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
概述
牙齦萎縮是指覆蓋在牙根和牙槽骨表面的牙齦出現退縮,使部分牙根顯露出來,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牙縫變大、牙根暴露、牙齒敏感等。除影響牙齒美觀外,會造成牙周組織長期慢性感染炎症反覆發作。不僅損害口腔咀嚼功能,還會嚴重影響健康。一般的牙齦萎縮病人,經過去除誘因和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後均可減輕或消除症狀,不影響正常生活。
- 就診科別:
- 口腔科
- 英文名稱:
- Gingival Recession
- 疾病別稱:
- 牙齦退縮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蛀牙、牙周膿腫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牙齦紅腫、牙縫變大、牙冠變長、牙根暴露、牙齒敏感、牙齒鬆動度增加
- 好發人群:
- 老人、牙周炎病人、牙齒錯位人群、不當矯正牙齒治療病人
- 常用藥物:
- 鹽酸米諾環素、頭孢地尼、羅紅黴素
- 常用檢查:
- 牙周探診、口鏡、X片
根據Miller分類可將牙齦萎縮分為Ⅰ、Ⅱ、Ⅲ、Ⅳ類。
Ⅰ類
牙齦緣有退縮但未達到膜齦聯合處,鄰面沒有牙槽骨或軟組織喪失。
Ⅱ類
牙齦緣退縮達到或超過膜齦聯合處,鄰面沒有牙槽骨或軟組織喪失。
Ⅲ類
牙齦緣退縮達到或超過膜齦聯合處,鄰面牙槽骨或者軟組織有喪失,位於牙釉牙骨質界根方,但仍位於唇側退縮牙齦緣冠方。
Ⅳ類
牙齦緣退縮超過膜齦聯合,鄰面骨喪失已達到唇側退縮齦緣的水平。
病因
牙齦萎縮的發病機制複雜,可由多種因素導致。生理性的牙齦萎縮一般都是和年齡有關,病理性的牙齦萎縮可以和牙周炎、牙齒錯位、錯誤刷牙方式、不恰當矯正牙齒治療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貧血、維他命C缺乏、糖尿病等有關。
生理性牙齦萎縮
生理性牙齦萎縮一般都是和年齡有關,有研究認為這和牙周組織長期受到各種機械性損傷和炎症刺激有關。
病理性牙齦萎縮
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齦萎縮最常見的病因,該疾病會導致牙槽骨退縮和牙齦上皮與牙齒的附著關係喪失,牙齦慢慢萎縮,暴露出牙根。
牙齒錯位
牙齒不齊會造成部分牙齒表面覆蓋的牙槽骨變薄,長久導致牙齦萎縮。部分不恰當矯正牙齒治療會引起牙齒單側牙槽骨吸收,進而引起牙齦萎縮。
錯誤刷牙方式
刷牙用力不當會刺激局部的牙肉和牙槽骨,形成牙齦萎縮。
全身疾病
如貧血和維他命C缺乏易牙齦流血,糖尿病病人易發生牙周炎,白血病也可引起牙齦萎縮。
不良修復體
不合適的假牙邊緣可能會壓迫牙齦,造成牙齦萎縮。
咬合力過大
牙齒的咬合力太大,容易發生咬合創傷,導致牙齦退縮。
單側咀嚼
長期只用一側牙齒咀嚼易導致另一側牙齦萎縮。
牙齒矯正
矯正牙齒時的力度過大會導致牙齦萎縮。
營養不良
飲食中缺乏維他命C、維他命D、鈣、磷等,導致營養失衡,易引起牙齦萎縮。
牙齦萎縮是一種常見疾病,研究發現超過50%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牙齦萎縮。尤其好發於老人,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
老人
老人牙周組織長期受到各種機械性損傷和炎症刺激,易發生生理性牙齦萎縮。
牙周炎病人
牙周炎治療後,腫脹的牙齦消腫,牙根暴露。如果牙周炎反覆發生,可導致牙齦萎縮。
牙齒錯位人群及不當矯正牙齒治療病人
牙齒錯位和不恰當的矯正牙齒治療導致部分牙槽骨變薄,長期刺激引起牙齦萎縮。
刷牙方式錯誤者
錯誤刷牙致使用力點不對,長期反覆刺激導致牙齦萎縮。
某些疾病病人
如糖尿病病人,牙齦萎縮程度較為嚴重、牙周破快速度更快。
症狀
牙齦萎縮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病人僅表現牙齦紅腫,牙齒逐漸敏感,對冷、熱溫度及酸性食物異常敏感,引起不適,影響進食,後期陸續出現牙縫變大、臨床牙冠變長、牙根暴露等症狀。若長時間不治療還會出現牙齒鬆動、牙齦流血、牙周化膿、蛀牙,甚至是逆行性牙髓炎等併發症。
牙齦紅腫
初期常見,僅表現為紅腫,觸碰時可有疼痛,刷牙或進食時易出血。
牙縫變大
牙齦萎縮時最易發現的症狀。
牙冠變長
牙齦萎縮引起視覺上牙冠變長。
牙根暴露
牙齦萎縮導致牙齦向牙根方向移動,使部分牙根顯露。
牙齒敏感
因牙根外露,牙神經和外界距離逐漸縮短,牙齒對冷、熱、酸、甜的刺激感到敏感。
對於牙齦萎縮嚴重影響進食的病人會引起全身消瘦,牙齒敏感疼痛時可引起頭痛、耳鳴等症狀。
蛀牙
因牙齦萎縮導致牙縫變大,易殘留食物殘渣導致蛀牙。
口臭
食物殘渣在增大的牙縫內嵌塞、發酵導致口臭。
出血
牙齦萎縮導致牙齦外露、紅腫,刷牙時易出血。
牙齦膿腫
牙齦萎縮導致牙周組織暴露,口腔中細菌易侵犯牙周組織導致牙齦膿腫。
牙齒病理性移位
因牙周支持組織被破壞,會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牙齒移位。
根分叉病變
牙齦萎縮嚴重者磨牙區可能會出現根分叉病變。
看醫
當病人出現牙根暴露、牙齦紅腫、牙縫變大、牙冠變長等症狀需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對於不斷進展的病理性牙齦萎縮應儘快就醫,尋找病因、消除病因。
- 定期牙周檢查,有牙齦炎病史的病人建議一年至少一次常規檢查。
- 發現牙齦紅腫、牙縫變大、牙冠變長等症狀,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 如果確診牙齦萎縮的病人的病情在一段時間內迅速進展,應及時就醫。
- 如果牙齦萎縮的病人出現化膿、出血等嚴重併發症,應立即就醫。
- 優先考慮去口腔科。
- 對於合併全身疾病導致牙齦萎縮的病人,如有糖尿病的病人,建議去內分泌科。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牙縫變大、牙冠變長出現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牙齦紅腫、牙縫變大、牙冠變長、牙根暴露、牙齒敏感)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蛀牙、口臭、出血、牙齦膿腫)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口鏡檢查
通過口鏡檢查,可以清晰的看到牙齦狀況,以明確診斷。
牙周探診
通過牙周探診專業檢查,可以定量確定牙齦萎縮和伴隨牙槽骨吸收程度,明確疾病嚴重程度。
口腔X片檢查
可以看到牙齒、骨骼等硬組織結構,有助於判斷牙槽骨吸收情況。
- 根據口鏡和牙周探診發現牙齦向牙根方向退縮,牙冠變長,牙間隙變大,牙根暴露,可明確診斷。
- 矯正牙齒或不良修復體造成的牙齦退縮,可見矯正牙齒裝置或不良修復體,局部菌斑堆積。
治療
對於生理性的牙齦萎縮,一般不用針對性治療,但要控制菌斑。病理性牙齦萎縮應明確病因,根據病因治療。牙齦萎縮不可逆,其治療主要是維持現狀,防止加重或產生併發症。
控制菌斑
針對病人牙周炎嚴重程度進行針對性的牙周系統治療,去除菌斑等直接引起牙周炎的致病因素。
去除誘因
了解存在的誘因並及時消除,如停止單側咀嚼習慣、調整牙齒矯正力度、糾正刷牙方式、補充缺乏營養元素等。
抗敏感治療
部分因牙齦萎縮而出現牙敏感的病人可以選擇牙脫敏治療。
原發疾病的治療
如貧血、維他命C缺乏、糖尿病、白血病等都可引起牙齦萎縮,儘早給予相應治療有助於改善牙齦萎縮。
牙齦萎縮可以使用鹽酸米諾環素,或者有紅腫的可以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來抗炎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頭孢地尼加上甲硝唑片,或者可以使用羅紅黴素。
一般病人不需手術治療。對於嚴重的局部前牙萎縮影響美觀者,可評估給予側向轉移瓣手術、游離齦瓣移植術、結締組織移植術,來覆蓋暴露表面。
預後
對於一般的牙齦萎縮病人,經過去除誘因,原發疾病治療後均可遏制疾病進展,減輕或消除症狀,一般不影響正常生活。
牙齦萎縮不可逆,不能治癒。
牙齦萎縮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經治療後3個月複診,每年行口腔檢查進行必要的牙周維護。
飲食
牙齦萎縮病人宜均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質地過硬和過冷的食物,避免酒精刺激,多食富含維他命的食物。
忌辛辣食品
攝入過多辛辣食品易刺激牙齦,引起牙齦紅腫、疼痛,引起出血。
忌菸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屬於有害物質,刺激牙齦。
忌海鮮發物
魚、蝦、蟹等腥膻之物易產生過敏,使牙齦充血、腫脹。
忌堅硬食物
咀嚼堅硬食物時易損傷牙齦。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C、維他命D、鈣、磷豐富的食物
橙子、草莓、牛奶、瘦肉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照護
牙齦萎縮病人日常應注意口腔清潔衛生,養成良好進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清除牙石和牙菌斑,避免牙周發生炎症。
- 養成進食後漱口、飯後刷牙的習慣。
- 勤更換牙刷,用軟毛牙刷,糾正錯誤的刷牙習慣,以免損傷牙齦。
- 可以選擇抗敏感牙膏,減少牙敏感不適。
- 進食時雙側咀嚼,避免單側咀嚼,導致另一側牙齦萎縮。
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清除牙石和菌斑,避免牙周炎症造成牙齦萎縮。
預防
牙齦萎縮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不可逆疾病,因此疾病的初期預防十分重要。對於可能致病的原發疾病要初期治療,糾正不良刷牙及進食習慣,避免不當矯正牙齒治療和牙齒修復治療。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口腔科檢查。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營養均衡。避免辛辣、刺激、堅硬的食物,戒菸限酒。
- 糾正錯誤刷牙方式,換用軟毛牙刷。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至少刷牙2次。
- 進食時用雙側牙齒咀嚼。
- 定期到口腔科檢查,牙齒不適時及時治療,避免引發嚴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