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舌下腺囊腫

概述

舌下腺囊腫是唾液腺囊腫中最常見的一種,舌下腺管病變會引起分泌物瀦留而形成囊腫。此病好發於舌尖腹側小黏液腺以及舌下腺,似蛤蟆氣囊,故又稱「蛤蟆腫」。舌下腺囊腫在切除舌下腺之後可以達到治癒目的,且不影響自然壽命。該疾病比較好發於兒童以及青少年。會導致病人舌下有淡藍色腫物。

就診科別:
口腔科
英文名稱:
Sublingual gland cyst
疾病別稱:
蛤蟆腫、蟾蜍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語言障礙、舌下神經損傷、吞咽障礙
治療周期:
1月左右
臨床症狀:
舌下區無痛性腫物
好發人群:
舌下腺管畸形者、口腔有炎症者、導管分泌物黏稠者、唾液腺分泌功能亢進者
鑑別診斷:
下頜下區血管瘤、舌下區血管瘤、口底皮樣囊腫、下頜下區囊性水瘤
常用檢查:
穿刺內容物檢查、X線檢查
疾病分類

單純型

占大多數,囊腫位於舌下區,呈淺藍色,捫之柔軟有波動感,常位於口底一側,較大的囊腫可將舌抬起,狀似「重舌」。

口外型

又稱潛突型,主要是下頜下區的腫物,口底的囊腫表現並不明顯,而容易誤診為其他病變。觸之柔軟,與皮膚無沾黏,不可壓縮。

啞鈴型

為單純型和口外型的混合類型,即在口內舌下區和口外下頜區均可見囊性腫物。

病因

舌下腺囊腫發生的主要病因在於舌下腺管的不通暢,好發於舌下腺管畸形者、口腔有炎症者、導管分泌物黏稠者、唾液腺分泌功能亢進者。

主要病因

舌下腺管阻塞

腺管遠端部分阻塞,而黏液又持續分泌,致使近端腺管擴張形成有上皮襯裡的囊腫,此被稱為黏液囊腫,這種是極少數。

舌下腺管破裂

由於各種外傷或者炎症等原因造成舌下腺管破裂,黏液外漏入周圍組織間隙而形成無上皮襯裡的囊腫,稱為外滲性囊腫,這是主要的成因。

誘發因素

感染

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在大部分情況下是造成舌下腺囊腫的誘因。當致病性的微生物感染了舌下腺時,會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從而造成舌下腺發生炎症性免疫反應,主要表現為局部的腫脹、疼痛等,炎性的分泌物不斷增多,無法正常排出會最終形成囊狀擴張。

外傷

外界的意外創傷造成舌下腺自身結構的破壞,也可能作為囊腫形成的重要因素,並且極容易復發。

免疫功能障礙

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極易受到病原體侵襲而產生水腫等炎症性病理改變,當腺體的導管發生局部的水腫後,就會出現阻塞,同時,炎性分泌物也會造成腺管不通,繼而引發囊腫,且會反覆的發作,需要加以重視。

流行病學

舌下腺囊腫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舌下腺囊腫中頜下型約占9%~35%,42%的下頜舌骨肌伴發下頜舌骨肌的舌下腺疝。

好發人群

舌下腺管畸形者

舌下腺導管過於細小或彎曲的人,其分泌物更容易瀦留,容易患有舌下腺囊腫。

口腔有炎症者

炎症會破壞導管口,致使唾液分泌受阻,無法及時排出,而形成唾液性囊腫。

導管分泌物黏稠者

分泌的唾液含鈣鹽成分較高的人容易形成小結石,易阻塞導管而發病。

唾液腺分泌功能亢進者

尤其青少年,其舌下腺分泌功能強大,分泌的唾液量大,因此也容易患有舌下腺囊腫。

症狀

舌下腺囊腫多為單側發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位於舌下區的無痛性腫塊,質軟。當病人囊腫增大時,可通過口底肌肉擴展到下頜下、頦下區,也可波及對側口底。部分病人舌下腫物不明顯,僅僅只有下頜下區提示有腫物存在。伴繼發感染時,可能會引起舌肌功能失調的情況。

典型症狀

多位於口底一側的黏膜下,長大時可越過中線,呈淡藍色,形似蛤蟆的咽囊,囊壁較薄,觸之柔軟,無痛。口腔內舌下黏膜上有淡藍色的水泡,破裂時會因囊液流出而消退,至破損部位長好之後,水泡仍會再發,反覆岀現,無法自愈。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舌下區無明顯腫塊,僅僅在下頜下區觸及無痛腫塊,內含清亮液體,穿刺可以抽出黏稠液,這是由於口底可能存在潛在通道疝,在重力作用下囊腫可疝入頜下區。

併發症

語言及吞咽障礙

當舌下腺囊腫繼發感染時,可以出現口底部腫脹疼痛,舌運動障礙,影響進食以及正常說話,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舌下神經損傷

頜下區、口腔內舌下較大的囊腫壓迫可能會引起舌下神經的單獨損傷,表現為患側舌肌癱瘓,伸舌時舌尖向患側偏斜。

看醫

舌下腺囊腫雖然是良性的病變,但也不是自限性疾病,所以一旦發現舌下區或者下頜下區出現異常腫物,需要及時就診口腔科,進行穿刺內容物檢查、X線檢查,查明病因以便對症及時治療,注意與局限於下頜下區或舌下區的血管瘤、口底皮樣囊腫、下頜下區囊性水瘤鑑別。

就醫指征
  • 對於舌下腺囊腫的高危人群,比如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口腔有炎症的人,一旦發現舌下區腫物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平時我們意外或者其他情況下,發現舌下區或者下頜下區出現無痛性腫物,緩慢長大,邊界清楚,偶爾可感吞咽困難者需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舌下腺囊腫的病人,若就餐或者說話時自覺有困難,感覺異於平常,伸舌時舌尖偏斜者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出現舌下腫物,顏色呈淡藍色時,需要及時選擇口腔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異物是什麼時候岀現的,是什麼特點的?(如痛不痛、有沒有長大)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口底囊腫、吞咽困難、伸舌偏斜等)
  • 症狀現在是加重還是不變的狀態?
  • 有沒有做過什麼檢查?(如口腔X線片)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穿刺內容物檢查

無論是口外型還是單純型的舌下腺囊腫,亦或是術後復發者,經穿刺內容物檢查抽出的液體黏稠性都很強,甚至可以拉絲,但顏色會有不同。一般初次穿刺囊液多為淡黃色蛋清樣,但發生於頜下區的囊腫可以抽出淡黃色或淺紅色液體,而術後復發病例和有過穿刺檢查史者的囊液可呈淺紅色。

X線檢查

X線檢查以曲面斷層檢查為佳,顯示其可為單發性,也可為多發性,囊腫以單房性為多,僅23%左右為多房性,含牙率為25%~43%;囊腫小的時候多為圓形或卵圓形,隨著囊腫的逐漸增大,其擴張各方向組織抗力不一致,呈分葉狀的外形,邊緣有時不整齊,囊腫內牙根可出現吸收。

診斷標準

凡舌下區無痛性腫塊、質軟、邊界較清楚、緩慢長大、穿刺抽出淡黃色蛋清樣黏稠液者,即可診斷為舌下腺囊腫。

鑑別診斷

局限於下頜下區或舌下區的血管瘤

首先要確定病人是否存在血管瘤無反覆腫脹史,大多數病人症狀不會自行消失,穿刺可見血液,主要是通過體格檢查、病理穿刺檢查。

口底皮樣囊腫

大多數病人會表現出口底腫物,與舌下腺囊腫存在類似的症狀,主要是可以通過體格檢查和病理穿刺檢查確定疾病,捫診有麵團樣感覺,並且穿刺有黃白色皮脂樣物。

下頜下區囊性水瘤

該疾病比較常見於嬰幼兒,多數病人會出現腫物,是需要做病理穿刺檢查來判斷疾病,多數穿刺檢查見囊腔內容物稀薄,無黏液,淡黃清亮,抹片鏡檢可見淋巴球。

治療

舌下腺囊腫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只簡單摘除囊腫,將瀦留液體拿走,保留舌下腺,其復發率很高,所以需要根治時就需要切除舌下腺。對於口外型囊腫,可全部切除舌下腺後,無需再在下頜下區再做切口摘除囊腫。對於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也可以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

治療周期
該手術治療一般需要住院治療1週,術後1個月基本痊癒。
保守治療

適用於體積小的舌下腺囊腫且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需要用注射器抽乾囊腫內的囊液,然後向囊腔裡面注入碘酊,停留2~3分鐘之後,再把碘酊抽出來。這種治療可以破壞囊壁上皮的細胞,使局部區域失去分泌功能,從而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藥物治療

該病一般無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舌下腺摘除術

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舌下腺囊腫病人,對於已擴展至下頜下、頦下者經口內作舌下腺摘除術後,應將殘餘液體抽空,加壓包紮1~2週。

袋形縫合術

對全身情況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病人及嬰兒病人,因其無法接受大型手術,可作簡單的成形性囊腫切開術,即袋形縫合術,切除覆蓋囊腫的部分黏膜和囊壁,放盡液體,填入碘仿紗條。待病人全身情況好轉或嬰兒長至4~5歲後再行舌下腺切除。

預後

舌下腺囊腫在切除舌下腺之後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且不會復發,切除舌下腺後,病人的唾液分泌或者味覺可能會稍有影響,但基本不會影響正常生產、生活,一般可治癒且不影響自然病人的壽命。

能否治癒

舌下腺囊腫能治癒,病人經過規範治療,一般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舌下腺囊腫是一種良性病變,若病人治療及時,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後遺症

頜下腺腫脹

若手術出現頜下腺導管損傷則應及時修補或改道,若是誤扎可引起頜下腺腫脹,則需要二次行開放手術。

神經損傷

舌神經損傷可引起同側舌尖麻木,舌下神經損傷可引起半側舌的運動功能障礙,導致病人說話含糊不清。因此術中需要仔細解剖,對舌神經和舌下神經予以保護。

口乾舌燥

在切除舌下腺後口腔唾液的分泌量會大量的減少,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消化不良。

複診

病人於術後2~4週複查症狀與傷口恢復情況。

飲食

舌下腺囊腫病人飲食以促進症狀減輕並消退為主,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合理控制總熱量和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過燙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飲食調理
  • 飲食搭配宜口味淡,溫熱飲食,不適合食葷腥食品,否則會加重疼痛。
  • 宜吃含有維他命B以及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胡蘿蔔、西瓜等,對於囊腫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 忌吃不光滑食材,如莧菜、萵筍、硬米飯等,以防不光滑顆粒物刺激性囊腫,加重病情。
  • 不吃過燙的食物,如火鍋等,以防使微血管擴張引起流血。

照護

舌下腺囊腫的日常護理以促進病人身體恢復正常為主要原則,避免傷口感染或者其他術後併發症,注意口腔清潔,限制舌的活動,促進傷口早日癒合。

日常護理
  • 進軟食一月後可以改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過硬的食物。
  • 限制病人講話,減少舌的活動,爭取早日復健。
  • 用柔軟的牙刷刷牙,同時避免壓迫、撞擊術區,進食後用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特殊注意事項

舌下腺囊腫病人需注意傷口岀血、水腫情況,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尤其注意舌、口底水腫以及繼發岀血情況,防止發生呼吸困難,保持呼吸道通暢。

預防

預防舌下腺囊腫,對於好發人群兒童以及青少年來說,需要其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防止炎症、口腔創傷的發生,從根本上降低舌下腺囊腫發病的可能,並積極做好定期口腔檢查。

預防措施
  • 在生活中注意細節,注意安全,避免頜臉部損傷。
  • 在牙科治療時,例如拔牙等,一定要注意防止繼發感染等情況,防止出現炎症類疾病。
  • 注意飲食,宜吃清淡、營養的飲食,避免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減少潰瘍、口腔炎症的發生。
  •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止病情加重,防止舌下腺管阻塞引起囊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