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
概述
膀胱憩室是膀胱黏膜經膀胱壁肌層向外膨出的囊袋,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是由部分膀胱壁向外膨出所致,後天性多繼發於下尿路阻塞。病人出現膀胱憩室之後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可能出現頻尿、急尿、尿不盡、兩段尿等症狀,這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查明情況,需要治療者及時接受治療。
- 就診科別:
- 泌尿外科
- 英文名稱:
- diverticulum of bladder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尿路感染、膀胱憩室結石、輸尿管結石、腎功能不全、腎衰竭、尿滯留
- 治療周期:
- 2~4週
- 臨床症狀:
- 排尿費力、二次排尿、腰痛、腹脹
- 好發人群:
- 老年男性病人、攝護腺肥大症病人、臍尿管未閉病人、後尿道瓣膜病人
- 常用藥物:
- 保列治、愛普列特、 Tamsulosin 、 Tamsulosin 、左氧氟沙星片、磺胺嘧啶
- 常用檢查:
- 超音波、CT、尿液常規
先天性
先天性膀胱憩室是由部分膀胱壁向外膨出所致,膀胱憩室的壁由正常膀胱各層組成,多為單發。
後天性
後天性膀胱憩室是由膀胱部分黏膜及固有膜伸入薄弱肌層向外膨出的結果,憩室壁缺乏肌層。
病因
膀胱憩室主要是由於病人膀胱肌肉先天性的薄弱,或者是由於尿路阻塞導致的膀胱內壓的升高,最終在膀胱壁表面形成了一個自分離的逼尿肌束之間的向外突出的一個囊袋。膀胱憩室多見於男性病人,而且憩室的數量多為一個,常見於輸尿管附近。
- 膀胱壁肌層部分發育薄弱,是先天性膀胱憩室最常見的病因。此時膨出的膀胱憩室內含有膀胱黏膜及肌層,一般被稱為真憩室。
- 下尿路阻塞是後天性膀胱憩室最常見的病因,多繼發於下尿路阻塞病變,如膀胱過度收縮、尿道狹窄、膀胱以下尿道出現阻塞尿液流出的瓣膜,出生後臍尿管末端未封閉等,此時膨出的憩室稱為假性憩室。
膀胱憩室多見於男性,男女之比為5~10:1,少部分兒童也會發病,兒童發病多為先天性,成人則多由於下尿路阻塞而繼發。膀胱憩室多為單發性,常位於輸尿管口周圍。
- 雖然男女都可患病,但該病男性病人多於女性病人。
- 輸尿管結石、尿路感染的病人更易發生尿路阻塞,造成膀胱憩室。
- 臍尿管未閉是先天性發育缺陷,臍尿管是連接膀胱與肚臍的管道,新生兒出生後應該關閉。如果該通道沒有閉合,造成膀胱憩室,嚴重時尿瘺,如感染肚臍流膿。
- 後尿道瓣膜是先天性發育缺陷,攝護腺及攝護腺以下尿道出現阻礙尿液流出的瓣膜狀結構,造成膀胱憩室。
- 攝護腺肥大症是老年下尿路阻塞主要原因,容易引起膀胱憩室。
症狀
膀胱憩室如果是因為先天性的巨大憩室,一般不會伴有典型症狀。部分的病人因為憩室內感染、結石,從而導致血尿。少數的病人可以因為憩室壓迫膀胱出口,出現尿滯留;壓迫直腸,出現便秘。對於女性病人來講,會出現憩室壓迫子宮而導致難產。
排尿費力
膀胱憩室合併有梗阻、感染,病人可出現排尿困難症狀。
頻尿急尿
初期不明顯,隨疾病的進展,阻塞加重可引起頻尿急尿。
兩次排尿
由於膀胱憩室壁肌纖維很少,在排尿時巨大憩室內尿液不能排出,出現有二次排尿症狀。
腰痛、腹脹
膀胱憩室多位於輸尿管口附近,當其增大到一定體積時,壓迫輸尿管開口,阻塞尿液排出,進一步引起腎積水,這一類病人會出現患側腰痛、腹脹等症狀。
部分病人因憩室內伴有感染、結石而伴有血尿。
便秘
膀胱憩室壓迫到了病人的直腸,從而導致病人出現便秘。
難產
巨大的膀胱憩室壓迫到子宮,導致女性病人難產。
憩室感染、憩室結石
膀胱憩室多位於膀胱底部和兩側,壁薄弱,可因為感染而導致炎性細胞浸潤,出現尿路感染,嚴重者可以併發憩室結石。
尿路阻塞
憩室增大可以壓迫輸尿管使之產生位移,從而出現梗阻。
腎功能不全或者腎衰竭
當病人的憩室增大導致出現尿路阻塞,如梗阻進一步發展,使得腎小囊內壓力增高造成腎小球率過濾的降低,尿量減少,肌酸酐、尿素氮排出受阻,嚴重者可以出現腎功能不全或者腎功能衰竭。
尿滯留
膀胱憩室壓迫膀胱出口,出現尿滯留。
癌變
膀胱憩室易合併有癌變,病人可表現為無痛性肉眼血尿。
看醫
膀胱憩室在初期沒有特殊的症狀,在後期主要會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急尿、尿痛,部分情況下會出現血尿,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建議病人及時到泌尿外科就診,醫生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來判斷病人症狀。
當病人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急尿、尿痛、兩段尿以及血尿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一般建議病人去泌尿外科就診。
-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哪裡不舒服?
- 有沒有覺得在排尿的時候感到疼痛?
- 有沒有在一次排完尿液後,又去排尿的情況發生?有沒有出現血尿的情況?
- 是否到過醫院就診,在醫院做過那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有沒有做過前期治療,治療情況如何?
- 有無藥物過敏史?
實驗室檢查
併發感染、結石時,尿液中可有紅血球和膿細胞。
膀胱鏡檢查
可直觀地了解膀胱憩室的大小、位置以及憩室開口及輸尿管開口的關係,可觀察到憩室內有無結石和腫瘤。
X線檢查
靜脈尿路造影可顯示憩室或輸尿管受壓移位,斜位或側位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並於膀胱排空後再次攝片可明確診斷。排尿時憩室不縮小,反而擴大。
超音波檢查
顯示與膀胱側面或後壁相連的囊袋樣或圓球狀液性暗區,後壁回聲增強。
CT檢查
增強掃描顯示突出膀胱外的充盈顯影劑的囊球影,如憩室內合併結石或腫瘤可見充盈缺損。
- 病人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急尿、尿痛、血尿以及兩段排尿等相關症狀。
- 超音波、CT等檢查發現有憩室的存在即可診斷為膀胱憩室。
骨盆腔囊性腫物
骨盆腔內囊性腫物與膀胱靠近時,雖呈圓形或橢圓形,可有完整的包膜,但無論做何切面掃查均不與膀胱相通,排尿後膀胱輪廓縮小或模糊,而腫物大小形態無改變。
輸尿管囊腫
輸尿管囊腫發生於膀胱輸尿管開口,有周期性膨大和縮小的特徵,與膀胱憩室不難鑑別。
膀胱腔
鑑別要點通過二維或彩色都卜勒觀察輸尿口排尿加以區別,凡直接向囊腔內噴尿者,則該腔為膀胱腔,否則為膀胱憩室。
治療
一般來講,治療主要根據憩室的大小情況來判斷,當膀胱憩室比較小時則不需進行手術治療,定期檢查。當病人的憩室變大並且合併有其他症狀的出現時,則需要及時治療。
目前沒有特效藥物進行治療,當病人出現攝護腺肥大症引起的下尿路阻塞時,需要口服保列治、愛普列特、 Tamsulosin 、 Tamsulosin ,尿道感染時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磺胺嘧啶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
膀胱內、外憩室切除術
當病人膀胱憩室長在膀胱後下壁或後側壁,或膀胱憩室與鄰近組織沾黏嚴重時,進行膀胱外切除會較困難,建議做膀胱內憩室切除術。當病人的膀胱憩室長在膀胱前壁或上壁,建議做膀胱外憩室切除術。
膀胱內外聯合憩室隔離術
當膀胱憩室開口於膀胱後下壁或後側壁,且與周圍組織沾黏緊密,醫生可能會建議做膀胱內外聯合憩室隔離術。
經尿道憩室頸電切術
經尿道應用電切鏡切開憩室頸部,改善憩室的引流,適用於體質虛弱不宜開放性手術的病人。也可在經尿道攝護腺電切術、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時,對狹小的憩室頸部同時電切。取截石位,經尿道插入電切鏡,檢查膀胱及後尿道後,進行憩室頸部電切,也可先將憩室頸部周圍黏膜環形切開。
膀胱切除
當病人併發腫瘤時,可能需要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手術。術後需根據病人具體病情決定是否需要化療,提高病人生存率。
預後
預後一般要注意預防感染,保持傷口清潔,並且還需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定期到醫院做複查。
膀胱憩室可治癒。
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 出院2~4週門診隨訪,檢查尿液常規、膀胱超音波,手術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沒有其他異常,則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
- 如果症狀沒有緩解,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時就診。
- 複診時可能會做體格檢查等相關檢查。
飲食
飲食要合理搭配,注重清淡並且營養充足。少量多餐、定時進餐,一次進食量過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損傷脾胃,對病情不利,進食過少又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足,營養更加匱乏。還需適當的多飲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多飲多排。
- 多吃含維他命、蛋白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 少吃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宜吃奶製品,不宜吃含草酸鈣的食物。
照護
膀胱憩室術後需注意加強護理,遵醫囑服用藥物,防止感染。
- 病人術後不可以碰水,防止傷口感染。
- 做到定期複查,遵循醫囑,防止疾病的惡化。
- 病人需要忌煙、忌酒,並且平時注意運動,有助於病人復健。
病人術後需要注意預防感染,如若出現感染的情況,需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
對於高發人群,尤其是成年男性和兒童應格外注意,為了更好地預防該病的發生,應定期到醫院做檢查。
- 要注意勤排尿、不吸菸、不喝酒,在飲食上少吃高鹽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纖維的食物。
- 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要注意外陰的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