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麻痹
概述
喉的運動神經疾病廣義上指支配喉內肌群的運動神經傳導通路受損,導致聲帶運動障礙。狹義上是指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損傷所引起的喉肌功能障礙,也稱為喉麻痹。又因為具體表現在聲帶的內收外展運動障礙,故多稱為聲帶麻痹。病人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症狀,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總的治療原則及目的是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對因治療,保障病人呼吸功能,預防併發症。
- 就診科別:
- 耳鼻喉科、急診科
- 英文名稱:
- paralysis of vocal cord
- 疾病別稱:
- 喉麻痹、喉運動神經疾病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慢性喉炎、咽喉炎、聲帶息肉
- 治療周期:
- 視具體原發病因而定
- 臨床症狀:
- 聲音嘶啞、說話無力、呼吸困難、喘鳴、窒息
- 好發人群:
- 頭頸部外傷者、頭頸部手術病人、腦部腫瘤病人、頸部腫瘤病人、食道腫瘤病人、肺部腫瘤病人
- 常用藥物:
- 維他命B12、維他命B1、呋喃硫胺
- 常用檢查:
- 喉鏡檢查、喉動態鏡檢查、CT檢查
聲帶麻痹根據損傷的神經不同,可分為單側喉返神經麻痹、雙側喉返神經麻痹、喉上神經麻痹、特發性喉返神經麻痹、混合神經麻痹以及聯合神經麻痹。
病因
聲帶麻痹的病因主要分為中樞性損傷和外周性損傷,以外周性多見,由於左側迷走神經與喉返神經行程較長,故左側發病率較右側高。好發於頭頸部外傷及手術的病人,以及腦部、頸部、食道、縱膈、肺部有腫瘤的病人。
中樞性病因
喉運動神經元中樞位於疑核,而大腦皮層的喉運動中樞有神經束與雙側疑核相聯繫,每側喉部運動均接受雙側皮層衝動支配,因此皮層病變引起的聲帶麻痹極為罕見。引起聲帶麻痹的中樞性病變有腦出血、腦外傷、帕金森氏症、延髓腫瘤、腦脊髓空洞症、小腦前下動脈血栓等,迷走神經顱內段受損也可引起聲帶麻痹。中樞性損害可分為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障礙,上運動神經元障礙常見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症、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統萎縮症、夏伊-德雷格症候群、假性延髓性麻痹、多發性硬化症、肌陣攣等。下運動神經元障礙常見疾病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瓦倫貝格症候群、脊髓灰質炎後症候群等。
外周性病因
迷走神經出腦幹後以及喉返神經至其支配喉內肌的行進通路上任意位置的損傷,都可導致聲帶麻痹。按病因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
外傷
包括顱底骨折、頸部外傷、醫源性外傷,如甲狀腺手術、胸腔縱隔手術、側顱底頸部手術等。
腫瘤
如鼻咽癌、頸部轉移性癌、甲狀腺腫瘤、頸動脈體瘤等壓迫或侵犯迷走神經、喉返神經,胸腔段喉返神經受主動脈瘤、肺癌、食道癌等侵犯壓迫。
炎症
如白喉、流感等傳染病;重金屬中毒、風濕病、麻疹、梅毒等均可能導致喉返神經周圍神經炎。此外,不明原因導致的神經脫髓鞘病變也可導致特發性聲帶麻痹。
目前無聲帶麻痹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
此病好發於頭頸部外傷及手術的病人和腦部、頸部、食道、縱膈或肺部有腫瘤的病人。
症狀
外周性喉返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與損傷性質、程度、病程有關,由於喉返神經損傷後,絕大多數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喉返神經自發性再生,即亞臨床神經支配。亞臨床神經支配的不同程度決定了麻痹的聲帶所處的不同的位置,及聲帶和聲門的不同形態。病人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症狀,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單側喉返神經麻痹
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聲嘶,可伴有嗆咳、誤吸,起病初期症狀往往較重,之後多有減輕,通常不會產生呼吸困難。後期可能僅為聲帶運動受限,或完全固定於旁正中位至正中位不等,發音時聲門閉合不全,吸氣時聲帶不能外展。損傷程度較輕的部分病人,後期聲帶可能恢復正常運動;部分病人內收、外展運動功能可獲得部分恢復;部分病人的損傷側聲帶外展受限,但聲帶內收運動功能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部分病人聲帶運動無任何程度的恢復,完全固定不動,稱為完全性聲帶麻痹。部分完全性聲帶麻痹病人發音時聲門閉合尚可,嗓音質量接近於正常或正常,另一部分病人聲帶萎縮明顯。
雙側喉返神經麻痹
臨床表現大多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症狀,伴有聲嘶、嗆咳。後期聲帶可以完全固定於旁正中至正中位不等,聲門閉合程度不一,可以完全閉合,也可能完全不閉合,均屬於完全性雙側聲帶麻痹。病人還可以表現為吸氣時雙側聲帶不能外展或外展幅度減弱,發音時聲帶可內收,聲門可閉合,此為不完全性雙側聲帶麻痹。後期病人可表現為聲音嘶啞逐漸好轉,而呼吸困難程度逐漸加重,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可導致窒息。
喉上神經麻痹
多為甲狀腺手術等醫源性損傷引起,表現為聲帶張力喪失、不能發高聲、聲音粗而弱、聲時縮短。兩側麻痹者喉黏膜感覺喪失,易發生吸入性肺炎。
特發性喉返神經麻痹
指排除外傷、腫瘤等病因不明的聲帶麻痹,雙側病變罕見。起病較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臨床表現主要為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病理機制可能與神經脫髓鞘病變相關。
混合神經麻痹
指的是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同時損傷,症狀表現為聲嘶、高音無力,往往伴有嗆咳。初期喉鏡檢查見患側聲帶固定於中間位,這是因為環甲肌、內收及外展肌均麻痹之故。後期聲帶位置決定於神經損傷後自發性再生的程度。喉肌電圖檢查提示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均有損害。
聯合神經麻痹
喉返神經損傷同時伴有後組腦神經、舌咽神經、舌下神經、副神經損傷,多為顱底或頸靜脈孔區腫瘤、外傷或手術引起。臨床表現除了喉返神經麻痹的症狀體徵外,可伴有後組腦神經麻痹的表現,如軟齶抬舉無力、懸雍垂偏斜、伸舌偏斜,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萎縮等。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病程超過3個月,可波及黏膜下層及喉內肌。臨床多表現為聲嘶、喉部分泌物增加、喉部常有不適感等。
咽喉炎
咽喉發炎是人體的咽部及其喉部受到損傷或病毒、細菌感染導致的組織炎症,多發生於秋冬及冬春之交。臨床多表現為咽部乾燥、灼熱,繼有咽痛等。
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是一種聲帶常見良性病變,常發生於一側或雙側聲帶前中部邊緣,為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腫物,表面光滑。聲帶息肉單側多見,是常見的引起聲音嘶啞的疾病之一。
看醫
病人出現咽喉部不適,如聲音嘶啞、講話費力、喝水吃飯時易嗆咳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喉鏡、CT等檢查,明確診斷。
- 當病人出現聲音嘶啞、易嗆咳等症狀,應優先就診於耳鼻喉科。
- 如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應優先就診於急診科別或撥打119。
- 當病人出現聲音嘶啞、語調單一、講話費力、容易疲勞、喝水吃飯經常嗆咳等症狀,應優先就診於耳鼻喉科。
- 如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應優先就診於急診科別或撥打119。
- 什麼時候發現有這些症狀的?持續多久了?
- 之前有看過其他醫生嗎?
- 在家服用過什麼藥物嗎?
- 以前得過什麼疾病嗎?
- 以前做過手術嗎?
- 最近是否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喉鏡檢查
喉鏡檢查是將一種軟性的內鏡通過鼻腔和口腔導入,然後觀察喉內整個情況的檢查方法。在檢查前會在病人鼻腔、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做表面麻醉,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及噁心的反射,所以目前這種檢查方法不會太痛苦。
喉動態鏡檢查
喉動態鏡又名喉閃光鏡,是一種電子儀器。喉動態鏡檢查能發出不同頻率的閃動光線,用這種光源來觀察聲帶運動時,可將高速度的聲帶連續運動變慢或呈相對靜止狀態,使能看清在常規間接喉鏡檢查時所不能看清的聲帶細微變化,如振動的方式、振幅和聲帶邊緣黏膜的遊走式運動等。
CT檢查
CT檢查可清晰發現是何種器質性病變對喉返神經造成損害,一般建議行喉部CT檢查排除頸部及喉旁占位性病變對喉返神經造成的壓迫,同時需要行胸部CT檢查,以期發現有無肺部占位性病灶壓迫喉返神經導致聲帶麻痹。
喉肌電圖
肌電圖可以檢查相應部位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纖維傳導束是否正常,以此來推斷是否是神經功能損害引起的不適症狀。
體格檢查
觀察病人的發聲、呼吸情況,看是否存在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症狀。
在纖維喉鏡檢查未發現聲帶及喉部器質性病變前提下,病人具有相關手術史或疾病史、CT檢查發現喉部腫瘤壓迫神經、喉肌電圖檢查發現具體肌肉的收縮出現異常及發現具體神經無傳導信號,結合病人自述手術、外傷或感染病史等即可診斷為聲帶麻痹。
杓狀軟骨脫位
病人常有全麻氣管插管手術史或頸部外傷史,喉鏡檢查可見患側聲帶固定,兩側聲帶不在同一平面,兩側喉室不對稱,患側室帶可有超越。頻閃喉鏡檢查可見患側聲帶黏膜波減弱或消失,運動幅度減弱等,喉部薄層CT可提示杓狀軟骨脫位。杓狀軟骨脫位病人的喉肌電圖也可表現為喉返神經損傷特點,但程度甚輕。
環杓關節炎
多為全身性關節疾病的局部表現,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僵直性脊椎炎等;也可由喉炎、喉軟骨炎等累及環杓關節,多見於鏈球菌感染,也可繼發於急性傳染病如傷寒、流感之後;放射治療也可引起環杓關節炎。急性環杓關節炎較易診斷,病人喉痛、聲嘶、杓狀軟骨區充血腫脹、發聲時聲門呈三角形裂隙是主要診斷依據,聲嘶及呼吸困難視炎症程度和聲帶固定的位置而定。慢性環杓關節炎極似喉返神經麻痹,杓狀軟骨撥動及喉肌電圖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是最常見的神經-肌肉接頭疾病,如累及咽喉部肌肉,可表現為聲嘶、發音無力、吞咽障礙等。此類病人症狀的典型特點是晨輕晚重,休息後症狀有所緩解。喉鏡檢查多表現為發聲時聲帶運動減弱,聲門閉合有裂隙,黏膜波減弱等,喉肌電圖檢查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治療
治療聲帶麻痹首先要明確病因,對因治療,以改善或恢復嗓音功能,解除呼吸困難。治療方式一般為手術治療並配合藥物治療,言語矯治也有一定作用。
在明確聲帶麻痹病因的前提下,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積極解除病因必要時採取激素治療,可能對神經功能恢復有一定的效果。
維他命B12、維他命B1
具有營養神經的作用,兩種藥物可以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呋喃硫胺
為維他命B1的活性型衍生物,其特點是不受體內硫胺酶所破壞,因此吸收迅速而作用持久。同維他命B1一樣,具有營養神經的作用。
單側喉返神經麻痹
多採取神經吻合法,對於神經損傷病程超過3年者,手術的同時往往需要聯合甲狀軟骨成形術Ⅰ型等喉框架手術,以克服病程長、單純神經修復效果不夠理想的不足。還可採用聲帶注射填充術,如自體脂肪及人工材料注射。喉框架手術也是治療單側喉返神經麻痹的較常用方法,包括甲狀軟骨成形術Ⅰ型以及兩種術式的聯合手術。
雙側喉返神經麻痹
雙側聲帶麻痹的治療相對棘手,手術的目的和原則是解除呼吸道梗阻,儘可能保留髮音功能。目前臨床上開展較多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杓狀軟骨切除聲帶外移術、CO2雷射杓狀軟骨切除或聲帶後端切斷術、等離子射頻杓狀軟骨切除術以及傳統的氣管切開術、氣管造口術等,上述方法均以犧牲發音為代價,還易引起誤吸。理論上選擇性喉返神經修復術是最為理想的方法,目前可採用喉返神經內收、外展聯合神經修復術,可理想地恢復聲帶的生理性吸氣性外展和發音內收的運動功能。但此類術式複雜,手術技巧要求高,需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目前要求年齡60歲以內、病程一年以內的病人手術方可取得良效。
其他
也可採用擴大聲門的手術,術前應進行硼酸漱口或口服抗生素,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通過喉鏡實施操作。
言語矯治
適用於中樞性病變病人,通過一定的言語矯治方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嗓音質量。對於部分外周性單側聲帶麻痹者,也有一定效果,即使對於最終需接受外科手術干預的病人,言語治療也是等待階段的有效手段,有利於病人的復健。
預後
初期進行積極治療的病人,聲帶麻痹恢復一般較好。輕度病人可以治癒,嚴重病人較難治癒,此病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生存時間。
聲帶麻痹較輕病人可以治癒,聲帶麻痹較重的病人很難完全治癒。
如果治療得當,此病不會影響病人的生存時間。
飲食
聲帶麻痹病人需適當多進食維他命豐富的食物,忌菸酒,保持營養均衡,除此無其他特殊飲食禁忌。
照護
護理方面應注意指導病人正確用藥,手術病人應減少說話和定期複診,保持良好情緒,避免緊張,積極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 病人應遵醫囑口服用藥,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 進行手術的病人應儘量減少說話頻率,適當做深呼吸,防止聲帶前段沾黏。
- 手術病人應定期進行複查。
- 病人應保持良好心情,避免緊張,並積極鍛煉身體、保證充足休息等。
- 病人應保持口腔衛生,堅持三餐後積極刷牙。
如果病人發現發聲障礙,請積極就醫,以免進行性加重,給自身的生活及治療都帶來不便。
預防
通過積極治療喉頸部及其周圍的疾病、外出活動及勞作做好防範措施、按時進行全面的體檢等,都可以有效的預防聲帶麻痹的發生。
- 當從事戶外運動及勞動時,佩戴好安全帽及其他防護用具,避免頭頸部外傷。
- 如病人患有喉部及頸部周圍疾病,應積極地進行治療。
- 病人應按時進行全面體檢,以排查頸部及全身腫瘤,對聲帶麻痹的預防和身體健康都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