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甲狀舌管囊腫

概述

甲狀舌管囊腫是指在胚胎初期甲狀腺發育過程中甲狀舌管退化不全,而在頸部遺留形成先天性囊腫。甲狀舌管囊腫是甲狀舌管殘留部分的囊狀擴張,常表現為位於甲狀舌骨膜水平的頸中線腫塊,緊鄰舌骨,同時病人還可伴有頸部脹痛、吞咽不適或是咽部異物感等症狀。甲狀舌管囊腫常可導致病人出現上呼吸道的感染以及甲狀腺功能的減退,因此可耐受手術者建議及時行手術治療,處於急性炎症期病人可應用抗生素,待炎症消退之後再考慮手術處理。

就診科別:
耳鼻喉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thyroglossalcyst|thyroglossal tract cyst
疾病別稱:
甲狀舌管上皮囊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呼吸功能障礙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頸部腫物、頸部瘺管、管口溢膿、紅腫
好發人群:
青少年、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局部出現感染的人群、頭部惡性腫瘤接受放療的病人
鑑別診斷:
舌異位甲狀腺、下頜下淋巴結炎
常用檢查:
X線檢查、CT檢查、囊腫穿刺、放射性核素顯影

病因

甲狀舌管囊腫屬於生長發育性疾病,是由於甲狀腺發育過程中甲狀舌管未完全退化,殘餘上皮分泌物積聚而形成的囊腫。好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成年人亦可發生。甲狀舌管相關淋巴組織在局部感染或患有其他疾病可誘發此病。

主要病因

胚胎發育

第4週時,第一對咽囊之間,咽腔腹側壁的內胚層向下方陷入,形成一個憩室狀結構,即甲狀腺始基。以後逐漸向下面的間質內伸展,借甲狀舌管和咽表面的上皮黏接。第6週時,甲狀舌管自行消失,在起點處僅留一淺凹即舌盲孔。如甲狀舌管不消失時,由殘存上皮分泌物積聚可形成先天性甲狀舌管囊腫。若甲狀腺下移過程發生障礙,則可異位於此下降路線上的任何一點。

局部感染

甲狀舌管相關淋巴組織若發生感染,可導致其發生肥大,阻塞管道,從而形成囊腫。

遺傳

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

損傷因素

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病人若接受放療,能夠使亞臨床甲狀舌管殘留急速增大,形成囊腫。

流行病學

甲狀舌管囊腫是頸部最常見的一種先天畸形,多在青少年期發病,也有在中年發病,少數可癌變。

好發人群

甲狀舌管囊腫好發於青少年、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局部出現感染的人群和頭部惡性腫瘤接受放療的病人。

症狀

甲狀舌管囊腫的典型症狀為發生於頸部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跡之間任何部位的囊腫,質軟,周界清楚,與表麵皮膚和周圍組織無沾黏。可因連通口腔而繼發感染,囊腫破潰形成甲狀舌管瘺。

典型症狀

頸前腫塊大小不一,一般無明顯症狀,常無意中發現,囊腫較大時可有舌內或頸內緊迫感或脹感。檢查見頸部皮下呈半圓形隆起,邊緣清楚,質韌或軟而有彈性,與皮膚無沾黏,囊腫較固定,但可隨吞咽上下移動。有的在伸舌時,於囊腫上方可觸到硬條索狀物。併發感染時增大迅速,且伴有局部疼痛及壓痛,同時可出現吞咽不適、咽部異物感等症狀。

併發症

甲狀舌管瘺

囊腫經過舌盲孔與口腔相通可發生繼發感染。反覆感染膿腫自行破潰後,或因誤診膿腫行切開引流後,可形成甲狀舌管瘺。

功能障礙

若囊腫發生於舌盲孔下面或前後部,可使舌根部腫脹,發生吞咽、語言及呼吸功能障礙。

癌變

甲狀舌管囊腫存在一定的癌變機率。

看醫

甲狀舌管囊腫在發現頸部無痛柔軟腫塊,腫塊位置特殊,應立即就醫。大部分病人到口腔科、耳鼻喉科即可,需要進行B型超音波檢查、CT檢查等。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進行確診。

就醫指征
  • 頸部出現無痛柔軟腫塊,可隨吞咽或伸舌移動,應及時就醫。
  • 腫塊位置特殊致舌根腫脹,發生吞咽、語言及呼吸功能障礙,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大部分病人到口腔科、耳鼻喉科就診即可。

醫生詢問病情
  • 什麼時候發現的?
  • 有沒有其它自覺症狀?
  • 有沒有疼痛?
  • 近期有沒有迅速變大?
  • 發現之後腫塊有沒有什麼變化?
需要做的檢查

B型超音波檢查

B型超音波檢查可鑑別腫塊是囊性還是實質性,也可排除異位甲狀腺。

囊腫穿刺

囊腫穿刺可抽出淡黃色黏液,內有脫落上皮細胞和膽固醇結晶。

放射性核素顯像

放射性核素顯像對本病的診斷也有一定幫助,可評估囊腫的大小,了解有無有活性甲狀腺組織的存在,並有利於與甲狀腺腫物鑑別。

CT、磁振造影檢查

可明確囊腫與舌骨及其他周圍結構的關係,同時還可了解到囊腫的具體情況,如大小、位置、範圍等。

診斷標準
  • 病人頸部正中出現隆起性軟性腫塊,偶有偏一側,單個,生長緩慢,呈圓形,質軟,界限清楚,與皮膚無沾黏。位於舌骨以下的囊腫與舌骨體相連,可隨吞咽或伸舌動作而移動,可初步診斷為甲狀舌管囊腫。
  • 結合穿刺、影像學等檢查可明確囊腫的性質、大小等,進一步明確情況。
鑑別診斷

舌異位甲狀腺

舌異位甲狀腺可簡稱舌甲狀腺。舌甲狀腺常位於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狀突起,表面呈藍紫色,質地柔軟,周圍界限清楚。病人常有語言不清,呈典型的「含橄欖」語音;較大時可出現吞咽困難和不同程度的入睡後呼吸困難等梗阻症狀。在嬰幼兒期,可由於巨大甲狀腺異位引致呼吸困難,在成人還可發生舌甲狀腺腺瘤。當甲狀腺異位時,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異位於舌根部,頸部無任何甲狀腺組織,這種異位甲狀腺可稱為迷走甲狀腺;另一種情況是除舌根有異位甲狀腺體,頸部還有殘留的甲狀腺,此種異位的甲狀腺稱為副甲狀腺,通常經影像學即可鑑別。

下頜下淋巴結炎

淋巴結炎有時大時小改變,抗生素治療有效,口內有慢性炎症病灶,以此鑑別。

口底部脈管瘤和脈管畸形

脈管瘤和脈管畸形質地都較軟,界限沒有甲狀舌管囊腫清晰。

慢性頦下淋巴結炎

慢性頦下淋巴結炎病因多為牙源性特別是下頜前牙。由淋巴結的急性炎症,變成慢性增殖性炎症過程,其特點表現為局部輕微的炎性浸潤,形成較硬而微痛的腫塊,全身無顯著不適。隨機體抵抗力的情況,腫塊有時大時小的變化,與甲狀舌管囊腫不同。

頦下淋巴結結核

頦下淋巴結結核來源可以是口腔鼻咽部的結核感染或由肺結核繼發而來。臨床局部表現最初為頦下或頸側可捫得單個或多個堅硬、無痛、無沾黏之淋巴結。以後可以呈結締組織增生性病變,也可以呈乾酪樣溶解,逐漸化膿形成冷膿腫,淋巴結也可以彼此沾黏成團或破潰,最後形成長期不癒合的膿瘺或痛性潰瘍。全身有低燒、盜汗、倦憊等結核中毒症狀,切片檢查可以確定診斷。

舌下腺囊腫的口外型

舌下腺囊腫的口外型在靠近正中線時比較相似。二者的內容物都是黏液性黏稠樣,但舌下腺囊腫內容物含有澱粉酶,而甲狀舌管囊腫不含此酶,可鑑別。

治療

由於甲狀舌骨囊腫是軟組織囊腫,因此應該遵循囊腫治療的基本原則,以手術的方式進行切除。並且由於囊腫具有甲狀腺的腺體性質,因此應該手術應該切除乾淨,防止殘留組織造成囊腫的復發。

治療周期
甲狀舌管囊腫進行短期手術治療即可。
藥物治療

此病一般無需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適應證

經確診後如無急性炎症即可手術。但年齡尚小又無症狀者,可不急於手術,或待成年後再手術。如有症狀可在兩歲以後手術。囊腫感染形成膿腫時,應先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除,一般在2~3個月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時,再施行手術。

手術原則

一般選用全身麻醉,徹底切除囊腫或瘺管和一段舌骨中份,才能達到防止復發的目的。

其他治療

若病人無法耐受手術,可行硬化療法,即經皮乙醇注射,但容易復發。

預後

甲狀舌管囊腫若誤診為膿腫切開引流,形成瘺管後又長期不治,則可發生癌變。但只要診斷正確,手術切除徹底,一般是可以治癒的。此病基本無後遺症,術後出院後至少1~3個月複查一次即可。

能否治癒

甲狀舌管囊腫有復發風險,但手術得當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甲狀舌管囊腫經過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後遺症

甲狀舌管囊腫基本不會有後遺症,頸部疤痕可能稍影響美觀。

複診

術後出院後至少1~3個月複查一次CT、超音波等檢查,後期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延長複診間隔。

飲食

飲食調理

甲狀舌管囊腫飲食上無特別禁忌,術後清淡飲食,多食高蛋白、高維他命,少食辛辣,避免菸酒刺激,以免影響傷口恢復。

照護

甲狀舌管囊腫要注意傷口的護理,避免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患區,有不適或新發腫物及時複診。

日常護理
  • 甲狀舌管囊腫術後一定要避免感染,減少復發的機率。
  • 注意術後的呼吸情況,防止積血進一步壓迫氣管造成呼吸困難。
  • 術後按時換藥,定期複查,防止復發。
病情監測

病人術後需注意是否有異常症狀,如呼吸困難、脹痛加重等,要及時告知醫生。

特殊注意事項

日常護理

注重衛生,傷口不要沾水,保持乾燥清潔,防止二次感染。

術後用藥

根據醫囑按時服用消炎藥,如果出現過敏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預防

由於甲狀舌管囊囊腫為發育缺陷所致,因此目前尚無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定期體檢,有益於初期發現疾病,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

初期篩檢
  • 少年和青年脖子中線上出現囊性腫塊,應立即去醫院進行CT、超音波檢查,確診或排除該病。
  • 有既往病史的病人應定期自檢,如發現復發及時就診,初期行進一步治療。
  • 對於直系親屬罹患此病,可定期醫院行超音波篩檢。
預防措施
  • 自檢體表腫物及早發現,頸部腫塊包括炎性腫塊、先天性腫塊及腫瘤。一旦發現頸部腫塊,應及時就醫,定期複查超音波。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減少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 避免頸部外傷、從事劇烈運動,比如登山、踢球、快跑等運動時要儘量避免頸部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