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癌
概述
陰囊癌是指發生於陰囊上皮的的惡性腫瘤,屬於一種臨床少見腫瘤。主要病理類型為鱗狀細胞癌、濕疹樣癌、基底細胞癌。一般認為主要與煤焦油、石油等有害化學物質長期接觸有關,50~70歲的中老人多見。初期為無痛性陰囊腫物,隨病變進展,形成潰瘍、壞死。臨床多採用手術治療,輔以放療、化療。
- 就診科別:
- 腫瘤科、泌尿外科
- 英文名稱:
- carcinoma of scrotum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攝護腺癌、膀胱癌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陰囊出現無痛性皮膚丘疹、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好發人群:
- 從事煙囪清掃工作、石油、焦油、瀝青、精紡、機械等職業的工人
- 常用藥物:
- 環磷醯胺、表 Doxorubicin 、 Cisplatin
- 常用檢查:
- 病理活組織檢查、陰囊超音波、全身骨掃描
陰囊癌根據病理類型分為鱗狀細胞癌、濕疹樣癌、基底細胞癌三大類。
鱗狀細胞癌
常在慢性皮膚病和癌前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病變初期皮膚上出現一個丘疹、結節。無痛但有搔癢,可在數月或數年內逐漸增大。超音波、CT、磁振造影等有助於診斷。
基底細胞癌
惡性程度低,癌細胞最開始就是由基底細胞發展而來的,手術治療是基底細胞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基底細胞癌經過手術擴大完整切除以後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一般來說很少會發生轉移。
陰囊濕疹樣癌
發病率較低,鏡下表現為陰囊皮膚表面角化增厚,表皮內有多數的大圓形、空泡狀Paget細胞,呈條索狀、巢狀、島嶼狀瀰漫性分布。
病因
陰囊癌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明,考慮是由於陰囊長期接觸到一些化學致癌物,最終發生癌變。
病人由於缺乏勞動保護,其陰囊、會陰陰莖等處皮膚易被各種礦物油及粉塵污染沉積在皮膚皺襞中,長期接觸主要致癌物質3,4-苯並芘而致癌變。
陰囊癌非常少見,年發病率約為0.1/10萬,其中基底細胞癌僅占5%~18%。
從事煙囪清掃、石油、焦油、瀝青、精紡、機械等職業的工人好發。
症狀
陰囊癌初期常表現為疣狀或丘疹狀隆起,單個或多個,無疼痛,隨後形成腫塊突出於陰囊表面。嚴重者腫瘤可轉移到腹股溝等處引起相應症狀。
- 陰囊癌初期無不適症狀。隨著癌腫塊增大,可有局部墜脹不適感。潰瘍時疼痛明顯,末期則由於癌毒的侵蝕,以及發生轉移,可見乏力、納差、消瘦等惡病質表現,或伴見遠隔部位轉移癌的相應症狀。
- 陰囊癌的初期表現,呈小疣狀結節或丘疹樣隆起,單個或多個不等,無疼痛。以後逐漸增大形成腫塊,質硬,突出於陰囊表面,經歷數月數年。潰破後繼發感染,出現疼痛。潰瘍邊緣硬而且高出皮膚表面,外翻,中央凹陷;潰瘍面呈顆粒狀,微紅,不新鮮,時有血性或膿性分泌物,氣味臭穢。
- 陰囊癌的臨床分期:臨床上,根據病變部位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常將陰囊癌分為以下四期:
- 第一期:Ⅰ1期癌腫局限於陰囊;Ⅰ2期癌腫浸潤周圍組織如陰莖、會陰、睪丸、副睪丸、恥骨,但無轉移。
- 第二期: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但能夠清除。
- 第三期: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固定。
- IV期:轉移至腹股溝以上或肺、主動脈旁淋巴結等處。
由於腫瘤轉移導致的症狀,例如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陰莖處觸及腫塊等症狀。
併發泌尿系統其他器官組織的惡性腫瘤,例如攝護腺癌、膀胱癌等。
看醫
高危人群如有煤煙、石油、焦油、瀝青等職業接觸史,出現久治不愈的陰囊慢性炎症,應該及時就診行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對於高危人群,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陰囊表面單個或多個無痛性隆起病變、陰囊表面質硬易出血腫塊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泌尿外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腫瘤轉移,需要行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腫瘤科等。
- 陰囊局部皮損表現發現多久?
- 腋下腫塊短期內增大明顯嗎?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中央可凹陷質硬腫塊,腫塊潰瘍伴出血、壞死,分泌膿性液體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陰莖腫塊等症狀)?
- 從事什麼職業?
病理學檢查
病理組織學上以見到Paget細胞巢為診斷依據。Paget細胞大而圓、核大、胞漿豐富而淡染。細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等免疫組化染色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細胞角蛋白7還可用於評估腫瘤切緣是否陽性。
超音波檢查
主要是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檢查。
胸腹部加強CT檢查
主要是評估腫瘤是否發生肺臟、肝臟、肋膜等部位轉移。
顱腦磁振造影檢查
主要是評估腫瘤是否發生腦部轉移。
全身骨掃描
主要是評估腫瘤是否發生骨轉移。
- 陰囊局部皮損表現,單個或多個無痛的隆起病變、質硬腫塊樣易出血病變等。
- 活組織病理檢查為鱗狀細胞癌、濕疹樣癌、基底細胞癌。
主要應和濕疹樣黑色素瘤和上皮內瘤變等鑑別。陰囊癌組織中的細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PAS反應常表達陽性,S100表達陰性;而濕疹樣黑色素瘤除S100呈陽性表達外,細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PAS 反應常呈陰性;上皮內瘤變的S100表達、PAS反應呈均陰性。磁振造影 對評估腫瘤浸潤深度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治療
陰囊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病灶切除要徹底,對於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者還需要行淋巴結清掃術。此外,陰囊癌的治療還包括化療以及放療。
陰囊癌藥物治療主要指化療,治療效果還需進一步驗證。文獻曾報導發生轉移的陰囊基底細胞癌可以採用聯合化療。環磷醯胺+表 Doxorubicin + Cisplatin 三藥聯合治療陰囊癌取得良好近期效果。
手術是治療陰囊癌的主要方法。手術範圍包括距腫瘤基底2公分的陰囊皮膚整塊切除,儘量保留陰囊內容物,缺損的皮膚採用皮瓣法修復。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者,應在明確病理的情況下進行淋巴結清掃手術,可同時進行,也可在陰囊腫瘤術後2~6週進行。
陰囊癌術後出現局部復發,可以考慮再次手術,術後需要輔以放射治療。末期病人可行姑息放療。
對症治療包括對於腫瘤出血、疼痛、感染等臨床症狀的控制。局部給予止血藥粉外敷、應用鎮痛藥物、抗生素控制感染等。
預後
陰囊癌預後好壞主要取決於臨床分期及病理分級,分期越高,預後越差。此外,腫瘤浸潤深度也是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
初期陰囊癌有治癒的可能,末期病人無治癒可能,生存期短,預後差。
初期陰囊癌術後需要長期隨訪,病程長,病人可以生存多年。末期病例其生存時間明顯縮短。
術後應定期隨訪,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所在,因此長期隨訪十分必要。根治術後每4~6個月複診1次,至少需隨訪5年或者更久;對於末期病人,複診主要是為評估療效,一般兩個治療周期後複診。
飲食
陰囊癌病人體質虛弱,日常應保證高蛋白、高熱量、高維他命飲食,補充硒等微量營養素,增強自身免疫系統防禦機能,提高自身抗腫瘤能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照護
病人護理時需注意陰囊癌的病變部位發生潰破、出血時的清創換藥處理,保持局部乾燥潔淨,以防感染發生。
- 對於陰囊處病變切記不要反覆搔抓。
- 注意謹慎活動,做好自身防護,以防腫瘤破潰出血。
- 家屬要開導病人,使其克服患腫瘤後出現的恐懼、拒絕、厭世等心理,以免加重病情。
陰囊癌術後需長期密切隨訪,可以監測腫瘤是否復發及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通過超音波、CT、MR、骨掃描等檢查監測腫瘤是否外侵及轉移。
預防
對於陰囊癌的預防主要是初期發現、初期診斷、初期治療為主,同時注意做好職業防護。
對於從事石油、焦油、瀝青、精紡、機械等職業的男性,宜及早開始進行腫瘤篩檢,建議每年一次體檢。
注意做好職業防護,避免長期接觸化學性致癌物,例如煤煙、石油、焦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