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
概述
支氣管炎是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或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表現為咳嗽、咳痰等不適。在氣溫下降、煙霧、粉塵、污染大氣、吸菸、過敏因素下容易誘發,給予抗生素及對症治療後可好轉。部分病人預後良好,部分病人可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就診科別:
- 呼吸內科、兒科
- 英文名稱:
- bronch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
- 治療周期:
- 1~2週或更長
- 臨床症狀:
- 咳嗽、咳痰、氣喘、反覆呼吸道感染
- 好發人群:
- 年老體弱者、吸菸者
- 常用藥物:
- 噴托維林、阿奇黴素、茶鹼
- 常用檢查:
- 血球分析、痰細菌學檢測、胸部X線、呼吸功能檢查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其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氣管-支氣管黏膜炎症。多散發,無流行傾向,年老體弱者易感。症狀主要為咳嗽和咳痰,常發生於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所致。
慢性支氣管炎
簡稱慢支,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或有喘息,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或更長時間,連續兩年或兩年以上,並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狀的其他疾病。
喘息性支氣管炎
喘息性支氣管炎病人多表現為長期反覆發作,常併發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起病突然、胸悶不適、呼吸困難,伴哮鳴,多被迫採用坐位。嚴重時出現發紺,發作時所有輔助呼吸肌均參加運動,呼氣時兩肺滿布哮鳴聲,呼氣延長。本病發作時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不等,經治療後緩解。
過敏性支氣管炎
過敏性支氣管炎是指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氣喘,或者有發展為氣喘傾向的感染後咳嗽。在過敏性支氣管炎發病的初期,約有5%左右是以持續性咳嗽為主要症狀表現,常常以發生在夜間或凌晨為主,初期常被診斷為支氣管炎,而通過支氣管舒張試驗和過敏源檢測常常可以出現陽性結果。
閉塞性支氣管炎
閉塞性支氣管炎是因炎性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導致氣流受限的慢性氣流阻塞症候群,主要累及含軟骨的中小支氣管,細支氣管極少受累,以患側肺不張為主要特點。
毛細支氣管炎
嬰兒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僅見於兩歲以內,且6個月以內小嬰兒居多,冬季及初春多發,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因該年齡小兒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腫及肌收縮而發生梗阻,並可致肺氣腫或肺不張。
病因
支氣管炎的常見病原體為病毒,主要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融合病毒次之。但很易繼發細菌感染,以嗜血流感桿菌為主要病原菌,其他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另外,小兒患麻疹、流感、猩紅熱等急性傳染病時,也易併發本病。由於嬰幼兒氣道較狹窄,因此,在有氣道炎症時,易發生嚴重的呼吸困難。
急性支氣管炎
病原體感染
與上呼吸道感染類似,常見病毒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常見細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物理與化學性刺激
如過冷空氣、粉塵、某些刺激性氣體或煙霧的吸入等,均易引起本病。
過敏
常見的吸入過敏原包括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動物皮毛、排泄物,或對細菌、蛋白質或寒冷空氣過敏也可發病。
寄生蟲
如鉤蟲、蛔蟲等幼蟲在肺臟移行時,也可以引起氣管-支氣管炎。
疾病因素
兒童有反覆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發作者,應排除少見疾病,如囊性纖維化肺病,或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可能性。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它由多種因素長期相互作用而致病,這些因素包括感染、物理化學性刺激、氣象因素、過敏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大氣污染
空氣中的煙塵或二氧化硫超過1000μg/m^3時,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就會顯著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矽、煤塵、棉屑等也可刺激支氣管黏膜,並引起肺纖維組織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損害,從而為細菌入侵創造條件,故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慢支」發病率高。
抽菸
現今公認抽菸為慢性支氣管炎最主要的發病因素,抽菸能使支氣管管壁結構發生改變,降低局部抵抗力,且削弱肺泡吞噬、滅菌作用,並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阻力。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和加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莫拉卡他菌可能為本病急性發作的最主要細菌。另外,病毒對本病的發生和發展亦起重要作用。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損害,有利於細菌感染,引起本病的發生和反覆發作。
過敏因素
過敏因素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一定關係,尤其以喘息為主的「慢支」病人,此類病人大多有過敏史,皮膚過敏測試陽性率高,肺組織、痰內以及血清中致敏物質含量高於正常人群。過敏反應使支氣管收縮或痙攣、組織損害和促發炎症反應,繼而發生慢性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可由不同的病毒所致。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最常見的病原,在中國醫科院兒科研究所所見病例,分離出融合病毒者占58%。此外,副流感病毒(3型較常見)、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腸病毒與鼻病毒均可引致毛細支氣管炎,少數系由人肺炎支原體引起。過去,偶自本病患兒分離出流感桿菌,可能在極個別情況下為病原菌,但也可能為帶菌或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
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閉塞性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因眾多,主要有感染、吸入有毒性的氣體、骨髓移植或者肺移植,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與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等。該種疾病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均可發病,且在不同年齡段中的主要發病原因也有所不同。在患兒中,以出現感染後誘發閉塞性毛細支氣管炎發病為主。
- 季節變化,冬季與春季季節交替,易受涼。
- 吸入粉塵、刺激性氣體、煙霧、粉塵、過敏原等情況。
- 吸菸也是誘發急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的誘因。
支氣管炎多散發,無流行傾向,年老體弱者易感。常發生於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所致。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本病的患病率為3%~5%,平均為4%,而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50歲以上者可高達13%。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慢支的患病率並未隨之下降。
- 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機體防禦能力弱,易受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
- 處於發育期的嬰幼兒等,機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善,抵抗外界因素的能力較弱。
- 吸菸人群,工作環境接觸粉塵、煙霧比較多的人群,居住環境霧霾嚴重的人群。
- 長期臥床,以及存在慢性疾病、腫瘤的病人。
症狀
病人常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其中慢性支氣管炎多緩慢起病,病人病程較長,反覆急性發作而加重。而急性支氣管炎病人起病急、症狀輕。
急性支氣管炎
通常起病較急,全身症狀較輕,可有發熱。初為乾咳或少量黏液痰,隨後痰量增多,咳嗽加劇,偶伴痰中帶血。咳嗽、咳痰可延續2~3週,如遷延不愈,可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伴支氣管痙攣時,可出現程度不等的胸悶、氣促。
慢性支氣管炎
緩慢起病,病程長,反覆急性發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可以是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
咳嗽
一般晨間咳嗽為主,睡眠時有陣咳或排痰。
咳痰
一般為白色黏液和漿液泡沫性,偶可帶血。清晨排痰較多,起床後或體位變動可刺激排痰。
喘息或氣急
喘息明顯者常稱為喘息性支氣管炎,部分可能伴發支氣管氣喘,若伴肺氣腫時可表現為勞動或活動後氣急。
急性氣管炎
症狀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發熱38~39℃,偶爾達40℃,多2~3天退熱。感覺疲勞、影響睡眠食慾,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年長兒可訴頭痛及胸痛。
慢性支氣管炎
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繼咳嗽、咳痰加重後常有氣喘樣發作。老年病人常合併有肺氣腫,往往氣短、氣促明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認為與慢性支氣管炎及阻塞性肺氣腫發生有關,是一組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稱。包括部分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病人,其共同特點是具有慢性氣道阻塞及由此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及臨床特徵。
肺動脈高壓
我國大多數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肺動脈高壓病人是由慢性支氣管炎發展而來。慢性支氣管炎合併肺氣腫、肺動脈高壓發病率占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8%,降低肺動脈高壓是治療該病的關鍵,也能控制肺心疾病的發展。
肺源性心臟病
肺源性心臟病是「肺原性心臟病」的簡稱。慢性支氣管炎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見原因。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人。肺源性心臟病緩解期,輕微活動後出現心悸、乏力、呼吸困難,嚴重時還有胸悶、胸痛和紫紺出現。
看醫
急性支氣管炎病人一般無需住院治療,但高齡、存在慢性心肺基礎疾病等病人,在急性期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等症狀,則需住院接受呼吸支持和氧療。
- 處於急性加重期的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需要及時就醫。
- 老年、免疫力低下、長期臥床,以及存在慢性疾病、腫瘤的病人,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
多數病人優先到呼吸內科就診,若是兒童患病可到兒科就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發熱、咳嗽、咳痰、喘息等)
- 症狀發現了多長時間?
- 以前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況,需要何種手段可能緩解?
- 是否有吸菸史?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以前是否進行過相關治療?
血球分析
細菌感染時偶可岀現白血球總數和(或)嗜中性白血球增高。
痰細菌學檢測
痰液檢查可培養出致病菌,抹片可發現革蘭陽性菌或革蘭陰性菌,或大量破壞的白血球和杯狀細胞。
呼吸功能檢查
初期無異常,如有小氣道阻塞時,最大呼氣流速-容量曲線在75%和50%肺容量時流量明顯降低。當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FVC)<0.70提示已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X線檢查
初期可無異常,反覆發作者表現為肺紋增粗、失調,呈網狀或條索狀、斑點狀陰影,以雙下肺野明顯。
急性氣管炎
根據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狀,兩肺散在干、濕性囉音等體徵,結合血象和X線胸部X光片,可作出臨床診斷。病毒和細菌檢查有助於病因診斷,需與其他疾病相鑑別。
慢性支氣管炎
依據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連續2年或2年以上,並排除其他可以引起類似症狀的慢性疾病進行診斷。
支氣管氣喘
部分氣喘病人以刺激性咳嗽為特徵,灰塵、油煙、冷空氣等容易誘發咳嗽,常有家庭或個人過敏疾病史。對抗生素治療無效,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
嗜酸性白血球性支氣管炎
臨床症狀類似,X線檢查無明顯改變或肺紋增加,支氣管激發試驗多陰性,臨床上容易誤診。誘導痰檢查嗜酸性白血球比例增加可以診斷。
支氣管肺癌
多數有數年吸菸史,頑固性刺激性咳嗽或過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質發生改變,常有痰中帶血。有時表現為反覆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未能完全消退。痰脫落細胞學、胸部CT及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驟,發熱較高,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呼吸道局部症狀較輕。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狀明顯,咳嗽輕微,一般無痰。肺部無異常體徵,胸部X線正常,通過輔助檢查可以鑑別。
治療
支氣管炎病人應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勞累、戒菸,避免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的吸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勞累。
對症治療
咳嗽、無痰或少痰,可用 Dextromethorphan 、噴托維林(咳必清)鎮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選用鹽酸氨漠索、 Bromhexine (必嗽平)、桃金孃油化痰,也可噴霧祛痰。較常用的為兼顧止咳和化痰的複方甘草合劑,也可選用其他中成藥止咳祛痰。發生支氣管痙攣時可用平喘藥如茶鹼、日受體激動劑、膽鹼能阻斷劑等。發熱可用解熱鎮痛藥對症處理。
抗生素治療
僅在有細菌感染證據時使用。一般咳嗽10天以上,細菌、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鮑特菌等感染的概率較大。可首選新大環內酯類或青黴素類藥物,亦可選用頭抱菌素類或喳諾酮類等藥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推薦服用阿奇黴素5天,克拉黴素7天或紅黴素14天。多數病人口服抗生素即可,症狀較重者可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少數病人需根據病原體培養結果指導用藥。
該疾病一般無需進行手術治療,但經保守治療無效,喉梗阻仍無緩解或明顯減輕則應及時進行氣管切開術。
中醫治療總的治療原則是扶正補虛,祛邪止咳,標本兼顧。痰濕蘊肺治宜健脾燥濕,化痰止咳,痰熱阻肺治宜清熱宣肺,化痰止咳。可應用中成藥如複方紫花杜鵑片、杏蘇止咳糖漿、咳嗽痰喘丸等治療支氣管炎。
運動療法
堅持呼吸操鍛煉、太極拳等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膈肌功能,提高肺活量和機體抗病能力,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
增強免疫力
慢支的病人存在免疫功能特別是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導致反覆呼吸道感染,造成急性發作,故在臨床緩解期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預防急性感染至關重要。常用藥物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針對呼吸道常見致病菌的疫苗,如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疫苗,可減低由肺炎鏈球菌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頻率等。另一類是非特異性全身免疫調節劑。
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常用37℃生理鹽水對支原體感染所產生的炎症因子、上皮細胞壞死物質進行沖洗,能夠有效治療支氣管炎,幫助患兒肺部炎症儘快吸收。
預後
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病人預後良好,少數體質弱者可遷延不愈,應引起足夠重視。而慢性支氣管炎部分病人可控制,不影響工作、學習,部分病人可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源性心臟病。
- 急性支氣管炎多數可治癒,少數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
- 慢性支氣管炎部分可控制,部分可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急性支氣管炎大多數可治癒,不影響自然壽命。
- 慢性支氣管炎部分可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降低生活質量,減少自然壽命。
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穩定期時,沒有明顯的發作現象,一般不需要複查。
飲食
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飲食,對於一些不利於復健的食物,支氣管炎病人應該避免食用,以防造成健康隱患。
- 宜吃富含維他命的食物,含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有油菜、番茄、小白萊、韭萊、山楂、奇異果及檸檬等。
- 忌吃辛辣、油膩食物,忌吃冷、硬食物。
- 宜吃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等,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照護
支氣管炎病人注意呼吸道的隔離,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經常變換體位,便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如果有發熱超過38.5℃,要給予退熱處理,維持原有的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
適當運動
加強日常體育鍛煉,尤其對於處在復健期的病人來說更為重要。需注意慢性支氣管炎病人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就要多加注意。一般來說,一些對呼吸系統鍛煉有所幫助的有氧運動是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首選,比如散步或原地慢跑。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吸菸習慣的人必須戒菸。吸菸不但是引發支氣管炎的直接原因,而且也是使病情反覆的罪魁禍首。因此,要保證病情不至於反覆必須摒棄這一不良生活習慣。除此之外,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還應該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不但能使人精力充沛,而且還能有效地抑制病情的復發。
心理護理
從心理上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慢性支氣管炎雖然令人痛苦,但病人更應該積極地面對生活,在保證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後,大可放寬心,不要讓疾病成為負擔,因為精神壓力大也是病情反覆的一大原因。
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如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喘息等變化及身體不適等相關併發症的症狀,應及時複診。
注意在急性發作期不可劇烈運動,同時不去粉塵大的場所,室內注意通風換氣,避免病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
預防
初期發現、初期治療對延緩支氣管炎病人的病情進展,及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 增強體質、積極鍛煉,避免勞累,防止感冒。
- 戒菸,保持良好的作息,健康飲食。
- 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的發生。
- 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 改善生活衛生環境,防止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