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外傷性腦積水

概述

外傷性腦積水是顱腦外傷後的繼發性病變,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腦挫傷後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較常見,大量的血性腦脊髓液對腦膜產生刺激,可引起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軟膜和蜘蛛網膜之間形成沾黏,甚至阻塞蜘蛛網膜絨毛,從而造成腦脊髓液回流障礙。病人可出現顱內壓升高的表現,出現腦室擴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病情將日益惡化。

就診科別:
神經外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traumatic hydrocephalus
疾病別稱:
創傷性腦積水、外傷後腦積水、外傷性腦水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腦挫裂傷、顱內血腫
治療周期:
長期治療
臨床症狀:
頭痛、頻繁噁心、嘔吐、呼吸、脈搏減慢、意識障礙
好發人群:
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外傷致顱內幕上血腫者
常用藥物:
頭孢曲松、 Dexamethasone
常用檢查:
頭顱CT、磁共振成像、腰椎穿刺、顱內測壓
疾病分類

急性外傷性腦積水

多因血塊直接阻塞腦脊髓液循環通路或因蜘蛛網膜被紅血球阻塞所致,病人可出現進行性腦室系統擴大,顱內壓升高,傷後數小時至2週之內出現。

慢性外傷性腦積水

顱底蜘蛛網膜繼發性纖維沾黏,以及腦脊髓液中蛋白含量的明顯增高,蜘蛛網膜顆粒吸收功能障礙,使腦脊髓液的循環和吸收受阻。病人主要表現為正常顱內壓積水,但病情發展較慢。多見於傷後3週乃至半年,甚至1年始發病者。

病因

外傷後腦積水最常見的病因是腦挫裂傷後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大量的血性腦脊髓液造成腦脊髓液循環障礙,從而引發腦積水,從而出現一系列顱內壓力增高的症狀。嚴重者出現昏迷,甚至稱為植物人,危及生命。

主要病因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外傷後腦積水最常見的病因,大量的血性腦脊髓液對腦膜產生刺激,可誘發無菌性炎症,致使腦脊髓液循環受阻,從而誘發腦積水。

重型腦損傷伴腦挫裂傷

重型腦損傷會導致腦脊髓液在腦室內回流障礙,常因腦室穿通傷或腦內血腫破入腦室,導致導水管、第四腦室出口處受阻,從而引發腦積水。

小腦幕切跡疝

可導致腦幹移位,從而造成環池閉塞或導水管受壓,從而引發腦積水。

大骨瓣減壓不當

病人可出現嚴重腦膨出或移位,從而造成腦脊髓液的循環和吸收障礙,可伴發腦積水。

誘發因素

顱內腫瘤、化膿性腦膜炎或者腦膿腫、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致使腦出血,以及顱腦先天性發育異常,致使腦脊髓液回流障礙。

流行病學

過去依靠氣腦診斷,報導其發生率在21%~36%。近年來採用CT診斷,其發生率在1.3%~8%,也有報導重型腦外傷的發生率為10%。

好發人群
  • 外傷所致顱內幕上血腫者,如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及腦內血腫。
  • 顱內腫瘤,尤其是顱後窩、中線部位及大腦半球的腫瘤者。
  • 顱內寄生蟲病及各種肉芽腫性病變者。
  • 腦血管畸形者。

症狀

急性與慢性腦積水的臨床表現有急緩之分,急性發病時有嚴重顱內壓升高症狀,頭痛劇烈,有陣發性加重,噁心、嘔吐頻繁。慢性腦積水過程為漸進性,意識障礙與瞳孔變化發生較晚,一旦出現,繼之即可能出現生命中樞衰竭表現。

典型症狀

顱內壓高

病人主要表現為頭痛,呈進行性加重,與腦挫裂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常見部位多為前額,當病人用力活動或低頭時,症狀明顯加重,同時可出現噴射性嘔吐等症狀。

昏迷

病人在急性腦外傷後,可出現持續性的意識喪失或短暫好轉後又惡化的現象。

痴呆

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變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與判斷能力變差等情況。

運動功能障礙

由於出現感覺性的運動小腦萎縮症,導致無法辨別肢體位置與運動方向,病人可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

下肢僵硬

病人可出現下肢肌肉僵硬,從而出現運動協調功能障礙的情況。

小便失禁

主要表現為病人無法控制小便,出現隨意排泄的情況。

情緒變化

病人自身情感不受控制,可表現為焦慮、憂鬱、消極、易哭鬧等情況,甚至會出現對所有事情漠不關心,表現冷淡。

其他症狀

有時可伴隨體溫升高或者體溫不升。

併發症

腦挫裂傷

會存在意識障礙、頭痛、噁心、嘔吐等表現,如不及時治療,常導致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顱內血腫

主要表現為頭痛劇烈、頻繁嘔吐、煩躁不安、昏迷、意識障礙,是目前青壯年致死、致殘的重要病因。

看醫

外傷性腦積水可導致顱內壓力驟升,並且腦疝是由於急劇的顱內壓升高造成的,一旦有腦疝表現,應求初期診斷。由於腦疝末期,腦幹受損嚴重,即使積極搶救,預後仍不良。因此在做出腦積水診斷的同時應爭取時間,積極就醫,著重去除病因。

就醫指征
  • 一旦出現頭外傷應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
  • 不明原因的頭痛、頻繁進食,以及無關的噁心、嘔吐、意識不清,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神經外科、急診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視物不清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眼科等。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頻繁噴射性噁心以及嘔吐,是否與進食有關等)
  • 頭痛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是否還有以下症狀?(如發熱、肢體活動障礙、視物不清等)
  • 做過什麼檢查?治療過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頭顱CT掃描檢查

頭顱CT掃描檢查準確、快速、無損傷,是診斷顱內病變的首選檢查。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也是無創傷性檢查,但檢查時間較長,且對顱骨骨質顯現差。對於臨床有懷疑但缺少確切診斷依據的病人應該作連續的CT、核磁共振成像隨訪檢查。

同位素腦池造影

經腰穿或小腦延髓池穿刺注入放射性同位素,然後用伽瑪照相機觀察,追蹤同位素腦脊髓液循環的途徑。正常情況下,24小時後即可到達大腦表面,48小時後大腦表面的同位素完全消失,同位素不能進入腦室內,而且兩側的流動和分布是對稱的。

腰椎穿刺

對顱內壓升高的病人有一定危險,可誘發腦疝危險,應謹慎進行。

顱內壓檢測

臨床需要檢測顱內壓時,可以植入顱內壓力傳感器,進行持續檢測,指導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時機。

診斷標準
  • 既往腦血管、腦外傷病史者。
  • 出現劇烈的疼痛、噁心、嘔吐、意識不清時,應高度懷疑該病。
  • 結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治療

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既要考慮到病因治療,也要對症治療,還要避免其他因素引起顱內壓升高。建議完善相關檢查,儘早行手術治療,以緩解病情,爭取時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治療周期
該病病情較嚴重,治療周期較長,積極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藥物治療

甘露醇

具有作用快、作用力強,且持久、不良反應少等特點,為目前首選脫水藥。應用甘露醇時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甘油很少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及反跳現象,晶體脫水藥需在膠質滲透壓正常時發揮作用,故20%人體白蛋白、凍乾血漿等在降顱內壓治療中也有一定作用。

Dexamethasone

可加甘露醇或葡萄糖中分2次靜脈滴注,最好同時應用抗胃酸藥、抗生素,以防胃出血及感染。

手術治療

腦脊髓液分流術

在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中,其手術方法包括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側腦室-心房分流術、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側腦室-淋巴管分流術、側腦室-胃分流術、側腦室-上矢狀竇分流術等,但應用最廣泛的是側腦室-腹腔分流術,簡稱V-P手術。通常是作右側側腦室-腹腔分流,選擇右側的理由是儘可能避免損傷到左側的語言中樞。

神經內鏡下三腦室底造瘺術

適應症

第四腦室出口以上梗阻。

禁忌症

第三腦室寬度小於7mm,存在巨大中間塊或窄小,第三腦室底解剖變異。

神經內鏡下脈絡叢電凝術

不適合V-P分流術者可進行該項手術。

內鏡手術

近年來由於現代光學技術的進步,內鏡和手術器械的微型化以及雷射的應用,內鏡手術已逐漸變得安全可靠。利用內鏡經側腦室行第三腦室底造瘺術來治療阻塞性腦積水,以及在內鏡直視下凝固脈絡叢來治療交通性腦積水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手術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

預後

外傷性腦積水預後較差,死亡率較高,故需引起病人和家屬的重視,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儘量避免出現腦萎縮、進行性痴呆等後遺症。

能否治癒

外傷性腦積水經積極治療,可有效改善病人症狀,但治癒率較低。

能活多久

外傷性腦積水病人壽命因人而異,與病情緩急及嚴重程度有關,經積極治療,有些病人可恢復工作或生活自理。病情嚴重,且錯過有效治療時機的病人,可出現死亡。

後遺症

外傷性腦積水可導致病人出現腦損傷、腦細胞水腫,嚴重者可出現腦萎縮、進行性痴呆。

複診

外傷性腦積水術後沒有噁心、嘔吐、頭痛的病人,應每半年複查頭顱CT,有症狀的病人隨時複查。

飲食

外傷性腦積水病人的護理應促進病人症狀減輕並消退,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合理控制總熱量,忌食辛辣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飲食調理
  • 多進食流食,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從而使本病症狀加重。
  • 忌海鮮發物,帶魚、蝦、蟹等腥膻之品會助長濕熱,不利於炎症的消退,故應忌食。
  • 忌菸酒,減少菸酒對大腦的刺激。
  •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B豐富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豆腐、雞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照護

外傷性腦積水術後應囑病人多臥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靜。同時穩定病人情緒,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以免血壓升高而加重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勸告病人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抗真菌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藥物。

日常活動

每日保證正常活動量,避免劇烈蹦跳活動。

腦室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 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開口需高於側腦室平面10~15公分,以維持正常顱內壓。
  • 引流速度及量:術後初期應注意控制引流速度。
  • 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可受壓、扭曲、成角、摺疊,活動及翻身時避免牽拉引流管。若引流管無腦脊髓液流出,應查明原因。
  • 觀察並記錄腦脊髓液的顏色、性質及量。
  •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保持引流管周圍敷料清潔。
病情監測

應嚴密監測病人的體溫,以免術後出現引流管感染引起顱內感染。應嚴密監測病人的精神、意識狀態,根據病人的狀態,調節腦室腹腔引流管的閥門。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避免劇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當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時,胸腹腔內壓力增高,有誘發腦疝的危險。因此,要預防和及時治療感冒,避免咳嗽。應鼓勵能進食者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促進腸蠕動。已發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氣排便,可用緩瀉藥或低壓小量灌腸通便,避免高壓大量灌腸。

預防

外傷性腦積水有明確的病因,可以針對病因,採取預防措施。對於診斷明確的腦血管疾病病人,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動,避免用力咳嗽及大便乾燥,同時注意保護頭部,避免外傷。

初期篩檢
  • 對於有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應每年進行體檢。
  • 對於存在外傷史病人,無論有無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均需及時就醫。
預防措施
  • 老年病人應每年體檢,如果出現頭痛、頻繁噁心、嘔吐、視物不清時,請立即就醫。
  • 腦血管疾病的病人需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不良刺激,維持血壓平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顱內出血。
  •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頭部,避免頭部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