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尿道癌

概述

尿道癌是指發生於尿道被覆蓋上皮及尿道腺體的惡性腫瘤,臨床上比較少見。男性尿道癌大多數在40歲以上,女性尿道癌多見於中老人。部分的尿道癌繼發於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移行上皮癌,原發尿道癌比較少見,主要發生在女性。該疾病主要進行藥物以及手術治療,該疾病不能徹底治癒,只能延長生存期。

就診科別:
泌尿外科、腫瘤科
英文名稱:
carcinoma of urethra
疾病別稱:
尿道惡性腫瘤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出血、感染、泌尿系梗阻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頻尿、急尿、尿痛、排尿困難、尿線變細
好發人群:
40歲以上男性、中老年女性
常用藥物:
Cisplatin 、胺甲蝶呤、 Vincristine 、 Doxorubicin
常用檢查:
尿道造影、CT檢查、尿道膀胱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因

尿道癌的發病原因不詳,可能與多種原因對尿道慢性刺激有關。據部分研究顯示,該疾病在40歲以上人群以及中老年女性中發病率較高。

主要病因

尿道慢性刺激

男性尿道癌可能與反覆尿道炎、尿道擴張等對尿道刺激有關;女性尿道癌可能與性交、妊娠以及反覆尿路感染等對尿道的刺激有關。

疾病和激素水平

尿道癌還可能繼發於某些增生性疾病,如息肉等,也可能與尿道黏膜白斑、雌激素有關。

流行病學

尿道癌臨床上比較少見,約占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5%,男女均可發病,女性多於男性,男性多發生在40歲以上,女性發生於中老人。

好發人群

40歲以上男性

反覆尿道炎、尿道擴張等對尿道刺激導致,繼發於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移行上皮癌。

中老年女性

由於中老年女性陰道菌群改變和抵抗力降低導致容易感染,加上性交、妊娠等刺激易發生尿道癌。

症狀

尿道癌的典型症狀是頻尿、急尿、尿痛、排尿困難、尿線變細、尿道血性分泌物等,腫瘤稍大時,可於尿道觸及腫塊,部分可以發生尿瘺等。

典型症狀
  • 頻尿、急尿、尿痛是腫瘤細胞侵及尿道導致的尿路刺激征。
  • 排尿困難、尿線變細是腫瘤細胞占據或壓迫尿道所致。
  • 尿道血性分泌物是腫瘤破潰或侵及尿道所致。
  • 部分病人可能會觸及尿道腫物,或可見腫物脫出。
末期症狀

末期可出現體重減輕、骨盆痛、尿道周圍膿腫、尿失禁、尿道陰道瘺或尿滯留等不適。

併發症

出血、感染

尿道癌屬於尿路上皮癌,一般會導致病人有出血以及感染,特別是末期尿道癌病人,表面會出現破潰以及出血等症狀,病人會有尿道流血的特徵,反覆的出血會導致病人形成慢性貧血,血塊阻塞尿道會引起感染。

泌尿系梗阻

特別是尿道癌發展的質地較硬、較大、進展迅速會阻塞尿道,病人會有排尿疼痛以及排尿困難、排尿障礙等症狀。

腫瘤轉移

末期的尿道癌會導致淋巴結轉移,從而引起全身疼痛或者其他內臟轉移等併發症。

局部浸潤

浸潤性生長是腫瘤的生物學特點,因此尿道癌也會侵犯膀胱、陰道前壁、攝護腺等其他鄰近的器官。

看醫

尿道癌的就醫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發現後經手術聯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積極治療後可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因此,如果出現尿道癌可疑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就醫指征
  • 平時有頻尿、急尿、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時,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排尿困難、尿線變細、尿道血性分泌物等症狀,高度懷疑尿道癌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尿道癌的病人應立即就醫,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會考慮去泌尿外科就診。
  • 一旦確診,建議去腫瘤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頻尿、急尿、尿痛、排尿困難、尿線變細、尿道血性分泌物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目前排尿情況怎麼樣?
  • 之前有做過手術嗎?
需要做的檢查

X線尿道造影

可以了解尿道有無狹窄和不規則充盈。

CT或磁共振檢查

可發現骨盆腔和腹膜後腫大的淋巴結,有助於腫瘤的分期。

超音波及尿道膀胱鏡檢查

可觀察腫瘤的大小、範圍,並取切片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理檢查是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如高度懷疑尿道癌的可能需要做該項檢查確診。

陰道指診

對於女性的針對性檢查,了解腫瘤的部位、大小、有無浸潤。

診斷標準
  • 典型尿道癌症狀,如頻尿、急尿、尿痛、排尿困難、尿線變細、尿道血性分泌物。
  • 用尿道膀胱鏡觀察腫瘤大小、範圍,並取切片檢查進行病理檢查,發現腫瘤細胞即可確診。
  • 結合CT或磁共振進行分期。
鑑別診斷

尿道狹窄

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尿道狹窄,後天性尿道狹窄往往有外傷、器械檢查、淋病等明顯的致病因素,其主要表現為尿線細、尿流無力、排尿困難,甚至發生尿滯留。一般不伴有尿道血性分泌物,無尿道腫塊。做尿道擴張時有明顯受阻的狹窄段,膀胱尿道造影顯示尿道管腔狹窄,而非尿道內充盈、缺損,尿道鏡檢查有助於鑑別。

攝護腺肥大症

多見於老年男性,以進行性排尿困難為主要表現,可發生急性尿滯留。直腸指診可觸及增大的攝護腺,中間溝消失,不能觸及尿道腫塊。膀胱尿道造影示恥骨上方有增大的攝護腺負影,尿道內無充盈、缺損。尿道膀胱鏡檢查可見膀胱頸口變形,攝護腺中葉或兩側葉增大突向並擠壓尿道的現象。進行病理學檢查即可與尿道癌進行鑑別。

尿道乳頭狀瘤

是尿道的一種良性腫瘤,多位於攝護腺部尿道,常與膀胱乳頭狀瘤同時發生,有頻尿、尿痛、初始或終末血尿等症狀。膀胱尿道鏡檢查時,可見尿道內口、精阜附近有帶蒂的乳頭狀腫瘤,末端分支呈絨毛狀,可隨灌注液漂移,表面無潰瘍。難以鑑別時,可進行切片檢查以確認腫瘤情況。

尿道菜花

是由性接觸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多與其他性病同時發生,多發生於舟狀窩或其他部分尿道的黏膜上。有排尿時灼痛及尿道分泌物,同時還可有陰莖濕疣、陰莖頭及包皮濕疣、陰囊濕疣、肛門濕疣等病變。尿道鏡觀察呈乳頭狀、尖針形,淡紅色,質軟的新生物。鑑別困難時,可取活組織檢查。

治療

尿道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治療以手術為主,可輔以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具體應根據病人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來決定治療方案。

治療周期
尿道癌屬於泌尿系惡性腫瘤,病人應該長期持續性治療。
藥物治療

其藥物治療主要是化學藥物,但化療效果不肯定,僅作為末期尿道癌的舒缓治疗或配合手術和放療,藥物有 Cisplatin 、胺甲蝶呤、 Vincristine 、 Doxorubicin 等,總有效率小於50%,完全緩解率僅11%。

手術治療

男性尿道癌

腫瘤局部切除術

適用於全尿道單發、淺表、高分化、低分期的腫瘤。

尿道部分切除術

適用於低分期的前尿道癌。

根治性尿道切除術

用於O、A、B期尿道癌,並且腫瘤近端不超過球部中線者。

根治性廣泛臟器切除術

適用於C期以上的近端尿道癌,並能耐受手術者。

女性尿道癌

腫瘤局部切除術

適用於單發、淺表、高分化、低分期的小腫瘤。

尿道部分切除術

適用於O、A、B期前尿道癌。

根治性尿道切除術

適用於近端尿道癌或全尿道癌。

放射治療

單獨應用放療,可控制末端尿道小的腫瘤,放療方法包括近距離組織間插置放療及體外放療,一般僅作為末期尿道癌的舒缓治疗。此外,放療還可配合手術一起進行。

預後

尿道癌可以發生全身轉移,危及生命,經過積極、有效、規範的治療後,能夠減輕症狀,改善預後,延長生存期。如果病人分期較晚或已經轉移,則預後不佳。

能否治癒

尿道癌不能治癒,只能暫時減輕或控制症狀,延長生存期。

能活多久

尿道癌病人的預後與尿道癌的發病部位、分期及病理惡性程度相關。與近端尿道癌相比,遠端病變可以獲得更好的生存率,5年疾病相關生存率遠端病變為71%,近端病變為48%,侵犯尿道大部的病變為24%,手術結合放療的5年生存率為30%~40%。

複診

臨床建議惡性腫瘤病人治療後1年內,1個月複查1次,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以作補充治療;若超過1年,可3個月複查1次;3~5年,每半年複查1次;5年以後,每年複查1次。

飲食

飲食調理

尿道癌病人並無特殊飲食調理注意事項,合理膳食,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即可。

照護

尿道癌病人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局部清潔,預防尿路感染,不要過分緊張,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免加重病情。積極進行治療,不要盲目用藥。

日常護理
  • 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注意藥物副反應,必要時及時就診,調整藥物用量。
  • 注意營養及個人衛生,保持局部清潔。
  • 預防尿路感染,若有尿路感染,應積極治療。
病情監測

尿道癌病人需要密切觀察自身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就診,並遵醫囑定期複查腫瘤標誌物及CT或磁共振,預防復發。

預防

尿道癌多因尿道慢性刺激或繼發於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移行上皮癌而發生,故積極治療泌尿系感染及治療原發腫瘤是預防尿道癌的主要措施。

預防措施
  • 既往有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移行上皮癌需定期複查腫瘤標誌物及CT,防止轉移。
  • 改善生活習慣,保持會陰部局部乾燥及清潔,預防尿路感染。
  • 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泌尿系感染的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