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化膿性關節炎

概述

化膿性關節炎是指由於化膿性細菌侵入關節導致關節結構破壞的疾病。化膿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主要病因為感染,主要臨床症狀包括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可導致關節畸形、敗血症等併發症。目前主要通過藥物及手術治療,預後尚可。

就診科別:
骨科
英文名稱:
Suppurative arthritis
疾病別稱:
細菌性關節炎、敗血症性關節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關節畸形、敗血症
治療周期:
4~8週
臨床症狀:
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好發人群:
老人、關節手術者
常用藥物:
Cefixime
常用檢查:
血液常規、關節滑液檢查、關節鏡、X線、CT、磁振造影

病因

化膿性關節炎的主要病因為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本病好發於老人、關節手術者等人群。此外,免疫力低下、外傷是最主要的誘因。

主要病因

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鏈球菌也多見,主要通過血源性感染,可由全身多處的化膿病灶經血液侵及關節腔、滑膜後波及關節,或關節手術、關節鏡檢查將致病菌帶入關節內感染。鄰近感染病灶,如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也可直接蔓延至關節。

誘發因素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不能很好的抵禦細菌入侵和繁殖,容易誘發化膿性關節炎。

外傷

外傷導致皮膚破損,細菌通過傷口進入血液至關節,容易誘發化膿性關節炎。

流行病學

化膿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肢體大關節,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好發人群
  • 老人由於免疫力低下,關節出現退化性改變,屬於高危人群,發病率較高。
  • 醫源性感染屬於化膿性關節炎的主要病因,關節手術者發病率較高。

症狀

化膿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包括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病人出現急性感染全身症狀突出,表現為畏寒、發熱、乏力、納差等全身中毒症狀,小兒病人則因高熱可引起抽搐。關節畸形、敗血症是化膿性關節炎的常見併發症。

典型症狀

關節腫脹

因化膿導致關節液增加,表淺關節,如膝關節觸摸有波動感,浮髕試驗陽性。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深部關節,如髖關節局部有腫脹,但紅熱不明顯。

疼痛

疼痛為化膿性關節炎最顯著的症狀,受累關節局部有紅腫、疼痛,並有明顯壓痛。

活動受限

病人常因疼痛將受累關節置於半彎曲位,關節囊鬆弛張力降低可以緩解疼痛。

其他症狀

病人出現急性感染,全身症狀突出,表現為畏寒、發熱、乏力、納差等全身中毒症狀,小兒病人則因高熱可引起抽搐。

併發症

關節畸形

病人因關節疼痛,長期屈曲導致關節屈曲、攣縮,出現活動時保護性肌肉痙攣。

敗血症

細菌毒素入血,在血液中循環可以導致敗血症,表現為全身中毒症狀,如寒戰、高熱,還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看醫

當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及時就診骨科,行血液常規、關節滑液檢查、關節鏡、X線、CT明確診斷,注意與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結核性關節炎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當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關節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就醫。
  • 除關節症狀,出現全身寒戰、高熱、暈厥、休克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考慮去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 疼痛與什麼有關?有什麼加重或緩解因素?
  • 近期有無身體其他部位感染?
  • 近期有無做關節手術或關節鏡等檢查?
需要做的檢查

血液檢查

病人出現白血球及嗜中性白血球升高、紅血球沉降率和C反應蛋白升高。

關節滑液檢查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部分關節滑液,多數為渗出性或膿性液體,進行檢驗可見白血球及嗜中性白血球升高。進行細菌培養可明確致病菌,對指導下一步用藥有一定幫助。

關節鏡檢查

用於檢查關節腔內有無結構破壞、化膿炎症病灶侵及的範圍。

X線

主要用於初步檢查有無骨質破壞,初期由於關節液增加而關節囊腫脹,間隙增寬。末期關節面軟骨出現增生,骨質硬化表現,最後出現關節間隙消失。

CT

適於解剖結構複雜的關節檢查,用於明確有無周圍韌帶、關節軟骨等軟組織的破壞。

診斷標準
  • 化膿性關節炎典型症狀,如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 關節滑液檢查培養出細菌。
  • 影像學檢查看到關節炎關節破壞表現。
鑑別診斷

風濕性關節炎

為遊走性大關節炎,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臟炎、皮下結節、環形紅斑等,抗O增高,對水楊酸製劑療效好,炎症消退後關節不留畸形。通過實驗室檢查及關節滑液檢查可與化膿性關節炎鑑別。

痛風

以拇趾、跖趾關節對稱性發作最常見,夜間發作,血尿酸增高,關節抽出液中可找到尿酸鈉鹽結晶。通過實驗室檢查及關節滑液檢查可與化膿性關節炎鑑別。

結核性關節炎

病程長,反覆發作,滑液呈滲出性為淡黃色,結核菌素度驗呈強陽性,抗結核治療有效。通過實驗室檢查及關節滑液檢查可與化膿性關節炎鑑別。

治療

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期主要是通過藥物控制細菌,一般治療給予關節制動,末期出現關節畸形等併發症者給予手術治療,多數病人的治療周期為4~8週。

治療周期
多數病人的治療周期為4~8週。
一般治療

對於感染急症,出現寒戰、高熱、休克等中毒反應者需要補液以糾正水、電解質不平衡。關節腫痛者採用皮膚牽引或石膏固定患肢,並保持功能位置。進行關節穿刺引流關節滑液緩解腫痛,閉合性病人可抽出關節液後注入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關節腔,再注入抗生素。開放性感染者傷口也可用抗菌藥局部濕敷,控制感染。急性炎症消退後即開始關節的活動復健,以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藥物治療

化膿性關節炎最主要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Cefixime 屬於廣效性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可以用於初始治療,待關節滑液檢查培養出致病菌後再更換敏感抗生素。

手術治療

置管沖洗

適用於比較表淺的大關節,如膝關節。具體的方法就是在關節裡面放置兩根管子,一根為進水管,一根為出水管,採用大量的液體沖洗,達到治療的目的。

切開引流

引流的目的是要去除有害物質,減少關節損害。引流能降低關節內壓力、緩解疼痛等症狀,也能緩解全身毒血症,有時引流是挽救生命的緊急措施。對於髖關節等位置比較深的關節,直接置管沖洗有困難,可以先切開關節,引流放出關節內的膿液,再採用置管沖洗的方法。

預後

化膿性關節炎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多數可以治癒,一般不影響病人自然壽命。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患肢畸形的後遺症,注意治療結束後每年複查影像學檢查。

能否治癒

化膿性關節炎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多數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化膿性關節炎一般不影響病人自然壽命。

後遺症

化膿性關節炎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患肢畸形的後遺症,病人出現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關節不靈活等。

複診

根據醫囑定期檢查影像學檢查。

飲食

化膿性關節炎病人飲食要營養、豐富,既能保證身體健康,又能促進疾病的復健,避免吃辛辣、刺激飲食,戒菸、戒酒。

飲食調理
  • 由於化膿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的改變,所以病人不能吃辛辣、刺激飲食,不但會加重病人的炎症改變,還會刺激炎症擴散。
  • 飲食營養要豐富,既能保證身體健康,又能促進疾病的復健。對化膿性關節炎病人,除了正常進食米、面、肉、蛋外,還應注意多吃蔬菜、水果、薯類和海藻(紫菜、海帶和海菜等),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鉀、鈉、鈣、鎂等微量營養素,有利於機體營養平衡。
  • 病人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三低,即低脂、低糖、低鹽。

照護

化膿性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主要是嚴格制動、監測體溫保護好引流裝置。病人及家屬注意觀察關節患處的紅腫、疼痛有無減輕,關節囊積水有無減少、活動障礙是否緩解,注意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對病情進行監測。

日常護理
  • 病人保持嚴格制動,並且要對病變的部位進行充分保護,嚴禁使用病變關節進行活動。還要督促病人對患病的關節進行充分保護,不能使其受到擠壓、摩擦,而且要求病人不能夠對這個部位進行揉搓或者搔抓。
  • 定期監測病人的體溫,此類病人非常容易由於此處的感染而導致全身感染,繼而產生發熱。一旦監測到出現發熱要及時告知醫生,並做相應的處理。
  • 保護好病人的引流裝置,並且嚴密觀察,對於此類關節炎往往是需要進行充分的引流,或者是進行持續沖洗。掌握引流的方式,保證引流的裝置有效工作,在引流裝置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告知醫生,請醫生換藥處理。
病情監測

病人及家屬注意觀察關節患處的紅腫、疼痛有無減輕,關節囊積水有無減少、活動障礙是否緩解,注意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對病情監測。

心理護理

化膿性關節炎病人由於關節的疼痛與活動受限感到十分痛苦,家屬注意安慰病人,給予陪伴,鼓勵病人堅持治療。

預防

化膿性關節炎最主要的預防是避免感染,可以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及早治療,避免波及關節,對於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每年進行體檢。

預防措施
  • 平時適度運動、規律作息,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細菌感染。
  • 日常注意防寒、保暖,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病灶要及早治療,避免波及關節。
  • 注意做好關節防護,儘量減少關節手術或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