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彎曲
概述
鼻中隔彎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側或兩側,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礙,如鼻塞、鼻出血和頭痛等。鼻中隔彎曲的臨床類型有C形、S形,或呈尖錐樣突起(骨棘或矩狀突),或呈由前向後的條形山嵴樣突起(骨峙)。鼻中隔彎曲如果沒有症狀,可以不用處理。若在急性期,可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
- 就診科別:
- 耳鼻喉科
- 英文名稱:
-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鼻中隔血腫、鼻中隔膿腫、鼻中隔穿孔
- 治療周期:
- 視病情而定
- 臨床症狀:
- 鼻塞、頭痛、鼻出血
- 好發人群:
- 鼻外傷史、兒童期患腺樣體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腫瘤病人
- 鑑別診斷:
- 鼻中隔結節、鼻中隔黏膜肥厚、鼻中隔血腫或膿腫
- 常用檢查:
- 前鼻鏡檢查、鼻內鏡檢查、鼻竇CT
按部位分類
- 軟骨部偏曲,多為外傷所致,常引起鼻呼吸障礙。軟骨部前端偏曲,向一側鼻前庭突出稱鼻中隔軟骨脫位,該處黏膜乾燥,易致鼻出血。
- 骨部偏曲,多因發育異常或腫塊壓迫所致。篩骨垂直板偏曲,常壓迫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影響該側鼻整通氣和引流,犁骨偏曲則形成鼻中隔嵴突。
- 混合型偏曲,多由於幼年鼻外傷,偏曲隨生長而發展。其偏曲不僅累及鼻中隔各部分,且伴有鼻腔側壁畸形,故嚴重影響鼻部生理功能,並成為耳鼻咽部併發症的重要病因。
按形態分類
- 「C」形偏曲,鼻中隔軟骨與篩骨垂直板均向一側偏曲,與該側中、下鼻甲接觸,阻礙鼻腔呼吸和引流。
- 「S」形偏曲,篩骨垂直板向一側偏斜,中隔軟骨向另一側偏斜,常致兩側鼻腔呼吸和引流障礙。
- 端突(骨嘴),鼻中隔的長條形突起,自前下向後上方傾斜。多為鼻中隔軟骨、鼻峭或犁骨上緣混合偏曲。有的為鼻中隔軟骨邊緣脫位與犁骨重疊所致,伸入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頜竇和篩竇開口,一般對呼吸的障礙不大,位於前下方的嵴突常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 距狀突(骨棘),為局限性尖銳突起,常位於鼻中隔軟骨的後端,或其與篩骨垂直板、犁骨交接處。其尖端壓迫鼻甲黏膜,可引起反射性頭臉部神經痛。
按高低分類
-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道,壓迫中鼻甲,常為鼻旁竇炎的病因。低位偏曲除阻礙分泌物引流外,影響較小。
按偏斜方向分類
- 有縱偏、橫偏及斜偏,除鼻中隔彎曲外,常伴有鼻外形歪斜。
病因
鼻中隔彎曲由發育畸形、外傷、腺樣體肥大、遺傳等原因引起。鼻中隔彎曲好發於鼻外傷史、兒童期患腺樣體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腫瘤等病人。
外傷
為鼻中隔彎曲的主要原因,直接或間接損傷鼻部均可造成。直接外傷常有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及鼻中隔軟骨脫位,引起鼻中隔變形。幼兒受傷後,常使篩骨垂直板、犁骨、鼻嵴及鼻中隔軟骨的連接處發生脫位現象。因各骨發育不全,當時症狀不顯,隨年齡增長,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偏曲。新生兒鼻中隔彎曲的主要原因為分娩產程中,顱骨在產道受壓迫,使兩側顴骨及上頜骨向中線擠壓,致齶弓向上扭轉和鼻中隔組成部分形態改變而發生。鼻中隔後部骨化較早,且有鼻骨和顱骨保護,受傷機會極少,不易引起偏曲。但鼻中隔前部即軟骨部,位於鼻樑中央皮下,易受外傷,發生脫位和偏曲。
發育異常
鼻中隔上部的鼻骨、篩骨和其下的頜骨、齶骨、犁骨等一般發育較早,而鼻中隔軟骨發育較晚,使後者四面受限制,造成鼻中隔前端偏曲。後有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的阻擋,鼻中隔軟骨發展困難,多形成矩狀突。頭顱骨在發育期,抵抗力最弱處為犁骨和鼻中隔軟骨接合處,故偏曲多在此處發生。亦有認為犁骨發育過度或切牙發育錯亂為鼻中隔彎曲的原因。
高拱硬齶
某些腺樣體肥大病人,鼻腔阻塞,張口呼吸,日久,硬齶向鼻腔高拱,形成高拱硬齶,使鼻頂與鼻底距離縮短,鼻中隔發育受限制,漸呈偏曲狀態。通過測量證實硬齶高拱者多伴有鼻中隔彎曲,但亦發現不少鼻中隔端正,而具有高拱硬齶者。鼻中隔位於前顱底和硬齶之間,從硬齶至篩骨板距離約為5公分,如短於此數,則易形成鼻中隔彎曲。
遺傳因素
鼻中隔彎曲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如父為長形頭顱,母為小平頭顱,其子女可能鼻中隔巨大而鼻腔狹小,致鼻中隔無發展餘地,在發育中逐漸形成偏曲。也有認為單純偏曲可能為遺傳性,多發性偏曲常為外傷所致,曾發現某些家庭中有同樣鼻外或鼻內畸形的現象。
壓迫因素
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此病以成年人多見,新生兒及嬰兒亦可有之。恆牙萌生後,其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男性比女性多,左側較右側多。
青少年
由於青少年戶外活動量大,容易造成鼻中隔的骨折、錯位,導致鼻中隔彎曲的出現。
兒童
由於兒童還處於骨骼生長發育階段,骨質較軟,當其患有腺樣體肥大、鼻息肉、腫瘤等疾病時,可以壓迫鼻中隔,導致彎曲。
家族史
家族中曾有患過鼻中隔彎曲者,也容易導致鼻中隔彎曲。
症狀
鼻中隔彎曲可以出現鼻塞、鼻出血、頭痛等典型表現,並且可誘發鼻竇炎、耳鳴、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鼻中隔彎曲要與鼻中隔血腫、鼻中隔膿腫、鼻中隔穿孔等相鑑別。
鼻塞
因鼻中隔彎曲的程度、類型及部位不同而異,是最常見的症狀,多呈持續性鼻塞,如一側偏曲為單側鼻塞,久之出現對側下鼻甲代償性肥大。若呈S型偏曲則為雙側鼻塞,若呈雙側鼻腔交替性鼻塞,提示併發慢性鼻炎。
鼻出血
鼻中隔彎曲的突起處(如棘或嵴處)表面的黏膜較薄,受吸入氣流刺激易發生黏膜糜爛、出血。
頭痛
鼻中隔彎曲突出部位與下鼻甲或中鼻甲接觸,甚至相抵,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
鼻中隔鄰近結構受累症狀,如偏曲部位在中鼻甲及中鼻道相對應處,壓迫中鼻甲外移,黏膜肥厚,中鼻道狹窄妨礙鼻竇引流,可誘發鼻竇炎並出現各種症狀。少數出現嗅覺減退,影響耳咽管通氣,還可出現耳鳴。長期張口呼吸和鼻內炎性分泌物蓄積,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
鼻中隔血腫
鼻外傷或鼻中隔骨折後,局部血管損傷出血而形成,鼻中隔矯正術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也可併發本病。
鼻中隔膿腫
多因鼻中隔血腫繼發感染所致,少數可繼發於鄰近組織的癤腫、急性鼻炎、流感、猩紅熱和傷寒等,因此本病也可發生在新生兒和幼兒。
鼻中隔穿孔
可由於手術及癒合不良導致。
看醫
鼻中隔彎曲如果出現鼻塞、鼻出血、耳鳴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去耳鼻喉科進行就診,通過前鼻鏡檢查、鼻內鏡檢查、鼻竇CT等檢查可確診。鼻中隔彎曲病人需要與鼻中隔結節、鼻中隔黏膜肥厚、鼻中隔血腫或膿腫、慢性鼻炎等疾病相鑑別。
如果出現鼻塞、鼻出血、頭痛等臨床表現,需要及時就醫。
- 鼻中隔彎曲病人需要去耳鼻喉科進行就診。
- 如果出現頭痛等症狀,可去神經科別就診。
- 是否有鼻塞的症狀?
- 是否有頭痛、流鼻血的症狀?
- 有沒有出現鼻竇炎、嗅覺減退、耳鳴、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 平時有沒有挖鼻孔的習慣?
- 家族中有沒有人患過鼻中隔彎曲?
前鼻鏡檢查
前鼻鏡檢查可發現鼻中隔彎曲的類型和程度,依其偏曲的方向,有偏向一側的C形,也有偏向兩側的S形。依其形態有嵴突和矩狀突兩種,鼻中隔突起面可見黏膜充血、糜爛。外傷造成的可出現歪鼻,中隔軟骨脫位,嚴重者伴黏膜撕裂,軟骨外露突於鼻腔。鼻中隔彎曲明顯者兩側鼻腔大小不等,一側鼻腔明顯狹窄者,雙側鼻甲常有「代償性肥大」。
鼻內鏡檢查
鼻腔內表面麻醉後用0°、30°鼻內鏡觀察鼻中隔與鼻甲、鼻道的解剖結構關係,對鼻腔、鼻竇通氣引流產生的影響。
鼻竇CT掃描
選做鼻竇冠狀位和軸位,評估鼻中隔彎曲與相鄰解剖結構的關係及其與鼻竇炎的相關性,定位鼻中隔彎曲的部位及手術矯正的範圍,判斷是否影響鼻內鏡手術操作,是否對術後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及術後出現鼻腔沾黏構成威脅。
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大部分人有鼻中隔彎曲,但並無明顯臨床症狀,此類偏曲又稱為生理性鼻中隔彎曲。有臨床症狀,並經檢查有鼻中隔彎曲者,方可診斷為鼻中隔彎曲,亦即病理鼻中隔彎曲。診斷時除應注意觀察偏曲的部位、類型及眥鄰關係外,尚需排除鼻中隔黏膜增肥厚(用探針觸診黏膜突出部質軟)以及其他病變引起的鼻中隔彎曲。
以下疾病都會使病人出現嚴重的鼻塞現象,因此需要與鼻中隔彎曲進行鑑別:
鼻中隔結節
鼻中隔結節發生於中隔高位近中鼻甲處,是中隔黏膜局限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針觸及質地柔軟,可與質硬的的鼻中隔彎曲相鑑別。
鼻中隔黏膜肥厚
多位於鼻中隔上部,是長期炎症刺激或變態反應的結果。用探針觸診黏膜突出部質軟並有明顯凹陷者,可與質硬的的鼻中隔彎曲相鑑別。
鼻中隔血腫或膿腫
多有外傷或手術史,鼻中隔一側或兩側膨隆,黏膜可為暗紅色或充血狀態,對可疑者穿刺抽吸有助於鑑別。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以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無明確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續數月以上或反覆發作為特徵。
治療
鼻中隔彎曲是否需要治療,需要根據有無症狀來決定。如果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有明顯症狀,可進行手術治療。
鼻中隔彎曲合併急性鼻炎症狀加重時,可酌情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不超過一週)、鼻噴激素等。常用藥品分為擬交感類和咪唑類。擬交感類的常用藥物是呋麻滴鼻液,咪唑類的常用藥物是 Oxymetazoline ,主要是收縮黏膜下的血管,收斂鼻腔黏膜,從而達到緩解鼻塞的目的。不過使用不能超過一週,長時間使用容易導致鼻塞症狀的反跳,或者是藥物依賴性鼻炎。
有明顯症狀,變應性鼻炎和血管運動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彎曲保守治療無效者,行鼻內鏡鼻腔鼻竇手術中隔偏曲影響手術操作及術後效果者,應選擇同時行鼻中隔矯正術,經典的方法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現多採用鼻中隔成形術、鼻中隔局部矯正術、鼻中隔三線減張術,既矯正鼻中隔彎曲,又儘可能保留鼻中隔軟骨支架作用。鼻中隔彎曲矯正後仍有鼻腔通氣障礙者,可同時行下鼻甲外移術或下鼻甲部分切除術。
預後
鼻中隔彎曲經過積極治療後可以痊癒,不會影響生命,病人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不影響生活質量。
鼻中隔彎曲經過積極的治療可以治癒。
鼻中隔彎曲不影響病人生命。
鼻中隔彎曲手術後两週複查一次。
飲食
鼻中隔彎曲病人應該清淡飲食,均衡營養。多喝溫水,但不可大口喝水或者熱水,避免引起血管破裂。
- 鼻中隔彎曲病人可以吃牛奶、魚肉,牛奶中蛋白質豐富,熱量低,脂肪少,能夠為機體提供豐富的營養元素。魚肉中蛋白質豐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這類食物主要是為機體提供必要的熱量。飲食要清淡,多喝溫水,並且是小口多飲。由於術後要靠嘴巴呼吸,會引起咽部不適,這種情況下應選擇小口飲用溫水。
- 鼻中隔病人禁忌喝酒,不利於手術後的恢復。切記不要大口的喝,以免觸碰刺激到鼻部傷口,也不要喝過於燙的水,容易導致血管破裂。
照護
鼻中隔彎曲病人需要保證鼻腔的濕潤,定期檢測症狀,避免出現鼻塞、鼻出血、頭痛,術後及時複查。
- 鼻中隔彎曲合併鼻出血者需保持鼻腔濕潤,避免到空氣乾燥或灰塵多的環境中,可採用空氣加濕或油類滴鼻方法保濕。
- 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用力擤鼻涕、用手挖鼻,在打噴嚏時可張開嘴,以減少鼻腔壓力。
鼻中隔彎曲出現鼻塞、鼻出血、頭痛等症狀時,及時就醫。
鼻中隔彎曲在手術後2~3天後將紗布條取出,術後两週注意複查。
預防
鼻中隔彎曲病人通過避免出現鼻外傷,保持鼻腔濕潤、加強鍛煉等方法,可防止鼻中隔彎曲的出現。
- 避免鼻外傷是預防鼻中隔彎曲的主要手段,腺樣體肥大的兒童病人通過及時治療,避免長期張口呼吸,可預防出現鼻中隔彎曲。
- 保持鼻腔濕潤,可避免鼻出血。
- 加強鍛煉,減少感冒次數,避免導致鼻部外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