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
概述
膀胱腫瘤是指發生在膀胱的腫瘤性疾病,膀胱腫瘤可分為上皮來源和非上皮來源兩大類腫瘤,兩者中又有良惡性之分。膀胱上皮來源的腫瘤包括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占全部腫瘤的95%以上。膀胱非上皮來源的腫瘤包括纖維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嗜鉻細胞瘤等,以及膀胱以外異位組織發生的橫紋肌肉瘤、軟骨瘤、皮樣囊腫等情況均極少見。
- 就診科別:
- 腫瘤內科、泌尿外科
- 英文名稱:
- Tumor of bladder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尿滯留、腎功能不全、貧血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
- 好發人群:
- 吸菸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者、有家族史者
- 常用藥物:
- Cisplatin 、 Gemcitabine 、 Paclitaxel
- 常用檢查:
- 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查、膀胱雙合診
上皮來源性膀胱腫瘤
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占全部腫瘤的95%以上。
非上皮來源性膀胱腫瘤
包括纖維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嗜鉻細胞瘤等,以及膀胱以外異位組織發生的橫紋肌肉瘤、軟骨瘤、皮樣囊腫等均極少見。
繼發性的膀胱腫瘤
包括轉移性淋巴瘤、白血病、漿細胞瘤、骨髓瘤等。
病因
膀胱腫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吸菸、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感染、遺傳等因素相關。膀胱腫瘤常好發於吸菸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者、有家族史者等。慢性炎症刺激、膀胱結石、長期留置尿管等都能誘發膀胱腫瘤,慢性炎症刺激、膀胱結石、長期尿管留置均可誘發本病。
吸菸
是最重要的致癌因素,約1/3膀胱腫瘤與吸菸有關。吸菸可使膀胱腫瘤發病風險增加2~4倍,可能與香菸含有多種芳香胺的衍生物致癌物質有關,戒菸後膀胱腫瘤的發病率會有所下降。
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
如染料、皮革、橡膠、塑料、油漆等,發生膀胱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現已肯定主要致癌物質是聯苯胺、β-萘胺、4-氨基雙聯苯等,可在30~50年後發病。
膀胱慢性感染與異物長期刺激
如膀胱結石、膀胱憩室、血吸蟲感染或長期留置導尿管等,會增加膀胱腫瘤的發生風險,其中以鱗癌多見。
遺傳
有家族史者發生膀胱腫瘤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目前大多數膀胱腫瘤病因學研究集中在基因改變。膀胱癌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分子機制是編碼調節細胞生長、DNA修復或凋亡的蛋白抑癌基因失活,使DNA受損的細胞不發生凋亡,導致細胞生長失控。
其他
長期大量服用含 Phenacetin 的鎮痛藥、食物中,或由腸道菌作用產生的亞硝酸鹽、骨盆腔放射治療、維他命A缺乏等,均可成為膀胱腫瘤的病因。
慢性炎症刺激
慢性炎症反覆刺激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生誘發膀胱腫瘤。
膀胱結石
結石生長、移動反覆刺激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生誘發膀胱腫瘤。
長期尿管留置
長期尿管留置可能導致感染、異物刺激,都能誘發膀胱腫瘤。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較高,多發生於膀胱三角區及膀胱側壁。男女均可發病,以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在50~70歲。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其中超過90%以上的病人為上皮細胞癌。
吸菸者
約1/3膀胱腫瘤與吸菸有關,吸菸可使膀胱腫瘤發病風險增加2~4倍。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者
長期接觸染料、皮革、橡膠、塑料、油漆,其中含有致癌物質聯苯胺、β-萘胺、4-氨基雙聯苯等,發生膀胱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
有家族史者
有家族史者發生膀胱腫瘤的危險性明顯增加,與基因改變有關。
症狀
膀胱腫瘤的典型症狀包括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等症狀,部分病人出現輸尿管梗阻、腰骶部疼痛、尿毒症、腹痛、下肢水腫、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膀胱腫瘤常見的併發症有尿滯留、腎功能不全、貧血等。
膀胱腫瘤病人可能開始僅有鏡下血尿,一般無明顯症狀。
無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見的症狀,血尿多為全程,間歇性發作,也可表現為初始血尿或終末血尿,部分病人可排出血塊或腐肉樣組織。血尿持續的時間,出血量與腫瘤惡性程度、分期、大小、數目、範圍、形態有一定關係,但不一定呈正比。當血尿自行停止時可造成疾病已愈的錯覺,以致延誤病人就診。
膀胱腫瘤病人出現頻尿、急尿、尿痛的膀胱刺激征,常因腫瘤壞死、潰瘍或併發感染所致。
末期腫瘤侵犯膀胱周圍組織、器官,或有骨盆腔淋巴結轉移時導致膀胱區疼痛、尿道陰道瘺、下肢水腫等相應症狀。遠處轉移時,也可出現轉移器官功能受損、體重減輕、骨痛及惡病質等表現。
部分病人出現輸尿管梗阻、腰骶部疼痛、尿毒症、腹痛、下肢水腫、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
膀胱腫瘤可併發以下疾病:
尿滯留
三角區及膀胱頸部腫瘤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導致排尿困難和尿滯留。
腎功能不全
腫瘤侵及輸尿管可致腎積水、腎功能不全。
貧血
尿血是膀胱腫瘤的典型症狀,末期病人多併發貧血。
看醫
當出現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等症狀要及時到泌尿外科就診,行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查、膀胱雙合診等明確診斷後,可轉入腫瘤內科繼續治療,注意和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膀胱息肉等疾病鑑別。
- 當出現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等症狀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膀胱腫瘤病人確診為惡性腫瘤應及時就醫。
- 膀胱腫瘤病人出現排尿困難導致尿滯留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泌尿外科就診。
- 明確診斷為膀胱腫瘤時也可去腫瘤內科就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
- 血尿是全程都有嗎?
- 最近飲食、二便、睡眠正常嗎?
- 有無吸菸史、長期接觸致癌物、惡性腫瘤家族史?
- 既往有無其他疾病?
實驗室檢查
尿液常規和尿脫落細胞檢查
可作為血尿病人的初步篩選,尿脫落細胞檢查取材方便,簡單易行,是較好的診斷方法。尿液常規檢查時,反覆尿沉渣中紅血球計數>5個/高倍鏡視野應警惕膀胱癌可能。在新鮮尿液中易發現脫落的腫瘤細胞,故尿細胞學檢查是膀胱癌診斷和術後隨診的主要方法之一。
流式細胞分析計
可測定腫瘤細胞內的DNA含量,非整倍體的細胞數,並了解細胞的增殖情況。其有助於膀胱癌的診斷或對其生物學特性的了解,但仍不能在臨床代替細胞病理學。
腫瘤標記物
如膀胱腫瘤抗原、核基質蛋白和尿脫落細胞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用於膀胱癌的初期診斷,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
能顯示膀胱液性暗區內膀胱壁的突起團塊,回聲較強。可經腹壁或經尿道作超音波,可發現0.5公分~1公分以上的膀胱腫瘤,並可顯示腫瘤浸潤的深度,對腫瘤的臨床分期有幫助。
X線檢查
靜脈尿路造影雖不易發現膀胱內的小腫瘤,但可了解上尿路系統有無腫瘤及腫瘤對腎功能的影響;腎積水或顯影不良常提示腫瘤浸潤輸尿管口;較大的膀胱腫瘤可見膀胱充盈缺損;浸潤膀胱壁時膀胱壁僵硬不整齊。
CT
常用作膀胱腫瘤的分期,特別對了解有無膀胱外浸潤及淋巴結轉移有幫助,但淋巴結<0.5公分者仍難以分辨。表淺的小腫瘤CT不易發現;有蒂的腫瘤有時可見清晰的血管;CT增強時有助於膀胱內腫瘤和血塊的鑑別。
磁振造影
可進行矢狀、冠狀斷面成像。突入膀胱的腫塊和膀胱壁的局限性增厚在T1加權像上呈等或略高信號,T2加權像呈低於尿液的略高信號。磁振造影對腫瘤分期基本與CT相仿,但判斷膀胱壁受損程度較CT準確。
光動力學診斷
膀胱腫瘤細胞對某些光敏物質具有特異性黏附作用,這些光敏物質可在一定波長的光源激發下產生特異性螢光,據此可顯示膀胱內是否有腫瘤。這種方法結合膀胱鏡切片檢查,可準確的診斷一些普通膀胱鏡難以發現的小病灶,如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微小腫瘤病灶等,敏感性極高,特異性也可達70%。
膀胱鏡檢查
對膀胱腫瘤的診斷最為重要,可直接看到腫瘤的大小、數目、部位以及形態是乳頭狀還是實性、團塊狀,是有蒂還是廣基,並可在鏡下取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膀胱鏡檢時還應注意腫瘤與輸尿管口和膀胱頸的關係,並同時作腫瘤或可疑部位的切片檢查。此外,窄帶光譜膀胱鏡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提高膀胱癌的診斷率。
膀胱雙合診
可了解腫瘤大小、浸潤的範圍、深度以及與盆壁的關係,常用於術前對於腫瘤浸潤範圍和深度的評估。
- 膀胱腫瘤典型症狀: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
- 膀胱鏡看到腫物。
膀胱腫瘤要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膀胱結石
多有排尿中斷、尿末疼痛等症狀,可有血尿,X線平片可有不透光陰影,膀胱鏡檢查及切片檢查可證實。
攝護腺肥大
可有肉眼血尿,但多以排尿困難為特點,病史較長。排尿困難有一個逐漸加重的發展過程,直腸指診觸及攝護腺增大,中間溝消失,膀胱鏡檢查除見攝護腺增大外,膀胱內無新生物,必要時可行切片檢查。
膀胱息肉
較少見,多發生於慢性炎症、寄生蟲及異物刺激。繼發感染時有膀胱刺激症,血尿較腫瘤輕,尿液中無瘤細胞,膀胱鏡檢查可作鑑別。
治療
膀胱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根據腫瘤的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並結合病人全身狀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此外,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都是常用的治療方式。膀胱良性腫瘤經手術切除即可,惡性腫瘤需要長期持續性治療。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
可以切除肉眼可見的全部腫瘤,即治療。又可以對腫瘤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查以明確病理診斷、腫瘤分級和分期,為進一步治療以及判斷預後提供依據。電切術後併發症少,如止血不滿意引起血塊積存,可經膀胱鏡沖洗淨後電凝止血處理。偶有手術者未察覺的膀胱穿孔,可導致尿外滲,病人可有腹痛、發熱,一般只需留置導尿管7~10天,尿外滲嚴重或併發感染者可穿刺或手術引流。發生經尿道電切術症候群即低鈉血症時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酌情應用呋塞米、高滲鹽水對症處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手術範圍包括膀胱及周圍脂肪組織、輸尿管遠端,並行骨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男性應包括攝護腺、精囊,女性應包括子宮、附件和陰道前壁。如果腫瘤累及男性攝護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頸部,則需考慮施行全尿道切除。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並不是膀胱腫瘤的首選治療方式,但近年研究表明,在一些高危的膀胱腫瘤選擇性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較保留膀胱可以獲得更佳的疾病控制和生存時間。對分級高且傳統方法難治的膀胱癌病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5年生存率約為80%。對膀胱灌注治療無效的高危膀胱腫瘤(如腫瘤進展、腫瘤多次復發、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及膀胱灌注治療無效等),二次電切仍發現高級別浸潤性腫瘤,或極高危的膀胱腫瘤的病人可考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但應除外有嚴重併發症(心、肺、肝、腦、腎等疾病)以及不能耐受手術的病人。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方式可以分為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機器人輔助三種。與開放手術相比,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手術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術後疼痛輕、進食早、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特點,但手術時間一般要多於開放性手術,而且腹腔鏡及機器人手術對術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較高,相對開放性手術而言其學習曲線明顯延長。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手術也已應用於多種尿流改道術,現多採用在腹腔鏡或機器人手術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後,通過小切口在體外進行尿流改道術。完全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下完成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手術目前雖然可行,但仍存在一定爭議,只在少數具有一定經驗的中心開展。
經尿道雷射手術
雷射由於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可以對組織產生凝固以及汽化的作用,從而對腫瘤起到治療效果。雷射手術術中膀胱穿孔發生率低且沒有閉孔神經反射,療效及復發率與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相近,但術前需進行腫瘤切片檢查以便進行病理診斷,目前適用於乳頭狀低級別尿路上皮癌的治療。
光動力學治療
光動力學治療是通過靜脈注入光敏物質,選擇性的到達並滯留於腫瘤處,通過膀胱鏡導入光纖,以特殊波長的光照射膀胱黏膜,對腫瘤產生直接破壞作用。同時破壞血管和產生免疫作用,膀胱原位癌、控制膀胱腫瘤出血、腫瘤多次復發、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等情況可以選擇此療法。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全身皮膚過敏,因此需要病人在治療後避光6~8週。約有20%的病人出現膀胱痙攣,表現為強烈的膀胱刺激征,可持續10~12週,減少光暴露可以減少或消除膀胱痙攣的表現。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聯合尿流改道或重建
是一項複雜艱巨的手術,雖然手術方式成熟,但是併發症仍較常見,約1/3的病人會出現至少一個初期併發症(術後30天內),常見的有腸阻塞、出血、骨盆腔感染、傷口感染、腎盂腎炎、尿路阻塞、急性腎衰竭、輸尿管吻合口或新膀胱瘺、淋巴瘺等。此外,圍術期的死亡率為1.8%~2.5%,主要死亡原因有心血管併發症、敗血症、肺栓塞、肝衰竭和大出血。
放療最常用的是膀胱外照射方法,包括常規外照射、三維適形放療及調強適形放療。放療的局部控制率約為30%~50%,膀胱腫瘤病人5年總的生存率為40%~60%。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前放療與單純手術或單純放療相比,並無明顯優越性。對於末期膀胱癌,無法行手術治療時,通過姑息性短程放療可減輕因膀胱腫瘤造成的血尿、急尿、疼痛等症狀。但這種治療可能會增加急性腸道併發症的危險,包括腹瀉和腹部痙攣疼痛。姑息性放療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放射性膀胱炎。
對於膀胱惡性腫瘤一般均需化療,主要包括術前新輔助化療和術後輔助化療,化療可分為靜脈注射和膀胱灌注。化療以鉑類為主的聯合方案,主要包括 Cisplatin 、 Gemcitabine 、 Paclitaxel 和 Doxorubicin 等,放療可單獨或聯合化療一起應用。常見的化療藥物介紹如下:
塞替派
塞替派於是一種烷化劑,阻止核酸合成蛋白質。通過導尿管注入膀胱,保持2小時。一般的治療方案是每周1次,共6~8週,然後每月1次共1年。有研究對膀胱癌病人術後隨訪2年,塞替派膀胱灌注可使腫瘤的復發率從73%下降到47%,其中對分級低的腫瘤治療效果最好,另有16%的塞替派治療病人有腫瘤進一步浸潤和轉移。塞替派對原位癌的治療效果不佳。塞替派分子量小,所以容易通過尿路上皮吸收,有15%~20%的病人發生骨髓抑制,故每次塞替派治療前應先檢查血白血球和血小板計數。
絲裂黴素C
絲裂黴素C具有烷化作用,能與腫瘤細胞DNA雙鏈交叉連接或使DNA降解,抑制其複製,發揮抗腫瘤作用。絲裂黴素是一種抗生素化療藥物,分子量為334Da,比塞替派高,很少被尿路上皮吸收。由於尿液的pH和藥物濃度與膀胱灌注化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有研究提出了絲裂黴素C優化療法,即鹼化尿液和減少灌注期間尿量,與常規療法相比,可顯著延長復發時間和降低復發率,絲裂黴素C治療的副作用包括化學性膀胱炎、膀胱壁鈣化以及生殖器皮疹等。
Doxorubicin
Doxorubicin 是一種抗生素化療藥物,為廣效性抗腫瘤藥,對機體可產生廣泛的生物化學效應,具有強烈的細胞毒性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嵌入細胞DNA而抑制核酸合成,從而起到抗腫瘤作用。它的分子量為580D,故極少被尿路上皮吸收。 Doxorubicin 的副作用主要是化學性膀胱炎,在許多病人中膀胱刺激征非常嚴重,一小部分病人甚至可發展為永久性的膀胱攣縮。故目前臨床上已較少應用。
Epirubicin
Epirubicin 是一種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與 Doxorubicin 的區別只是在氨基糖部分4』位的羥基由順式變成反式,但這種立體結構的細微變化可使心臟、骨髓毒性明顯降低。 Epirubicin 主要作用是直接嵌入DNA鹼基對之間,干擾轉錄過程,阻止mRNA的形成。它能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故對細胞周期各階段均有作用,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 Epirubicin 與 Doxorubicin 相比,抗腫瘤活性相等或較高,但毒副作用低。 Epirubicin 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化學性膀胱炎,少見過敏反應。
吡柔比星
THP是 Doxorubicin 的衍生物,具有很強的抗腫瘤活性和廣泛的抗癌譜。研究結果表明,其對耐 Doxorubicin 的腫瘤亦有殺滅作用。THP能迅速進入癌細胞,通過直接抑制核酸合成,在細胞分裂的G2期阻斷細胞周期,從而殺滅癌細胞,THP治療副作用主要為化學性膀胱炎。
羥喜樹鹼
羥喜樹鹼是植物類化療藥,是從喜樹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為喜樹鹼的羥基衍生物,與喜樹鹼相同,主要對增殖細胞敏感,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於S期,並對G2/M邊界有延緩作用,還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較喜樹鹼劑量小、毒性輕、抗瘤譜也廣,主要副作用也是化學性膀胱炎。
Cisplatin
為鉑的金屬絡合物,是重金屬抗癌藥,作用似烷化劑。主要作用靶點為DNA,作用於DNA鏈間及鏈內交鏈,形成DDP-DNA複合物,干擾DNA複製,或與核蛋白及胞質蛋白結合,產生細胞毒作用,無周期特異性。其主要副作用為腎毒性和噁心、嘔吐,用藥同時需水化,給予利尿劑,並同時應用強效止吐藥物,其他還可有神經毒性、骨髓抑制以及過敏反應等。
Gemcitabine
是細胞周期特異性抗代謝類藥物,主要作用於DNA合成期的腫瘤細胞,即S期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進展。 Gemcitabine 是一種前體藥,在細胞內是脫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轉化成多種活性代謝物而發揮細胞毒作用,主要毒副作用為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以及過敏反應等。
Paclitaxel
是新型抗微管藥物,通過促進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穩定,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體外實驗證明 Paclitaxel 具有顯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細胞終止於對放療敏感的G2和M期。 Paclitaxel 過敏反應常見,發生率為39%,其中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為2%,多數為Ⅰ型變態反應,表現為支氣管痙攣性呼吸困難、蕁麻疹和低血壓。故治療前需應用 Dexamethasone 、 Diphenhydramine 和H2受體阻斷劑進行預處理,其他毒副作用主要為骨髓抑制、周圍神經病變、肌肉關節疼痛、胃腸道反應以及脫髮等。
膀胱灌注免疫治療除可以減少腫瘤復發外,還可以降低膀胱腫瘤的進展。最常用的藥物是卡介苗,其他如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和白介素-2等也可用於膀胱灌注治療。
預後
膀胱良性腫瘤預後較好,手術後幾乎都能治癒。膀胱惡性腫瘤分型不同惡性程度不同,一般不可治癒。惡性程度較高的肌層浸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五年生存率僅為50%左右,膀胱肉瘤5年生存率約為20%。術後病人可能失去膀胱,需要終生攜帶尿袋,無法自主排尿。術後半年每月複診,之後每3個月複診一次。
膀胱良性腫瘤預後較好,手術後幾乎都能治癒。膀胱惡性腫瘤分型不同惡性程度不同,一般不可治癒。
惡性程度較高的肌層浸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五年生存率僅為50%左右,膀胱癌肉瘤5年生存率約為20%。
術後病人可能失去膀胱需要終生攜帶尿袋,無法自主排尿。
術後半年每月複診,之後每3個月複診一次。
飲食
膀胱腫瘤病人的飲食以清淡可口,加強營養為主。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增加蛋白質食物攝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菸、忌酒。
忌甜膩食物
油膩食物如豬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點心等,此類食物不利於消化且易導致膽固醇升高,不屬於健康飲食。
忌辛辣刺激食品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可能使傷口出現搔癢、熱、痛的症狀,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忌菸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不利於身體健康,有可能誘發疾病發生。
宜多食高纖維食物
多吃新鮮瓜果、蔬菜,不僅有利於排便還可補充多種維他命。
宜高蛋白飲食
多補充蛋白質含量高的營養物質,有助於體能恢復,維持正常體能。
照護
膀胱腫瘤病人的護理以促進傷口癒合、避免復發為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無術後併發症、術後傷口的護理等,術後定期監測血象和影像學檢查。同時,也要注意病人術後的心理疏導。
術後護理
膀胱腫瘤病人術後注意臥床休息,觀察病人尿液顏色、尿量,預防感染、出血等併發症,出現不適應送往醫院救治。
傷口護理
術後注意傷口周圍消毒換藥避免感染,注意臥床休息 ,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傷口裂開出血。
術後定期監測血象,尤其是放化療後病人易出現骨髓抑制,監測全身影像學檢查有無轉移病灶。
在生活中,病人家屬要多關心病人的感受,了解其內心想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病人說出其不適感以對症治療。
對於合併糖尿病的膀胱腫瘤術後病人,注意控制血糖避免傷口不愈。
預防
膀胱腫瘤的預防主要是根據病因預防,平時儘量避免吸菸、減少致癌物質接觸、避免輻射、提高身體免疫力等。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等高危人群可以行基因檢測,每年定期體檢作初期篩檢。
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等高危人群可以行基因檢測、每年定期體檢作初期篩檢。
- 吸菸是目前導致肺癌的主要因素,應該儘量戒菸並且不吸二手菸。
- 有家族遺傳史等高危人群可以行基因檢測,每年定期體檢作初期篩檢。
- 避免長時間輻射或接觸致癌物。
- 避免勞累、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易導致疾病發生,病人需養成規律作息時間。
- 養成運動的習慣,每日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切忌久坐不動。
- 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緊張,焦慮不適,易誘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