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囊腫
概述
頜骨囊腫是指生長在頜骨中的非膿腫性病理性囊腔,內含囊液或半流體物質,通常由纖維結締組織囊壁包繞。初期可能無症狀,隨著瘤體的增大,可能出現牙體缺損和頜臉部畸形。若及時手術治療,通常預後較好。
- 就診科別:
- 口腔頜面外科
- 英文名稱:
- cyst of jaw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病理性骨折、復視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牙齒病變、骨損害、臉部畸形
- 好發人群:
- 青壯年
- 常用藥物:
- 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羅紅黴素
- 常用檢查:
- 視診、觸診、穿刺術、X線片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頜骨囊腫可根據組織來源分為以下兩類:
牙源性頜骨囊腫
由成牙組織、牙的上皮或上皮剩餘演變而來。
根尖周囊腫
由於根尖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的,如果根尖肉芽腫在拔牙後未做適當處理,仍殘留在頜骨內則容易引起囊腫。
始基囊腫
發生於成釉器發育的初期,牙釉質和牙本質形成之前,在炎症和損傷刺激後出現病變。
含牙囊腫
發生於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後,臨床表現比較典型。
牙齦性角化囊腫
來源於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殘餘。
非牙源性頜骨囊腫
由胚胎時期的殘餘上皮所致的囊腫和由損傷所致的血外滲液囊腫以及動脈瘤樣骨囊腫。
球上頜囊腫
發生於上頜側切牙與尖牙之間,牙常被排擠而移位。
鼻齶囊腫
位於切牙管內或附近。
正中囊腫
位於切牙孔之後,齶中縫的任何部位。
鼻唇囊腫
位於上唇底和鼻前庭內。
病因
頜骨囊腫多數是由牙組織或牙演變造成,非牙源性在臨床上少見。生活中的多種因素均會誘發此病,如物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牙源性頜骨囊腫
頜骨囊腫由牙組織、牙演變而來。
非牙源性頜骨囊腫
臨床上較為少見,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於頜骨內的上皮發育,形成了囊腫。
物理因素
熱、損傷、放射性物質以及長期慢性刺激,如殘根、殘冠等,都可成為頜骨囊腫的發病因素。
化學因素
這是頜骨囊腫病因最早受到重視的因素,如吸菸、喝酒。
內分泌因素
內分泌功能失調可引起某些頜骨囊腫,這可能與頜骨囊腫好發於青壯年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精神因素
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平衡遭到破壞,造成人體功能失調,可能是頜骨囊腫發生發展的因素。
我國目前尚無確切的口腔頜骨囊腫發病率的資料。
青壯年好發。
症狀
頜骨囊腫可發生於頜骨任何部位,生長比較緩慢,初期無自覺症狀。若繼續生長,骨質逐漸向周圍膨脹,則形成臉部畸形。如果囊腫發展到更大時,表面骨質變為極薄之骨板,捫診時可有桌球樣的感覺,併發出所謂羊皮紙樣脆裂聲,最後此層極薄的骨板也被吸收時,則可發生波動感。
牙齒病變
囊腫波及牙齒,牙齒根尖的骨組織被吸收,造成牙齒病變,甚至缺牙。
骨損害
可導致骨骼畸形。
腫塊
囊腫內充滿草黃色液體,角化囊腫多數有乳白色物質混雜在其中,質地較為柔軟。
顏臉部畸形
骨密質增厚,骨質膨脹,造成臉部畸形。
桌球感
囊腫內因有液體,按壓時會出現桌球質感。
頜骨多發性角化囊腫同時可伴發皮膚基底細胞痣、分叉肋、眶距增寬、顱骨異常、小腦鐮鈣化等症狀,又被稱為角化囊腫症候群。此種疾病是由染色體的位點突變所致。
病理性骨折
當下頜囊腫發展過大,骨質損壞過多時,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
復視
上頜骨的囊腫可侵入鼻腔及上頜竇而使眼球受到壓迫,影響視力,產生復視。
感染
出現繼發感染,會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發熱、畏寒等。
囊腫破潰
隨著囊腫的生長可能會導致破裂,破裂後可能會導致感染。
瘺管形成
部分病人可在術後拆線前或者拆線時發現創口裂開或者有瘺孔形成。
看醫
頜骨囊腫病人應早發現、早治療,如出現臉部無痛腫大、牙齒病變等典型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 在常規檢查或其他情況下,發現了比較明顯的臉部膨隆、臉部腫塊按壓有桌球感、牙齒病變等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明確診斷,
- 對於高度疑似頜骨囊腫的病人要及時進行詳細的頜臉部檢查。
所有病人均應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頜骨膨隆的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牙齒移位、臉部畸形、頜骨膨隆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神經麻木、張口受限、紅腫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頜臉部臨床檢查
應詳細檢查病人口腔頜臉部的情況,不要忽略任何一個體徵,一般可通過視診、觸診來進行檢查。視診可以了解囊腫的形態、生長部位、體積大小以及有無功能障礙,觸診可以了解囊腫的邊界、質地,以及與鄰近組織的關係。
全身檢查
包括病人的精神和營養狀態,特別是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狀況,這些對病人的治療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X線片檢查
頜骨囊腫在X線片上有其典型特徵,可以協助診斷。
穿刺及細胞學檢查
對觸診時有波動感的囊腫,可用注射針做穿刺檢查。頜骨囊腫穿刺可吸出液體,抹片檢查有時有膽固醇結晶。
活體組織檢查
從病變部位取一小塊組織製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形態和結構,以確定病變性質、囊腫的類型。這是目前比較準確可靠的,也是結論性診斷方法。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也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查方法綜合分析,才能更正確的做出診斷。針對頜骨囊腫, 臨床上很少在術前進行切片檢查,因為不僅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容易導致囊腫的不完整性,增加後期復發的可能,多數切片檢查是在術中和術後進行病理診斷。
臨床中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相應檢查進行診斷。
- 穿刺可得草黃色囊液,在顯微鏡下可見到膽固醇晶體。角化囊腫,大多可見黃、白色角蛋白樣物質混雜其中,將抽出物做角蛋白染色檢查均有助於對角化囊腫的診斷。
- 囊腫在X線片上顯示為清晰圓形或卵圓形的透明陰影,邊緣整齊,周圍常呈現一明顯白色骨質反應線,但角化囊腫有時邊緣可不整齊。
成釉細胞瘤
大多為實質性,如果囊性成分較多時穿刺檢查可抽出褐色液體,可與頜骨囊腫液多為淡黃色相區別,但有時需依靠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骨化性纖維瘤
X線片上可表現為不規則的鈣化陰影。
中央性血管瘤、炎性肉芽腫、惡性病變
可通過X線片進行確認囊腫陰影是否為頜骨囊腫,出現典型頜骨囊腫影像,即可進行鑑別。
治療
頜骨囊腫的治療要根據囊腫的性質及其臨床表現選擇治療手段,可選用藥物治療或保守治療的方法,也可用腫瘤刮除術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多數頜骨囊腫出現感染或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後還要配合藥物治療,主要以抗生素為主,可以降低術後併發感染的可能性。
- 針對伴有感染的頜骨囊腫,需先口服抗生素,如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等頭孢菌素類或羅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控制炎症後再行手術。
- 針對術後病人,可以應用青黴素類或者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採用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術後抗炎治療,預防感染。對於較小囊腫也可採用複方磷酸液灌洗,促使骨質增生、囊腫消失。
頜骨囊腫應採用以外科手術為主的方法進行治療,達到徹底清除病變的目的。
腫瘤刮除術
囊腫較為局限時,手術一般可在局麻下進行。醫生會充分暴露手術部位,便於徹底清除囊壁。如果囊壁與骨膜沾黏時,醫生會仔細分離或將沾黏的骨膜一併切除,以防殘留復發。囊腫範圍過大時,因骨質缺損較多,需要全麻下從口外做切口,術後做頜間結紮暫時固定,以防骨折。角化囊腫因為容易發生惡變,所以在手術刮除要求上更徹底,必要時還可考慮在囊腫外圍切除部分骨質。
開窗減壓術
在口腔前庭囊腫最膨隆的部位進行開窗,剝除黏骨膜,去除暴露的薄骨片,切取囊壁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骨缺損修復術
為提高病人的術後生活質量,用骨組織、藥物進行填充,修復缺損的骨骼。
頜骨部分切除術
對於骨密質破壞範圍大的囊腫、多發性大面積的角化囊性瘤,可以採取此種手術方法。
根管治療
對於較小的腫瘤可以進行根管治療,治療期間配合藥物進行治療。
預後
多數頜骨囊腫均為良性病變,在手術後基本可以治癒。但是頜骨角化囊腫容易復發,也可惡變,所以在臨床處理上比一般頜骨囊腫應更積極一些,在手術治療以後需要定期複查。
頜骨囊腫是可以治癒的,但是要警惕復發和癌變。
頜骨囊腫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頜骨囊腫未手術病人應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對於術後病人則應使用流食,遵醫囑進行飲食即可。
- 頜骨囊腫病人術後的恢復,以高蛋白、高營養半流食為主,逐步向正常飲食過渡。
- 未手術病人則應忌辛辣、油膩等食物,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等易消化的食物。
照護
頜骨囊腫病人的護理以促進術後恢復為主,還應避免術後感染以及感染發生時需及時發現,儘早採取相應的措施。
- 頜骨囊腫病人在術後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展開頜臉部肌肉的鍛煉,積極恢復頜臉部功能。
- 術後需要保證術區清潔,避免沾水造成感染。再次感染應儘早應用抗生素。
- 氣溫變化應及時應對,防止機體免疫力下降。
病人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觸診、視診自查術後部位的恢復情況。
- 頜骨囊腫手術以後,因頜骨骨板較薄,容易引起骨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 頜臉部外形受到嚴重影響的病人,必要時可以進行二次美容修復手術。
預防
去除病因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頜骨囊腫的預防應消除外來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時治療牙髓病變,處理殘根、殘冠等。
頜骨囊腫篩檢的年齡和頻率
對於成年人的高發人群或易感人群應自覺進行口腔檢查,每3~5年一次。
頜骨囊腫篩檢的方法
對於高發人群或易感人群可以進行視診、觸診、X線片篩檢的方法,其中X線片篩檢是一種非常簡單易行且誤診率較低的方法,可以快速定位疾病。
- 出現牙髓病變時需積極治療,避免引起嚴重後果。
- 消除外來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時處理殘根、殘冠等。
- 當發現臉部出現腫瘤或者無痛性腫大時,應引起重視。