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休克
概述
過敏性休克是由於一般對人體無害的特異性過敏原作用於過敏病人,導致以急性周圍循環灌注不足為主的全身性速發變態反應,可出現全身細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除引起休克的表現外,常伴有喉頭水腫、氣管痙攣、肺水腫等徵象。致死原因有突然血壓測不到,繼而呼吸心搏驟停和嚴重喉頭水腫以致窒息。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力爭現場搶救,此病發病急而兇險,但治療後亦很快緩解。如不緊急處理,常導致死亡。
- 就診科別:
- 急診科
- 英文名稱:
- Anaphylactic shock
- 疾病別稱:
- 變應性休克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肺水腫、腦水腫、心搏驟停、代謝性酸中毒
- 治療周期:
- 輕症病人一週左右,重症病人治療時間會延長
- 臨床症狀:
- 皮疹、血壓急劇下降、意識障礙、呼吸道阻塞
- 好發人群:
- 30~60歲成人,過敏體質者
- 常用藥物:
- 腎上腺素、葡萄糖酸鈣、多巴胺、 Diphenhydramine 、 Dexamethasone
- 常用檢查:
- 血液常規檢查、血液生化指標測定、血氣分析、尿液分析、生命體徵監測
病人接觸過敏原後迅速發病,按症狀出現距過敏原進入的時間不同可分為兩類:
急髮型過敏性休克
休克出現於過敏原接觸後0.5小時之內,約占80%~90%,多見於藥物注射、昆蟲蜇傷或抗原吸入等途徑。此型往往病情緊急,來勢兇猛,預後較差。
緩髮型過敏性休克
休克出現於過敏原接觸後0.5小時以上,長者可達24小時以上,約占10%~20%,多見於服藥過敏、食物或接觸物過敏。此型病情相對較輕,預後亦較好。
病因
過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質進入易致敏的機體所致,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病因或誘因變化多端,以藥物與生物製品常見。
過敏性休克的病因與下列因素相關
異種蛋白
內分泌激素
胰島素、抗利尿激素等。
酶
糜蛋白酶、青黴素酶等。
花粉浸液
豚草、樹等。
食物
蛋清、牛奶、堅果、海產品、巧克力等。
職業性接觸的蛋白質
橡膠產品。
其他
蜂類毒素等。
常用藥物
抗生素
青黴素、頭孢菌素、兩性黴素B,以青黴素過敏最為常見,青黴素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劃痕試驗,滴眼、耳、鼻,陰道子宮頸上藥、牙齦黏膜注射等均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局部麻醉藥
普魯卡因、利多卡因。
診斷性製劑
碘化X線顯影劑。
職業性接觸的化學製劑
乙烯氧化物。
其他因素
- 昆蟲蜇傷,如螞蟻、蜜蜂、大胡蜂、黃蜂等。
- 個別病人對蟑螂的糞便、飛蛾的鱗毛、動物的皮屑、油漆等過敏。
過敏性休克為一種急診科常見臨床症候群,從年齡來看,30~60歲的病人發生比例最高,其次為60歲以上病人,第3位為18~30歲病人,18歲以下病人發病率最低。從體質來看,易過敏體質者發病率較高。
- 30~60歲成年人,其次為60歲以上老人。
- 過敏體質者易出現過敏性休克。
症狀
過敏性休克有兩大特點,一是休克表現,即血壓急劇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現意識障礙;二是在休克出現之前或同時,常有一些與過敏相關的症狀。
呼吸道阻塞
由喉頭或支氣管水腫與痙攣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本症最多見的表現,也是最重要的死因,病人會出現喉頭阻塞、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窒息、發紺等症狀。
循環衰竭
心悸、蒼白、出汗、脈速而弱、四肢厥冷、血壓下降與休克等。有冠心病背景者在發生本症時由於血漿的濃縮和血壓的下降,常易伴發心肌梗塞。
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煩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消化道症狀
噁心、嘔吐、食道梗阻感、腹脹、腸鳴、腹絞痛或腹瀉等。
皮膚黏膜症狀
往往是過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現的徵兆,包括一過性的皮膚潮紅、周圍皮癢,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繼之出現各種皮疹,重者可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還可出現噴嚏、水樣鼻涕、刺激性咳嗽、聲音嘶啞等。
過敏性休克可引發肺水腫、腦水腫、心搏驟停或代謝性酸中毒等併發症,應予以積極治療。
看醫
過敏性休克發生很快,必須及時做出診斷,積極就醫處理,如果拖延,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
注射抗原性物質或某種藥物,或蜂類叮咬後立即發生全身反應,而又難以藥品本身的藥理作用解釋時,就應馬上考慮到過敏性休克的可能,需立即去醫院就診。
過敏性休克應在急診科治療,以搶救病人的生命。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有無用藥史及過敏史?(如青黴素、頭孢菌素、普魯卡因等)
- 有無昆蟲蜇傷?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胸悶、氣急、出汗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過敏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一般不需做影像學檢查,除常規心電圖檢查外,其他輔助檢查主要用於評估反應的嚴重程度,或診斷不詳時用於支持診斷或鑑別診斷。
血液生化指標
測定血電解質、肝腎功能、澱粉酶、心肌酵素譜、凝血功能和血乳酸等。
血氣分析
動脈血氣或混合靜脈血氣分析,測量氧氣、通氣和酸鹼狀態,血氧飽和度檢測等。
其他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尿液分析與檢測、床邊X線檢查、床邊超音波和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
有休克表現,即血壓急劇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現意識障礙。
休克出現之前或同時,表現出如下過敏症狀:
- 由喉頭或支氣管水腫與痙攣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症狀,如胸悶、氣急、喘鳴、呼吸困難紫紺等。
- 循環衰竭症狀,如心悸、蒼白、出汗、脈速而弱、四肢厥冷等。
- 神經系統症狀,如頭暈、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煩躁不安、抽搐、昏迷等。
- 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食道梗阻、腹脹、腸鳴、腹瀉等。
- 皮膚黏膜症狀,如皮膚潮紅、周圍皮癢,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繼之出現各種皮疹有一部分人會有結膜炎的表現。
- 重者可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還可出現噴嚏、水樣鼻涕、刺激性咳嗽、聲音嘶啞等。
- 有用藥史或接觸變應原史。
迷走血管性昏厥
多發生在注射後,尤其病人有發熱、失水或低血糖傾向時。病人常呈面色蒼白、噁心、出冷汗,繼而可昏厥,很易被誤診為過敏性休克。但此症無搔癢或皮疹,昏厥經平臥後立即好轉,血壓雖低但脈搏緩慢,這些與過敏性休克不同。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這是一種由常染色體遺傳的缺乏補體C1酯酶抑制物的疾病,病人可在一些非特異性因素,如感染、創傷等刺激下突然發病,表現為皮膚和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性水腫。由於氣道的阻塞,病人也常有喘鳴、氣急和極度呼吸困難等,與過敏性休克頗為相似。但本症起病較慢,不少病人有家族史或自幼發作史,發病時通常無血壓下降,也無蕁麻疹等,據此可與過敏性休克相鑑別。
治療
一旦病人出現過敏性休克,力爭現場搶救,因為過敏性休克是閃電般的過程,發病急而兇險,但治療後緩解亦很快,故應立即現場搶救。
- 立即脫離或停止進入可疑的過敏物質。如過敏性休克發生於藥物注射之中,應立即停止注射,並可在藥物注射部位之近心端扎止血帶,視病情需要每15~20分鐘放鬆止血帶一次,防止組織缺血性壞死。如屬其他過敏源所致,應將病人撤離致敏環境或移去可疑過敏源。
- 即刻使病人取平臥位,松解領褲等扣帶。如病人有呼吸困難,上半身可適當抬高;如意識喪失,應將頭部置於側位,抬起下頜,以防舌根後墜阻塞氣道;清除口、鼻、咽、氣管分泌物,暢通氣道,面罩或鼻導管高流量吸氧。嚴重喉頭水腫有時需行氣管切開術;嚴重而又未能緩解的氣管痙攣,有時需氣管插管和輔助呼吸。對進行性聲音嘶啞、舌水腫、喘鳴、口咽腫脹的病人推薦初期選擇性插管。
- 對神志、血壓、呼吸、心率和經皮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進行密切監測。
過敏性休克往往可以預防,最好的病因治療是周密的預防,杜絕過敏性休克的發生。因此,過敏性休克的特異性病因診斷對本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建議病人在休克解除後,或在停用抗休克及抗過敏藥物後,進行過敏源測驗。如作皮膚試驗,最好先由斑貼、挑刺等試驗開始,嚴格控制劑量,並準備好必要的抗休克藥物,但是少數皮試陰性病人仍有發生本症的可能。
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選藥物,立即肌內注射,如第一次注射後即時未見好轉,或嚴重病例,可靜脈注射。如呼吸、心搏停止,立即行心肺復甦術。一般經過1~2次腎上腺素注射,多數病人休克症狀在0.5小時內均可逐漸恢復。
鈣劑
對鏈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有學者認為應首選鈣劑,0.5小時後如症狀未完全緩解,可再給藥1次。
糖皮質類固醇
可根據病人情況選用 Dexamethasone 、氫化可的松或 Methylprednisolone 。休克持續不見緩解要儘早應用皮質激素,糖皮質類固醇對速發相過敏反應無明顯的治療效果,但可以阻止遲發相過敏反應的發生。
補充血容量
過敏性休克中的低血壓常是血管擴張和微血管液體滲漏所致。對此,除使用腎上腺素等收縮血管藥物外,必需補充血容量以維持組織灌注。注意輸液速度不宜過快、過多,以免誘發肺水腫。
升壓藥
經上述處理後,血壓仍低者,應給予升壓藥。常用多巴胺靜滴或用較大劑量加入液體中靜滴,或用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等升壓。
抗組織胺藥物
可選用 Promethazine 、 Diphenhydramine 、 Cimetidine 等藥物。
β腎上腺素能藥
如有明顯支氣管痙攣,可以噴霧吸入0.5% Salbutamol 溶液,以緩解喘息症狀,吸入 Salbutamol 對由於使用β受體阻斷劑所致的支氣管痙攣特別有效。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有不依賴於β受體的變力性、變時性和血管效應,胰高血糖素也可引起內源性兒茶酚胺的釋放。用β受體阻斷劑的病人在治療過敏性休克心血管效應時,腎上腺素和其他腎上腺素能藥物的效果可能較差,這些病人用胰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預後
在接受過敏抗原以後出現過敏性休克的症狀越遲,預後就越好,高度過敏而發生閃電樣過敏性休克的病人,預後比較差。
及時治療可以治癒,但需查出過敏源,避免再次接觸過敏。
過敏性休克如果治療及時,且避免再次接觸過敏源,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少數重症病人可能會出現死亡。
每周複診至皮膚搔癢等症狀消失,不適隨診。
飲食
出現過敏性休克後,需查清病人過敏源,避免接觸或食用過敏源食物,防止疾病發作。
- 多吃富含維他命的新鮮蔬菜,如生菜、菠菜等。
- 少食多餐,清淡飲食。
- 少食用蛋清、牛奶、堅果和蜂蜜等易過敏食物。
- 避免吸菸、喝酒。
照護
有效的護理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有助於提高過敏性休克的治癒效果,改善病人預後,故病人及家屬應注重生活護理。
- 家屬應配合醫護人員嚴密觀察過敏性休克病人的意識、瞳孔、皮膚色澤、肢體溫度、生命體徵、尿量,以及中心靜脈壓監測和心電監護。
- 對特異性體質、老人要提高重視,注意避免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 既往有藥物過敏史的病人就及時醫時應向醫生闡述說明。
- 既往被蟲咬、蜂蟄導致過敏性休克的病人,應避免到叢林等地,外出做好相應防護工作。
- 病人發生休克後,立刻停止使用過敏性藥物,配合醫護人員對病人採取採取臥位,立即進行吸氧。
- 家屬應注意病人保暖。
- 密切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如果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 如果病人仍然有意識,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家屬應儘可能幫助病人緩解緊張、恐懼等,鼓勵和安撫病人。
預防
過敏性休克的高危人群應明確自身的過敏源,並且進行有效的預防,以減少疾病發作,提高生活質量。
避免濫用藥物
嚴格掌握用藥的原則。
注意過敏史
用藥前必須詳細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病人應提高警惕。
做皮膚過敏試驗
按規定進行藥物的皮膚過敏試驗,了解病人體質情況。
加強觀察
對於有過敏史的病人用藥後加強觀察,以防意外發生。對於有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注射藥物後應留觀20~30分鐘,以防發生意外。
其他
病人在生活中應避免接觸高致敏的食物或物質,預防過敏性休克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