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
概述
尿道炎主要指通過性接觸傳播,由淋病奈瑟菌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奈瑟菌的病原體所致。根據進展速度可分為急、慢性尿道炎,主要表現為尿道口黏膜紅腫、發癢、刺痛等症狀,屬性傳播疾病。
- 就診科別:
- 泌尿外科、皮膚性病科
- 英文名稱:
- urethr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攝護腺炎、精囊炎、急性副睪丸炎
- 治療周期:
- 1~4週
- 臨床症狀:
- 尿道口黏膜紅腫、發癢、刺痛、頻尿、急尿、尿痛
- 好發人群:
- 不潔性生活者、留置導尿管者
- 常用藥物:
- Cefixime 、 Ciprofloxacin 、奇黴素、米諾環素、紅黴素
- 常用檢查:
- 尿道分泌物抹片
根據疾病進程可以分為:
急性尿道炎
主要是指急性起病,由淋球菌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球菌感染引起,常可以表現為頻尿、急尿、尿痛等症狀。
非急性尿道炎
常由普通細菌感染引起,往往不是由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引起,表現為頻尿、急尿、尿痛甚至尿道口流膿等症狀。
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
淋菌性尿道炎
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病奈菌為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人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天然宿主,有易感性,發病後免疫力低下可再度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體以沙眼衣原體或支原體為主,其餘為滴蟲、單純皰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桿菌等,通過性接觸傳播,比淋菌性尿道炎發病率高,在性傳播疾病中占第一位。
一般細菌性尿道炎
最為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尿道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病因
尿道炎主要指通過性接觸傳播途徑,由淋病奈瑟菌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奈瑟菌的病原體所致的急、慢性尿道炎,屬性傳播疾病。
淋菌性尿道炎
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引發局部炎症的產生。
非淋菌性尿道炎
致病菌較多,包括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滴蟲、單純皰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桿菌等,可通過性生活侵入尿道黏膜的上皮細胞,使尿道黏膜發生感染而造成發病。
尿道口或尿道內梗阻、臨近器官的炎症蔓延至尿道、機械或化學性刺激或者間接接觸感染引起的,例如和尿道炎病人共用內衣、毛巾或者被子等都可以誘發引起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根據我國16個城市性病流行學分析,非淋菌性尿道炎占性傳播疾病發病率的第三位,且年平均增長率為85.14%,其中感染生殖支原體的有6%~50%,感染解脲脲原體的有11%~26%,感染沙眼衣原體而發病的有11%~50%。
主要由性接觸直接傳播,偶可通過帶淋病奈瑟菌的衣褲、毛巾、浴盆、便盆和手等間接傳播。
不潔性生活者
在性交生活中不注意衛生的人容易患上此類疾病。
母親患有淋病的新生兒
如果母親患有尿道炎,新生兒經過生殖道的時候容易患此疾病。
留置導尿管者
如果病人尿管留置方式不對,或者未徹底進入膀胱則有可能引起尿道炎。
症狀
尿道炎主要表現為頻尿、急尿、尿痛、尿道刺癢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病因不同則症狀不同。
淋菌性尿道炎
男性一般會表現為尿道搔癢、燒灼感、輕度刺痛、發病較急,尿流變細、排尿無力,晨起尿道口有「餬口」現象,擠壓會陰部、陰莖根部或大便用力時可見稀薄的黏液由尿道口溢出,抹片檢查可見淋菌或只見膿細胞。女性淋菌性尿道炎症狀比男性淋菌性尿道炎輕,或無明顯症狀,因女性泌尿生殖器的特殊解剖特點,發生淋菌性尿道炎時主要表現為尿道口充血、水腫、有觸痛、壓痛和膿性分泌物,尿液不清,有輕度頻尿、急尿、尿痛,排尿時有燒灼感,擠壓尿道旁腺有膿液溢出。取尿道、子宮頸分泌物抹片可檢到淋球菌。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見的臨床症狀是尿道有刺痛、燒灼感、或有輕度的排尿困難,少數病人有尿道分泌物為稀薄渗出性或者黏液膿性。女性多有黏液性子宮頸炎,會表現為白帶增多,子宮頸水腫、充血或者糜爛等症狀。
- 男性可併發睪丸炎、副睪丸炎、攝護腺炎、精囊腺炎、副睪丸結節、輸精管梗阻、尿道炎性狹窄、精子數量和質量都降低、陽萎、早洩、男性不育等。
- 女性可併發陰道炎、子宮頸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骨盆腔炎,嚴重的尿道炎甚至導致女性不孕症或流產、死胎、子宮外孕、新生兒低體重、呼吸道感染等。
看醫
對於尿道炎一定要引起重視,需要積極進行檢查治療,建議及時到醫院做分泌物抹片檢查或者分泌物培養檢查來明確診斷。
- 尿道口出現膿樣分泌物、尿道灼熱、搔癢、疼痛或者出現肉眼血尿,則建議及時就醫。
- 當病人出現頻尿、急尿、尿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 出現疼痛難忍或者痛到影響走路時應立即就醫。
- 出現排尿疼痛、尿道搔癢等症狀應就診泌尿外科。
- 存在不潔性生活史,可能由於性交引起的可就診皮膚性病科。
- 當男性或者女性出現併發症時,例如子宮內膜炎或者副睪丸炎等應相應的去婦科或者男科就診。
- 最近有無發生過性生活?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頻尿、急尿、尿痛)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有無藥物過敏史?
尿道分泌物抹片
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不同形態的致病菌,可以此判斷致病菌種類,以此來分辨疾病的類型。
核酸擴增試驗
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病菌的DNA,常作為一線檢測手段,若顯示陽性,一般表示淋球菌性尿道炎。
尿道分泌物培養
可以判斷是淋球菌或是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感染,但敏感性較差,不作為常規檢查指標。
螢光抗體試驗
可以標記支原體、衣原體的抗原,在螢光顯微鏡下識別是否存在支原體、衣原體感染。
實驗室檢查
可以通過血液常規檢查來判斷或者是否繼發其他感染,或者通過肌酸酐值或者腎小球濾過率檢查腎功能是否正常。
淋菌性尿道炎
尿道分泌物抹片可在多核白血球內找到成對排列的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因此確診並不困難。
非淋菌性尿道炎
清晨排尿前取尿道分泌物做支原體、衣原體接種培養。女性可採用子宮頸拭子標本或尿液標本進行核酸擴增試驗、原位雜交、酶聯免疫、螢光抗體試驗或支原體、衣原體培養等方法檢測病原體,男性可選擇尿道內標本進行病原體的檢測。
膀胱炎
膀胱炎病人主要以排尿終末疼痛為主,中斷尿培養有細菌增長,而尿道炎病人整個排尿過程都能培養出細菌。
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主要表現為突發的頻尿、急尿等尿路刺激症狀,常伴有腰痛與畏寒、發熱等症,體檢時腎區有叩擊痛,做尿液檢查有膿細胞,尿道炎病人一般不伴有腎區的叩擊痛。
尿路感染
病人常常可以通過細菌培養培養出不同的病原體,但是尿路感染病人一般不可培養出支原體或者衣原體,通常尿道炎病人可以培養出。
治療
若病情較重合併生殖系感染,應適當延長抗菌藥物的療程,性伴侶應同時治療以免重複感染,並注意性生活衛生。若發展為淋菌性尿道狹窄,需給予相應外科干預聯合抗菌藥物治療。
淋菌性尿道炎
治療藥物治療首選頭孢曲松肌內注射,口服藥物可選擇 Cefixime 、 Cipr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奇黴素可用於妊娠期婦女與對喹諾酮類藥物或頭孢菌素過敏的病人。
非淋菌性尿道炎
可用阿奇黴素或多西環素。另外還可選擇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用於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療。對於妊娠期婦女,可選擇紅黴素、琥乙紅黴素、阿奇黴素等抗菌藥物。
尿道炎的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存在器質性病變病人,如攝護腺肥大症、尿道狹窄、後尿道瓣膜等。可在充分抗感染治療後採取手術治療疏通尿道,解除梗阻。尿道異物病人可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採取手術治療。
慢性炎症期間,若尿道外口或尿道內有狹窄,應做尿道擴張術。
預後
尿道炎積極治療可以治癒,部分病人可繼發攝護腺炎、精囊炎或副睪丸炎,治療未愈者可形成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反覆發作使尿道結締組織纖維化,還可引起炎性尿道狹窄。
尿道炎若及時治療、積極護理,一般可以治癒。
尿道炎若護理得當,及時治療,不會影響病人自然壽命。
飲食
病人要注意飲食均衡,平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能吸菸、飲酒,多喝水、多排尿均利於尿道炎的恢復。
- 避免進食高油膩的食物,例如豬油、羊油、糖果、奶油、巧克力等食物。
- 不宜食用辛辣食品,例如辣椒、蔥、蒜等。
- 不宜飲酒。
- 不宜吃海鮮類食物,如魚、蝦、蟹等。
- 宜食用含水量較高的水果,如西瓜、蘋果等。
照護
尿道炎病人應注意休息,補充足夠液體,在急性期間,短期內避免性生活,否則會延長病程。
- 尿道炎病人可以熱水坐浴,以減輕疼痛不適感,有尿意時應馬上排空膀胱,防止膀胱過度膨脹。
- 適當增加飲水量,以增加尿量,沖刷尿道。
-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注意膳食平衡。
- 勤換洗內褲,防止細菌滋生。
由於尿道炎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若病人未痊癒,應避免性生活。
預防
若要預防尿道炎,日常應注意注意外陰部的清潔衛生,避免不潔性生活。若存在不潔性生活史,需注意及時就醫檢查。
病人出現臨床症狀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做分泌物抹片檢查或者分泌物培養檢查明確診斷。
- 養成洗手習慣,細菌可以通過解便這一環節侵入尿道,引起感染,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同樣至關重要。
- 避免不潔性生活,性生活之前應用溫水清洗外陰,同時避開月經期,平時注意外陰清潔衛生,勤換內褲。
- 避免和有尿道炎的病人共用內衣或者毛巾。
- 適當的增加鍛煉,增強體質,可以抵禦外來病原體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