施包括孕婦定期產檢、適宜為圍產期保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進行適宜鍛煉、注意性生活等。
早產兒視網膜病的初期篩檢
貧血、吲哚美辛應用、敗血症、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都是造成本病的危險因素,要高度予以重視,進行初期篩檢。我國目前篩檢的指征為胎齡小於34週,出生體重小於2000g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定期篩檢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對於患有嚴重疾病的早產兒篩檢範圍可適當擴大。首次篩檢應在生後4~6週,或矯正胎齡32~34週,後根據眼科需要隨訪。
聽力篩檢
住院和出院時均應做聽力篩檢,並應長期定期(1~3個月)隨訪複查和評估,如有失聽可獲初期干預。聽力篩檢對6個月內嬰兒一般用聽覺腦幹反應或耳聲發射法。
- 孕婦一定要重視產檢,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 對於早產兒的高危人群應該進行初期適宜的圍產期保健。
- 孕婦應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戒酒,早睡早起。當出現營養不良時注意及時補充營養。
- 孕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宜鍛煉,增強體質。
- 孕中期性生活應注意頻率和力度,孕初期和懷孕後期應禁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