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炎
概述
甲狀腺炎是一類累及甲狀腺的異質性疾病,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損傷、肉芽腫、藥物、創傷等多種原因所致甲狀腺濾泡結構破壞,其病因不同,組織學特徵各異,臨床表現及預後差異較大。病人可以表現甲狀腺功能正常、一過性甲狀腺毒症或甲狀腺機能低下,有時在病程中三種功能異常均可發生,部分病人最終發展為永久性甲狀腺低下。
- 就診科別:
- 內分泌科
- 英文名稱:
- thyroiditis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風暴、甲狀腺心臟病
- 治療周期:
- 治療周期取決於具體情況
- 臨床症狀:
- 甲狀腺腫大、結節疼痛
- 好發人群:
- 30~50歲女性
- 常用藥物:
- 阿斯匹靈、布洛芬、吲哚美辛、普賴鬆、左甲狀腺素
- 常用檢查:
- 紅血球沉降率(ESR)、甲狀腺功能測試、甲狀腺攝碘率、甲狀腺超音波、甲狀腺抗體測試
急性甲狀腺炎
包括急性細菌性甲狀腺炎、急性病毒性甲狀腺炎、急性黴菌性甲狀腺炎,屬於感染性疾病,較少見。
亞急性甲狀腺炎
又稱為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和DeQuervain甲狀腺炎,是一種與病毒感染有關的自限性甲狀腺炎。
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
包括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和慢性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等。
病因
甲狀腺炎是由於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損傷、肉芽腫、藥物、創傷等多種原因所致的甲狀腺濾泡結構破壞,可存在各種類型。
自身免疫
主要為第一型輔助性T淋巴球免疫功能異常,導致甲狀腺自身抗體形成,從而引起甲狀腺細胞凋亡,甲狀腺不能產生足夠的甲狀腺素而引發甲狀腺炎。
感染
多與病毒、細菌感染有關,如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情況。致病微生物感染後,造成甲狀腺濾泡破壞、發炎等。
放射線
在經過大劑量放射碘治療及頭頸外照射治療後,由於輻射引起甲狀腺組織損傷。
高碘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高碘是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癌相同的致病因素,碘與多種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密切相關,並在甲狀腺細胞的凋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妊娠環境
主要包括孕婦自身環境及外部環境,孕婦進食過量碘,可使本病的發病率增高。碘的攝入量明顯高於需求量的婦女,最易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炎總體較少見,但在世界範圍內,甲狀腺炎的發病率逐漸增加。
- 30~50歲女性。
- 病毒感染者也可能有發病風險,例如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感染者。
症狀
甲狀腺炎因病因、類型不同,臨床症狀差異較大,病人可表現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腫大等。
局部症狀
總體表現為甲狀腺不同程度的腫大,瀰漫性、質地較硬,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甲狀腺區結節疼痛明顯,可放射至耳後,吞咽時疼痛明顯。功能正常的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甲狀腺中度腫大,可有咽部不適、頸部壓迫感,無甲狀腺區疼痛。無痛性甲狀腺炎病人半數僅有甲狀腺輕度腫大,而無局部觸痛。
全身症狀
根據實驗室結果,急性、亞急性甲狀腺炎可分為以下三期:
甲狀腺毒症期
出現原因是甲狀腺濾泡被炎症破壞,其內儲存的甲狀腺激素釋放進入循環,形成「破壞性甲狀腺毒症」,炎症損傷引起甲狀腺細胞攝碘功能減低。此期病人表現為體重減輕、怕熱、心搏過速等,歷時約3~8週。
甲狀腺低下期
因為儲存的甲狀腺激素釋放殆盡,甲狀腺細胞處於恢復之中,約25%的病人在甲狀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復之前進入功能減退階段,出現水腫、怕冷、便秘等症狀。
恢復期
多數病人短時間(數周至數月)恢復正常功能,僅少數成為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簡稱甲狀腺低下,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低甲狀腺激素血症或甲狀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謝症候群。病人以代謝率減低和交感神經亢進性下降為主要表現,典型病人畏寒、乏力、手足腫脹感、嗜睡、記憶力減退、少汗等。亞急性甲狀腺炎發生甲狀腺低下的機率大約為3%,治療以服用左甲狀腺素為主。
甲狀腺風暴
如果甲狀腺亢進未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不充分,可出現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心臟病
多因甲狀腺素直接或間接作用於心臟所致,表現為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等。
看醫
若發現頸部甲狀腺腫大、疼痛,或出現體重減輕、怕熱、心搏過速等症狀請及時就醫,行甲狀腺功能檢查、甲狀腺超音波等明確疾病。
- 孕婦及免疫力低下者進行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一旦體檢中發現甲狀腺炎的體徵,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頸部甲狀腺腫大、疼痛,或出現體重減輕、怕熱、心搏過速,以及水腫、怕冷、便秘,高度懷疑甲狀腺炎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甲狀腺炎的病人,若出現乏力、嗜睡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內分泌科就診。
- 若懷疑同時患有甲狀腺心臟病,應就診於心內科。
- 甲狀腺腫大、疼痛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現頸部甲狀腺腫大、疼痛或體重減輕、怕熱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乏力、嗜睡、體重增加等症狀)
- 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紅血球沉降率(ESR)
紅血球沉降率能通過測量紅血球下降的速度來指示炎症,大於50mm/h時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有力支持,ESR不增快也不能除外本病。
甲狀腺功能測試
大多數病人的甲狀腺功能測試均明顯異常,包括T4(游離型和總量)下降,甲狀腺刺激素(TSH)升高(也可能是正常或降低),T3(游離型和總量)升高。此時甲狀腺功能測試結果異常,但無甲狀腺機能異常的臨床表現,當治療時間延長及藥物蓄積時,其臨床症狀常會出現。
甲狀腺攝碘率
甲狀腺攝碘率是鑑別甲狀腺疾病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檢查,甲狀腺機能低下(以下簡稱甲狀腺低下)病人攝碘率一般呈減低狀態
甲狀腺抗體測試
甲狀腺抗體包括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功能正常時TPOAb和TgAb滴度顯著升高,是橋本氏甲狀腺炎最有意義的診斷指標。
甲狀腺超音波
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可用於評估甲狀腺的解剖結構,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超音波顯示甲狀腺腫,回聲不均,可伴多發性低回音區域或甲狀腺結節;萎縮性甲狀腺炎則呈現甲狀腺萎縮的特徵。
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炎診斷標準不同,具體如下:
亞急性甲狀腺炎
根據急性起病、發熱等全身症狀及甲狀腺疼痛、腫大且質硬,結合ESR顯著增快、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與甲狀腺攝碘取率降低的雙向分離現象可診斷本病。
橋本氏甲狀腺炎
凡是瀰漫性甲狀腺腫大,質地較韌,特別是伴峽部錐體葉腫大,不論甲狀腺功能是否改變,均應懷疑HT。如血清TPOAb和TgAb陽性,診斷即可成立。
萎縮性甲狀腺炎
臨床一般以臨床甲狀腺低下首診,觸診和超音波檢查甲狀腺無腫大或萎縮,血清TPOAb和TgAb陽性,即可診斷。
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一年之內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可以表現為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雙相型、甲狀腺亢進單相型和甲狀腺低下單相型三種形式;產前無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排除產後葛瑞夫茲氏症,符合上述條件即可診斷為產後甲狀腺炎。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簡稱甲狀腺亢進,碘致甲狀腺亢進或者甲狀腺亢進時碘攝取率被外源性碘化物抑制,出現血清T3、T4升高,但是131Ⅰ攝取率降低,需要與亞急性甲狀腺炎鑑別。根據病程、全身症狀、甲狀腺疼痛、甲狀腺亢進時T3/T4比值及ESR等方面可以鑑別。
結節性甲狀腺腫
有地區流行病史,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自身抗體陰性或低滴度。超音波、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分化型甲狀腺癌
甲狀腺明顯腫大、質硬伴結節者需要與甲狀腺癌鑑別。但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多以結節首發,不伴甲狀腺腫、抗體陰性,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惡性病變。
治療
因甲狀腺炎病因不同,疾病類型不同,甲狀腺炎病人症狀和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措施有所差異,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
β受體阻斷劑
適用於甲狀腺毒症期,甲狀腺毒症明顯者,如表現為體重減輕、焦慮、心悸等,常用藥物,如 Propranolol 。
左甲狀腺素(L-T4)
甲狀腺機能低下期可使用L-T4替代治療,可將血清TSH和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到正常範圍內,治療劑量取決於病人的病情、年齡、體重和個體差異。50歲以上病人服用前要常規檢查心臟狀態,而永久性甲狀腺低下需長期替代治療。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甲狀腺疼痛的輕型病人僅需應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阿斯匹靈、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中、重型病人可給予普賴鬆治療,症狀緩解後減量。少數病人有復發,復發後普賴鬆治療依然有效。
甲狀腺炎病人一般情況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對於甲狀腺腫大顯著、疼痛、有氣管壓迫,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及疑有惡變者,可以考慮手術切除。一般選用全身麻醉或頸神經叢阻滯麻醉方式進行手術,術後往往發生甲狀腺低下,需要甲狀腺激素長期替代治療,並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指標。常見手術方式有峽部切除,以及峽部切除+雙側甲狀腺部分切除術。
預後
甲狀腺炎的類型不同,輕重不同,病人的預後不同。亞急性甲狀腺炎為自限性病程,預後良好。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病人,少數可能發生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橋本氏甲狀腺炎導致的甲狀腺低下通常是永久性的,尚無針對病因的治療措施,無法完全治癒,但可通過藥物控制症狀和病情。
部分類型的甲狀腺炎為自限性疾病,少數不能完全治癒,但藥物可控制病情。
甲狀腺炎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一般主張每半年到一年隨訪一次。
飲食
甲狀腺炎病人除了積極接受治療,定期隨訪外,還應注意膳食多樣化,做好飲食調理,利於疾病的恢復。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提倡低碘飲食,避免過多進食海產品。少攝入富含麩質的食物,如大麥、小麥等,保持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保證蛋白質、礦物質和營養素的正常供給。
照護
甲狀腺炎病人的護理以了解病人心理狀況,開導不良情緒,緩解焦慮,並保持甲狀腺功能正常或維持理想水平為主,還需避免發生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及時發現和處理,避免攝入過量的碘等。
- 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注意觀察用藥後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 保證舒適的環境,使病人放鬆,學會自我緩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等。
- 保持心情放鬆,緩解焦慮,多與親人溝通傾訴。
甲狀腺病人,尤其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應密切注意自身病情變化,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一般主張每半年到一年隨訪一次,必要時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預防
甲狀腺炎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 使用放射性碘進行診斷和治療前詢問醫生注意事項,以及發生甲狀腺炎的風險,並諮詢是否可以改用方案。
-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感染和食用大量含碘食物。
- 發現相關症狀輕儘早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