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概述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是一種由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疾病。部分病人在後期可出現胃黏膜固有層腺體萎縮、化生,繼而出現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慢性胃炎可分為慢性表淺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大類。此病主要進行藥物治療,部分病人可選擇進行手術治療,一般經過積極治療後,預後良好,但可反覆發作。
- 就診科別:
- 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Chronic Gastritis
- 疾病別稱:
- 慢性胃黏膜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胃潰瘍、貧血
- 治療周期:
- 一般1~2個月,反覆發作者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中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症狀、食欲不振
- 好發人群:
- 飲食無度者、長期加班者、長期酗酒者
- 常用藥物:
- Ranitidine 、 Sucralfate 、 Domperidone 、多酶片
- 常用檢查:
- 胃鏡檢查、X線鋇餐、腹部CT、血液常規、血清胃泌素濃度檢查
病因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疾病,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有幽門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飲酒等,慢性胃炎不具有傳染性。藥物、膽汁逆流、自身免疫等因素也可導致慢性胃炎。好發於飲食無度者、長期加班者、長期酗酒者。
生物因素
幽門桿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病因,可造成胃黏膜出現炎症損傷。
食物因素
若長期進食過於粗糙、過冷、過熱,長期飲酒、喝咖啡、吸菸,可造成胃黏膜反覆損傷而患此病。
免疫性因素
- 若病人體內免疫功能出現異常,可導致胃酸合成減少,出現此病。
- 第三年齡因素和胃黏膜營養因子缺乏。
化學因素
如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吲哚美辛等,可破壞胃黏膜。此外,出現膽汁、胰液、腸液逆流,也可影響胃黏膜屏障。
慢性胃炎是常見多發病,據資料顯示,成年人慢性胃炎患病率為50%~80%,以慢性表淺性胃炎居多。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胃炎的發病率也會增加,並且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性增大。一般情況下,由於男性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等,男性慢性胃炎發病率高於女性。
飲食無度者
長期的飲食無度,飲食的不規律或長期進食生、冷、硬的食物可能會造成慢性胃炎。
長期加班者
長期的加班可能會使飲食不規律,同時長期的勞累也會增加患病機率。
長期酗酒者
乙醇可導致胃黏膜糜爛及黏膜出血。
經常在外吃飯者
幽門桿菌具有傳染性,經常在外吃飯可能因共餐引起傳染。
症狀
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狀是上腹部不適,一般會出現食欲不振、反酸、噯氣等症狀,慢性胃炎可伴有乏力、精神淡漠、舌炎等,部分病人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會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出現貧血的症狀。臨床分型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其中肥厚性胃炎少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即慢性表淺性胃炎。
中上腹不適
可呈飽脹感、隱痛,疼痛無規律,一般飲食後較重。
消化不良症狀
包括噯氣、反酸、噁心等。
食欲不振
沒有食慾,進食量減少。
貧血
可見於幽門桿菌感染,慢性少量失血,或者自身免疫性胃炎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慢性胃炎可伴有乏力、精神淡漠、舌炎等,部分病人無明顯症狀。
胃潰瘍
少數慢性胃炎可伴發潰瘍,表現為胃部燒灼痛,多發生於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且疼痛持續數分鐘到幾小時,反覆出現,服用抑酸劑可緩解。
貧血
因長期小量胃出血,可能導致貧血。此外,自身免疫性胃炎因缺乏內因子,可能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
看醫
如果病人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於消化科或急診科,並做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但同時要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臟炎進行鑑別。
- 如果病人未表現出明顯症狀或檢查後發現幽門桿菌感染,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如果病人經常出現腹痛,症狀較輕,或僅僅是胃部輕微不適,應及時就醫。
- 如果病人有慢性胃炎病史,當過量飲酒、暴飲暴食等因素,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消化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貧血,可先去血液科就診。
- 病人突發劇烈腹痛,需要及時到急診科就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反酸、噯氣等)
- 腹部不適的具體部位是哪裡?(如左上腹、上腹中部、右上腹、右側腹、中腹、左側腹、右下腹、下腹正中、左下腹)
- 腹部不適出現多久了?
- 腹痛是何種性質的?(如脹痛、隱痛、絞痛、刀割樣、燒灼樣、痙攣性)
- 腹部不適是在什麼情況會加重?(如飯後、著涼、劇烈運動等)
- 是否有其他病史?
胃鏡檢查
胃炎確診方法,可直接觀察到胃黏膜。必要時可通過胃鏡取病理切片檢查,進一步檢查。
幽門桿菌檢測
常用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可檢測病人有無幽門桿菌感染。其他侵入性檢測方法有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等。
影像學檢查
如X線鋇餐、立位腹平片、腹部CT等,有助於判斷有無穿孔、腫瘤等問題。
實驗室檢查
如血液常規、血清胃泌素濃度、血清維他命B12濃度、血清壁細胞抗體等。其中血清維他命B12濃度、血清壁細胞抗體有助於診斷自身免疫性胃炎。
- 胃鏡和病理切片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表淺性胃炎常以胃竇部最為明顯,多為瀰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病變處黏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似麻疹樣改變,有時有糜爛。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紅白相間,白區凹陷,皺襞變細或平坦。由於黏膜變薄可透見呈紫藍色的黏膜下血管,病變可瀰漫或主要在胃竇部,如伴有增生性改變者,黏膜表面顆粒狀或結節狀。
- 若HP(幽門桿菌)檢測,檢測出幽門桿菌感染,綜合胃鏡和病理切片檢查,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該病除與慢性胃炎症狀相似,如飯後上腹飽脹、上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外,常伴有憂鬱或焦慮,胃鏡檢查無改變,可以此鑑別。
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上腹部疼痛劇烈,且常向腰背部放射,甚至可引起休克,可伴噁心、嘔吐,但嘔吐後腹痛不緩解。急性胃炎嘔吐後腹痛常緩解,腹痛程度也輕。
急性闌尾炎
初期可出現與急性胃炎類似的上腹痛、噁心、嘔吐,但隨著病情進展,疼痛逐漸轉向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壓痛及反跳痛,且多伴有發熱。
治療
慢性胃炎一般治療1~2個月,反覆發作者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有 Ranitidine 、 Domperidone 等,也可通過中醫治療,重症異常增生病人可行手術治療。
Ranitidine
屬於一種抑酸劑,可有效緩解腹痛,改善症狀。
Sucralfate
屬於一種胃黏膜保護劑,修復胃黏膜。
Domperidone
屬於一種促進胃動力的藥物,適合於伴有胃下垂、幽門張力降低、膽汁逆流者,也可緩解噁心、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
複方消化酶
可以補充消化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維他命B12
針對胃體萎縮性胃炎合併惡性貧血,需終生注射維他命B12。
Omeprazole
作為抑酸藥物,適用於幽門桿菌感染相關的胃炎,慢性胃炎伴有糜爛,症狀較重的病人。
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症異常增生,可考慮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可以在胃鏡下行黏膜下剝離術或黏膜切除術。該方法為微創的治療方法,在胃鏡下將病變逐漸切除,一般手術時間1~2小時,對病人的身體及體力造成的損害小,術中及術後有出血、穿孔等風險,需要密切監測。
預後
慢性胃炎經過治療後,病人症狀可以得到緩解,但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人,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本病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但需據病人病情決定,病情穩定的病人一般1年檢查一次胃鏡,病情嚴重者,建議6個月檢查一次胃鏡。
慢性胃炎能治癒,但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反覆發作的現象,需要長期治療。
慢性胃炎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慢性胃炎病人複診時間需要根據病情決定,病情穩定的病人一般1年檢查一次胃鏡,病情嚴重者,建議6個月檢查一次胃鏡。
飲食
飲食養生是慢性胃炎防治的關鍵,慢性胃炎病人需注意營養均衡,在日常飲食中應以清淡、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為主,食物中需包含植物蛋白、脂肪、維他命、無機鹽、糖類等,注意比例適合,保證營養元素充足,防止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
-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性較大,會引發胃部不適。
- 忌酒精,長期飲酒可損傷胃黏膜。
- 忌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長期飢餓,都會引起慢性胃炎的復發。
- 宜採用蒸、煮、燴、燜、燉、氽的烹飪方法,使食物細軟、易於消化。
- 宜選擇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促進鐵的吸收。
- 宜食用米湯、馬鈴薯和牛奶等食物,有助於恢復胃黏膜。
照護
慢性胃炎病人需要注意,病情較輕者可以適當運動,病情嚴重者應注意休息,及時監測病情的發展,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以早日獲得復健。
- 了解各類慢性胃炎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 腹脹和腹部不適的病人,注意腹部保暖,用熱水袋局部熱敷,並可輕輕按摩上腹部。腹痛較嚴重的病人,可遵醫囑使用解痙藥物,以緩解疼痛。
- 軟爛的食物易於消化,少吃粗糙、纖維多的食物,食物做工要精細,富含營養。
- 病人應注意避免幽門桿菌的反覆感染,要注意飲食衛生,尤其在外出就餐時選擇分餐或自助餐。
- 糞-口傳播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故食物加工過程的污染可能導致感染復發,注意烹調的衛生。
- 幽門桿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為了預防幽門桿菌,成功根除病人的復發,應該對家庭成員的感染情況進行檢測和根除治療。
預防
外出用餐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幽門桿菌的傳染導致的慢性胃炎,飲食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長期酗酒。家庭中患有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炎的人群應及時排查,防止因交叉感染所導致的慢性胃炎。
- 平日飲食應營養均衡,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少食醃製、熏制食品。避免經常食用過涼或過燙食物,避免過期食物。建議採用分餐制,以預防幽門桿菌感染。
- 保持身心愉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改變用餐習慣,避免使用公筷,不混用餐具,避免幽門桿菌感染。
-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避免藥物損傷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