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
概述
痴呆又稱痴呆症、失智症,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的常見中老年疾病。該疾病主要是由於腦部病變、腦血管病、代謝性疾病以及遺傳等有關因素引起。主要臨床表現是病人記憶力、注意力、語言、理解能力下降,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物、時間、地點。痴呆病人目前尚無特異性藥物治療,但可以通過細心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減緩腦部退化。
- 就診科別:
- 神經內科、老年病科
- 英文名稱:
- dementia
- 疾病別稱:
- 痴呆症、失智症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壓瘡
- 治療周期:
- 長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反應遲鈍、愚昧發呆、記憶障礙
- 好發人群:
- 65歲以上中老人
- 常用藥物:
- 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美金剛、 Piracetam
- 常用檢查:
- 腦脊髓液檢查、腦電圖、頭顱磁共振、記憶力評估
老年性痴呆
為中樞神經退化性病變。
血管性痴呆
為與腦血管因素有關的痴呆的統稱,病因主要為腦血管病變。
混合性痴呆
此類病人同時患有阿爾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其它類型的痴呆
也稱為繼發性痴呆,可由其它疾病繼發導致。
病因
痴呆與腦部器質性疾病有關,腦變性病可造成大腦萎縮,神經細胞減少、缺失、變性、壞死,引起痴呆。某些軀體疾病可使電解質不平衡,酸鹼平衡失調,中間代謝產物大量蓄積,腦血流障礙,還可使腦組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造成腦細胞變性、軟化、壞死或呈點狀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某些微生物毒素浸及腦細胞也可引起腦機能改變。此外,維他命缺乏、某些中毒性疾病均可導致痴呆。
腦變性病
某些皮質、皮質下疾病可引起痴呆,常見病因有阿爾茲海默病、匹克氏病、Huntington's病、Parkinson's病、威爾森氏症、皮質-紋狀體-脊髓聯合變性等。
腦血管病
不同部位的腦血管疾病可引起痴呆,如多發梗塞性痴呆、頸動脈閉塞、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血栓性血管炎等。
代謝性疾病
一些代謝性疾病影響腦的功能,造成痴呆,如黏液水腫、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威爾森氏症、尿毒症、慢性肝功能不全等。
顱內感染
顱內感染導致腦實質及腦功能改變,導致痴呆,如各種腦炎、神經性梅毒、各種腦膜炎、庫魯病等。
顱內占位性病變
腫瘤、硬膜下血腫可致結構及腦功能改變,引起痴呆。
低氧和缺氧血症
包括缺血性(心博驟停、嚴重貧血和出血)、缺氧性(呼吸衰竭、氣喘、窒息、麻醉)、淤滯性(心臟衰竭、紅血球過多)和組織中毒性等各類低(缺)氧血症。
營養缺乏性腦病
硫胺缺乏性腦病、糙皮病、維他命B12及葉酸缺乏症等。
中毒性疾病
常見於一氧化碳中毒、鉛、汞等中毒、有機物中毒等。
顱腦外傷
頭部的開放性或閉合性外傷,拳擊員痴呆等。
其他
正常壓力腦積水、類肉瘤病等。
抗精神失常藥,抗精神病藥物
如甲氧異丁嗪、 Haloperidol 等,可引起定向力障礙、計算能力減退。抗憂鬱藥物,如加舒必利、鹽酸 Imipramine 、鹽酸 Chlorpromazine 等,都可導致記憶力減退和定位能力降低。
抗焦慮藥物,抗焦慮藥如安定等藥物
老人常用來保障睡眠,經常使用可導致嚴重的記憶力減退。
抗癲癇藥物
如 Phenytoin Sodium 和 Carbamazepine 過量或用藥時間過長會使智力下降。
抗顫抖麻痹藥
據報導,安坦的抗膽鹼作用可引起中樞性抗膽鹼功能症候群,用藥時間過長,病人對自己的姓名、物品的記憶不很清楚,有時還會出現定向能力差。
降血壓藥物
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中老人身體健康的一種多發病, Reserpine 、 Methyldopa 、 Clonidine 是臨床上用得較多的治療此病的藥物,它們都可能引起神經功能低下。
強心藥物
洋地黃類藥物容易發生蓄積中毒症狀,同樣也可出現視力障礙、定位錯覺、智力下降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行為異常、定向力障礙。
消化系統藥物
西米替丁可以阻斷腦組織胺,引起譫妄、智能損傷、昏睡。鋁劑和鋇劑具有神經毒性。
呼吸系統藥物
中樞性鎮咳劑氨基非林能引起難以恢復的記憶障礙,對高齡病人應酌情減少用藥量。
降血糖藥物
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也易出現「矯枉過正」,導致低血糖,可發生精神錯亂、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狀。
感染、中毒
如HIV(愛滋病)、神經性梅毒、阮蛋白病、腦炎等,均可出現痴呆。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痴呆病人人數估計為4700萬,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7500萬,到2050年將增加近三陪,其中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的痴呆類型,約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65歲以上老人阿爾茲海默症患病率在發達國家約為4%~8%,我國約為3%~7%。目前我國約有阿爾茲海默症病人600~700萬。
65歲以上的中老人好發本病。
症狀
痴呆的症狀發生多數緩慢隱秘,記憶減退是必備且早發的症狀,初期出現記憶障礙,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明顯減退,嚴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遠記憶也受損,嚴重的病人常以虛構的形式來彌補記憶方面的缺損,思維緩慢,對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斷力越來越差,注意力日漸受損,可出現時間地點和人物定向障礙。病人還可出現人格改變,表現為興趣減少,主動性差,社會性退縮,病人的社會功能受損,對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末期生活不能自理,運動功能逐漸喪失,甚至穿衣、洗澡、進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的協助。
記憶力減退
初期常忘記日常所做的事和常見的一些物品,如忘記鑰匙放哪裡,甚至忘記剛才吃飯吃了什麼,隨病情進展,遺忘發生久遠的事情和人物,如不能回憶兒時的學校,忘記自己小孩子的名字及年齡。
計算能力減退
簡單的計算難以完成。
視空間障礙
表現為停車找不到停車位、回家時因錯誤判斷方向而迷路、穿衣困難。
語言障礙
交流詞不達意,別人說什麼不理解,逐漸緘默不語。
失用
無法完成有目的的複雜活動,比如用筷子時不知道上下動,沖糖水時,應是取糖—入杯一倒水―攪拌,而病人可能直接向糖中倒水。
思維和判斷能力障礙
以前有每天早上看報的習慣,現在拿著報紙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有時拿倒了都不知道。
執行功能障礙
常常幫倒忙,比如出門買菜,應該是先計劃買什麼菜,準備零錢、菜籃子、後到菜場,而病人直接去菜場,什麼都不帶,也不知買什麼菜。
情感、性格和行為障礙
原先很溫柔,現在動不動就發火,或者突然不愛講話了,但需要與焦慮和憂鬱症區分開來。
情緒方面
初期呈現情緒不穩,在疾病演進中逐漸變得淡漠及遲鈍。有時情感失去控制能力,變得浮淺而多變。表現焦慮不安,憂鬱消極、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人格疾患有時可在疾病初期出現,病人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對工作失去熱情,對往常愛好的活動失去了興趣,對人對事都顯得漫不經心,對衣著及儀容也不如以前那樣注意,可變得不愛整潔,不修邊幅。
此病可併發全身系統疾病的症狀,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
看醫
如果病人存在痴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症狀、改善病人病情、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對於有疑似痴呆臨床表現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當病人出現近事記憶減退,常將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的一些物品遺忘,並出現遠期記憶減退,即對發生已久的事情和人物遺忘後的症狀,應及時就醫。
- 大多數病人可至神經內科就診。
- 部分老年病人也可至老年病科就診。
- 曾經患過心腦血管疾病嗎?
- 曾經有過腦外傷、腦炎、癲癇疾病嗎?
- 最近有長期吃什麼藥物嗎?
- 有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嗎?
- 家裡長輩有得過痴呆的嗎?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包括血液常規、紅血球沉降率、血電解質、肝功能檢查、腎功能檢查、血糖、甲狀腺功能等。
梅毒血清學試驗
若懷疑梅毒所致痴呆可進行此項檢查。
腦脊髓液
常規檢查和檢查tau蛋白和Aβ42,Tau蛋白升高反映腦內神經元和軸索變性,Aβ42降低則反映類澱粉蛋白沉積,二者都與AD的特徵性病理變化有關。
影像學檢查
顱腦CT
用於發現可干預性病因,如腦梗塞、腫瘤、血腫、腦積水。由於其快速、方便、經濟,對臨床懷疑顱內病變導致的認知障礙可首先選用。
顱腦磁振造影
對腦組織的細微病變更敏感,能夠提高認知障礙病因診斷的特異性。可顯示大腦的病變,如腦梗塞、白質病變、腦腫瘤、腦積水、腦萎縮,有助於病因診斷和檢測病情的進展。
其它
SPECT,PET檢查能夠了解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注和代謝情況,以及功能的變化,可考慮用於經臨床和結構性影像學檢查仍診斷不清的病人。
評估認知功能
記憶力評估
採用詞語學習測驗、各種技藝量表評估記憶障礙。
執行功能評估
採用連線測驗B-A、數字符號轉換測驗評估執行功能。
語言能力評估
採用Boston命名測驗、詞語流暢性測驗、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詞彙亞測驗、漢語失語成套測驗。
視空間結構能力評估
採用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積木測驗等進行評價。
總體認知功能評估
採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韋氏成人智力量表、臨床痴呆量表(CDR)、總體衰退量表(GDS)、AD評估量表等進行評價。
評估日常和社會能力
- 評估穿衣、吃飯等基本日常能力;
- 評估理財、購物等工具性日常能力;
- 常用的量表包括ADCS-MCI-ADL、Lawton工具性日常能力量表、社會功能問卷等。
評估精神行為症狀
注意病人是否伴有焦慮、憂鬱、淡漠、激越、妄想、易怒等。可採用精神行為量表:包括神經精神問卷(NPI)、Hamilton憂鬱量表、老年憂鬱量表等進行評估。
- 有多方面的認知缺陷,表現為短期和長期記憶障礙,至少有失語、失用、失認、執行管理功能障礙中的一項。
- 上述認知缺陷導致病人的社交和工作能力下降,明顯不如以前的能力。
- 病程特點為逐漸起病、持續減退。
- 上述認知缺陷並非由其他能導致類似症狀的CNS疾病、精神障礙、系統性疾病、或某些物質所致。
- 上述認知缺陷並非由於譫妄所致。
阿爾茲海默氏病
初期表現為記憶障礙並日益加重。初起時只有近記憶障礙,定向力不佳,工作效率減低,有錯構或虛構,在此基礎上痴呆日漸加重,計算力減退,判斷力低下,反應遲鈍,理解困難,以後出現言語障礙和失語、失用、失認等。行為失調,有刻板動作,偶有片斷的幻覺和妄想,發病年齡在40~60歲。
匹克氏病
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初期突出症狀為行為障礙,病人少動懶散,對別人的日常生活如飲食、睡眠、衣著不留意,初期即可有個性改變,也可有記憶障礙。病人失去既往的機智,工作粗心大意,初期即可出現局灶症狀,如失用、失讀、失寫或失認等。智能障礙主要是抽象思維困難,尚有記憶力減退。其痴呆發展較迅速,病程較短,在一年至數年內多因繼發生感染或衰竭死亡。
Huntington病
智能減退的發生通常非常隱襲,首先出現的症狀是工作效率降低,對日常事務不能很好地處理。認知緩慢,智能損害和記憶障礙在舞蹈症狀出現後立即明顯起來,沒有失語和失認。集中力和判斷力進行性受損,解決問題的始動性差,計算能力,近記憶力,手眼協調能力較差。憂鬱症狀極常見,亦可有人格疾患,神經症狀即為舞蹈樣運動,少數病人肌強直也常見。
Parkinson病
臨床以顫抖、肌強直、運動減少、姿勢異常為特徵,可伴有性格改變,智力障礙,精神症狀等表現。其智力障礙的特徵為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計算力降低,始動性差,進行智力測驗是困難的,一方面與其表達困難有關,另外由於病人體力和精神活動遲緩,也容易造成判斷上的錯誤。
威爾森氏症
常有一些精神症狀,如情緒異常,智能減退,人格改變及幻覺妄想之類的重性精神病症狀。智能障礙出現可早可晚,主要表現注意力不集中,計算、記憶、理解,判斷能力減低,以後病情逐漸加重,導致嚴重痴呆。
治療
此病的治療主要是改善病人認知功能,延緩痴呆進展,抑制和逆轉痴呆初期部分關鍵性病理過程,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延長生存期,減少看護者的照料負擔。
膽鹼酯酶抑制劑
多奈哌齊
對腦內乙醯膽鹼酯酶具有高度選擇性、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對外周乙醯膽鹼酯酶作用小,可用於各種嚴重程度的阿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人。
卡巴拉汀
為氨基甲酸類乙醯膽鹼酯酶和丁醯膽鹼酯酶的雙側抑制劑,可促進膽鹼能神經傳導,可用於各種嚴重程度的阿茲海默病。
加蘭他敏
具有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和調節突觸前膜膽鹼受體發生變構的作用,減少乙醯膽鹼的重吸收。可用於輕、中度阿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人。
興奮性胺基酸受體阻斷劑
美金剛是一種中度親和性的非競爭性NMDA受體拮抗藥,可阻斷突觸間穀氨酸濃度病理性升高導致的神經元功能障礙。可單獨用於中至重度阿茲海默病,也可與膽鹼酯酶抑制劑合用,也可用於各種嚴重程度的血管性痴呆病人,可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日常和全面的功能,以及精神行為症狀。
腦代謝賦活劑
麥角鹼衍生物
可能改善阿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認知、情感及生活自理能力。其具有阻滯α-受體、增加環磷酸腺苷的作用,擴張腦微血管,增加腦供血,改善腦對能量和氧的利用,還可直接興奮多巴胺和5-羥色胺受體,促進相關遞質的釋放。
- 雙氫麥角鹼主要用於血管性痴呆。
- 尼麥角林主要用於血管性或代謝性腦功能受損的症狀。
L-酪氨酸衍生物
- Piracetam 是L-氨基丁酸衍生物,可激活保護神經元,改善腦缺氧及理化因素造成的腦損傷,改善腦微循環。用於腦動脈硬化及腦血管意外所致記憶、思維功能減退,輕中度老年期痴呆。
- 茴拉西坦是吡咯環酮類化合物,對穀氨酸有關受體功能有上調作用,尤其對左旋穀氨酸受體有特異性作用;能改善腦功能,增強記憶效能。用於腦供血不足、認知損害。
腦血管擴張劑
鈣阻斷劑
Nimodipine 和 Flunarizine 阻滯過量的鈣離子跨膜進入細胞內,防止細胞內鈣超載,改善腦微循環及神經元代謝,作用於腦血管平滑肌,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減少血管痙攣引起的缺血性腦損傷。主要治療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能改善病人的臨床總體評價及認知功能,延緩血管性痴呆病人認證功能障礙的發展、降低血管性不良事件的發生。
抗氧化劑
銀杏葉製劑
主要活性成分是黃酮類和萜類,具有自由基清除和神經保護作用,可抑制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並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有臨床研究證實,銀杏葉製劑對延緩正常老人記憶力下降有輕微作用,但不能抑制輕度認知障礙進展為痴呆。此藥適用於老年期痴呆,安全性好。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這種療法對部分病人有益,旨在提高生活質量,並使已有的功能障礙對病人生活能力的影響降至最低。有多種治療方法,如行為干預、記憶恢復治療、音樂療法、技能訓練等。
預後
痴呆病人病程約為5~10年,少數病人可存活10年或者更長時間,病人多死於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及及壓瘡等併發症。
痴呆不能治癒,只可緩解病人症狀,延緩疾病發展。
痴呆病程一般為5~10年,少數數病人可存活10年或者更久。
一般本病病人可3~6個月複診一次。
飲食
病人注意營養均衡供給,在日常營養供給時以老人膳食指南為基礎,食物要粗細搭配、鬆軟、易於消化吸收,合理安排飲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延緩動脈硬化。
- 要以碳水化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痴呆病人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進食要求,造成營養障礙。
- 痴呆病人的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雞蛋、優酪乳、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可多選維他命高的食物。
照護
痴呆病人的護理主要以生活護理為主,應安排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給予病人安全感,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就餐,保證充足睡眠,並按時鍛煉。對重度病人還需保持合適體位,定時翻身拍背防壓瘡等。
- 專人護理,避免意外傷害,迷路或者走失。
- 情感支持,不能厭棄嘲笑病人,經常宣傳老人癡呆知識,讓家屬及周圍的人認識到病人的行為由疾病所致,給予病人充分理解與關注。
- 病人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不要喝濃茶或咖啡等有剌激性飲品,平靜入睡,晨起適度活動,生活內容要豐富,既不要無所事事,寂寞無聊,又不要過於勞累,缺乏休息。
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對症治療,病程末期要特殊注意防止呼吸道、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壓瘡等併發症的發生。
預防
首先要做到合理飲食,建議地中海飲食、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緒會影響人的記憶,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適當的鍛煉,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預防痴呆的發生。
- 不接觸對痴呆有不良作用的食物,比如油條等這些含有鋁礬的食物。
- 進行有氧鍛煉,運動對於預防老人癡呆有很好的作用。
- 要多做智力活動,如讀書、看報,可以促進大腦神經活動。
- 減少生活當中的不良情緒。
- 適量運動,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打桌球、打羽毛球、游泳等,每周運動3~5次,每次運動30~40分鐘為宜。
- 維持正常人際交往,避免長期陷入憂鬱的情緒而患上憂鬱症,憂鬱症也是老人癡呆症的危險因素。
- 發現痴呆初期信號,如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差、書寫困難、言語障礙、人格改變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