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概述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指出生28天以內的嬰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血管炎,血管內皮細胞有典型的巨細胞病毒包涵體,並導致組織缺血性損傷一種全身性感染症候群,也是引起多種臟器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就診科別:
- 兒科
- 英文名稱:
-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us Neonatorum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感覺性神經性耳聾、癲癇、智力發育障礙、運動發育障礙
- 治療周期:
- 6週
- 臨床症狀:
- 黃疸、肺炎、貧血、皮膚紫斑
- 好發人群:
- 母體感染巨細胞病毒娩出的胎兒、經輸血和器官移植後的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居住條件差的嬰幼兒
- 常用藥物:
- Ganciclovir
- 常用檢查:
- 病毒分離、巨細胞病毒標誌檢測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根據感染的時間分為:
先天性感染
由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於出生14天內(含14天)證實有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宮內感染所致。
圍生期感染
由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出生14天內沒有巨細胞病毒感染,而於生後第3~12週內證實有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嬰兒出生過程中或吸吮母乳感染。
病因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是因受巨細胞病毒感染所致,可通過母嬰傳播、水平傳播、醫源性傳播而感染,好發於母體感染巨細胞病毒娩出的胎兒、經輸血和器官移植後的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居住條件差的嬰幼兒。
- 親人接觸到受污染的糞便、尿液等,未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接觸嬰兒後導致感染。
- 母體感染後,未進行預防措施而生育。
- 醫院病房交叉感染:部分家屬將患兒抱到病床上進行感情交流,因而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
發達國家先天性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占活產嬰兒的0.5%~2%。我國是新生兒巨細胞感染的高發地區,孕婦公分V-IgG抗體陽性率高達95%左右。感染的發生與地區、環境、居住條件、經濟狀況、性別、年齡等有關。
母嬰傳播
先天性
孕婦感染巨細胞病毒後,通過胎盤將此病毒傳播給胎兒,母親在感染後可產生抗體,以後再次生育胎兒受感染的機率較少或症狀較輕,甚至無症狀,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傳播的發生。
後天性
圍產期新生兒經產道或母乳感染密切接觸感染。
水平傳播
主要通過飛沫或經口感染。
醫源性傳播
如輸入攜帶巨細胞病毒的血液,也可引起該病。
母體感染巨細胞病毒娩出的胎兒
母體感染巨細胞病毒可垂直傳染給胎兒或娩出後經產道或母乳而傳染給嬰兒。
經輸血和器官移植後的嬰幼兒
由於含有巨細胞病毒的血液和器官未被檢測出來,而直接輸入到嬰幼兒體內或移植給嬰幼兒,而導致新生兒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
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由於接觸到受污染的物品而發生感染。
居住條件差的嬰幼兒
居住地擁擠,人口密集且空氣流通差,其幼兒容易受到巨細胞病毒感染。
症狀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症狀與母體感染情況,嬰兒機體免疫情況及感染時期等相關,可能會併發感覺性神經性耳聾、癲癇等疾病。
先天性症狀性感染
多臟器受累,尤其是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伴或不伴視力、聽力損害。肝脾臟大、出血點和黃疸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重症者多在新生兒期死亡,常見死因為肝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繼發細菌感染。
肝脾臟大、出血點
最常見,脾臟大和出血性皮疹有時是本病的唯一表現。
黃疸
多為持續性黃疸,或生後第3個月再次出現。直接膽紅素(DB)明顯升高,達血清總膽紅質(TB)的50%。
耳聾
感覺神經性耳聾是最常見的後遺症,故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是兒童期耳聾的重要病因。80%的聽力損害在1歲後進展或惡化,尤其是2~3歲時。
小頭症
頭圍小於同年齡平均頭圍的第5百分位。常伴第四腦室梗阻和腦積水;如果存在腦鈣化,腦損傷不可避免,導致中度甚至重度的智力發育遲緩。
眼缺陷
脈絡膜視網膜炎占症狀性感染的14%,生後初期懷疑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的患兒均應檢查除外視神經損害。
宮內發育遲緩
先天性症狀性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宮內發育遲緩占50%,發育不成熟占34%。
肺炎
為間質性肺病,發生率低於1%。可無臨床症狀,胸部X光片異常。
牙齒缺陷
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影響原牙的發生,導致牙釉質明顯缺陷。累及所有牙齒,牙齒變黃,釉質無光澤、軟、易碎;牙齒易磨損,常併發嚴重蛀牙。
遠期影響
90%~95%發生中、重度殘疾,精神發育遲緩伴小頭症和神經系統併發症占70%,感覺神經性耳聾占58%,脈絡膜視網膜炎和視萎縮占20%,部分出現學習困難、語言表達障礙
先天性無症狀性感染
90%的先天性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無初期臨床表現,長期預後較好。10%~15%的患兒可能出現發育異常,如感覺神經性聽力異常、小頭症、運動缺陷、脈絡膜視網膜炎等,通常在兩歲出現明顯表現。
圍生期感染
絕大多數無症狀,但巨細胞病毒(公分V)感染是4個月以下嬰兒肺炎的常見原因,與呼吸道融合病毒、衣原體等病原引起的肺炎難以鑑別。臨床表現為氣促、咳嗽、呼吸暫停、鼻充血,發熱少見,影像學表現為瀰漫性小氣道梗阻。
感覺性神經性耳聾
由於病毒感染損傷耳神經,主要表現為耳部不同程度的漸進性聽力減退直至耳聾,是新生兒巨細胞感染最常見的後遺症,多在一歲左右出現,常為雙側性,並呈進行性加重。
癲癇
由於巨細胞病毒感染損傷腦神經,大腦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其反覆短暫發作的腦功能失調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四肢抽搐,也可表現為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兼有之。
智力、運動發育障礙
如小兒的翻身、起坐、站立、行走、語言等均落後於同齡兒童,並且亦可伴有身體發育障礙,如身高、體重、牙齒發育等均遲緩。
看醫
若家長發現患兒高熱、黃疸、皮膚紫斑、咳嗽、氣促等症狀,應及時就診新生兒科,進行病毒分離、巨細胞病毒標誌檢測等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注意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與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弓形蟲感染、先天性風疹症候群相鑑別。
若家長發現患兒高熱、黃疸、皮膚紫斑、咳嗽、氣促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大多患兒均在新生兒科就診。
- 母親是否有巨細胞感染病史?
- 新生兒有無發熱?
- 新生兒有無鞏膜黃染、皮膚黃、尿液黃?
- 新生兒有無咳嗽氣促和肺部囉音?
- 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症狀的?
病毒分離
最可靠、特異性最強的診斷方法,尿標本中病毒量高且排病毒持續時間可長達數月至數年,但排病毒為間歇性,多次尿培養分離可提高陽性率,此外腦脊髓液、唾液等也可行病毒分離。
巨細胞病毒標誌檢測
各種組織或脫落細胞中可檢測出典型的包涵體,病毒抗原、顆粒或基因等巨細胞病毒標誌物,取新鮮清晨尿液或腦脊髓液沉渣抹片,在光鏡下找典型病變細胞或核內包含體,此法特異性高,但陽性率低,有時需多次採樣才能獲得陽性結果,可幫助診斷疾病。
檢測血清中的巨細胞病毒IgG、IgM、IgA抗體
IgM、IgA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因此臍血或新生兒生後两週內血清內檢出IgM、IgA抗體是先天性感染的標誌,但其水平低,故陽性率也低。IgG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的IgG,在生後逐漸下降,6~8週降至最低點,若血清IgG滴度升高持續6個月以上,可提示宮內感染。
臨床診斷
具備活動性感染的病毒學證據,臨床上又具有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相關表現,排除現症疾病的其他常見病因後可做出臨床診斷。
確定診斷
從切片檢查病變組織或特殊體液,如腦脊髓液、肺泡灌洗液內分離到巨細胞病毒或檢出病毒複製標誌物是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疾病的確診證據。
治療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患兒治療應服用抗病毒藥物,儘量抑制病毒,控制病情發展,預防併發症,儘量避免後遺症的發生,並積極治療併發症後遺症,初期發現感染患兒,以指導初期干預,其治療周期一般為6週。
對症治療
如肝炎時降酶、退黃、護肝治療;肺炎有呼吸困難時給予氧療等,注意防治二重感染,免疫功能健全病人經過有效對症處理,常可使疾病恢復,即使嬰幼兒也少有例外,有先天性缺陷者則恢復困難。
Ganciclovir
治療症狀性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首選藥物,但鑑於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及病毒致病的複雜性,且該藥僅能抑制病毒的複製,不能殺滅病毒,長期應用可引起耐藥性及遠期毒副作用反應,主要有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及神經系統併發症等,因此應嚴格掌握 Ganciclovir 的應用指征:
- 有中樞神經系統累及的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 有明顯活動期症狀的巨細胞病毒感染,如肺炎、肝炎、腦炎或視網膜脈絡炎等;
- 無症狀性巨細胞感染或輕症,尤其是生後感染,可暫不應用該藥。
該疾病一般無手術治療。
預後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兒除流產、死產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後,嚴重者在生後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倖存者90%留有後遺症,如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聽力障礙等。
本病預後較差,出生後,嚴重者在生後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倖存者90%留有後遺症。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者死亡率較高,嚴重者在生後數天或數周內死亡。
出生時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狀的患兒預後差,出現後遺症,如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視神經萎縮)、聽力障礙(神經性耳聾)等。
所有的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兒5~7天複診一次,具體根據醫囑而定。
飲食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巨細胞感染的嬰兒,看情況進行母乳餵養,並且在適量增加飲食的基礎上,避免加重腸胃負擔,引起胃腸道疾病,並且要加強營養,提高嬰幼兒免疫力。
- 已感染巨細胞病毒嬰兒可繼續母乳餵養,無需處理,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而需處理帶病毒母乳。
- 鼓勵初期胃腸餵養和恰當的增量,以滿足日常需要和促進疾病恢復。
- 6個月以後的嬰兒可適量添加輔食。
照護
家長應對感染嬰兒進行精心護理,注意衛生,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觀察嬰幼兒的各種異常表現,對此應及時處理,及時就診。
-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痰液,防止窒息發生。
- 加強口腔護理,每日用3%蘇打水清洗口腔,防止發生鵝口瘡。
- 加強臍部護理,換下的敷料應焚燒處理。
- 注意皮膚保養,剪短指甲,勤翻身,防止褥瘡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 接觸和餵養嬰兒時,必須清潔雙手,避免接觸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體液。
- 母親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鍛煉,提高母體免疫力。
需嚴密監測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的生命體徵,如神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減少嚴重併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以免延誤病情。
用藥注意事項
患兒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若全身出現出血點、皮疹、噁心、嘔吐或腹脹等,應及時就醫。
預防
對於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妊娠婦女,應對其胎兒進行初期篩檢並持續監測。
- 避免暴露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包括醫護保健人員按標準預防措施護理巨細胞病毒感染嬰兒,手部衛生是預防的主要措施,使用巨細胞病毒抗體陰性血製品。
- 易感孕婦應避免接觸已知排病毒者分泌物,遵守標準預防規則,特別注意手部衛生。
-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病人應用代昔洛韋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