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
概述
佝僂病是發生在小兒生長過程中的一種疾病,是由於一系列因素導致鈣、磷代謝障礙所致,常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嬰幼兒。其中以維他命D缺乏性佝僂病最為常見,嚴重者可出現骨骼畸形和軟化。
- 就診科別:
- 兒科、骨科、小兒內分泌科
- 英文名稱:
- rickets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下肢骨骼畸形、青枝骨折、雞胸
- 治療周期:
- 根據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而定
- 臨床症狀:
- 枕禿、多汗、方顱、雞胸、膝外翻
- 好發人群:
- 兩歲以內的嬰幼兒
- 常用藥物:
- 維他命D、鈣劑、磷劑
- 常用檢查:
- X線檢查、血液生化檢查
維他命D缺乏性佝僂病
本型很少在生後半年以前和3歲以後發病,多為維他命D攝入不足或缺少光照的結果。
維他命D依賴性佝僂病
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人的一個重要特徵為脫髮。
繼發性抗維他命D佝僂病
由於其他疾病導致,如腎小管性佝僂病、肝膽系統疾病所致的佝僂病等。腎性佝僂病病人有腎臟病的特徵,多於幼兒後期骨骼改變明顯,形成侏儒狀態。
病因
佝僂病是指各種原因導致體內維他命D缺乏,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常,導致骨骼發生異常形變。
維他命D缺乏
維他命D攝入不足或缺少光照為主要病因。此外,如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或抗癲癇藥物可能影響維他命D的作用。
疾病因素
如腎小管性佝僂病,清除磷的作用增加,偶爾同時排鈣增加,導致鈣含量過低,鈣磷比例不當。
維他命D攝入不足
患兒或母親維他命D攝入不足是導致維他命缺乏性佝僂病的主要原因。
日照時間不足
紫外線可幫助人體維他命D的合成,如果光照時間不足,也會導致維他命D缺乏性佝僂病。
疾病因素
某些腎臟疾病、腸道疾病等可導致體內營養素失衡,進而發生佝僂病。
藥物因素
如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或抗癲癇藥物,可能會抑制維他命D的作用。
- 隨著國家大力推廣佝僂病防治工作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牛奶和奶製品的普及,我國的佝僂病發病率已大大降低。
- 目前僅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地區可能出現佝僂病。此外,如果缺乏光照合成維他命D也會出現佝僂病,其發病率北方高於南方。
- 兩歲以內的嬰幼兒。
- 生產周期不足的早產兒。
症狀
佝僂病一般多發於兩歲以內的兒童,患兒可能會表現出多汗、煩躁、夜晚睡覺不安穩、容易醒、哭鬧不止等症狀。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顱骨軟化、雞胸、腿部畸形等症狀。臨床症狀取決於病情的輕重和病程的長短。
初期
佝僂病初期的病人,一般多發生在半歲以內的小兒中,以神經興奮性增高症為主,寶寶多表現為愛出汗、枕禿、易激怒、煩躁、愛哭鬧、睡眠不安等。
活動期
當病情進一步加重時,患兒就會出現顱骨的改變,顱骨不僅會變得軟,倘若輕輕按壓還有桌球樣的感覺。當患兒長到7~8個月的時候,頭型會變成方顱,頭圍也會逐漸增大;當患兒長到一歲左右時,可出現雞胸,嚴重影響孩子的外在美觀。當寶寶會坐、會站立了之後,非常容易導致脊柱畸形。當孩子學會走路後,雙下肢承擔的重力比較大,此時便會導致嚴重的O型腿,亦或是X型腿等。
恢復期
上述各期經過治療後,症狀逐漸消失,血鈣、磷逐漸恢復正常,鹼性磷酸酶待1~2個月後恢復正常。此時骨骼X線片可出現不規則鈣化線,鈣化帶緻密、增厚,逐漸恢復正常。
後遺症期
多見於兩歲以上兒童,體內鈣質缺乏導致骨骼畸形,出現雞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變,重症病例可出現髖內翻、步態搖擺。
重症佝僂病患兒還會有發育不良、貧血、免疫力低下、智力發育不全的現象。
雞胸
由於胸骨向前突出,隨著佝僂病的發展,腕、踝和膝部骺板部有骨性隆起。
牙齒發育異常
牙齒發育也受影響,牙釉質有缺陷且出牙較晚。
下肢骨骼畸形
下肢變軟的長骨可因承受重力而變彎,結果發生膝內、外翻,呈「O」或「X」型腿。重症病例可發生髖內翻,患兒步態搖擺。
青枝骨折
股骨和脛骨可發生青枝骨折,以後可發生脊柱後突和側彎,下肢和脊柱的畸形可降低身高。
看醫
一旦兒童出現多汗、煩躁、夜間入睡困難、顱骨軟化等佝僂病可疑症狀時,家長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 當患兒日照時間不足,有多汗、煩躁、夜間入睡困難等症狀出現時,應及時就診。
- 當患兒出現肋骨串珠、手鐲征、足鐲征、雞胸、X型腿、O型腿等體徵,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 多數孩子出現症狀之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兒科就診。
- 有骨骼變化時應當去骨科就診。
- 也可以選擇去小兒內分泌科就診檢查,確定疾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全身肌肉無力、嗜睡)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雞胸、肋骨串珠、X型腿、O型腿)
- 每天是否曬太陽?
- 餵養情況如何?
- 母孕期有否缺鈣症狀?
- 是否有其他疾病?是否服用藥物?
體格檢查
6個月之內的嬰兒可有顱骨軟化的現象,稍大的孩子可出現方顱、肋骨串珠、手鐲征、足鐲征、雞胸、X型腿、O型腿等體徵。
實驗室檢查
檢測血清維他命D3、尿素、磷、鈣和鹼性磷酸酶等相關指標。
影像學檢查
首先可以選擇做X線檢查,因為活動期在X線照片上表現為骺板變厚、鈣化帶模糊,干骺端的骺緣呈破邊狀或毛刷狀。隨著佝僂病的治療,鈣化帶和骨樣組織中發生鈣化,骺板可變薄,同時骨密度增加。
- 出現全身肌肉無力、嗜睡等症狀。骨骼發生畸形,如肋骨串珠、雞胸、X型腿、O型腿、方顱。
- 血清生化顯示鈣、磷降低,鹼性磷酸酶升高,血清維他命D3含量降低。
- X線觀察骨骺端、長骨端有佝僂病的影像學表現。
腦積水
具有特殊的面容和體態,如眼裂小、眼距寬、鼻樑低等,通過頭顱影像學可進行鑑別。
軟骨營養不良
均勻性頭顱增大,呈進行性,伴前門增大、膨隆,顱骨縫分離,兩眼下視呈「落日狀」,嚴重者有視神經乳頭水腫、嘔吐、肢體痙攣等顱內壓升高徵狀,可通過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鑑別。
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
為遠曲小管泌氫不足所致,從尿中丟失大量鈉、鉀、鈣,繼發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兒身材矮小、骨骼畸形,有代謝性酸中毒、多尿、鹼性尿,除有低血鈣和低血磷外,還常有低血鉀,可通過輔助檢查鑑別。
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其受體缺陷所造成的一種疾病,會嚴重影響腦的發育、分化和成熟,且不可逆轉,可通過輔助檢查鑑別。
治療
佝僂病治療以增加維他命D攝入量、提高血清里維他命D的含量,以及控制活動期病情進展、防止骨骼畸形為主。
- 加強營養攝入,給予充足奶量,根據患兒情況添加輔食。
- 堅持戶外運動,增加光照時間,注意不可直接在太陽下暴曬,以免皮膚曬傷。
佝僂病會引起低鈣血症,患兒可能出現抽搐、喉痙攣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前往醫院選擇緊急止驚、補鈣、補充維他命D治療,一定要按照醫囑進行治療,不要盲目使用藥物。
維他命D
治療維他命D缺乏性佝僂病,每日口服2000~10000U維他命D6~10周,2~4周後在X線照片上可顯示癒合現象。有時單純依賴家長給藥治療存在一定困難,為此,可依病情注射維他命D。
鈣、磷製劑
口服大劑量的鈣、磷製劑,以促進鈣、磷沉積,減緩骨骼畸形。
- 嚴重的膝內、外翻都需要矯正,如開式、閉式楔形截骨等。
- 股骨頭骨骺滑移是一種罕見的併發症,可能需要做鋼針內固定。
預後
大部分佝僂病患兒及時治療後預後良好,少數患兒會出現X型腿、O型腿等骨骼畸形,需要進行外科治療,通常預後良好。
如果及時治療,則可治癒,如延誤治療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後遺症,比較嚴重的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骨骼畸形
骨骼畸形可對患兒外觀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此外,如胸部畸形嚴重時可壓迫心、肺組織,引起相應的功能障礙。
生長發育延遲
患兒可出現出牙延遲、牙齒排列不齊、牙釉質發育不良等,還可能導致智力發育、運動發育的落後。
其他
重症佝僂病伴影響不良可有肝、脾臟腫大、貧血。貧血病人一般是可以使用藥物治療。還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喉骨軟化症等疾病。要是出現了免疫系統疾病,嚴重的病人會表現出各種感染,出現死亡的現象。
患兒經治療後三個月複診一次,如果血清里的鈣和維他命D含量都正常,可以停藥。
飲食
佝僂病病人應該多進食富含鈣、磷、維他命D的食物,不要挑食、偏食,合理規劃飲食,及時添加輔食。
- 需要添加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深海魚、堅果類等。
- 建議堅持母乳餵養,以滿足患兒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照護
父母需根據醫生的醫囑定期、定量給患兒服用維他命D,並增加日照時間,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促進疾病復健。
- 患兒應避免過早進行站立、坐、扶、蹦跳等運動,防止影響患兒的骨骼發育,導致骨骼畸形。
- 多曬太陽,曬太陽的同時要注意防曬措施,以免陽光灼傷患兒的皮膚。
定期監測血清中的維他命D和鈣含量,根據結果調整用藥。
家長應在醫生指導下給患兒服用維他命D,不可私自停止服用,也不要過多服用,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引起維他命D中毒。
預防
有效預防佝僂病的方法較多,包括多曬太陽以及補充足夠的鈣、磷和維他命D。平時也要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他命,要多喝骨頭湯、魚湯,多進食豆製品、牛奶等食物,可以有效的補充鈣質。
- 孕婦在懷孕期間增加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進食含足量維他命D和鈣、磷的食物。
- 家長應特別關注嬰幼兒期的維他命D和鈣、磷的攝入量,確保每日維他命D攝入量滿足400IU。
- 堅持母乳餵養,或者飲用足夠配方的奶粉,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量。
- 早產兒、低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嬰兒出生後需每天補充800~1000IU的維他命D,連續服用三個月後改為每天400~800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