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口腔扁平苔蘚

概述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原因不明發生於口腔的慢性非感染性疾患,病損可同時或分別發生在口腔黏膜和皮膚。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但女性多於男性,好發年齡為中年人,但從兒童到80歲老人都可發病。此病情治療後易復發,目前尚不能完全治癒。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黏膜科、皮膚科
英文名稱:
oral lichen planu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口腔鱗狀細胞癌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口腔灰白色小丘疹、口腔黏膜充血、進食疼痛
好發人群:
停經前後的女性、患有基礎病變的人、營養不良的人
常用藥物:
A酸、普賴鬆、雷公藤多苷
常用檢查:
口腔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免疫螢光檢查
疾病分類

按病損部位分類

頰扁平苔蘚

常見於磨牙前庭溝、頰咬合區域、磨牙後墊、翼下頜韌帶處,病損呈現多種形態,注意與皮脂腺異位鑑別。

舌扁平苔蘚

發生率低於頰部,都發生於舌前2/3。表現為舌部萎縮性損害,舌背絲狀乳頭和菌狀乳頭萎縮,上皮光滑、充血、易糜爛。舌背病損也可以表現為白色丘疹或白色斑塊。此類應該注意與白斑鑑別,舌腹舌緣病損應注意排除癌前病變。

唇扁平苔蘚

下唇多發,呈環狀或網狀,可伴有白色鱗屑或糜爛、結痂。

齦扁平苔蘚

在充血的附著齦上有白色的斑紋,易受而出現病損,呈剝脫性齦炎的改變,注意與良性黏膜類天皰瘡的鑑別。

齶扁平苔蘚

多是由其他區域蔓延而來,比較少見。

按病損類型分類

糜爛型

病損處黏膜有糜爛。

非糜爛型

黏膜未出現糜爛症狀。

按病損的形態分型

可分為網紋型、丘疹型、斑塊型、萎縮型、水泡型、糜爛型。

病因

口腔扁平苔蘚的病因暫不明確,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比如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學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遺傳因素、系統病因素以及一些微循環障礙,微量營養素異常等其他因素都可以引起。此病情好發於停經前後的女性、罹患基礎病變的人和營養不良的人,同時精神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以及服用藥物都可能誘發。

主要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

臨床觀察到口腔扁平苔蘚的發病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多數學者也承認心理因素如過分焦慮、精神緊張、失眠等是其重要病因之一。

內分泌因素

本病的病情與妊娠、更年期以及一些影響內分泌功能的藥物有關。病人雌二醇、睪固酮含量常低於常人,更年期婦女有病情加重的傾向,妊娠婦女有減輕或消退的現象,再來月經時可以重複發作。

免疫因素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局限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種由T細胞介導的機體免疫應答狀態。它的發病機制與免疫有密切關係,疾病的發生,可能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細胞因子的參與。

系統病因素

不少口腔扁平苔蘚病人發病及病情發展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如糖尿病、慢性肝炎、高血壓、消化系統功能失調等。

感染因素

20世紀60年代以來,本病與微生物的關係進行了許多研究,提出過病毒感染以及細菌感染學說,但均未得到證實。

遺傳因素

本病有家族遺傳傾向,研究發現女性家族成員中遺傳給後代者較多。

其他因素

口腔扁平苔蘚病人體內常可發現維他命的缺乏,微量營養素鋅、碘低於正常,鎳高於正常;此外,扁平苔蘚病人的甲皺、眼結膜還伴有微血管的變化。

誘發因素

精神壓力過大

口腔扁平苔蘚的發病與社會、家庭、工作生活承受的壓力過大,以及個人心理異常等有關。

內分泌失調

本病女性病人多見,與更年期、妊娠期有關,妊娠時病情緩解,月經恢復後又復發。

藥物

服用多巴胺類中樞性降壓藥、氯喹啉、異喹啉等之後,口腔內可能會出現扁平苔蘚之類的改變或可使原來的苔蘚症狀加重的表現。

流行病學

口腔扁平苔蘚惡變癌變率為0.4%~2.0%,國內臨床研究報告或病理研究都傾向於口腔扁平苔蘚可以癌變,WHO已經將其列入潛在的惡性疾患範疇。國外患病率為0.02%~1.9%,國內為0.12%~4%,以中年女性居多。

好發人群

停經前後的女性

停經前後的女性其體內內分泌容易失調,精神、心理問題比較突出,易患此病。

患有基礎病變的人

機體在患有糖尿病、高黏血症、慢性肝炎等疾病時,口腔扁平苔蘚的發病概率明顯增加。

營養不良的人

機體缺乏相應的微量營養素和維他命是造成口腔扁平苔蘚的重要病因。

症狀

本病可單獨發生於口腔黏膜,主要改變為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可見灰白色小丘疹,表現為白色斑紋,此病情在潰瘍或者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時會有灼痛,伴或不伴皮膚、指甲的病損改變。

典型症狀

口腔特徵

口腔黏膜的損害可發生於口腔的任何部位,病損常同時發生於多個部位,具有對稱性,以頰黏膜最為常見,其次為舌黏膜、唇黏膜、牙齦黏膜、移行溝黏膜和上齶黏膜、口底黏膜。 基本損害表現為灰白色角化小丘疹,針頭大小,這些小丘疹可排列成條紋,條紋又可組成網狀或環狀病損,丘疹和條紋還可密集成白色角化斑塊。白色角化症損的基底黏膜可有炎症反應,亦可充血,發生紅斑、萎縮、糜爛、潰瘍、水泡等。病人可無自覺症狀,或有局部黏膜粗糙感、刺激性疼痛、自發疼痛等症狀。口腔內可同時出現多種多樣損害,病損可互相重疊和互相轉變,病情可有反覆波動,輕重不等,難以自愈。 

根據病損的形態分型

網狀型

口腔黏膜出現以灰白色條紋交織成網狀為主的病損,典型病損可見於口腔各部位,多見於頰黏膜、移行溝、舌背及上、下唇內側黏膜等處。病人無自覺症狀或有粗糙感。 

丘疹型

口腔黏膜出現灰白色針頭大小的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此型可單獨出現,但機率很低。多數情況下與其他類型的病損同時出現,特別是與網狀型同時出現。多見於頰黏膜、移行溝及上、下唇內側黏膜、舌背黏膜。病人無自覺症狀或有粗糙感。 

斑塊型

白色角化丘疹融合在一起,形成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的斑塊,此型很少單獨出現,而是常伴隨有網狀白色角化條紋。常發生在舌背黏膜兩側,其次為頰黏膜。病人無自覺症狀或有粗糙感。

萎縮型

黏膜上皮萎縮變薄,可有紅色斑片,常與網狀型、斑塊型、丘疹型同時出現,常見於牙齦黏膜、舌背舌腹黏膜、頰黏膜等。在舌背黏膜可表現為舌乳頭變平、消失。病人有刺激性疼痛症狀。 

糜爛型

口腔黏膜破潰形成糜爛面,此型常與充血紅斑、白色斑紋同時存在,可發生於頰黏膜、舌背舌腹、移行溝黏膜等。病人有自覺疼痛症狀。 

水泡型

口腔黏膜上發生大小不一的水泡,直徑1~5mm,破潰後可形成糜爛面。單獨水泡並不常見,多和灰白斑紋和充血糜爛伴發。多見於頰黏膜、移行溝黏膜等,病人有自覺疼痛症狀。 有時口腔黏膜扁平苔蘚病損癒合後,於原病損處留下灰褐色色素沉澱,呈網狀、條紋狀、斑塊狀,顏色深淺不,病人無自覺症狀。

根據病損類型分型

非糜爛型

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角化丘疹或條紋,呈網狀、環狀、樹枝狀排列,或為白色斑塊,黏膜不充血、不糜爛。病人沒有自覺症狀,或僅有粗糙不適感。其基底黏膜充血發紅,病人有刺激性疼痛。 

糜爛型

口腔黏膜出現白色角化症損,充血發紅,並有糜爛或潰瘍出現,病人有自發疼痛。 

其他症狀

皮膚病損

好發於腕部、前臂內側、小腿內側,皮膚上可見紫色、扁平而有光澤的多角形丘疹,綠豆大小,邊界清楚。其融合後狀如苔蘚,損害區粗糙,中間見皮膚皺褶,或有搔癢不適、抓痕。

指甲病損

手指或腳趾均可發生,但不會同時發生,多呈對稱性。病損甲部增厚或變薄,指甲表面常有刀削樣改變。甲床可出現針尖大小的紅色小點,觸之有壓痛,嚴重者甚至會有指甲脫落。

併發症

口腔鱗狀細胞癌

口腔扁平苔蘚有誘發惡變形成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風險,初期可表現為黏膜白斑。

看醫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潛在的惡性疾患,一旦發現口腔內出現異常的情況,如黏膜出現白色條紋充血,甚至糜爛,需要立即到口腔科、皮膚科做口腔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以及免疫螢光檢查,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此病情需與口腔白斑、盤狀紅斑性狼瘡、剝脫性齦炎等相鑑別。

就醫指征
  • 對於口腔內出現嚴重不適、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時,有灼痛、黏膜充血、出現白色小丘疹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於無意或其他情況下發現口腔黏膜異常,自覺粗糙不適,有疼痛感時需要及時就醫。
  • 確診口腔扁平苔蘚的病人,在發現有皮膚蔓延症狀或者口腔黏膜有糜爛影響正常生活時,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口腔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診。
  • 當皮膚出現紅色苔蘚樣改變時去皮膚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口腔不適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進食痛不痛、黏膜有沒有粗糙感、皮損的症狀等)
  • 直系親屬中有沒有口腔扁平苔蘚的病史?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最近在吃哪些藥?有沒有長期服用某些藥物?
需要做的檢查

口腔檢查

主要了解病人口腔內病損的主要部位、嚴重程度,口腔黏膜是否有炎症糜爛,以及口腔內是否還存有其他疾病。

病理組織學檢查

呈現上皮角化過度或不全形化,基底細胞液化變性或呈鋸齒狀改變,基底膜下方可見大量淋巴球浸潤帶,可見均勻嗜酸性染色的小體,又稱膠樣小體,存在於棘細胞層或基底細胞層。

免疫螢光檢查

可見基底膜區有抗纖維蛋白原抗體染色陽性的連續免疫螢光帶。

診斷標準

當出現典型特徵,即口腔黏膜白色丘疹或網紋病損,多為對稱性發生,且多部位同時發生時,可判斷為本病。當同時出現皮膚病損,也可作為診斷依據之一。另外,臨床表現不典型時,可以進行切片檢查,根據其病理表現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口腔白斑病

白斑為白色斑塊,單發與口腔黏膜,無對稱性,不伴皮膚損害。其病理表現為上皮過度角化,可有上皮異常增生,但其免疫病理學檢查表現為陰性,可以此與口腔扁平苔蘚鑑別。

盤狀紅斑性狼瘡

其口腔黏膜病常發於唇黏膜,以盤形萎縮紅斑為主,可向唇周皮膚擴散,無對稱性。其病理表現可見上皮角栓,膠原纖維變性、血管擴張改變,免疫螢光檢查可見狼瘡帶,口腔扁平苔蘚則沒有,通過此點可以進行鑑別。

剝脫性齦炎

本病是一些疾病的表徵,無特異性,表現為牙齦充血水腫、光亮,上皮可有剝脫,形成糜爛岀血。病人有敏感症狀,可見於天皰瘡、類天皰瘡、銀屑病等,可通過輔助檢查以鑑別。而口腔扁平苔蘚一般缺少敏感症狀,表面光滑,可見細微網紋,並常可在口內其他部位查到扁平苔蘚損害,由此可以鑑別。

黏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

病損表現為潮紅、糜爛、潰瘍,潰瘍周圍黏膜有白條紋或斑塊或紅白相間,唇病損還有腫脹、乾裂、脫皮、結痂。病損實質是淋巴球和組織細胞的大量增生,並形成淋巴濾泡,扁平苔蘚的基底細胞排列失調、液化或壞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球浸潤,做病理組織學檢查可鑑別。

苔蘚樣變

修復體相關病損,發生於有修復體附近的口腔黏膜。由於不同的修復體之間形成微小電流刺激黏膜引起的,去除相關修復體後,病損可在2~4週內消退,可通過輔助檢查以鑑別。

治療

目前對於口腔扁平苔蘚其病因尚未完全闡述,所以也無特異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多根據病人局部和全身的情況,積極調理身體,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輔以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措施,並加強心理疏導。糜爛型為主的損害以局部皮質激素應用為主,非糜爛型的以去角化藥物為主。

治療周期
因人而異,一般需要1年左右,病程長者甚至需要2年。
病因治療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調整口腔內銳利牙齒,去除殘根殘冠,以減少它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

藥物治療

全身治療

雷公藤多苷

有類激素的作用,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調理機體的免疫系統,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反應以及月經失調等。

普賴鬆

屬於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適用於糜爛廣泛、症狀嚴重的口腔扁平苔蘚病人,可促進癒合,大劑量、短療程的原則。

氯喹

抗組織胺作用,抑制微血管通透性,穩定溶酶體膜,減少溶酶體釋放,減少組織損害,主要副作用在於胃腸道反應以及聽力、視力損害。

局部治療

A酸,即維他命A的代謝中間產物,局部塗抹,適用於非糜爛型的病人,有明顯的角質溶解作用,主要副作用為口乾、唇炎,孕婦慎用。

抗感染治療

氯己定,抗真菌類藥物,對於遷延不愈的口腔扁平苔蘚應該注意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可能,需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或碳酸氫鈉液含漱。

手術治療

如口腔偏平苔蘚發展為癌變時,需要行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

雷射或冷凍治療

對於病損孤立且長期不愈者,可以雷射照射或冷凍治療,以消除病損。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身心調節在治療口腔扁平苔蘚中的作用,目前已越來越受到重視。醫生會加強與病人的溝通,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其家庭、生活、工作狀況,幫助其調整心理狀態。對病損區無充血、糜爛,病人無明顯自覺症狀者,可在身心調節的情況下觀察,一些病人可自愈。同時注意調節全身狀況,如睡眠、月經狀況、消化道情況,糾正高黏血症等,對疾病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中醫治療

陰虛有熱型

主證

口乾不欲飲、眼乾、目瞀、尿黃、大便乾燥、手足心熱、口內有熱氣,月經提前,量多或頭昏,睡眠不安,甚則腰酸、腿軟。口內病損局部充血,甚至糜爛。舌質紅苔少,脈稍數。

治法

養陰清熱佐以祛風利濕之品。

方劑主藥

生地、當歸、赤芍、天冬、麥門冬、黃芩等。

成藥

二冬膏(清肺益腎膏)、天王補心丹、六味地黃丸、二至丸。

脾虛夾濕型

主證

胃納差,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睡眠不安。白帶或赤帶。口內局部病損糜爛,伴有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膩,脈象澀。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解毒之品。

方劑主藥

苡仁、蔻仁、杏仁、茯苓、半夏等。

成藥

防風通聖散、香砂六君子湯、香砂養胃丸。

血瘀型

主證

經痛、閉經、大便乾燥。血液流變學異常。口舌咽燥,面色黯淡,腹脹納差。病損局部有粗糙麻木感,可伴有充血或糜爛,或有刺痛感。舌質紫瘀或舌腹面小血管微曲張。

治法

理氣活血化瘀。

方劑主藥

當歸、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等。

成藥

女金丹、散結靈。

預後

口腔扁平苔蘚是頑固而又復發率高的疾病,目前尚缺乏滿意的治療方法,但一般預後良好。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屬於潛在的惡性疾患,有一定的癌變機率,若出現經久不愈的情況,需積極複查。

能否治癒

口腔扁平苔蘚是頑固而又復發率高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治癒。但可以消除症狀,控制疾病,減少復發,一般預後良好。

能活多久

口腔扁平苔蘚如治療及時,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如果發現癌變,需要根據疾病治療效果效果和癌症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

複診

為了及時掌握病情的變化,建議病人在治療期間每個月複診1次,治療後每6個月複診一次,症狀加重時,應該隨時複診。

飲食

飲食調理

口腔扁平苔蘚無特殊飲食禁忌,日常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及營養搭配,控制煙、酒及辛辣食物即可。

照護

口腔扁平苔蘚的日常應該在積極治療相關症狀的同時,以促進病人減輕症狀,消除誘因,促進身體恢復健康為主。還需要避免發生念珠菌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等。此病情可通過心理護理方式改善預後,同時要重點注意複診,避免出現癌變。

日常護理
  • 積極治療口腔出現的異常情況,防止疾病蔓延惡化。
  • 關注口腔健康,保持口腔衛生,用含漱液漱口以抵抗病菌,減輕或消除炎症。
  • 及時去除口腔內可能會加重黏膜炎症的因素,減少咬唇等損傷唇黏膜的行為。
心理護理

由於對疾病認識不足,缺乏專業知識,使病人承受的心理壓力很大。因此,需要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本病的發展及良好的預後效果,及時消除精神緊張,幫助調整心理狀態,讓病人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特殊注意事項

口腔扁平苔蘚病人注意一定要定期複診,以防癌變。

預防

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糜爛型可能會發生癌變。其病因各種各樣,精神因素以及基礎病變占重要因素,目前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預防,所以我們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積極治療原發病,保持口腔清潔來減少發病風險。

預防措施
  •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宜清淡,營養均衡,不挑食偏食,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改變咀嚼檳榔、愛吃燙食等嗜好。
  • 定期進行口腔檢査,保持口腔衛生,消除局部因素的刺激作用。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疾病。
  • 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