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臭汗症

概述

臭汗症是汗腺分泌液具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釋放出臭味,可分為足部臭汗症和腋部臭汗症兩類,其中腋部臭汗症又稱為狐臭、狐臭。病人腋下、足部等部位可有明顯的異味,影響病人的社交。該病經過有效治療,預後良好。病人需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劇烈活動,減少汗分泌。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Bromhidrosis
疾病別稱:
狐臭、狐臭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憂鬱症、焦慮症
治療周期:
1~2週
臨床症狀:
出汗多、異味重
好發人群:
青春期人群、20~40歲人群
常用藥物:
甲醛溶液、氯化鋁無水乙醇溶液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
疾病分類

頂泌汗腺性臭汗症

頂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乳暈、臍周、肛周、包皮、陰阜和小陰唇。頂泌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由這些部位的各種細菌與頂泌汗腺分泌液中的有機物質作用後產生的具有特殊臭味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氨有關,一般引起局部臭汗症。

小汗腺性臭汗症

小汗腺遍布全身,其所引起的臭汗症多由皮膚表面寄生的細菌分解汗液後釋放脂肪酸等特殊臭味物質引起,常與多汗症伴發。

病因

人體的汗腺分為小汗腺和頂泌汗腺。頂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乳暈、肛周和外生殖器部位。大汗腺液是一種黏稠的奶樣無味液體,被細菌分解後才產生刺鼻臭味,該臭味主要由揮發性的支鏈不飽和脂肪酸和類固醇類物質等共同形成。

主要病因

頂泌汗腺性臭汗症

頂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乳暈、臍周、肛周、包皮、陰阜和小陰唇。頂泌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由這些部位的各種細菌與頂泌汗腺分泌液中的有機物質作用後生的具有特殊臭味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氨有關,一般引起局部臭汗症。頂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的影響,故本病多在青春期較為嚴重。頂泌汗腺性臭汗症病人多有家族史,提示該病的發生受種族和遺傳因素的影響。

小汗腺性臭汗症

小汗腺遍布全身,其所引起的臭汗症多由皮膚表面寄生的細菌分解汗液後釋放脂肪酸等特殊臭味物質引起,常與多汗症伴發。某些病人服用大蒜、蔥、砷劑等物質後,其中一些成分亦可由小汗腺排泄造成特殊臭味。

誘發因素

天氣炎熱、活動出汗、精神緊張均可誘發和加重本病。

流行病學

臭汗症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青春期的人群。東方人雖然狐臭體質較少,但是也極其影響病人的社交及工作。臭汗症有遺傳性,屬於顯性遺傳,如果父母都有,遺傳的機率高達80%,如果父母有一方有,遺傳的機率為50%。

好發人群

青春期人群

由於青春期的人群正處於發育的階段,因此汗腺分泌如果異常,則會引起臭汗症。

20~40歲人群

此類人群常常由於運動過量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病人出現臭汗症。

症狀

臭汗症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足部、腋下氣味異常,並無明顯生理改變,但可能會給病人的心理造成較大壓力,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

典型症狀

全身性臭汗

臭汗症往往是一種和種族有關的生理現象,也可見於衛生習慣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蔥、蒜、芥末或某些藥物如麝香等,在個別人中可產生臭汗。

局限性臭汗症

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部、臍部及女性乳房下等處,而以腋部及足部臭汗症最為多見。腋部臭汗症稱狐臭,俗稱為狐臭,為一種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尤甚,常開始於青春期,青壯年明顯,女性多見,輕重不等,老年時可減輕或消失,常有遺傳,同時伴有色汗,以黃色多見。多數病人外耳道會出現病變,少數病人的外陰、肛門和乳暈等部位也可散發此種特殊臭味。足部臭汗症常與足部多汗症伴發,為足底和趾間散發出的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及洗腳不勤時更甚。

併發症

憂鬱症

臭汗症會影響個人正常社交,造成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自我譴責,睡眠差,出現難以排解的憂鬱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

焦慮症

臭汗症會併發以焦慮情緒為主,並伴有明顯的自律神經失調和運動性不安。

看醫

臭汗症如不嚴重可以通過勤洗澡,注意衛生控制,如果異味比較重,需要及時就醫,控制病情,改善症狀。

就醫指征
  • 當臭汗症的異味明顯,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學習、交友等社交活動時,需要及時就醫。
  • 當臭汗症病人出現心理負擔,需要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臭汗症屬於皮膚科疾病,故建議病人到皮膚科就診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症狀有無隨運動改變而減輕?
  • 家族裡面有沒有類似這種情況?
  • 有什麼原因可以誘發症狀(如活動、天氣炎熱、精神緊張等)?
  • 這種症狀出現多久?
  • 有沒有經過治療?
需要做的檢查

通過體格檢查,在足部或腋下出現刺鼻的臭味即支持診斷。

診斷標準
  • 主要發生於腋下、足部和會陰部,其次是腹股溝﹑肛周、臍部及女性乳房下。
  • 患部有一種特殊的刺鼻臭味,常與汗液有關。夏季加重,以青春發育期臭味最濃,隨年齡增長而減輕。
  • 臭汗氣味輕重不同,重者臭味刺鼻,輕者在不出汗時幾乎無氣味發生。
鑑別診斷

多汗症

正常生活環境和條件下病人局部或全身皮膚異常多汗,但是沒有刺激性味道,系小汗腺分泌汗液過多所致。

色汗症

由於某些原因造成的汗液被著色,以黃色多見,年輕女性多見,常有家族史,色汗症常伴隨於發生臭汗症,一般根據汗液的顏色可鑑別。

治療

臭汗症病人應注意清潔衛生,經常洗澡,勤換衣襪,保持皮膚乾燥與清潔。狐臭病人可將腋毛刮去,以減少局部寄生菌數量。

治療周期
需要1~2週短期治療,重症病人治療周期可適當延長。
藥物治療

氯化鋁

氯化鋁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形粉末,幾乎無臭,味甜而澀。極易溶於水,易溶於乙醇、鹽酸。本品具有止汗、收斂和防腐作用,抑制大汗腺分泌的作用明顯。溶液劑外搽,可用於止汗和除臭,還可供手足癬浸泡用,濕敷可治療滲出性糜爛性濕疹、皮膚炎等。不良反應為濃溶液有極強的腐蝕性,稀溶液無腐蝕性和刺激性。

硫酸鋁鉀

硫酸鋁鉀為無色透明堅硬的結晶塊狀物或白色結晶形粉末。無臭、味微甜、極澀。易溶於水和甘油,不溶於乙醇。作用為止汗、收斂作用,本品能沉澱蛋白質,有較強的止汗和收斂作用。痱子粉中加入本品,產生良好的止汗、止癢作用。溶液外用治療多汗症,含嗽治療咽喉炎和口腔炎。

甲醛

甲醛在室溫下為無色氣體,易溶於水。其40%的水溶液稱為福爾馬列林(Formalin),對眼、鼻、咽喉和氣管等有刺激性,能與水、乙醇任意混合,久置可析出多聚甲醛而變渾濁。作用有:

  • 止汗、收斂作用,甲醛水溶液或酊劑外用,有明顯的止汗和收斂作用。用於治療狐臭和手足多汗症。
  • 消毒、防腐作用,本品是強大的廣效性殺菌劑,對細菌、真菌、病毒均有效,但作用緩慢。約6~12小時才能殺死細菌,而殺死芽孢則需要2~4天,較高濃度(8%)殺死芽孢也需18小時。溶液用於消毒物品、器械、房間和治療感染性皮膚病,還可用於保存屍體、生物標本、疫苗、血清等。

烏洛托品

烏洛托品為無色有光澤的結晶或白色結晶形粉末。幾乎無臭,味初甜而後苦。易溶於水和乙醇,溶於氯仿,微溶於乙醛。水溶液呈弱鹼性,作用如下:

  • 止汗和除臭作用︰本品製劑外用有良好的止汗和除臭作用。臨床用於治療狐臭,手足多汗症。
  • 抗菌作用,本品口服後,在酸性尿中可分解成甲醛而產生殺菌作用,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外用時,在酸性介質中也能生成甲醛而殺菌,用於治療體癬和手足癬。
手術治療

電解法

在局部麻醉下,把電極針插入腋毛基部,通電拔毛,破壞大汗腺。

切除術

對長腋毛的皮膚做梭形切除,術後疤痕形成可能會影響運動功能。為減輕疤痕,可並用「Z」形切除術。

搔刮法

在有腋毛的皮膚做一小切口,把刮器伸到皮膚裡面進行搔刮。

剪除法

在腋部皮膚做一橫切口,剪除皮下組織,清除毛囊和汗腺。術後用紗布團按壓局部,用粗縫線固定,使皮膚與深部組織貼緊。注意防止術後血腫的發生。

削除法

在腋部皮膚的一端做切口,插入稻葉式皮下組織削除器,從皮膚裡面廣泛削除皮下組織。術後用粗紗布團塊抵壓,然後用雙縫線雙重固定。本療法須有熟練的操作技巧。

物理治療
  • 可選擇高頻電針刺入毛根,破壞頂泌汗腺及其導管而達治療目的。
  • CO2脈衝雷射除毛後亦可使臭味明顯減輕。
中醫治療

辨證施治

  • 穢濁內蘊證,治以芳香辟穢,方用五香丸加減。
  • 濕熱熏蒸證,治以清熱利濕、芳香化濁,方用甘露消毒丹加減。

中成藥

當歸蘆薈丸、清胃黃連丸、龍膽瀉肝顆粒。

外治療法

  • 零陵香、桂圓核、甘松、白芷、佩蘭、胡椒、生薑,煎水後加入枯礬粉、蛤蛹殼粉及樟腦粉,攪勻後擦洗患部,再外塗腋香散、五香散。
  • 患部多汗,可外搽密陀僧散,或取白礬、白芷、丁香、密陀僧、輕粉,共研細末,紗布包裹後外撲患處。

預後

臭汗症經積極治療預後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現復發,需要再次治療,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臭汗症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臭汗症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複診

臭汗症病人經過治療出現復發需要複診。

飲食

臭汗症病人應注意合理飲食,均衡營養,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喝酒,防止病情加重,遷延不愈。

飲食調理
  • 宜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使體內水分的充分供應。
  • 忌辛辣性的食物如辣椒、火鍋等,忌煙、酒。

照護

臭汗症病人生活應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避免各種刺激(特別是炎熱環境)及精神緊張,忌飲酒及辛辣食物。

日常護理
  • 病人要穿寬鬆透氣、涼爽的衣服,出汗後及時擦乾,並外用爽身粉保持乾燥。
  •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幾次,破壞細菌生長環境。
  • 要保持心情開朗,避免過度緊張,不宜做劇烈活動。
病情監測

注意觀察藥物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搔癢、刺痛、過敏反應等,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到醫院進行對應的治療。

預防

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應用藥物是預防臭汗症的主要措施,故建議病人從這兩方面下手,改善症狀。

預防措施

注意個人衛生

需要做到勤洗澡、勤換內衣,經常保持腋窩部的乾燥和清潔,用中性皂清洗大汗腺較集中的地方,養成早晚沐浴的習慣。

儘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大蒜、洋蔥、咖啡、油炸食物、酒、煙等。

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出現汗液和細菌發生反應的環境和條件。

剃掉腋毛

在夏天輕易出汗的季節里,剃掉腋毛可減少細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