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軟下疳

概述

軟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的生殖器潰瘍,本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自身接種,一般不發生血行播散,但局部可繼發厭氧或需氧菌感染。潛伏期3~14天,以4~7天為常見。本病主要表現為疼痛性潰瘍合併化膿性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及壓痛,主要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初期治療者多數可以治癒。

就診科別:
皮膚性病科
英文名稱:
chancroid
疾病別稱:
第三性病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腹股溝淋巴結炎、陰唇象皮腫、尿道瘺、尿道狹窄
治療周期:
15~30天
臨床症狀:
局部搔癢、灼熱、疼痛、丘疹膿皰
好發人群:
吸毒人員、性濫交人群、不潔性交史者、性伴侶有軟下疳病史者
常用藥物:
阿奇黴素、頭孢曲松、 Ciprofloxacin 、紅黴素
常用檢查:
分泌物顯微鏡觀察、革蘭染色檢查分泌物、真菌培養法、生化試驗

病因

軟下疳是由革蘭染色陰性的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杜克雷嗜血桿菌是一種革蘭陰性、無芽胞桿菌、需氧性菌,對二氧化碳親和性強。人工培養必須供給新鮮血液才能生長,故稱嗜血桿菌。從病灶中或培養菌落中取材檢查可見兩個或兩個以上細菌連成鎖狀猶如魚群在游泳,故稱魚群狀,在淋巴結組織切片中可見典型的連鎖桿菌。

主要病因

杜克雷嗜血桿菌感染

病原體通過表皮微小裂隙侵入病人機體,主要靠多形核白血球參與清除軟下疳局部細菌,導致主要以Th1細胞為介導的免疫反應和化膿性炎,軟下疳可促進HIV的傳播。軟下疳病人中HIV感染率極高,據估計約10%的軟下疳病人同時合併感染蒼白螺旋體或單純皰疹病毒。

誘發因素

吸毒

吸毒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低下,對外界的感染低於能力更弱,所以在不潔性交時更容易發生感染機會。

性濫交

更容易接觸到患有軟下疳或各種性病的性伴侶,在接觸過程中更容易患病。

流行病學

軟下疳流行於很多地方,美國一些地區散發,常見於非洲、加勒比地區和東南亞。世界範圍內每年發病率大約700萬,大部分的感染來源於無症狀的帶菌妓女,與其有單次性接觸的感染率約35%,未經治療有臨床損害的感染女性傳染期超過45天。服用毒品、性濫交是患軟下疳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男性患病率明顯高於女性的原因(10:1)。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軟下疳是引起生殖器潰瘍的主要原因。

傳播途徑

性行為直接傳染

該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時性交感染,所以大部分病人通過性交直接傳染。

接觸感染衣物間接傳染

感染者的皮膚黏膜破損後,體液沾染至衣物上,未感染者接觸污染的衣物導致感染,但極少通過接觸感染的衣物間接傳染。

自身接種

發生於生殖器周圍的丘皰疹可向遠處接種(如股部、乳房、手指及口腔等部位),而發生與生殖器相同的皮損。

好發人群

性濫交者或性交不潔者

本病主要以性傳播為主,不潔性交和性濫交可增加感染的機率。

吸毒人員

吸毒人員免疫力低下、衛生觀念淡薄,通過濫交容易導致感染杜克雷嗜血桿菌。

性伴侶有軟下疳病史者

如果性伴侶存在軟下疳病史,而在通過性行為會導致軟下疳的發生,這樣的人群發生軟下疳感染的概率較高。

症狀

軟下疳的典型症狀是外陰部有丘疹膿皰,周圍繞以紅暈,2~5天內膿皰破裂形成境界清楚、邊緣不整齊的潛行性潰瘍,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20mm,潰瘍基底觸之較軟,易出血,上覆灰黃色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有惡臭。男性病人潰瘍疼痛劇烈,女性潰瘍如發生於陰道或子宮頸則疼痛較輕,但有燒灼感。

典型症狀
  • 一般在性接觸4~5d後發病,潛伏期也有長達1~2週者。發病前無前驅症狀,開始在侵入部位發生炎性小丘疹,周圍繞以鮮紅斑,1~2d後變為小膿皰,並形成界限清楚、邊緣銳利不整,呈潛行性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直徑為2~20mm不等。大多數潰瘍較深,部分潰瘍表淺,基底有膿性分泌物,可結痂。除去分泌物可見基底為血管豐富的肉芽組織,性質柔軟,有觸痛,易出血。數目通常為1~2個,但由於自身接種,可形成衛星狀潰瘍,有時多達十數個。
  • 男性病損好發於包皮的內外表面、包皮系帶、冠狀溝、龜頭等部位,潰瘍可很痛;女性則發生於陰道口、陰唇系帶、前庭和陰蒂,陰道壁及子宮頸也可發生,但很少痛。
  • 如發生於尿道內,排尿時尿道可有燒灼感。由於自身接種的原因,皮損可累及腹部臍部、下腹部、恥骨部等,但不引起全身播散。也有發生於手指、大腿及口腔。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可由於自身接種在原發皮損周圍出現成簇的衛星狀潰瘍,以及在生殖器外,如股部、乳房、手指及口腔等發生典型皮損。

併發症

腹股溝淋巴結炎

發生率50%,急性者多為單側,皮損初起約指腹大,表面紅、腫、熱、痛,有波動感,可形成單腔膿腫、易破潰。後迅速融合成雞蛋大小或更大的腫塊,沿腹股溝分布並與周圍組織沾黏。可破潰呈魚口狀外翻,流出濃稠的米黃色膿液,形成竇道,愈後遺留不規則疤痕。

尿道瘺和尿道狹窄

前者由尿道內潰瘍所致,侵犯尿道有排尿劇痛,繼而潰瘍疤痕形成後收縮可引起尿道狹窄導致排尿困難甚至尿滯留。

陰囊、陰唇象皮腫

由病原微生物侵犯淋巴管引起淋巴液回流障礙、皮下纖維組織增生,表現為外陰和陰囊皮膚異常肥厚、腫脹、粗糙、皮紋增加、質地堅硬、形如象皮。

看醫

高危性行為後若發現會陰、乳房及口腔等部位出現炎性丘疹、膿皰、潰瘍及膿性分泌物,應引起警惕,就醫檢查。

就醫指征
  • 對於性濫交和吸毒人員,一旦體檢中發現軟下疳的體徵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HIV和梅毒檢查。
  • 發現外陰或陰莖出現丘皰疹、疼痛性潰瘍、搔癢、灼熱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若出現高熱、排尿困難、劇烈疼痛、潰瘍範圍甚大,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或性病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排尿困難、尿滯留等,可去泌尿外科就診。
  • 若出現包莖或嵌頓包莖時,可到男科或泌尿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哪裡最不舒服?
  • 出現這種情況有多久了?
  • 近期有無行房?
  • 性伴侶有無性病史?
  • 還有其他伴隨症狀嗎?(如排尿困難、排尿劇痛、腹股溝處流膿破潰)
需要做的檢查

革蘭染色檢查分泌物及鏡檢

從潰瘍或橫痃處取材抹片作革蘭染色,鏡下可見到革蘭陰性短桿菌,呈長鏈狀排列,多條鏈平行,似魚群狀,可考慮為杜克雷嗜血桿菌。

生化試驗

氧化酶試驗弱陽性、過氧化酶試驗陰性、非紫質試驗陰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鹼性磷酸酶試驗陽性。細菌生化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某種細菌能否利用某種物質及其對某種物質的代謝及確定細菌合成和分解代謝產物的特異性,藉此來鑑定細菌的種類。

真菌培養法

標本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培養可出現典型菌落,取典型菌落作細菌抹片可見到革蘭陰性短鏈桿菌,細菌經分離鑑定可明確為杜克雷嗜血桿菌。

抹片鏡檢

從軟下疳開放性潰瘍處取材抹片染色,半數病例可查見末端鈍圓兩極染色的短小G-桿菌,呈魚群狀,為特徵診斷標誌。

細菌培養

從病灶中或培養菌落中取材檢查,可見兩個以上細菌連成鎖狀,猶如魚群在遊動。檢出杜克雷嗜血桿菌不僅有助於診斷,而且可確定分離的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杜克雷嗜血桿菌抗體

IgM抗體敏感性為75%,特異性為85%,該抗體具有初期診斷價值;IgG抗體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65%。

淋巴腺組織病理切片

在淋巴腺組織切片中可見典型的連成鎖狀的杜克雷嗜血桿菌。

診斷標準

病人發病前4~5天有性接觸史出現疼痛性潰瘍合併壓痛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提示軟下疳。如果下面標準都符合,則可診斷為軟下疳:

  • 病人發病前4~5天有性接觸史,出現疼痛性潰瘍合併壓痛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基底軟。
  • 培養基培養出現典型菌落和鏡下見到革蘭氏陰性短桿菌,似魚群狀。
  • 潰瘍滲出物暗視野檢查未見蒼白螺旋體感染,或潰瘍發生至少7天後做針對梅毒的血清學試驗,未顯示蒼白螺旋體感染。
  • 潰瘍滲出物針對單純皰疹病毒檢查為陰性或者應做HIV檢查,且三個月後同時檢測梅毒和HIV。
鑑別診斷

硬下疳

硬下疳是梅毒一期的臨床表現,可在生殖器部位出現暗紅色的丘疹,形狀為扁圓形,一般為單發。兩者可根據真菌培養進行鑑別。

白塞症候群

白塞症候群又稱為貝赫切特症候群,無傳染性,潰瘍大小不一,數量較多。病程長,常同時或相繼發生眼睛、口腔黏膜皮損。兩者可根據抗體檢查進行鑑別。

治療

根據當地流行病學和抗菌藥物敏感耐藥情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並根據病人的疾病嚴重情況,選擇局部藥物治療聯合全身藥物治療。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一般為15~30天,聯合用藥可提高治癒率,原發皮損潰瘍3天好轉,14天內一般可痊癒。
一般治療

注意個人衛生

使用棉質內褲,勤換內褲,避免潮濕。病人的毛巾、內褲等衣物要隔離洗滌,用開水燙,以免傳播。同時潔身自好,避免濫交。

避免傳染

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夫妻同時用藥,避免接觸患有軟下疳病人的衣物以及個人用品。

合併症的治療

如果病人合併有梅毒和(或)愛滋病,需要同時進行治療,可以加快治療進程。

藥物治療

全身治療

阿奇黴素

適用於男女性傳播疾病中,由非多重耐藥的杜克嗜血桿菌感染的軟下疳,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頭孢曲松

常用製劑有注射劑,適用於軟下疳合併敏感致病菌所致的尿路感染、骨盆腔感染和皮下軟組織感染,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過敏者禁用,有胃腸道疾病史者慎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Ciprofloxacin

為廣效性抗菌藥,適用於軟下疳合併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本品禁用於對 Ciprofloxacin 或其他任何喹諾酮類藥有過敏史的人,孕婦及18歲以下病人禁用陰道泡騰片。

紅黴素

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用於青黴素過敏病人治療衣原體、支原體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和梅毒的替代用藥。對本品過敏者禁用,有耳毒性和肝腎毒性。

局部治療

未破潰的丘疹或結節

外用魚石脂、紅黴素軟膏,可以緩解病人痛苦,但該藥可能部分人會有過敏反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

潰瘍

用1:5000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然後外用紅黴素軟膏,因軟下疳易於自身接種,應做好局部清潔、消毒。

淋巴膿腫

穿刺應在遠處正常皮膚刺入膿腔抽吸膿液,這種方法能很大程度上緩解病人的痛苦,減輕因為膿腫的刺激而產生的疼痛。

手術治療

對於腹股溝淋巴結存在波動性膿腫的病人,清除膿腫可以緩解症狀。可採用針刺抽吸的辦法,膿腔較大或引流不暢者可切開引流,以及對於形成竇道或瘺管且膿流不暢者,可予以切開。

其他治療

應該對已確診病人表現出症狀前10日內性接觸過的若干性伴侶進行檢查和治療,無論他(她)們是否表現出症狀。還應對其性伴侶給予包括HIV在內的其他性傳播病原體進行檢查。

預後

經過正確規範的用藥,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習慣,軟下疳在短期內即可治癒。若為免疫力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而發病。

能否治癒

早發現、早治療的病人一般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若沒有合併愛滋病和梅毒的病人,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病人感染的症狀和體徵得到緩解,3~7日內改善症狀可視為治療成功,判愈檢測並非必需,在確診軟下疳後3個月,復檢梅毒和HIV。

飲食

飲食調理

目前對於本病的飲食暫無針對性宜忌,正常飲食即可。另外,病人需要注意無進食刺激性食物和飲品,以免加重局部不適感。

照護

本病病人需要生活中注意保持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陰道和陰囊等部位清潔、乾燥。還要勤換內褲,避免潰瘍部位細菌滋生,導致潰瘍處難以癒合,且治療期內避免性生活。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抗真菌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日常清潔

使用棉質內褲,病人的毛巾、內褲等衣物要隔離洗滌,用開水燙,以免傳播。每日坐浴、清潔外陰。

病情監測

複診時進行鏡檢及細菌培養,檢查是否還有杜克雷嗜血桿菌的典型細菌特徵或者魚群樣菌落,並且還要對HIV病原體和梅毒螺旋體進行檢測。

特殊注意事項
  • 注意用藥禁忌,避免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而減輕藥效或產生毒性,不要隨意停藥,應嚴格遵循醫囑。
  • 症狀緩解3~7天以後進行復檢,在首次未檢測到HIV病原體和梅毒螺旋體時,在確診軟下疳的三個月以後,復檢HIV和梅毒病原體。
  • 應勤換內褲,內褲單獨洗滌,用沸水燙洗、日光暴曬,避免交叉感染。
  • 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
  •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和魚、蝦、蟹等發物,避免加重潰瘍、疼痛和搔癢。

預防

軟下疳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性接觸傳播和自身接種,因此要避免濫交、杜絕不潔性交,提倡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加強性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

預防措施
  • 加強性道德觀念的教育,杜絕不潔性行為,避免與性病感染者及高危人群發生性接觸。
  • 加強入境檢疫,嚴防第三性病傳入。
  • 堅持查出必治、治必徹底的原則,建立隨訪追蹤制度。
  • 夫婦雙方共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