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概述
疣是一組由人類乳突病毒即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膚良性贅生物為特徵的皮膚病、性病(只有生殖器疣劃為性傳播性疾病,而不是所有疣),HPV可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破損進入上皮細胞,特別是基底層細胞內,並複製、增殖,導致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和增生,間接接觸污染物也會導致病毒傳播。不同類型疣的組織病理學表現和臨床表現有差異,一般表現為皮膚部疣狀凸起,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
- 就診科別:
- 皮膚性病科
- 英文名稱:
- verruca,wart
- 疾病別稱:
- 千日瘡、瘊子、飯蕊、贅疣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疼痛、出血和感染
- 治療周期:
- 間歇性治療,一般在1-8個月
- 臨床症狀:
- 皮膚淺表贅生物、皮損
- 好發人群:
- 不潔衛生習慣者、免疫力低下者
- 常用藥物:
- 0.05%~0.1%A酸軟膏、 Fluorouracil 軟膏、5% Imiquimod 軟膏
- 常用檢查:
- 皮損切片檢查、醋白試驗、聚合酶連鎖反應
我國目前將疣分為以下四大類:
尋常疣
俗稱「瘊子」,是獨立的堅實丘疹,表面粗糙。好發於手背、手指、足緣等處,手外傷或水中浸泡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跖疣
發生於一側或兩側足底,尤其以掌跖前部多見,外傷、摩擦、足部多汗為其誘因。走路時有壓痛,損害數目不定,可散在於足底各處,也可密集分布於足底,故而稱之為鑲嵌疣(mosaic warts)。
扁平疣
主要侵犯青少年故稱青年扁平疣,好發於顏面、手背及前臂,皮損數目往往是較多的扁平丘疹,芝麻或米粒大小,邊界清楚,顏色不定。
生殖器疣
又稱菜花,是性行為傳播疾病。多數發生於外生殖器、肛門附近皮膚黏膜濕潤處,如男性包皮、龜頭、女性外陰、子宮頸等,包皮過長或白帶過多者更易促發。初為粟粒大小的淡紅色贅生物,後漸大數目增多,呈乳頭狀、菜花狀突起,並易繼發感染、糜爛、化膿,自覺搔癢或疼痛。後期少數可轉化為鱗狀細胞癌、原位癌等。
病因
疣由人類乳突病毒HPV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破損進入上皮細胞,特別是基底層細胞內並複製增殖,導致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贅生物。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
- HPV病人或者攜帶病毒者,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HPV病毒。
- 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皮膚有細小破損接觸HPV導致。
病毒感染
主要是由於間接或者是直接接觸到病毒,病毒會可能通過皮膚皮損處進入體內,從而導致疾病出現。
自身免疫異常
當人體自身免疫出現異常的現象時,會導致病毒更易侵入人體,打破免疫屏障,從而引發疾病的出現。
皮膚破損
當人體皮膚表面出現破損的破損的狀態下使,會由於缺少皮膚屏障,導致病毒侵入體內,導致患病。
疣是常見病、多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以16~30歲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外傷者更加易患。
- 疣是一種傳染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比如生殖器疣的性接觸屬於直接接觸;污染物、污染針、刷子屬於間接傳染。外傷,比如跖疣常好發於足部著力點,鬍鬚部位因為剃鬚引起。
- 在免疫缺陷狀態下,比如腎移植、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紅斑性狼瘡病人等人群,乳頭瘤病毒的「疣」發病率較高,這些病人結核菌屬試驗等細胞免疫反應是下降的。
- 生殖器疣發病率在性傳播疾病中僅次於淋病,為門診常見病之一,年平均增長率為136.32%。
直接傳播
與帶有HPV的病人或者攜帶病毒者直接接觸。
間接傳播
接觸HPV病人和健康帶病毒者使用過的用具,如澡巾等。
- 普遍易感,16~30歲為主。
- 免疫低下者。
- 不注重衛生者,如與感染者公用洗漱用品等。
- 皮膚經常破損者,如有啃咬指甲等不良生活習慣。
症狀
不同類型的疣會引起分布在不同部位的疣狀贅生物,形狀各異,顏色各不相同,可發生於臉部或足部或手指等,病人可覺疼痛,也可無感覺。一般潛伏期在6週~2年,需注意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尋常疣
皮損為黃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可呈乳頭狀增生。
跖疣
足底部位可見疣狀突起,皮損上方的肌膚過度角化。皮損初起為細小丘疹,漸增至黃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壓而形成淡黃或褐黃色胼胝樣斑塊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不平,界限清楚,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刀片修除角質物後,可見露出的跖疣有疏鬆的蒼白色角質芯,芯周有些微小血塊所成的黑點。
扁平疣
皮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圓形或橢圓形,質硬,多為正常膚色或淡褐色,多驟然出現,數目較多且密集。搔抓後皮損可呈串珠狀排列,即自體接種反應或稱Koebner現象。病程慢性,多自行消退,少數病人可復發。
生殖器疣
初起損害是柔軟的紅色丘疹,頂端較尖而呈圓錐形,損害逐漸變大而顯著隆起,通常出現於溫暖潮濕的黏膜和皮膚交界處,男病人常發生於包皮、冠狀溝、尿道口或肛門附近,女病人常見於陰唇內側、陰道、子宮頸、會陰或肛門旁邊。女性會陰部的菜花受陰道分泌物刺激往往很大,且有臭味,而較大較深處的菜花較易發展成鱗狀細胞癌及原位癌。
尋常疣
發生在甲周者稱甲周疣,發生在甲床者稱甲下疣;疣體細長突起伴頂端角化,好發於頸額、眼瞼及腋下者稱絲狀疣;發生於頭皮及趾間的疣體表面常有參差不齊的突起,稱指狀疣。
扁平疣
少數扁平疣見於頸部、腕部或前臂,無自覺症狀,有時輕微發癢。
生殖器疣
偶可見於潮濕多汗的陰囊、腋窩、臍窩、趾間皮膚、尿道、陰道或子宮頸黏膜。
- 疣狀贅生物龜裂引起疼痛。
- 贅生物龜裂引起皮膚破潰,出現出血。
- 贅生物破裂後未及時治療引起傷口感染。
- 當病人出現疾病合併感染時,也會導致患處出現泛紅、化膿等症狀。當病毒感染到眼部時,也會倒是病人出現結膜炎或者是角膜炎。
看醫
病人一般無不適症狀,若皮膚出現疣狀贅生物,影響美觀、分布範圍廣,需及時就診,醫生可根據皮損特點、發病部位、病情狀況進而作出診斷,必要時結合病理學檢查、皮膚鏡等進一步診斷、治療。
- 當對於有不潔性生活史,自身免疫力較差者,生殖器官出現疣狀突起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做進一步檢查。
- 當皮膚多處出現疣狀凸起,影響日常生活時,應及時就醫。
- 當各處皮膚的疣狀凸起如出現明顯變大、出血、滲液、發癢、異味等情況,病變周圍皮膚出現水腫或喪失原有的皮膚光澤,局部有發癢、灼痛或壓痛等感覺異常應立即就醫。
病人應優先考慮去皮膚性病科就診。
- 什麼時候發現的?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疹子、疼痛等)
- 是否身邊有類似症狀病人?
- 近期是否與他人公用洗漱用具,或者去過澡堂?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皮損切片檢查
發現有HPV感染的特徵性凹空細胞的組織病理特點:細胞核染色呈圓形,染色很深,而核周圍細胞漿透明而呈空泡狀,以及角化不全、棘層高度肥厚、乳頭瘤樣增生。與脂漏性角化相鑑別,後者無凹空細胞。
醋白試驗
用5%醋酸液塗抹皮損處,3~5分鐘後變白色,可診斷HPV感染,敏感性高。
聚合酶鏈式反應
即PCR法,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HPV的核酸檢測及分型,快速敏感及特異性很高,陽性率可達80%左右。
醫生根據病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好發部位,發展情況即可作出診斷,必要時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檢測組織中HPV-DNA可確診。
疣狀皮膚結核
疣狀皮膚結核會表現出不規則的疣狀斑塊,並且伴隨著泛紅,根據結核菌素相關檢查陽性有助於鑑別。
雞眼
雞眼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長期受到擠壓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多發生在腳趾、腳底等部位,可見中央半透明、黃白色的核心,壓痛明顯,表面光滑。
汗管瘤及毛囊上皮瘤
汗管瘤後者好發於眼瞼附近,一般顏色與皮膚接近,組織學完全不同,無角化不全以及凹空細胞,為瘤樣改變;毛囊上皮瘤也稱毛囊瘤,好發於臉部,亦可見於頭皮或頸部,皮損為單個,直徑4mm左右,膚色結節。圓頂,中央有一臍窩,有毳毛從中露出,有時可排出皮脂樣物質。
扁平苔蘚
該疾病主要是多見於兒童,常在四肢處發病,少數病人會表現在臉部,會導致病人出現搔癢、黏膜損害、顏色變化等症狀,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以及體格檢查確定疾病。
治療
多數疣病人可以在發病後的1~2年內自然消退,不宜採用深度破壞性方法,否則會造成永久性疤痕。尚無法根除HPV方法,治療以破壞疣體、調節局部皮膚生長、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應為主要手段。
外用藥物
0.05%~0.1%A酸軟膏
每天1~2次,適用於扁平疣;但注意有生育意向的人不建議使用。
Fluorouracil 軟膏
每天1~2次,因為可遺留色素沉澱,臉部慎用。
5% Imiquimod 軟膏
每周3次,扁平疣、尋常疣、菜花有一定療效,復發率低,但會有灼熱、搔癢、紅斑,妊娠期應用 Imiquimod 的安全性尚未確立,妊娠婦女忌用。
系統藥物
對於多發性及頑固難治的疣,可配合全身或者病損局部注射干擾素、胸腺肽,增強機體免疫力,但單獨使用療效不肯定。
包括電切除術、刮除術。
切除術
這種手術方法主要適用於尋常疣、菜花,主要是將疣體去除,並沒有將致病病毒消滅,所以在做好手術之後常會出現復發的現象。
刮除術
該手術方法主要是選擇使用特製的刮匙,將疣體全部刮除,但是要明確的是刮除術不適用於臉部。
液氮的冷凍療法、電灼療法、刮除治療和二氧化碳雷射療法適用於數目少的尋常疣或跖疣。治療中出現輕度疼痛,效果顯著,一般無不良反應。對於不耐受疼痛者,可以預先外塗複方利多卡因乳膏適度局麻。注意治療中不要損傷過深,以免遺留疤痕。
皮損內注射平陽霉索用1%普魯卡因稀釋於疣體根部注射,每周1次,適用於難治性尋常疣和跖疣;維他命D皮損內注射對於多發性疣具有一定療效。
預後
多數疣1~2年內可自愈,其餘大部分經過治療後可以痊癒,1/3疣有復發可能,極少部分有癌變可能。
疣經過有效積極治療,可以治癒。
病人治療得當,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治療方法不同,複診時間不同。經過冷凍治療後,大約需要7~10天疣體脫落,所以需要在1週左右去醫院複診,看看疣體是否完全脫落。如果有部分殘留的疣體,還需要再次做冷凍治療。如果用二氧化碳雷射治療疣體,一般疣體當時就會脫落,需要1個月左右再次去醫院複診,觀察是否有新生的疣體復發。如果用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一般需要治療3次,每次的間隔時間為1週,所以一般經過1週左右複查1次。
飲食
病人的飲食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綜合素質為主,需要避免發生HPV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所以飲食上注意食物多樣搭配,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食品,補充多種維他命,特別是維他命B6等,減少HPV感染機會。
- 疣病人應注意限制或者是禁食魚、蝦、蟹等「發物」,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吃蔥、蒜、辣椒等辛辣的食物。最好不吃不潔淨的食物,尤其是霉變的花生以及沒有醃製好的酸菜等等。
- 該病病人不要酗酒,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更容易吸收乙醛。病人不但要忌口,在生活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則病情會越發嚴重,皮損也會越發加重。
照護
患上疣將會給病人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帶來諸多的不便,且由於尋常疣具有傳染性,應當及早預防,嚴格控制飲食,不要吃不利於疣治療的食物,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心理疏導。
- 疣病程慢,治療時間較長,最快治療時間一般需要2~3個月,因此治療期間要樂觀,有耐心、毅力。
- 注意避免搔抓、摩擦疣體,以防自身接種感染。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減少皮膚損傷,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不宜使用激素類藥物,以免造成泛發。
疣具有傳染性,因此需注意個人衛生,忌與他人共用餐具,少吃醃製的食物,及早預防,避免給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帶來諸多不便。
預防
由於疣是HPV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時通過病損處感染所致,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致病病毒,同時增強抵抗力,對預防疾病有一定益處。針對已經患病者,需要避免疣體在自身擴散。
疣在潛伏期時基本無臨床症狀,初期很難篩檢。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洗澡、勤換衣物等,保持室內的環境衛生及通風良好,避免病毒滋生,預防疾病的發生。
- 注意不與患有疣的病人共同使用生活用品,如毛巾、臉盆等,以防傳染給自己,同時要注意定期煮洗毛巾、浴巾,清洗、日曬生活用品,不用公共腳盆、拖鞋等,避免接觸感染。
- 堅持鍛煉身體,這樣有助於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對預防疾病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