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
概述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出生時或生後數分鐘,不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出現缺氧,並導致全身多器官損傷。由產前、產時及產後等多種因素導致,是新生兒致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患兒出現該情況時,通常會進行復甦方案處理,結合藥物治療,幫助患兒恢復正常呼吸,經過積極有效治療,該疾病可以治癒,若窒息時間長、程度重可能會影響預後。
- 就診科別:
- 產科、新生兒科
- 英文名稱:
- asphyxia neonatorum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缺氧缺血腦病、顱內出血、肺出血
- 治療周期:
- 1~2週
- 臨床症狀:
- 呼吸微弱、臉色青紫或發白、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或微弱
- 好發人群:
- 高血壓孕婦後代、糖尿病孕婦後代
- 常用藥物:
- 腎上腺素、擴容劑、多巴胺
- 常用檢查:
- 血氣分析、血清生化檢測、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
病因
新生兒窒息可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產前、產時及產後,但大多數發生於產程開始後。新生兒窒息多為胎兒窒息的延續,窒息的本質是缺氧,凡是影響胎兒、新生兒氣體交換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孕母因素
有慢性或嚴重疾病,如嚴重貧血、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及吸毒、吸菸、多胎妊娠等。
胎盤因素
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和胎盤老化。
胎兒因素
早產兒或巨大兒、宮內感染、呼吸道阻塞,如羊水或胎糞吸入等。
臍帶因素
臍帶脫垂、繞頸、打結、過短或牽拉等情況。
分娩因素
頭盆不稱、宮縮乏力、臀位、使用高位產鉗、胎頭吸引、臀位抽出術,產程中麻醉藥、鎮痛藥或催產藥使用不當等情況。
新生兒窒息是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全球不同國家窒息的發生率存在明顯差異,大部分發達國家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
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疾病的產婦,新生兒易發生窒息。
症狀
新生兒窒息主要症狀為胎兒宮內窘迫、窒息,嚴重時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器官損害。
- 胎兒分娩出後,臉部與全身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暗紫。
- 呼吸淺表、不規律,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
- 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肌肉張力好,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肌肉張力鬆弛,喉反射消失。
- 首先出現胎動增加、胎心增快。
- 末期則胎動減少,甚至消失,胎心減慢,嚴重時甚至心臟停搏。
- 窒息可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排出胎便,使羊水呈黃綠色。
中樞神經系統
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顱內出血,由於窒息缺氧時腦屏障受累,有腦水腫,腫脹的細胞壓迫腦血管。
呼吸系統
胎糞吸入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及肺出血等,由於窒息無法呼吸或發生呼吸失調,可致肺組織受損,出現肺出血等。
心血管系統損害
由於缺氧時影響傳導系統和心肌,會出現心臟衰竭等症狀。
看醫
新生兒窒息病人分娩出後,臉部與全身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暗紫等症狀時,就要及時就醫,促使嬰兒呼吸出現,要求在出生後20秒內完成。
- 檢查到孕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嬰兒呼吸淺表、不規律時及時就醫。
- 出現胎兒宮內窘迫、窒息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 優先考慮去新生兒科、產科就診。
- 出現顱內出血的症狀去神經內科就診。
- 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症狀去呼吸科就診。
- 孕婦是否有高血壓、慢性或嚴重的疾病?
- 有沒有吸菸史?
- 腹部有無脹痛?
- 是否是早產兒?
- 懷孕之後健康狀況是否發生改變?
血氣分析
為最主要的實驗室檢查,在胎頭露出宮口時,取胎兒頭皮血進行血氣分析,可評估宮內缺氧程度。
血清生化檢測
出生後因檢測血糖、電解質、水尿素氮和肌酸酐等生化指標,幫助判斷窒息的嚴重程度。
X線檢查
胸部X線可表現為邊緣不清、大小不等的斑狀陰影,有時可見部分或全部肺不張灶性肺氣腫類似肺炎改變及胸腔可見積水等。
心電圖檢查
檢測心臟節律是否存在異常。
根據胎兒出生前後的檢查、出生後的表現以及相關的診斷標準,對胎兒進行診斷。窒息評分標準小於7分,出生時有嚴重的呼吸抑制,無法進行自主有效地呼吸,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麻醉鎮痛劑等,滿足以上條件的可確診為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起病可急可緩,運動不耐受是最常見的首發表現,若未予診斷則可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咳嗽,可伴發熱、無力、體重減輕、胸痛、咳血及食慾減退,X先表現為肺氣腫和半片陰影,可以鑑別。
新生兒濕肺
多見於足月剖腹產兒,有宮內窘迫病史,常於生後6小時內出現呼吸急促和發紺,但患兒一般情況好,約在2天內症狀消失,不會持續呼吸困難。
乙型鏈球菌性肺炎
可見於早產、近足月和足月新生兒,母親妊娠後期有感染及羊膜早破史,臨床發病特點同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細菌培養可顯示陽性,可進行鑑別。
治療
新生兒窒息主要治療方法是復甦,一般採用國際公認的ABCDE復甦方案,主要由產科醫生、兒科醫師、助產師、麻醉師共同協作進行,患兒生後應立即進行復甦及評估,必須分秒必爭。
ABCDE復甦方案:
- A為清理呼吸道,吸出口腔內部的分泌物,暢通氣道。
- B為建立呼吸,增加通氣。
- C為恢復循環,保證足夠心排出量。
- D為藥物治療,可注入腎上腺素。
- E為評估環境,確保環境是否空氣通常。
腎上腺素
經過胸外心臟按壓30秒後,心率仍<80次/分或為0,應立即給予。
擴容劑
如有急性失血或伴有有效血容量不足的表現時,應給予擴容劑如生理鹽水或全血等靜脈輸注。
多巴胺
應用上述藥物之後,仍有循環不良者可用多巴胺靜脈點滴,以後根據病情可增加劑量。
該疾病一般無手術治療。
預後
新生兒預後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果新生兒窒息的程度重、窒息時間長,會影響預後,如果上述不利因素相對較輕,可能會沒有明顯的後遺症,預後會比較好。
新生兒窒息經積極有效的治療後,可治癒。
若積極治療,預後較好,不影響患兒壽命。如果預後較差,會縮短患兒壽命,時間也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
由於缺氧時間持續較長,腦細胞會缺氧損傷或腦細胞死亡,會造成病人智力障礙、癲癇、神經發育遲滯。
家長在1個月後可帶患兒去兒科進行複診,主要複診項目有血清電解質測定、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等。
飲食
新生兒窒息的患兒經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輔助控制病情,促進疾病復健,並避免再次發生窒息。
- 所有患兒均初期禁食,根據患兒具體情況決定開奶時間,餵養以母乳最佳。輕度窒息復甦後的新生兒,如反應好,吸吮力好,可直接餵母乳。
- 不要強迫患兒進食,按需進食。
- 科學合理的飲食是要按時對病人進行進食,儘量多次少量,勿過飽,按需哺乳。
照護
出現新生兒窒息後,主要是保證患兒能夠呼吸的順暢,並根據患兒因為窒息產生的併發症,而進行同步護理與治療。
- 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不要經常抱動或者移動患兒。
- 注意保暖,不要讓寶寶因為過熱而出現脫水熱,也不要因為過冷而出現新生兒硬肝症。空氣也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應及時對腦、心、肺、腎及胃腸等器官功能進行監測,初期發現異常並適當干預,以減少窒息後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對於母親來說,新生兒窒息的症狀會導致驚嚇和焦慮,此時家屬應當給予適當的安慰,讓產婦及時了解到嬰兒的狀況,放鬆心情,安心恢復身體。
特別注意寶寶的抵抗力十分的低,所以不要讓過多的人去觸摸小寶寶,以免帶來病菌。也要避免寶寶出現窒息後的併發疾病,出現異常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預防
重視孕前體檢,懷孕後按時進行產檢,儘早發現問題,儘早解決。孕婦在懷孕後期應該每日數胎動,一旦發現胎動異常,應馬上就診,加強圍生期保健,及時處理高危妊娠。
孕前可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懷孕後每月按時產檢,孕婦出現高血壓、高血糖等症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
- 加強圍產保健,及時處理高危妊娠,定期檢查高危新生兒的身體,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採取治療。
- 加強胎兒監護,在臨盆時檢查胎兒的缺氧情況,避免和及時糾正宮內缺氧。
- 密切監測臨產孕婦,保證孕婦能夠順利生產,避免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