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副睪丸炎

概述

副睪丸炎以副睪丸腫脹和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炎症疾病,多見於中青年。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菌便會進入輸精管,逆行侵入副睪丸,引發炎症。

就診科別:
泌尿外科
英文名稱:
Epididym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慢性攝護腺炎、精囊炎
治療周期:
病情不同治療周期不同
臨床症狀:
陰囊脹痛腫大、沉墜感、壓痛、發熱
好發人群:
中青年男性
常用藥物:
左氧氟沙星、強力黴素、氧氟沙星
常用檢查:
實驗室檢查、超音波檢查
疾病分類

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副睪丸炎和慢性副睪丸炎,臨床常用這種分型。急性副睪丸炎治療不及時可轉為慢性,而慢性副睪丸炎也可急性發作。

病因

副睪丸炎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是感染,可由不潔性行為造成淋病,或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也可因先前存在的尿路感染或其他鄰近器官炎症擴散造成。

主要病因

泌尿系感染

沿輸精管蔓延到副睪丸所致,經尿道器械操作、頻繁導尿、攝護腺摘除術後留置尿管等均是引起副睪丸炎的因素。

治療不徹底

急性副睪丸炎治療不徹底可轉為慢性副睪丸炎。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其次是變形桿菌、葡萄球菌、腸球菌及綠膿桿菌等,沙眼衣原體也可引起急性副睪丸炎。致病菌多經輸精管逆行進入副睪丸。

細菌感染

細菌侵入副睪丸也可經淋巴管或經血行感染引起副睪丸炎,但少見。

尿液返流

若病人生殖器官異常的抬升或受壓,會造成尿液逆流至副睪丸,進而可引起化學性副睪丸炎。

誘發因素
  • 不良性行為,如與有性傳播感染風險的伴侶發生性關係、性生活中不使用安全套、有性傳播感染史等,均會增加經性傳播感染副睪丸炎的風險。
  • 尿路感染,患攝護腺炎或其他部位尿路感染的病人,較常人更容易出現副睪丸炎。
  • 近期接受過尿路器械檢查、治療、手術或有留置尿管者。
  • 各種原因導致的泌尿系統解剖結構或功能異常。
  • 全身疾病或免疫抑制因素。
  • 某些藥物可能存在誘導出現副睪丸炎的效應,如 Amiodarone 。
  • 外傷,如陰囊損傷、腹股溝損傷也可引起副睪丸炎,但不多見。
流行病學

任何年齡的男性都可能罹患副睪丸炎,尤以性行為活躍的中青年男性患病風險更高。因存在尿道解剖異常而出現細菌尿的男性,更容易發生因腸菌感染引起的副睪丸炎。

好發人群

中青年男性好發,尤其是性行為活躍人群。

症狀

副睪丸部位的疼痛不適和腫脹是副睪丸炎最常見的臨床特徵,多發於單側,可伴或不伴發熱。隨病情進展,患側副睪丸會增大、變硬,出現可以觸及的硬結。另外,病人還可出現尿路感染的刺激症狀。

典型症狀

急性副睪丸炎

突然患側陰囊脹痛、沉墜感,下腹部及腹股溝部有牽扯痛,站立或行走時加劇。患側副睪丸腫大,有明顯壓痛。炎症範圍較大時,副睪丸和睪丸均有腫脹,兩者界限觸摸不清,稱為副睪丸炎。患側的精索增粗,亦有壓痛。部分嚴重病人可出現發熱,血白血球增高。一般情況下,在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急性症狀可於一周後逐漸消退。

慢性副睪丸炎

慢性副睪丸炎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徹底治癒而轉為慢性,但多數病人並無明確的急性期。炎症多繼發於慢性攝護腺炎或損傷,病人常感患側陰囊隱痛、有脹墜感,疼痛常牽扯到下腹部及同側腹股溝,有時可合併繼發性陰囊水腫。檢查時副睪丸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變硬,有輕度壓痛,同側輸精管可增粗。

其他症狀
  • 急性附辜炎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以及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 伴發尿道炎或尿路感染時,病人多有排尿困難以及頻尿、急尿、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
  • 常伴下腹部或骨盆腔疼痛或不適。
  • 其他:尿道分泌物、陰囊水腫、精液中帶血等。
併發症

慢性攝護腺炎

主要臨床表現有急尿、頻尿、尿道灼痛不適,尿末流出白色濁液,會陰、少腹、睪丸及尿道內不適或澀痛。

精囊炎

可出現血精,並伴有頻尿、急尿、排尿不適、會陰部不適等症狀,常與攝護腺炎並存。

看醫

副睪丸炎的診斷主要是基於臨床症狀和體徵,可疑病史尤其重要,若存在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症狀和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又出現副睪丸部位不適、腫脹、疼痛時,要及時前往就醫。

就醫指征
  • 出現副睪丸變大或明顯疼痛、陰囊皮膚紅腫或溫度升高、尿道疼痛,需要及時就醫。
  • 已確診患病,治療後两週依舊沒有明顯改善時應當及時去醫院就診。
就診科別

一般建議病人到泌尿外科就診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局部不適持續有多久了?
  • 是否感覺有頻尿、急尿?
  • 是否有血尿的情況?
  • 是單側還是雙側發病?
需要做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尿液常規

常顯示為膿尿或菌尿,提示尿路感染。

血液常規

可顯示白血球總數明顯升高,達(2~3)×10^9/L。

微生物培養

可採集清潔中段尿標本或尿道拭子做培養。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檢查

檢查可見患側副睪丸體積增大、血流信號增多,對慢性副睪丸炎與局部腫瘤鑑別診斷也有意義。

CT或磁振造影

對副睪丸腫塊的良惡性進行鑑別。

組織病理學切片檢查

主要用於鑑別診斷,會造成出血、感染及腫瘤細胞播散等不良反應,所以應少用或慎用。

膀胱鏡及尿動力檢查

目的是排除膀胱尿道疾病,一般不推薦應用。

診斷標準
  • 突發病患陰囊區疼痛,並有向腹股溝區域甚至後腰部放射痛。
  • 病患副睪丸腫脹、壓痛,睪丸副睪丸分界不清。
  • 常伴有陰囊皮膚紅腫和陰囊內陰囊水腫。
  • 可有發熱,甚至高熱、畏寒表現。
  • 血白血球增高,嗜中性白血球增高。
鑑別診斷

精索、睪丸扭轉

常在夜間或劇烈運動後出現,多發於青少年。副睪丸炎和睪丸扭轉均可出現放射至腹股溝或下腹部的疼痛,但上抬睪丸後,前者疼痛減輕,後者疼痛反而加重(Prehn征)。鑑別二者首選的輔助檢查是彩色都卜勒超音波。睪丸扭轉是一種外科急症,需及時處理,因此,若難以鑑別又高度懷疑睪丸扭轉時,需緊急手術探查。

嵌頓性腹股溝斜疝

也可出現陰囊局部疼痛、腫脹症狀,可伴有腸阻塞症狀,如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等。與急性副睪丸炎相比,嵌頓性斜疝病人多有長期的腹股溝可復位的腫物病史。

創傷性睪丸破裂

這類病人一般有典型的外傷經歷,可見陰囊皮膚損傷、淤血,局部血腫形成,超音波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睪丸內急性出血

也表現為睪丸部位明顯腫脹,但病人多有長時間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史,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可以鑑別。

副睪丸結核

起病緩慢,也可表現為陰囊腫脹,伴或不伴疼痛,體溫一般無明顯升高。觸診時可發現副睪丸長大、變硬、表面凹凸不平,患側輸精管呈典型的串珠樣結節改變。常伴有陳舊性、活躍肺結核、腎結核等表現,尿抗酸桿菌抹片染色、結核菌素實驗、結核菌DNA、干擾素釋放分析、彩色都卜勒超音波等輔助檢查技術可幫助診斷和鑑別診斷。

副睪丸淤積症

也叫「輸精管結紮術後疼痛症候群」,主要表現為陰囊疼痛、副睪丸長大、表面不平或多數性結節。與副睪丸炎多發於單側不同的是,副睪丸淤積症是男性絕育術後一種常見的併發症,多可觸及雙側副睪丸均勻性増大。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對該病診斷有重要作用。

副睪丸囊腫

本病病人常先發現副睪丸局部腫物,偶有不適,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可證實診斷。

副睪丸腫瘤

病人副睪丸同樣出現腫大,質地堅硬,可經影像學檢査(超音波、磁共振)協助診斷,要明確診斷主要採用組織學檢查手段。

治療

急性副睪丸炎除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的一般對症治療外,主要包括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和手術治療方式。治療的目的不僅是改善病人本身的症狀和體徵,同時要避免遷延不愈,發展成慢性副睪丸炎,還要避免潛在的衣原體、淋病等感染傳播給其他人的情況,以及預防併發症等。

治療周期
副睪丸炎的治療周期要結合病人病變情況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對於病變初期、症狀比較輕微的病人,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積極使用抗菌藥物,同時指導病人臥床休息,合適膳食,抬高陰囊,一般需要治療2~3週左右;對於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建議手術治療。根據病變情況不同,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案,手術後恢復時間一般在3~4週左右。
藥物治療

急性副睪丸炎

需選擇對細菌敏感的藥物,通常靜脈給藥,持續1~2週;為預防炎症轉為慢性,需繼續口服抗菌藥物2~4週。常用藥物種類包括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等;由性傳播感染引起的副睪丸炎多選用頭孢類藥物,加用強力黴素、左氧氟沙星等;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副睪丸炎多首選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慢性副睪丸炎

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為主,合併急性發作時,可予抗生素治療。一般先根據經驗用藥,待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後,再選擇有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療程一般為2週。若病人同時合併慢性攝護腺炎,必須同時進行治療,避免因感染源處理不徹底造成反覆發作。

手術治療

急性副睪丸炎

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或懷疑出現副睪丸缺血時,需進行副睪丸切開減壓,手術中要儘量避免損傷副睪丸管。若能同時切開鄰近的精索外筋膜,改善睪丸血液循環的效果更好。若病人副睪丸處炎性腫塊增大,並出現波動感,提示有膿腫形成,應及時切開引流。

慢性副睪丸炎

對於多次反覆發作的副睪丸炎,若其他治療方式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結核性副睪丸炎抗結核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做副睪丸切除。

預後

急性副睪丸炎病人在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後,症狀多可在1~2周後減輕或消失,但副睪丸的大小及硬度需4~6週方可恢復正常。也有小部分病人炎症遷延不愈,轉為慢性副睪丸炎。單側副睪丸炎可以引起副睪丸梗阻,但因為對側睪丸、副睪丸功能正常,因而一般不會引起不育,少數副睪丸炎可同時發生在雙側副睪丸,這種病人即使抗感染治療及時,也有可能出現不育。慢性副睪丸炎容易遷延不愈,影響病人精液質量,可能導致不育。

能否治癒

急性副睪丸炎多數通過抗生素治療可以治癒,慢性有可能遷延不愈。

能活多久

副睪丸炎在抗生素治療後可以治癒,嚴重者可能遷延不愈。但總體來說,不會影響病人基本壽命。

複診

急性副睪丸炎

建議病人一週到醫院去複診一次,觀察病情的變化。

慢性副睪丸炎

一般來說可能是两週到一個月,去醫院就診一次。

飲食

副睪丸炎是比較常見的男性疾病,主要是由於機體抵抗力低下,或者尿液逆流、尿道內留置異物,如尿管、逆行感染等等原因所導致的。副睪丸炎需要系統規範的治療,同時一定要加強保養保健,平時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熬夜喝酒,避免過度勞累,避免久坐、久站。

飲食調理
  • 辛辣刺激性食物具有助熱的作用,而副睪丸炎常常伴有一定的熱象,所以辣椒、胡椒、蔥、姜、蒜等是禁忌的。
  • 飲酒可以助長人體濕熱之氣,不利於副睪丸炎的恢復,應當為禁忌。
  • 副睪丸炎期間脾胃消化功能會有一定影響,進食肥甘厚味之品後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肥肉、油炸食品等需要禁忌。

照護

出現副睪丸炎,病人需注重生活護理,以防止病情加重,如保證合理營養,嚴格禁止性行為,都對促進疾病痊癒有一定效果。

日常護理
  • 在精神方面,要儘量保持心情的愉悅以及放鬆。當急性副睪丸炎發作時,儘量多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體育運動。還要保證生活規律,注意自身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積極預防生殖器官感染疾病,定期來醫院進行檢查,防範於未然。
  • 注意局部護理,保持外陰部的衛生,避免炎症加重或擴散。
特殊注意事項
  • 病人要臥床休息,抬高陰囊,用布袋或者陰囊托將陰囊托起。
  • 在發病的初期可以用冰敷,在末期可以用熱敷或者熱水坐浴。如果有生育要求,要注意禁止用熱水坐浴。
  • 在急性期的病人,要求禁止性生活,同時避免體力勞動。

預防

對於副睪丸炎的預防,病人需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性生活衛生。當出現尿路感染時,應及時接受合理的治療,避免感染和炎症的局部擴散而引起副睪丸炎。

初期篩檢

注意局部衛生情況,若陰囊、腹股溝區、腰骶部疼痛明顯,且觸摸時加劇,甚至紅腫,則需要引起重視,及時檢查。

預防措施
  • 改善生活習慣,注意生活規律化,勞逸結合,忌菸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感冒等。
  • 避免長時間憋尿,及時治療泌尿系感染,預防逆行感染,及時治療慢性攝護腺炎、攝護腺肥大等疾病,如因疾病原因需留置尿管需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