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舌癌

概述

舌癌就是發生於舌部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在舌緣中1/3部以及此區的舌腹面,是最常見的口腔部腫瘤之一。舌癌初期一般無明顯症狀,之後逐漸出現疼痛、口臭、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舌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頜面外科
英文名稱:
Tongue cancer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出血、淋巴結轉移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舌部腫塊、舌部疼痛、口臭、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
好發人群:
吸菸飲酒者、長期嚼檳榔者、口腔衛生習慣差者
常用藥物:
Cisplatin 、 Fluorouracil
常用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血液常規、尿液常規、腫瘤標誌物

病因

舌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長期嗜好煙、酒,長期異物刺激,以及口腔衛生不良、黏膜白斑病變、生物致癌因素、遺傳等。常見於吸菸者、飲酒者、長期嚼檳榔者、口腔衛生習慣差者。

主要病因

舌癌的基本病因尚不明確。

誘發因素

長期嗜好煙、酒

據美國資料顯示,由菸酒嗜好的發病率為不吸菸飲酒人群的15倍之高。酒本身未證明有致癌作用,但酒精與尼古丁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使致癌物進入舌黏膜。

長期異物刺激

包括牙齒殘根、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以及產生慢性炎症乃至癌變。

口腔衛生不良

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形成,促進舌癌的發生。

口腔黏膜白斑病變

是最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白斑癌變約占舌癌的12.3%。

生物致癌因素

HPV病毒與某些類型舌癌發病有關。

遺傳

有家族史的病人發病率明顯增高。

機體內在因素

神經精神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可能與舌癌發生有關。

營養不良

維他命A可有效維持黏膜上皮的正常結構與機能,臨床數據顯示,維他命A缺乏可能引起舌黏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與舌癌的發生有關。此外,有研究認為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如飲食含鐵、鋅量低也可能與舌癌發生有關。

流行病學

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舌癌占口腔癌的39.95%,居第一位,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94%。據調查上海男性發病率0.6/10萬,女性發病率0.5/10萬。本病好發於40~60歲,男女比例為1.2~1.8:1。

好發人群

吸菸飲酒者

酒精與尼古丁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使致癌物進入舌黏膜。

長期嚼檳榔者

長期嚼檳榔屬於異物刺激產生慢性炎症乃至癌變。

口腔衛生習慣差者

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促進舌癌的發生。

症狀

舌癌病人初期無任何症狀,偶有輕微刺激性痛;若潰瘍發展並向深部肌肉浸潤,疼痛會逐漸加重。若腫瘤稍偏後,通過舌神經可向外耳道有放射痛。若舌肌廣泛受侵,則舌處於固縮狀態,言語及吞咽功能受到嚴重障礙,如唾液外溢。若出現嚴重口臭系腫瘤壞死所致,病變範圍大者除超越中線累及對側舌外,並向口底擴展,破壞下頜骨,向後累及舌根和扁桃腺也常見。

初期症狀

病人初期無任何症狀,偶有輕微刺激性痛且經久不愈;病人舌部可有硬結,起初局部隆起或黏膜無破潰的小硬結,直徑多在1公分以下。

中期症狀

病人起初的硬結逐漸形成明顯腫塊,繼而出現在中心區邊緣隆起的小潰瘍,局部糜爛、裂隙。潰瘍發展並向深部肌肉浸潤,疼痛逐漸加重。如腫瘤稍偏後,通過舌神經可向外耳道有放射痛。

中末期症狀

此時病人舌肌廣泛受侵,則舌處於固縮狀態,言語及吞咽功能受到嚴重障礙,如唾液外溢。

末期症狀

病人末期腫瘤壞死或合併感染出現嚴重口臭;病變範圍大者除超越中線累及對側舌外,還向口底擴展,破壞下頜骨;向後累及舌根和扁桃腺,引起下頜部及咽部疼痛潰爛並出現遠處轉移。

其他症狀

發熱

多出現在下午,體溫一般在37.5~38℃之間,大多是由於腫瘤病人調節體溫能力下降所致。

消瘦

病人常因疼痛無法進食,而且腫瘤是消耗性疾病,會導致病人體型消瘦。

看醫

對於長期愛嚼檳榔、口腔衛生習慣差、有家族史、口腔潰瘍反覆不愈、口腔黏膜白斑、舌部發現腫塊並出現疼痛的病人,要及時就診醫院口腔科,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並進行積極治療。

就醫指征
  • 對於長期愛嚼檳榔、口腔衛生習慣差、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群,出現舌部不適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口腔潰瘍反覆不愈,口腔黏膜白斑等危險因素應及時就醫。
  • 舌部發現腫塊並出現疼痛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口腔科或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舌頭腫物出現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疼痛、口臭、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消瘦)
  • 是否有家族史(直系親屬及父母兄弟姐妹有無舌癌)?
  • 有沒有吃檳郎的習慣?
需要做的檢查

口腔專科檢查

部分病例初期變現為黏膜白班、表面粗糙,之後會發展為乳頭狀或潰瘍型,有的呈菜花狀且邊緣外翻。

組織病理學檢查

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舌癌病理分型,根據分型選擇治療方案。

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液常規、尿液常規、生化學檢查、腫瘤標誌物等。根據血液常規可明確病人有無其他感染、有無貧血等;生化學檢查評估病人肝腎功能;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的初期篩檢、輔助診斷、病情監控及預後有重要作用。

影像學檢查

包括頭部核磁、胸部CT、淺表淋巴結超音波等,可準確了解病灶的大小、位置,胸部有無轉移以及淋巴結有無轉移。

診斷標準
  • 有舌部硬結漸成腫塊,繼之發生潰瘍,病變逐漸向深部及周圍組織擴展,常伴感染、進食及吞咽困難、頜下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症狀。 
  • 脫落細胞學檢查證實為癌細胞,即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結核性潰瘍

常伴有活動性肺結核或結核病史,病變多位於舌背,潰瘍表淺且表面不平,常有灰黃色滲出液和自覺疼痛。通過活組織檢查可確診。

乳頭狀瘤

多發生在舌尖邊緣,黏膜表面有細小乳頭,邊緣清楚,周圍組織軟,需手術切除,舌癌後期可發生組織浸潤,由此可以鑑別。

纖維瘤

口腔各部位均可發生,大小不一,硬度不等,邊界清楚,生長緩慢。纖維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其增生的細胞間具有數量不等的膠原存在,缺乏惡性細胞的特徵,由此可以與舌癌鑑別。

口腔單純潰瘍

多發於老人,常因帶假牙引起,好發於舌側邊,摘除假牙後一般可自愈。由此可以鑑別,舌癌不會自愈。

治療

舌癌的治療可根據TNM分期制定方案,對於I期舌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可單純原發病灶根治,密切隨訪頸部;II期舌癌仍以手術治療為主,頸部行同期或分期清掃術,如發現頸部術後病理陽性,考慮行術後放療;Ⅲ、第四期舌癌,提倡綜合治療。

治療周期
病人需要長期持續性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

化療藥物

局部末期病人可行誘導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 Cisplatin 、 Fluorouracil 、 Paclitaxel 和多西他賽等。

標靶藥物

對比傳統給藥途徑,標靶給藥系統可以選擇具有腫瘤導向性的標靶配基攜帶抗腫瘤藥物,特異性集中在腫瘤部位,選擇性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保護正常細胞,能明顯改進藥物療效且減輕不良反應。

手術治療

楔形切除術

對於T1期病人,可行楔形切除術,在離開病變1公分的正常組織內進行切除,儘量保存正常組織,術後不致語言及其他功能障礙。初期病變的頸淋巴結轉移率很低,一般報告不到10%,因此除定期隨診觀察外,無須特殊處理。

半舌或全舌切除術加皮瓣重建術

對於T2~T3病人,應仔細觸診腫瘤邊緣及與中線間的距離,根據病變大小選擇術式。術後病人語言及其他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不至影響病人的一般生活。此期病變的頸淋巴結轉移率較高,為20%~30%,因此,頸淋巴結的處理是治療時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初診時觸及頸上深腫大淋巴結並被懷疑為轉移時,應行治療性傳統頸清除術。未能觸及腫大淋巴結,治療性計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進行選擇性頸清除術;另一種則是進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

對於初期單發、術後頸部淋巴結轉移、術前縮瘤的病人,均可放射治療。

預後

舌癌的預後影響因素很多,病人一般不能治癒,但可以防止病情擴散。病人術後可能會影響說話及吞咽功能,在術後半年內應每月複診,之後每3個月複診一次,具體存活時間根據病人自身情況而定。

能否治癒

舌癌病人只能進行規範治療,防止病情擴散,不能治癒。

能活多久

Ⅰ、第二期病人5年生存率在70%以上,Ⅲ、第四期病人在30%左右。頸部淋巴結無轉移者5年生存率在60%以上,有轉移者下降至30%左右。

後遺症

病人術後可能會影響說話及吞咽功能。

複診

病人術後半年內應每月複診,之後每3個月複診一次。

飲食

舌癌病人的飲食以減輕病人痛苦,加強營養為主,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增加蛋白質食物攝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菸、忌酒。

飲食調理

忌辛辣食品

如辣椒、辣條等攝入過多辛辣食品,易刺激口腔及患處。

忌菸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屬於有害物質,易刺激口腔及患處。

忌堅硬食物

如榛子、鍋餅等,病人術後咀嚼不便,堅硬的食物易在進食中劃破患處。

忌食過燙食物

如火鍋等,過燙食物可能破壞口腔黏膜,不利於患處恢復。

宜多攝入營養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等,即富含高蛋白又易於吞咽。

照護

舌癌病人的日常護理較為重要,如術後護理等,良好的日常護理可提高病人的舒適度,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日常護理
  • 術後應注意口腔清潔、儘量減少舌體運動(進食、說話等),以利於傷口癒合。
  • 術後注意保持頸部負壓引流通暢,避免動作幅度過大或翻身導致其扭曲、脫出等。還需觀察引流液顏色,如引流液鮮紅色或呈乳白牛奶狀,均屬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 意識完全清醒的病人可採取半臥位,有利於防止頜臉部水腫。
  • 及時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嘔吐物或血液誤吸入氣管。鼓勵病人深呼吸和輕輕地咳嗽,排出氣道分泌物。
  • 觀察口腔內及頸部創口有無出血或滲血,觀察創口有無腫脹情況,包紮敷料鬆緊是否合適,避免包紮過緊,影響呼吸時應立即報告醫師處理。
  • 出院後需注意避免壓迫、撞擊術區。
  • 放療部位皮膚需避免使用刺激性護膚品,注意防曬,出現破損時需及時處理,防止感染。
心理護理

家屬應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對術後可能出現的張口、進食、語言困難等問題,均應事先告知病人,使其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特殊注意事項

癌症病人常產生憂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病人情緒。

預防

舌癌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惡性疾病,因此疾病的初期預防十分重要,以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的致病因素為主,初期發現、初期診斷、初期治療是關鍵。

預防措施
  • 保持口腔衛生,減少口腔黏膜感染細菌、病毒的機會。
  • 及時處理邊緣銳利的殘根、殘冠,磨平銳利的牙尖,拆除不良修復體,避免其對口腔黏膜的慢性損傷和刺激。
  • 改變不良習慣,如咀嚼檳榔、菸草等。
  • 保持膳食平衡,避免營養不良或過度。
  • 不要長期吃過燙或過於辛辣刺激的食物。
  • 避免吸菸、過量飲酒。
  •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憂鬱,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
  • 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也有利於提高機體的抗腫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